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安全生产管理知识(14年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国移动安全生产管理知识(14年版)1/73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第一章安全生产管理基本概念1.1安全与危险相对的概念。安全泛指没有危险、不出事故的状态。即“无危则安,无缺则全”。安全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不发生工伤事故、职业病、设备或财产损失的状态。按照系统安全观念,安全是指生产系统中人员免遭不可承受危险的伤害。系统工程中的安全概念,认为世界上没有绝对安全的事物,任何事物中都包含有不安全因素,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安全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危险性是对安全性的隶属度;当危险性低于某种程度时,人们就认为是安全的。安全性(S)与危险性(D)互为补数,即S=1-D,安全贯穿于系统整个寿命周期。1.2安全生产使生产过程在符合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下进行,防止发生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等生产事故,消除或控制危险、危害因素,保障人身安全与健康、设备和设施免受破坏、环境免遭破坏。是指社会生产活动中,通过人、机、物料、环境的和谐运作,使生产过程中潜在的各种事故风险和伤害因素始终处于有效的受控状态,切实保护劳动者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1.3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生产管理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安全科学的一个分支。一、安全生产管理定义中国移动安全生产管理知识(14年版)2/73所谓安全生产管理,就是针对人们生产过程的安全问题,运用有效的资源,发挥人们的智慧,通过人们的努力,进行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等活动,实现生产过程中人与机器设备、物料、环境的和谐,达到安全生产的目标。二、安全生产管理的目标减少和控制危害,减少和控制事故,尽量避免生产过程中由于事故所造成的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环境污染以及其他损失。三、安全生产管理的对象(管理的客体)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对象是企业的员工,涉及企业中的所有人员、设备设施、物料、环境、财务、信息等各个方面。四、安全生产管理的内容(措施)1、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2、安全生产责任制;3、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4、安全生产策划;5、安全培训教育;6、安全生产档案等。五、安全生产管理的原则安全生产管理的原则即“管生产必须管安全”;“谁主管,谁负责”。安全生产管理是全过程管理、是全方位管理、是全员管理。安全生产管理的主体是人,被管理(客体)也是人,所以说,能否实现安全生产的管理目标就是要看人在管理中所发挥的作用。六、集团公司相关规定《中国移动安全生产与安全保卫工作管理办法》(中移综[2013]204号)1.4本质安全本质安全是指通过设计等手段使生产设备或生产系统本身具有安全性,即使在误操作或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也不会造成事故。具体中国移动安全生产管理知识(14年版)3/73包括两方面的内容。1、失误—安全功能。指操作者即使操作失误也不会发生事故或伤害,或者说设备、设施和技术工艺本身具有自动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功能。例如,机械设备防止误操作的安全终止装置。2、故障—安全功能。指设备、设施或技术工艺发生故障或损坏时,还能暂时维持正常工作或自动转变为安全状态。例如,冗余设计,或备份。上述两项安全功能应该是设备、设施、和技术工艺本身固有的,即在它们的规划设计阶段就被纳入其中,而不是事后补偿的。本质安全是安全生产管理预防为主的根本体现,也是安全生产管理的最高境界。防患于未然就是本质安全的核心,即也是我们安全生产管理追求的最高境界。1.5事故一、生产安全事故定义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造成人身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的事件。也可定义为,在生产过程中,事故是指造成人员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意外事件。意外事件是由于不可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造成的,这种情况是意外事件。二、事故的分类:1、事故的分类方法有很多种,我国在工伤事故统计中,《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分类原则,是按照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将工伤事故分为20类,分别为;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瓦斯爆炸、火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及其他伤害。中国移动安全生产管理知识(14年版)4/732、根据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事故一般分为以下等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三条,根据生产安全事故(以下简称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事故一般分为以下等级:(1)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2)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3)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4)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1.6事故隐患一、定义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颁布的第l6号令《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将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定义为: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事故隐患和事故的关系,发生事故一定由于存在事故隐患造成的;但并不是说,所有的事故隐患一定会导致事故的发生。中国移动安全生产管理知识(14年版)5/73二、如何消除事故隐患呢?1、安全技术对策着重解决物的不安全状态问题。2、安全教育对策和安全管理对策则主要着眼于人的不安全行为问题。3、安全管理措施则是要求必须怎么做,消除安全管理上的缺陷。三、事故隐患分类分类原则,按危害大小和整改难易程度,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小,发现后可立即整改排除的事故隐患。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面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四、隐患排查治理1、隐患排查治理相关规定《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总局令第16号)指出,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出的隐患。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出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出的隐患。2、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职责(1)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规程的要中国移动安全生产管理知识(14年版)6/73求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严禁非法从事生产经营活动。(2)生产经营单位是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责任主体。(3)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建档监控等制度,逐级建立并落实从主要负责人到每个从业人员的隐患排查治理和监控责任制。(4)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保证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所需的资金,建立资金使用专项制度。(5)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定期组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排查本单位的事故隐患。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应当按照事故隐患的等级进行登记,建立事故隐患信息档案,并按照职责分工实施监控治理。(6)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事故隐患报告和举报奖励制度,鼓励、发动职工发现和排查事故隐患,鼓励社会公众举报。对发现、排除和举报事故隐患的有功人员,应当给予物质奖励和表彰。(7)生产经营单位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发包、出租的,应当与承包、承租单位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并在协议中明确各方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管理职责。生产经营单位对承包、承租单位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负有统一协调和监督管理的职责。(8)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人员依法履行事故隐患监督检查职责时,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积极配合,不得拒绝和阻挠。(9)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每季、每年对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分别于下一季度15日前和下一年1月31日前向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有关部门报送书面统计分析表。统计分析表应当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字。中国移动安全生产管理知识(14年版)7/733、对于重大事故隐患,生产经营单位除依照前款规定报送外,应当及时向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重大事故隐患报告内容应当包括:(1)隐患的现状及其产生原因;(2)隐患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难易程度分析;(3)隐患的治理方案。对于一般事故隐患,由生产经营单位(车间、分厂、区队等)负责人或者有关人员立即组织整改。对于重大事故隐患,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组织制定并实施事故隐患治理方案。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1)治理的目标和任务;(2)采取的方法和措施;(3)经费和物资的落实;(4)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5)治理的时限和要求;(6)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4、监督和管理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事故隐患,均有权向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安全监管监察部门接到事故隐患报告后,应当按照职责分工立即组织核实并予以查处;发现所报告事故隐患应当由其他有关部门处理的,应当立即移送有关部门并记录备查。1.7危险危险即不安全,在生产中存在发生事故(造成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的可能性或潜在性很大的一种状态。危险是指某一系统、产品、或设备或操作的内部和外部的一种潜在的状态,其发生可能造成人员中国移动安全生产管理知识(14年版)8/73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的状态。一、危险的定义根据系统安全工程的观点,危险是指系统中存在导致发生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了人们的承受程度。二、危险的内容从危险的概念可以看出,危险是人们对事物的具体认识,必须指明具体对象,如危险环境、危险条件、危险状态、危险物质、危险场所、危险人员、危险因素等。三、危险的衡量一般用危险度来表示危险的程度。在安全生产管理中,危险度用生产系统中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严重性给出,即R=(F,C)式中R——危险度;F——发生事故的可能性;C——发生事故的严重性。1.8重大危险源一、重大危险源的定义为了对危险源进行分级管理,防止重大事故发生,提出了重大危险源的概念。广义上说,可能导致重大事故发生的危险源就是重大危险源。也就是说可能会导致发生人员伤亡或巨大的财产损失的事故。国家标准《重大危险源辩识》(GB18218—2000)和《安全生产法》第九十六条重大危险源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定义: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单元,可以是油库、危险品仓库,油罐车,烟花爆竹生产厂等。重大危险源三个要素,1)物品的危险性、2)危险品的存储数量、3)临界量。注意,重大危险源不包括危险物资的运输,属于道路交通运输。中国移动安全生产管理知识(14年版)9/73军事设施、采掘业及核设施等均不在此范围内。二、重大危险源的判定当单元中有多种物质时,如果各类物质的量满足下式,就是重大危险源。q1/Q1+q2/Q2+…+qn/Qn≧1式中:q1,q2,…,qn———每种危险化学品实际存在量,单位为吨(t);Q1,Q2,…,Qn———与各危险化学品相对应的临界量,单位为吨(t)。在《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标准中,将容易引发事故的78种化学品,按照《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归类,划分为爆炸品、易燃气体、毒性气体,易燃液体,易于自燃的物质、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氧化性物质、有机过氧化物、毒性物质等共6大类9小类,并给出了这6大类9小类属于重大危险源的临界量。1.9职业病一、职业病定义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或有害因素等而引起的疾病。由国家主管部门公布的职业病目录所列的职

1 / 7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