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临床执业医师综合知识点(一百六十九)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出血严重程度的估计和周围循环状态的判断:围循环衰竭是急性大出血致死的直接原因,其中血压和心率是关键指标,需动态观察,综合其他指标加以判断。(1)如果患者由平卧位变为坐位时出现血压下降(下降大于15~20mmHg)、心率加快(上升大于10次/分),提示血容量明显不足。(2)如心率大于120次/分、收缩压低于90mmHg,伴有面色苍白、烦躁不安或神志不清、四肢湿冷则已进入休克状态,属大量出血,需积极抢救。(3)注意点:1)呕血与黑粪的量与频率对出血量的估计虽有一定帮助,但由于呕血与黑粪分别混有胃内容物与粪便,且出血大部分积存于胃肠道,因此不可能据此对出血量作出精确的估计。2)血常规检测(包括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及血细胞比容)尽管可估计失血的程度,但并不能在急性失血后立即反映,且会受到出血前有无贫血的影响,因此也只能作为估计出血量的参考。3.出血是否停止的判断:床上出现以下情况应考虑有继续出血或再出血:(1)反复呕血,或黑粪次数增多、粪质稀薄,伴有肠鸣音亢进。(2)血红蛋白浓度、血细胞比容与红细胞计数继续下降,网织红细胞计数持续增高。(3)周围循环衰竭经充分补液输血而未见明显改善,或虽暂时好转而又恶化。(4)补液与尿量足够的情况下,血尿素氮再次或持续增高(五)治疗1.保持呼吸道通畅(头偏向一侧),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活动性出血期间禁食。2.积极补充血容量立即输血输液。3.及时止血(1)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时止血(常由肝硬化所致)本类出血常出血量大,再出血率高,死亡率高。1)内镜下止血:是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重要手段。(内镜直视下注硬化剂或用皮圈套扎曲张静脉)。2)药物止血:首选血管加压素(为减轻副作用宜同用硝酸甘油)。3)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在内镜和药物无效时选择。4)外科手术或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上述无效时进行。(2)非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止血(常消化性溃疡所致)1)内镜下止血——24h急诊首选。2)药物——首选质子泵抑制剂或H2受体拮抗剂。3)手术——保守无效者,可行手术治疗。二、下消化道出血(一)病因1.肠道原发疾病(1)肿瘤和息肉(2)炎症性病变(3)血管病变(4)肠壁结构性病变(5)肛门病变2.全身疾病累及肠道(二)临床表现除一般无呕血外,其他表现与上消化道出血类似。(三)诊断1.排除上消化道出血2.下消化道出血的定位及病因诊断(1)病史:1)年龄;2)出血前病史;3)粪便颜色和性状;4)伴随症状.(2)体格检查(3)实验室检查(4)内镜及影像学检查1)结肠镜检查;2)X线钡剂造影;3)放射性核素扫描或选择性腹部血管造影;4)胶囊内镜或小肠镜检查;5)手术探查3.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步骤:多数下消化道出血有明显血便,结合临床及必要实验室检。(四)治疗下消化道出血主要是病因治疗,大出血时应积极抢救。1.一般急救措施及补充血容量详见上消化道出血。2.止血冶疗(1)凝血酶保留灌肠有时对左半结肠出血有效。(2)内镜下止血(3)血管活性药物(4)动脉栓塞治疗(5)紧急手术治疗3.病因治疗第九节腹膜炎急性化脓性腹膜炎一、腹膜的解剖1.分层:壁层腹膜、脏层腹膜两部分。2.腹膜腔:壁层腹膜和脏层腹膜之间的潜在间隙。腹膜腔是人体最大的体腔。在正常情况下,腹腔内有75~100ml黄色澄清液体,起润滑作用。在病变时,腹膜腔可容纳数升液体或气体。二、腹膜的生理1.腹膜是双向的半透性膜2.腹膜有很强的吸收能力3.壁层腹膜:痛觉定位准确4.脏层腹膜:牵拉、压迫等刺激较为敏感5.引起肩部放射性痛或呃逆。6.丰富的血液供应和大量的脂肪组织三、原发性腹膜炎的病因及常见致病菌1.原发性腹膜炎又称为自发性腹膜炎2.腹腔内无原发性病灶3.致病菌多为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或大肠杆菌。继发性腹膜炎一、病因及致病菌1.病因:腹腔内空腔脏器穿孔、外伤引起的腹壁或内脏破裂,是急性化脓性腹膜炎最常见的原因。2.致病菌:引起继发性腹膜炎的细菌主要是胃肠道内的常驻菌群,其中以大肠杆菌最为多见;其次为厌氧拟杆菌、链球菌、变形杆菌等。一般都是混合性感染,故毒性较强。二、病理1.肉眼:腹膜受消化液和细菌毒素刺激,充血水肿——浆液性渗出液。2.镜下:巨噬、中性粒和浆液性渗出,细胞坏死、纤维蛋白凝固,形成脓性液体。三、临床表现1.症状持续性腹痛,可局限或弥漫至全腹,并伴有恶心、呕吐,体温常升高,脉搏增快。感染严重时出现中毒症状,如高热、脉速、呼吸浅快、口唇发绀、血压下降、神志恍惚或不清。2.体征(1)腹胀,腹式呼吸减弱或消失。(2)腹部压痛、腹肌紧张和反跳痛是腹膜炎的标志性体征。腹胀加重是病情恶化的重要标志。(3)盆腔已有感染或形成盆腔脓肿时直肠指诊有直肠前窝饱满和触痛。四、诊断1.临床表现2.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分类升高。3.影像学检查:腹部X线检查、B超或CT检查有助于诊断。五、治疗来源:金樟教育集团医考事业部

1 / 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