常见的描写手法专项复习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古诗鉴赏之常见的描写手法秋思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表达了漂泊异乡的游子对家乡亲人的无尽思念。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白描渲染衬托动静结合正侧结合虚实结合《田家》聂夷中父耕原上田,子斫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描绘了一副父子辛勤劳作、官家修筑粮仓的画面,表现了封建统治者剥削、压榨农民的深刻主题。1、白描本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墨线勾描物象,不着颜色的画法。也泛指文学创作上的一种表现手法,即纯用线条勾勒,使用简练的笔墨,不加渲染烘托的写作手法。约客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家家雨”“处处蛙”渲染了一种气氛,衬托夜的静、雨的连绵。写出了焦急等待的心情。2、渲染也是一种国画技法,一般是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形象的某一方面更为突出。用于艺术创作,就是指正面着意描写。3、衬托利用事物间近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些事物的艺术手法。⑴正衬:选择相关事物,从正面陪衬主要事物,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就是用天台之高映衬天姥之高的。⑵反衬:选择相反事物,从反面衬托主要事物,如《项脊轩志》中用“万籁有声”来反衬“庭阶寂寂”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正衬分析:这首词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写起,由此引出赤壁之站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了在作者心中的主要地位。望江南李煜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多少泪,断脸复横颐。心事莫将和泪说,凤笙休向泪时吹。肠断更无疑!分析:上阙后三句,表面上看,是写对往昔繁华的眷恋。实际上写今日处境的无限凄凉。梦境越是繁华越是热闹,梦醒后的悲哀,便越是浓重,对旧日繁华的眷恋越深,今日处境的悲凉越不难悲见。反衬4、动静结合,诗人描写景物非常注重景物动态与静态的相互映衬,可以动静结合,也可以以静写动,以动写静,以动衬静。动静的结合往往和衬托相关。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颔联描写皓月当空,青松如盖,是静景描写;山泉清冽,流泻山石之上,是动景描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以动衬静,反衬出山中的宁静。5、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夜雪白居易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作者从三个侧面来表现夜雪之大这一主题。一,从“衾枕冷”写,写被子、枕头的冷,反衬雪之大,这是从触觉的角度来写。二,从“窗户明”来写,这是视觉所见,雪越大,就越明亮,看到的越明亮,反映雪也就越大。三,从“折竹声”来写,是听到的,雪大,积压在竹上的雪就多,竹子自然就会被压折,“折竹声”自然烘托雪大。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清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寻陆鸿渐不遇皎然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1)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仙境就是一个虚象。6、虚实结合诗歌的“虚”,是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虚”包括三类:(2)已逝之景。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例如李煜《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再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云:“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6、虚实结合诗歌的“虚”,是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虚”包括三类:(3)设想的未来之境。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例如柳永《雨霖铃》中云:“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6、虚实结合诗歌的“虚”,是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虚”包括三类:在诗歌中,“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现实。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黑暗现实;《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上阙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写赤壁险峻的形势;《雨霖铃》中上阙所写的两人分别的情形,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等。诗歌中的“实”“虚实相生”一是指虚与实二者互相渗透,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虚景和实景的关系“虚实相生”二是指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如欧阳修的《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上阙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阙写虚。通过设“行人”想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象,来写愁思。妻思夫,夫想妻。虚实相生,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虚景和实景的关系“虚实相生”三是指以虚衬实: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的。例如姜夔《扬州慢》中的虚景是指“春风十里”,写往日扬州城十里长街的繁荣景象;实景是“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由这一虚一实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这首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法,请具体指出哪里是真实描写,哪里是想象之词?二、三联是实写,末联是虚写。乌衣巷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诗中的“野草”、“夕阳”、“燕”等是实景,而六朝古都的繁华是虚景。我们从中不难想象出当年桥头车水马龙、宫殿歌舞之盛、美人之多、珍宝之富,可如今野草遍地,荒凉无比,于是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的历史沧桑感便油然而生。问: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慨?艺术技巧题的作答要点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艺术手法(或表现技巧)。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早行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参考答案: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艺术技巧题的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要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课堂练习1、阅读下面一首宋诗,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雨后池上刘攽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2、阅读下列唐诗,说说三、四句采用了怎样的写法,使全诗产生了震撼人心的悲剧力量,请简要分析。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无定河边骨”是现实,是实写;“春闺梦里人”是梦境,是虚写。将士早已是无定河边的枯骨,妻子却在梦中盼归,她对家庭悲剧不但全然不知,而且还怀有美好希望,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产生了震撼人心悲剧的力量。陇西行陈陶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裘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3、阅读苏轼的《题西林壁》,说说诗的第一、二句用了什么手法?写法上有什么不同?第一句是实写,写出庐山“成岭”、“成峰”的具体形象,给人以逼真的实感。第二句是虚写,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各个不同的角度看庐山,到底是什么状貌呢,诗人故意撇开不写,只说“各不同”让读者去想像。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4、阅读唐代谢诨的《谢亭送别》,说说这首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上联以“红叶青山”这样亮丽诗意的景色,反衬诗人离愁别恨。《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滿天风雨下西楼。谢谢大家!

1 / 3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