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呼吸系统疾病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呼吸系统疾病一、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呼吸系统以环状软骨下缘为界,分为上、下呼吸道。上呼吸道包括鼻、鼻窦、咽、咽鼓管、会厌及喉;下呼吸道包括气管、支气管、毛细支气管、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及肺泡。(一)解剖特点1.上呼吸道(1)鼻:婴幼儿鼻腔比成人短小,无鼻毛,后鼻道狭窄,黏膜柔嫩,血管丰富,感染时后鼻腔易堵塞而发生呼吸困难或张口呼吸。(2)鼻窦:鼻窦黏膜与鼻腔黏膜相连续,鼻窦口相对较大,故急性鼻炎常累及鼻窦,易患急性鼻窦炎,以上颌窦与筛窦最易感染。(3)咽鼓管:婴幼儿咽鼓管较宽、直、短,呈水平位,故鼻咽炎时易致中耳炎。(4)咽部:咽部较狭窄而垂直。扁桃体包括咽扁桃体及腭扁桃体,咽扁桃体又称腺样体,6个月已发育,位于鼻咽顶部与后壁交界处,严重的腺样体肥大是小儿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重要原因。腭扁桃体至1岁末才逐渐增大,4~10岁发育达高峰,14~15岁逐渐退化,故扁桃体炎常见于年长儿,婴儿则较少见。(5)喉:以环状软骨下缘为标志。小儿喉部呈漏斗形,喉腔较窄,声门裂相对狭小,软骨柔软,黏膜柔嫩而富有血管及淋巴组织,故轻微炎症即可引起声音嘶哑和吸气性呼吸困难。2.下呼吸道(1)气管、支气管:婴幼儿的气管、支气管较短且狭窜,软骨柔软,缺乏弹力组织,支撑作用差,黏膜柔嫩,血管丰富,纤毛运动较差,清除能力薄弱,易因感染而充血、水肿,分泌物增加,导致呼吸道阻塞。左支气管细长,由气管向侧方伸出,而右支气管短而粗,为气管直接延伸,故异物较易进入右支气管内。毛细支气管平滑肌在生后5个月以前薄而少,3岁以后才明显发育,故小婴儿易发生呼吸道梗阻,主要是黏膜肿胀和分泌物堵塞引起。(2)肺:小儿肺泡数量较少且面积小,肺的弹力纤维发育较差,血管丰富,间质发育旺盛,造成肺含血量丰富而含气量相对较少,故易于感染,引起间质炎症、肺气肿或肺不张等。3.胸廓婴幼儿胸廓短,呈桶状;肋骨呈水平位,膈肌位置较高,胸腔较小而肺相对较大;呼吸肌发育差。因此,呼吸时胸廓活动范围小,肺不能充分地扩张、通气和换气,故当肺部病变时,易因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出现青紫与呼吸困难。小儿纵隔相对较大,周围组织松软、富于弹力,故在胸腔积液或气胸时易致纵隔移位。(二)生理特点1.呼吸频率与节律年龄愈小,呼吸频率愈快。新生儿40~44次/分,~1岁30次/分,~3岁24次/分,~7岁22次/分,~14岁20次/分,~18岁16~18次/分。2.呼吸型呼吸时肺主要向膈肌方向扩张而呈腹膈式呼吸。随年龄增长,呼吸肌逐渐发育,开始行走时,膈肌和腹腔脏器下降,肋骨由水平位逐渐倾斜,遂逐渐转化为胸腹式呼吸。7岁以后逐渐接近成人。3.呼吸功能的特点(1)肺活量:系指一次深吸气后的最大呼气量。小儿约为50~70ml/kg。婴幼儿的呼吸储备量及潜在代偿力较差,小儿发生呼吸障碍时,其代偿呼吸量最大不超过正常的2.5倍,而成人可达10倍,当患呼吸道疾病时,较易发生呼吸衰竭。(2)潮气量:系指安静呼吸时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量。小儿潮气量约为6~10ml/kg。(3)每分钟通气量:指潮气量乘以呼吸频率。(4)气体弥散量:二氧化碳的排出主要靠弥散作用,CO2弥散速率比O2大,故CO2比O2易于弥散。小儿肺脏小,肺泡毛细血管总面积与总容量均比成人小,故气体弥散量也小。(5)气道阻力:气道阻力的大小取决于气道管径大小等。由于气道管径细小,小儿气道阻力大于成人,因此小儿发生喘息的机会较多。4.血气分析新生儿和婴儿的肺功能不易检查,但可做血气分析以了解血液气体交换水平和血液酸碱平衡状态,为诊断治疗提供客观依据。项目新生儿~2岁>2岁pH7.3~7.457.35~7.457.35~7.45PaO2(kPa)8~1210.6~13.310.6~13.3PaO2(kPa)4.0~4.674.0~4.674.67~6.0HCO3-(mmol/L)20~2220~2222~24BE(mmol/L)–6~+2–4-+2–4~+2SaO2(%)90~9795~9796~98二、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俗称“感冒”,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系由各种病原引起上呼吸道的急性感染,主要侵犯鼻、鼻咽部和咽部。(一)病因各种病毒和细菌均可引起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但90%以上为病毒,主要有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柯萨奇病毒、冠状病毒等。细菌感染占10%左右,其中部分为病毒感染后继发的细菌感染,最常见为溶血性链球菌,其次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二)临床表现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1)症状1)局部症状:可出现鼻塞、流涕、喷嚏、干咳、咽部不适和咽痛等。2)全身症状:发热,热度高低不一。婴幼儿可骤然起病,高热、食欲缺乏、咳嗽、可伴有呕吐、腹泻、腹痛、烦躁,甚至热性惊厥。部分患儿发病早期出现脐周阵痛,与发热所致反射性肠蠕动增强或肠系膜淋巴绪炎有关。(2)体征:体格检查可见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颌下淋巴结肿大、触痛。肠道病毒感染者,常伴不同形态的皮疹。2.两种特殊类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1)疱疹性咽峡炎:病原为柯萨奇病毒A组,好发于夏秋季。急起高热,咽痛,流涎,畏食,呕吐等。可见咽部充血,咽腭弓、悬雍垂、软腭等处有2~4mm大小的疱疹,周围有红晕,疱疹破溃后形成小溃疡。病程1周左右。(2)咽结合膜热:病原为腺病毒3、7型,常发生于春夏季。以发热、咽炎、结膜炎为特征,可散发或发生小流行。多呈高热,咽痛,眼部刺痛,咽部充血,一侧或两侧滤泡性眼结膜炎,可伴球结膜出血。颈部、耳后淋巴结肿大,有时有胃肠道症状。病程1~2周。(三)并发症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可继发中耳炎、鼻窦炎、咽后壁脓肿、扁桃体周围脓肿、颈淋巴结炎、喉炎、气管支气管炎、肺炎等,以婴幼儿多见。2.病毒感染:可并发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可致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甚至猝死。3.A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者:可继发急性肾小球肾炎和风湿热。4.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可出现热性惊厥。(四)治疗1.一般治疗注意休息、多饮水、补充多种维生素;进行呼吸道隔离,防止交叉感染;防治各种并发症。2.病原治疗(1)抗病毒药:主张早期应用。常用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林(病毒唑),剂量为10~15mg/(kg•d),静滴或口服,疗程为3~5日。若为流感病毒感染,可口服磷酸奥司他韦(达菲、可威)。病毒性结合膜炎可用0.1%阿昔洛韦滴眼液滴眼。(2)抗生素:细菌感染或继发细菌感染可选用抗生素。常用的有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复方新诺明及大环内酯类等,疗程3~5日。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或既往有风湿热、肾炎病史者,青霉素疗程应为10~14日。3.对症治疗(1)高热:可口服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如发生高热惊厥者可予镇静、止惊等处理。(2)咽痛:可含服咽喉片,盐水漱口等。(3)鼻塞:轻者不必处理,若影响呼吸或哺乳困难时,可用0.5%麻黄素滴鼻。三、支气管哮喘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儿童期最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及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成分共同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该炎症导致气道反应性的增高,可引起易感者不同程度的、广泛而可逆性的气道阻塞症状。支气管哮喘具有以下病理生理特征:气道慢性炎症,气道高反应性,可逆性的气流受限。(一)临床表现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70%~80%始发于5岁以前。临床表现为反复发怍咳嗽、喘息、气促、胸闷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或加剧。严重病例呈端坐呼吸、恐惧不安、大汗淋漓、面色青灰。(二)诊断标准与分期1.儿童哮喘的诊断标准(1)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和咳嗽,多与接触过敏原、冷空气、物理或化学性刺激、病毒性上/下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或加剧。(2)发作时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的、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3)上述症状和体征经抗哮喘治疗有效或自行缓解。(4)除外其他疾病引起的喘息、气促、胸闷和咳嗽。(5)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哮鸣音),应至少具备以下1项:1)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激发试验阳性。2)证实存在可逆性气道受限:①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吸入速效β2受体激动剂后15分钟,FEV1增加≥12%;②抗哮喘治疗有效: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和口服(或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1~2周后,FEV1增加≥12%。3)PEF每日变异率(连续监测1~2周)≥20%。符合第1至第4条或第4、5条者,可以诊断为哮喘。2.咳嗽变异型哮喘的诊断标准(1)咳嗽持续>4周,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或加剧,以干咳为主。(2)临床上无感染征象,或经较长时间抗生素治疗无效。(3)抗哮喘药物诊断治疗有效。(4)排除其他病因引起的咳嗽。(5)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或)PEF每日变异率(连续监测1~2周)≥20%,(6)个人或一级、二级亲属有特应性病史,或变应原测试阳性。以上1~4项为诊断的基本条件。3.哮喘的分期哮喘可分为急性发作期、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临床缓解期指经过治疗或未经治疗症状和体征消失,肺功能(FEV1或PEF)≥80%预计值,并维持3个月以上。4.哮喘危重状态指哮喘发作在合理应用常规缓解药物治疗后,仍有严重或进行性呼吸困难者。表现为哮喘急性发作,出现咳嗽、喘息、呼吸困难、大汗淋漓和烦躁不安,甚至表现出端坐呼吸、语言不连贯、严重发绀、意识障碍及心肺功能不全的征象。(三)哮喘的治疗原则哮喘治疗的目标:①有效控制急性发作症状,并维持最轻的症状,甚至无症状;②防止症状加重或反复;③尽可能将肺功能维持在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④防止发生不可逆的气流受限;⑤保持正常活动(包括运动)能力;⑥避免药物不良反应;⑦防止因哮喘而死亡。1.去除诱因避免接触过敏原,积极治疗和清除感染灶,去除各种诱发因素。2.控制发作缓解药物能快速缓解支气管收缩及其他伴随的急性症状,用于哮喘急性发作期,包括:①吸入型速效β2受体激动剂;②全身性糖皮质激素;③抗胆碱能药物;④口服短效β2受体激动剂;⑤短效茶碱等。控制药物是抑制气道炎症需长期使用的药物,用于哮喘慢性持续期,包括:①吸入型糖皮质激素;②白三烯调节剂;③缓释茶碱;④长效β2受体激动剂;⑤肥大细胞膜稳定剂;⑥全身性糖皮质激素等。(1)哮喘急性发作期治疗1)β2受体激动剂: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的支气管舒张剂。吸入治疗是首选的药物治疗方法。吸入型速效β2受体激动剂疗效可维持4~6小时,为缓解哮喘急性症状的首选药物。2)全身性糖皮质激素:病情较重的急性病例应给予口服泼尼松短程治疗(1~7天)。一般不主张长期使用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儿童哮喘。严重哮喘发作时应静脉给予甲泼尼龙,或琥珀酸氢化可的松或氢化可的松。一般静脉糖皮质激素使用1~7天,症状缓解后即停止静脉用药,若需持续使用糖皮质激素者,可改为口服泼尼松。3)抗胆碱能药物:吸入型抗胆碱能药物如异丙托溴铵舒张支气管的使用比β2受体激动剂弱,起效也较慢,但长期使用不易产生耐药,不良反应少。4)短效茶碱:可作为缓解药物用于哮喘急性发作的治疗,主张将其作为哮喘综合治疗方案中的一部分,而不单独应用治疗哮喘。(2)哮喘慢性持续期治疗1)吸入型糖皮质激素(ICS):是哮喘长期控制的首选药物,也是目前最有效的抗炎药物,优点是通过吸入,药物直接作用于气道黏膜。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有布地奈德、丙酸氟替卡松和丙酸倍氯米松。每3个月应评估病情,以决定升级治疗、维持目前治疗或降级治疗。2)白三烯调节剂:分为白三烯合成酶抑制剂和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包括孟鲁司特和扎鲁司特。3)缓释茶碱:缓释茶碱用于长期控制时,主要协助ICS抗炎,以维持昼夜的稳定血药浓度。4)长效β2受体激动剂:药物包括福莫特罗、沙美特罗、班布特罗及丙卡特罗等。5)肥大细胞膜稳定剂:肥大细胞膜稳定剂色甘酸钠,常用于预防运动及其他刺激诱发的哮喘。6)全身性糖皮质激素:在哮喘慢性持续期控制哮喘发作过程中,全身性糖皮质激素仅短期在慢性持续期分级为重度持续患儿,长期使用高剂量ICS加吸入型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及其他控制药物疗效欠佳的情况下使用。7)联合治疗:对病情严重度分级为重度持续和单用ICS病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