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方法第一节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基本方法——自主探究儿童以类似或模拟科学探究的方式学习科学。一、儿童科学探究学习过程的分析从本质上说,它是儿童自己的科学探究过程,如果没有儿童的探究过程,就不存在科学教育的过程。而从学习主体的角度看,科学教育的过程,而是在教师指导下儿童自主探究的过程。教师为儿童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实验材料──木块、石子、玻璃瓶等等,供儿童探究沉浮的现象。在活动中,儿童用这些材料分别做实验,探究它们在水里的情况,结果发现了很多有趣的现象。有的儿童发现木块是漂在水上的,他一次又一次地尝试把它按下去,但只要手一松,木块就会漂上来。还有的儿童发现玻璃瓶放进水里后,先是漂着的,过一会儿灌进了水,就慢慢地沉下去了;如果把玻璃瓶的盖于盖好,它就不会沉下去了……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的发现,对活动的兴趣也很浓。教师还组织他们把自己的发现讲给大家听,并且进一步验证这些发现。最后,教师和儿童一起总结了今天的收获:“我们今天玩得真开心,而且发现了很多秘密。这些东西有的是浮在水上的,有的是沉到水里的。以后我们还可以把别的东西放到水里,看看它们会怎样。”二、教师在儿童科学探究过程中应扮演的角色分析在儿童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始终不能忘记自己的“角色”:教师只是儿童学科学的助手,而儿童才是科学学习的真正主人。皮亚杰曾指出,“只有儿童自己建构的知识,才是真正符合儿童年龄特点的和他的认知结构相适应的知识,也是最牢固的、不会遗忘的知识。”怎样向儿童提出科学探究的问题?教师可以直接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儿童明确探究的问题,也可以通过材料的提供和情境的创设,让儿童在自由摆弄材料的过程中、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自己提出想要探究的问题。爱因斯坦所说:“一个问题的产生通常要比它的结论的得出更为重要。因为结论只不过需要些数学或实验方面的技巧。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或从新的角度来分析一个老问题,则需要带有创造性的想象力。只有这样才会使科学真正地前进。”第二节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基本途径一、在多种形式的集体教学活动中进行科学教育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学习内容统一、固定,由教师选择。学习材料由教师统一提供,并保证每个幼儿的操作机会。一般来说,教师要为幼儿提供人手一套的材料供每个幼儿进行操作,如果条件有限,也要通过交换的方式,保证每个幼儿都有操作各种材料的机会。(一)观察认识型活动指的是专门性的观察活动,也就是指学前儿童运用各种感官了解客观事物的特点、获取感性经验的科学活动。观察认识型活动主要包括对物体的观察,自然和科学现象的观察。按照从易到难的顺序,我们通常将观察认识型活动分为个别物体和现象的观察、比较观察、长期系统观察三种类型。(二)实验操作型活动根据幼儿年龄的不同及实验内容上的差异,一般有三种参考的实验类型:演示—操作式自由—引导式猜想—验证式教师演示实验和幼儿操作实验。(三)科学讨论型活动科学讨论型活动是指在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基础上,通过集体的讨论交流等手段获取知识的活动。科学讨论型活动的设计思路大致分为以下三种:参观调查——汇报交流式,收集资料——共同分享式,个别探究——集中研讨式。(四)技术操作型活动学习制作产品、使用科技产品或掌握某些工具的操作方法、技能的科学活动。使用科技产品或工具的活动和科技小制作活动。二、在宽松愉快的区角学习活动中进行科学教育著名心理学家潘菽教授指出:“教育是一种环境,是人类有组织、有计划地传递社会经验、发展技能的方式”。在幼儿园里必须为幼儿创设丰富宽松的探索环境,为幼儿的科学活动配置充足的物质条件,随时满足幼儿求知欲的需要。在科常区,我们可以为幼儿安排各种科学小实验。如“会转动的纸棒”,为幼儿提供电池、纸棒、圆珠笔,让幼儿自己来动手操作、探索,从而来发现塑料圆珠笔在头发上摩擦后会产生静电,引发幼儿对静电产生兴趣。在劳作区,我们可以为幼儿安排各种科学小制作。如“蛋壳不倒翁”,为幼儿提供蛋壳、牙膏、彩笔、剪刀等,让幼儿试着做一做、画一画、玩一玩,从中了解由于牙膏挤进蛋壳底部后,蛋壳的重心下移,呈上轻下重的状态,所以就不会倒了的科学原理。在生活区,我们可以为幼儿安排一些简易、安全、并与幼儿生活中有关系的科技产品,让幼儿学会简单的操作。如“炖蛋”,为幼儿提供微波炉、鸡蛋、打蛋器等来让幼儿学习使用打蛋器把蛋打碎、打匀,然后利用微波炉炖蛋。与同伴分享成果,体验劳动的快乐。三、在丰富多彩的科学游戏中进行科学教育科学游戏就是能够让幼儿获取有关科学学习经验的游戏活动。在幼儿科学教育实践中,科学游戏的形式应该是灵活多样的。游戏活动有感官游戏、操作游戏、情景性游戏、运动性游戏、竞赛游戏等。四、在轻松自然的幼儿园一日生活中进行科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