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治疗原则(一)规范化的药物治疗1.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2.抗凝治疗:肝素、磺达肝癸钠3.抗缺血治疗: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药物、钙拮抗剂4.降脂抗炎稳定斑块治疗:他汀(二)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一、临床表现1.疼痛:持续时间长,濒死感2.发热、血沉快:坏死物质吸收引起3.心律失常:多在24小时内,室性多见,是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4.恶性:多源、频发、成对、短阵室速、RonT5.低血压和休克:大面积心梗二、辅助检查(一)心电图1.动态演变(1)病理性Q波;(2)ST段弓背向上抬高;(3)T波倒置2.定位诊断(二)心肌坏死标记物——确诊1.最早:肌红蛋白(2h升高,24h达峰)2.特异:肌钙蛋白I/T(3~4h升高,24h达峰,持续5~10天)3.CK-MB:(1)反映梗死范围(2)判断溶栓效果三、诊断与鉴别诊断(一)诊断标准1.心肌损伤标志物升高超过诊断界值2.同时满足以下任意一项即可诊断:(1)有缺血样胸痛症状发作;(2)心电图新出现明显ST段变化或左束支传导阻滞;(3)心电图新出现Q波;(4)影像学检查发现新的心肌梗死证据或室壁运动障碍;(5)冠状动脉造影或尸检发现冠状动脉内血栓。(二)鉴别诊断1.主动脉夹层:高血压病史,撕裂样疼痛,双上肢血压和脉搏可有明显差别。2.急性心包炎:疼痛与发热同时出现,早期有心包摩擦音,所有导联均有ST段凹面向上型抬高。四、并发症1.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多见于下壁心梗,二尖瓣脱垂并关闭不全,心尖区心尖部闻及新出现的收缩期吹风样杂音。2.心脏破裂常在起病1周内出现,多为左心室游离壁破裂,引起心脏压塞。室壁瘤:主要见于左心室游离壁,表现为局部室壁变薄、收缩期向外突出呈矛盾运动。超声心动图可确诊。4.心肌梗死后综合症梗死后数周至数月内出现,表现为心包炎、胸膜炎或肺炎,有发热、胸痛等症状,可能为机体对坏死物质的过敏反应。五、治疗与预防(一)治疗1.一般治疗:卧床休息、氧气治疗、低盐低脂饮食、镇痛、镇静、保持大便通畅。2.药物治疗(1)抗血小板治疗(2)抗凝治疗(3)抗炎症稳定斑块(4)改善心肌重塑:ACEI(5)预防猝死:β受体阻滞剂(6)防治并发症3.再灌注治疗——最重要的治疗:起病3~6小时,最多12小时内(1)溶栓适应症:ST段抬高性心梗;发病时间<12小时;年龄<75岁;有进行性缺血性胸痛。禁忌症:有出血的风险药物:链激酶、尿激酶、rt-PA再通的标准:①抬高的ST段2小时内回将>50%;②胸痛2小时内基本消失;③出现再灌注性心律失常;④血清CK-MB酶峰前移来源:金樟教育集团医考事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