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首选金英杰教()第九章损伤、中毒病人的护理第十五节常见四肢骨折病人的护理一、概述1.病因(1)直接暴力:受力部位的骨折,如撞击或火器伤等造成骨折。(2)间接暴力:远离受力部位的骨折,如高处坠落时臀部着地而发生脊柱骨折。(3)肌肉牵拉:肌肉突然猛烈收缩,拉断其附着部位造成骨折,如投掷时过度用力造成肱骨结节撕脱骨折。(4)疲劳性骨折:长期、反复、轻微的暴力作用于肢体某部位,使该处发生骨折,如长途行走导致第2、3跖骨骨折。(5)病理性骨折:骨骼本身有病变,受到轻微外力即可发生骨折,如骨肿瘤处受轻微外力后骨折。2.分类(1)按骨折处与外界是否相通分为闭合性骨折和开放性骨折。(2)按骨折的程度及形态分类:①不完全性骨折:按形态又分为裂缝骨折和青枝骨折;②完全性骨折: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完全中断,按形态又分为横形骨折、斜形骨折、螺旋形骨折、粉碎性骨折、嵌插骨折、压缩骨折、凹陷骨折和骨骺分离等。(3)按骨折处的稳定程度分类:①稳定性骨折:骨折端不易移位或复位固定后不易发生再移位的骨折,如横形骨折、嵌插骨折和不完全性骨折等;②不稳定性骨折:骨折端易移位或复位固定后易发生再移位的骨折,如斜形骨折、螺旋形骨折和粉碎骨折等。(4)按骨折后时间分类:①新鲜骨折:骨折时间在2周之内;②陈旧骨折:骨折时间超过2周。3.临床表现(1)休克:骨折所致的大量出血可导致失血性休克。广泛的软组织损伤、剧痛或合并其他损伤等也可导致神经性休克。(2)体温升高:骨折患者一般体温正常。出血量较大的骨折,血肿吸收时可有体温升高。开放性骨折患者出现高热时应考虑感染的可能。(3)局部表现:一般表现为疼痛和压痛、局部肿胀有瘀斑和功能障碍。畸形、假关节活动、骨擦音和骨擦感是骨折的专有体征。4.辅助检查X线检查最常用,凡疑为骨折者应常规行X线检查。5.并发症(1)早期并发症①休克:严重创伤或大量出血等可引起休克。医学首选金英杰教()②血管损伤:骨折断端直接损伤血管,如肱骨髁上骨折可损伤肱动脉,股骨下1/3和胫骨上1/3骨折可损伤腘动脉。③神经损伤:肱骨干骨折可损伤桡神经,肘关节周围骨折可损伤尺神经或正中神经,胫骨腓骨骨折可损伤腓总神经,脊柱骨折可损伤脊髓。④内脏损伤:骨盆骨折可以导致直肠、膀胱及尿道损伤;颅骨骨折可引起脑损伤。⑤感染:开放性骨折有发生化脓性感染和厌氧菌感染的危险,以化脓性骨髓炎多见。⑥骨筋膜室综合征:四肢骨筋膜室内压力增高,使肌肉和神经组织急性缺血而发生的一系列早期症状和体征,好发于前臂掌侧和小腿。多由骨折血肿、组织水肿或石膏包扎过紧引起。主要表现为患肢持续剧烈疼痛、肿胀,肤色苍白或发绀,肢体远端脉搏减弱或消失,手指或足趾呈屈曲状态,被动牵拉可引起剧痛等。患者还可有中毒表现,如高热、休克或肾衰竭等,严重者甚至可能死亡。⑦脂肪栓塞:骨折处髓腔内血肿张力过大,骨髓被破坏,脂肪微粒进入破裂的静脉内,可导致肺、脑脂肪栓塞,病情危急,患者可突然死亡。1肱骨干骨折后主要的并发症是A.臂丛神经损伤B.肩关节功能障碍C.肱动、静脉损伤D.肱二头肌骨化性肌炎E.桡神经损伤(2)晚期并发症①关节僵硬:患肢因长期固定而缺乏功能锻炼,同时关节囊及周围肌肉的挛缩,使关节活动障碍。②骨化性肌炎:以肘关节最多见。关节扭伤、脱位及关节附近骨折时,骨膜剥离形成骨膜下血肿。若处理不当,大的血肿经机化和广泛骨化,引起疼痛并影响关节活动。③愈合障碍:复位固定不当、局部血供不良等可引起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④畸形愈合:骨折复位不好或固定不牢发生错位而愈合。⑤创伤性关节炎:多见于膝和踝等负重关节。关节内骨折且关节面未准确复位,则愈合后关节面不平整,活动时长期磨损导致创伤性关节炎。⑥缺血性骨坏死:骨折段的血液供应不能恢复,导致骨折段缺血坏死。常见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⑦缺血性肌挛缩:为骨筋膜室综合征的严重后果。典型畸形是爪形手和爪形足。6.骨折的愈合过程和愈合标准医学首选金英杰教()(1)骨折后的愈合是复杂而连续的过程,通常分为以下三个阶段。(2)愈合标准临床愈合是骨折愈合的重要阶段,其标准为:①局部无压痛及纵向叩击痛;②局部无反常活动;③X线片显示骨折处有连续性骨痂通过,骨折线模糊;④拆除处固定后,上肢能向前平举1kg重物持续达1分钟,下肢不扶拐在平地连续步行3分钟,且不少于30步。7.治疗原则(1)复位将移位的骨折断端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的解剖关系,重建骨的支架作用。①复位分类:a.解剖复位,即两骨折端对位和两骨折端对线完全良好,恢复了正常的解剖关系;b.功能复位,是两骨折端对位欠佳但对线基本良好,愈合后不影响肢体能。②复位方法:a.手法复位:又称闭合复位,是闭合性骨折最常用的复位方法。若能达到解剖复位最好,但应避免为了追求解剖复位反复操作而引起损伤;b.切开复位:手术切开骨折部位,在直视下将骨折复位。适用于手法复位困难和怀疑有神经、血管或软组织损伤的骨折;c.持续牵引复位:对部分骨折行持续皮牵引或骨牵引复位,同时也有固定作用,如颈椎骨折、大腿骨折等。(2)固定①外固定:a.小夹板固定:适用于四肢长骨的较稳定骨折,骨折处的上下关节不固定,利于早期功能锻炼。但因固定不够牢固,易使骨折移位、不愈合或畸形愈合。若捆扎过紧则影响肢体血运,导致远端缺血;b.石膏绷带固定:可按需要塑形,牢固可靠,固定范围大,不易发生再移位,但不利于功能锻炼。②持续牵引:骨牵引的优点是直接牵拉骨组织,力量大,利于开放性伤口观察及换药,对皮肤无刺激,可较长时间牵引。缺点是有创操作,不能早期下床活动,患者较难接受。同时有骨感染的可能。皮牵引的优点是操作简便、无创,易于为患者接受。缺点是承受力量小,时间短。③切开复位及内固定:复位准确且固定牢靠,但为有创操作。(3)功能锻炼是骨折治疗的重要阶段,固定后即可开始;功能锻炼应遵循动静结合、主动被动结合、循序渐进的原则。骨折后早期、中期和晚期的功能锻炼方法:医学首选金英杰教()8.护理措施(1)心理护理。(2)生活护理:加强基础护理,照顾患者的生活起居。(3)饮食护理:鼓励进食营养丰富的食物,多吃水果蔬菜,多饮水,防止便秘以及泌尿系统感染和结石。(4)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者全身情况和患肢局部变化,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5)疼痛护理:针对不同原因和时间进行护理。①骨折断端移动可刺激周围神经引起疼痛,因此断端固定前不要移动患者,也可先给患者做临时固定后再轻搬少动;②由于局部组织肿胀压迫引起疼痛时,可让患者抬高患肢,早期局部冷敷消肿止痛并可防止出血,晚期局部热敷以促进血液循环;③前臂和小腿骨折出现患肢剧痛时,要警惕是否为骨筋膜室综合征;④石膏内肢体出现疼痛时应分析原因,严禁向石膏内塞纱布、棉花,如因石膏压迫引起疼痛可开窗、剪开或拆除石膏,以免形成压疮。(6)预防感染:开放性骨折若处理不当易致感染,因此应尽早彻底清创,全身应用抗生素,并加强营养以增强机体抵抗力。(7)牵引患者的护理①保持对抗牵引:将床头或床尾抬高15°~30°,利用体重形成与牵引力方向相反的对抗牵引力。②保持有效牵引:防止牵引装置滑移或脱落,牵引肢体远端不能抵住床栏,牵引绳应与患肢长轴平行,避免被盖等压住牵引绳,不可随意增减牵引重量,保持牵引锤悬空。③测量和调整:定时观察和记录患肢的长度变化并与健侧比较,防止牵引不利或过牵。④加强皮肤护理:皮牵引的重量不可过大,牵引前涂安息香酸酊保护皮肤,出现水疱及时处理,必要时改骨牵引。保持床单整洁,预防压疮。⑤防止感染:骨牵引时避免钢针左右滑动,每日在针孔处滴75%乙醇1~2次,勿去除针孔处的血痂。⑥功能锻炼:牵引期间要进行功能锻炼,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等。⑦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a.足下垂:牵引时足部保持功能位、卧位时足上不压重物,棉被要有护架;b.关节僵硬:骨折复位固定后,按照循序渐进原则进行功能锻炼;c.坠积性肺炎:鼓励患者深呼吸,有效咳嗽,勤翻身拍背,雾化吸入等;d.泌尿系统感染和结石:鼓励患者多医学首选金英杰教()饮水,增加尿量,预防泌尿系统感染和结石。(8)石膏绷带患者的护理①石膏干固前护理:a.禁止搬动和压迫:干固前肢体不要活动,以免石膏断裂,严禁手指捏拿和压迫;b.加速干固:提高室温、加强通风等,但要防止烫伤。②体位:患肢高于心脏水平20cm,以利静脉回流,减轻水肿。③保持石膏清洁干燥:可适当开窗,清洁后立即擦干。断裂、变形、污染的石膏及时更换。④观察血液循环和神经:患肢抬高以利于静脉回流,注意观察肢体远端颜色、温度、感觉和运动功能,及时发现并发症。⑤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a.压疮:易发于骨突出部,保持床位清洁、干燥、定时翻身、避免损伤;b.失用性骨质疏松和关节僵硬:长期卧床或肢体固定所致肌肉萎缩骨质疏松、关节僵硬,应加强功能锻炼;c.化脓性皮炎:出现血泡、局部感染,应及时开窗处理;d.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患肢有疼痛、苍白、冰冷、发绀、麻木等表现时应提高警惕。预防措施包括给患者包扎石膏时不要包扎过紧,密切观察患肢情况,一旦发现迅速减压等;e.石膏综合征:当被大型石膏固定或包扎过紧时,患者出现呼吸费力、进食困难、胸部发闷、腹部膨胀等表现,预防方法是石膏包扎不能过紧、少食多餐等。(9)功能锻炼:指导患者肢体取功能位或治疗体位,同时在骨折愈合的早、中、晚三个阶段中分别进行相应的功能锻炼。(10)指导使用辅助工具:指导患者使用轮椅、步行辅助物,提高其自我照顾能力。①拐杖:应告知患者拐杖应加垫,以防滑和避免损伤腋部。当手握把柄时,屈肘不超过30°,用拐者应上肢有足够的肌力、身体平衡和协调能力。②助行器:常用于老人,以提供支持和保持平衡。③手杖:当患肢所需支持不大时,可用手杖。直手杖提供的支持最小,四脚手杖因支撑面积大,支持力量大。手杖用于患侧,顶部应与股骨大转子平行。二、肱骨干骨折肱骨干骨折是发生在肱骨外科颈下1~2cm至肱骨髁上2cm段内的骨折。常见于青年和中年人。1.病因多由直接或间接暴力引起。直接暴力由外侧打击肱骨干中段导致横形或粉碎性骨折。间接暴力常由于手掌或肘部着地,由于力的传导作用导致肱骨中下1/3段斜形或旋形骨折。2.临床表现伤侧上臂疼痛、肿胀、畸形、皮下瘀斑和功能障碍。体格检查易发现局部畸形、反常活动、骨擦音或骨擦感、患肢缩短等。若合并桡神经损伤可出现垂腕、各掌指关节不能背伸,拇指不能伸直,前臂旋后障碍;手背桡侧皮肤感觉减弱或消失;肱动脉损伤医学首选金英杰教()可有前臂缺血表现。3.治疗原则与护理(1)一般采用手法复位,复位后采取石膏或小夹板固定。(2)手术复位后用加压钢板螺钉或带锁髓内钉作内固定;术后指导患者进行患肢主动运动,如手指、手掌和腕关节活动,以减轻水肿,促进静脉回流。伤后2~3周开始肩、肘关节的主动运动,防止肩关节僵硬或萎缩。三、肱骨髁上骨折1.病因和分类肱骨髁上骨折是发生在肱骨干与肱骨髁交界处的骨折,多见于10岁以下儿童,多为间接暴力所致。根据暴力类型和骨折移位方向,可分为屈曲型和伸直型。(1)伸直型骨折:儿童最常见。跌倒时肘关节呈半屈曲位、手掌着地,导致肱骨髁上部伸直型骨折。骨折远端向后上方移位,近端向前下方移位,常同时有桡侧或尺侧移,易损伤肱动脉、正中神经、桡神经和尺神经。(2)屈曲型骨折:较少见。跌倒时肘关节屈曲,肘后着地。骨折远端向前上方移位,近端向后下方移位,合并血管、神经损伤较少。2伸直型肱骨踝上骨折的断端移位方向是A.近侧端向桡侧端移位B.近侧端向后移位C.远侧端向前移位D.远侧端向后移位E.远侧端向尺侧移位2.临床表现肘部肿胀、疼痛和功能障碍等局部表现,也可有假关节活动和骨擦音等骨折专有体征。屈曲型骨折者肘部半屈位,肘前方可触及骨折断端;伸直型骨折者肘后可触及骨折断端。如合并正中神经、桡神经或尺神经损伤,可表现为手的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若肱动脉损伤或受压后发生痉挛,可因前臂缺血而出现剧痛、手部皮肤苍白、发凉、麻木,被动伸指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