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这样教学生才肯学-增强学习动机的150种策略》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我读《这样教学生才肯学增强学习动机的150种策略》东兴镇中心小学罗云本学期,我研读了《这样教学生才肯学——增强学习动机的150种策略》这本书。它由美国James.P.Raffini著、我国的梁平和宋其辉译。书从教育的动机层面出发,分别从增强学生自主性、增强所有学生胜任力、增强归属感和联系感、增强学生自尊、激发学生参与学习和享受学习的策略等角度,教给读者150种增强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这种建立在研究基础之上的50条建议和100多种经过教师验证过的教学策略,让读者们从中体会到这150种策略能帮助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能够帮助学生体验来自学习的内在满足感,让今天的课堂没有失败者。读这本书时,我以自己的教育经历来进行一些比对和理解。我深切地体会到,关于教育,的确是有“三件事”要牢记,正如美国前教育部长泰洛尔·贝尔所说:一是动机,二是动机,三还是动机。细细品读,有三点感悟。感悟一:关注了动机,教育就成功了一半。作为教育者,我们有共识:孩子的学习动机决定了他的学习态度和目标的追求,这些都和他的需要有关。每个孩子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需要不同,动机亦不同。比如举手,有的是为了得到老师表扬,也许在他举手数次或者几次后没有被抽到就会泄气;有的是为了获得父母鼓励,当他汇报自己表现后没有得到他想要的赞赏也会失望;而为了自己,把学习本身当做一种自我价值实现的孩子,就算没有更多鼓励、赞赏,他也能在持续的学习中获得动力和快乐。美国第三代心理学的开创者马斯洛依据人类的需要不同,把需要分为两种。一种是缺失的需要,另一种是成长性需要。因为需要不同,就衍生出缺失动机和成长动机。马斯洛认为缺失动机是一种消极的动机,如饥饿、恐惧等,让人紧张。一旦需要满足,紧张就会减弱或者消失。而成长性动机是积极形式,会不断为自己树立新目标,以获得满足和成长。作为老师就要关注、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和需要,再引导学生把学习转化为成长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而不是为了外在的因素。在上个学期的教学中,我一直关注孩子们的学习动机。在课堂教学中表现好的同学(纪律好/参与好/卫生好/),我从不吝啬我的口头表扬;对“三好”的同学从不错失“加分”的奖励;如果一向表现好则会奖到小笔记本、小食品;或是反面的:批评、背书、写反思……这些奖励和惩罚经常使用的工具,的确在表面上让学生更乖巧,的确对学生的行为有较好的指向引领作用,让我真切感受到了同学们在学业上、纪律上、生活上的进步。但久而久之,我发现学生更大的程度上是集中在如何得到老师的奖励和避免惩罚上,而不是集中在这项活动的价值或有益之处上,对所学知识的主动内化就更少了。很明显,外在的奖励和惩罚会削弱很多活动的内在动机。一段时间内,我对我一直用的这两种“法宝”产生了焦虑和怀疑。这本书中用了很有说服力的一个例子:《聪明的教授》——故事讲的是一个心理学家阻止年轻人播放音乐的方法。年老的教授告诉年轻人,自己很喜欢听他们的音乐和笑声,如果他们明天再来,就会付给每人一美元。受到轻而易举就能赚钱的刺激,这伙年轻人欣然同意。第二天,他们按照约定来了,高兴地拿到报酬。星期三,每人得到了50美分。第三天,心理学家只支付25美分,并告诉他们,他再不会付给他们报酬。孩子们怒气冲冲地说,他们将不会播放音乐。读了故事后,我开始反思我开学到今仍在用的“奖励和惩罚”了。如何不用依赖利诱或惩罚,能够对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施加强有力的影响呢?这本书中倾力提供了实际帮助——150种策略。其中的免做作业圆牌、目标卡、情绪表情图、“我能”罐头、丑小鸭、赞美之词、关心卡等这些策略,只要我们认真地思考,找到切合班级实际的点,就可以加以运用和实施。正如《第56号教室的奇迹》作者雷夫·埃斯奎斯朴实无华的话:我想,我们可以做得更好。这样,对学生的内在动机就有了更好的指导和引领,学生就不会总在奖励和惩罚中迷失了方向,而是会向我们的“教育即生活”的教育理念中发展。感悟二:培养了动机,教育就成就了一生。在关注了孩子的学习动机后,应该引导培养学生的成长需要,建立他们自己成长的动机,让他们明白学习的根本目的是自我实现,是自我完善,是自我愉悦,是自我奖赏。凡是把学习或者工作当成自我实现的人,会把学习和工作本身当成一种享受,会对自己形成自我约束和管理能力。书中举了一个匹萨和阅读的例子。比如,用匹萨饼来引诱学生阅读,那么阅读的目的就被转移并弱化了,同时学生在阅读方面的自我决定感被颠覆。根据阅读情况决定是否提供匹萨饼就是告诉这些年轻的读者,阅读的主要目的是获取免费的匹萨饼。它会激励学生为了赚取匹萨饼去阅读。这项计划的长期后果很可能是出现很多“不喜欢阅读的胖孩子”。如果匹萨饼店真正想培养儿童对阅读形成源于内心的喜爱,对调阅读和匹萨饼这两个变量将会更好地实现它的目标——不是用披萨饼作为阅读的奖励,而是用阅读作为吃披萨饼的奖励。这种情况下,有价值的是阅读本身,而不是匹萨饼。所以我们教师在平时教学工作中要用激励、诱导的方法使孩子们学习人类文明成果,锻造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境界,最终达到教育的终极目的。书中也为我们提供了方法:给孩子们自主选择的权利;给孩子们充分的胜任,让每一个学生每天都能感受学习带来的成就的喜悦;认可和接纳每一个孩子,用一双美丽的宽容的眼睛去发现每一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努力驱除孩子们心灵上自卑的阴影;引导孩子们发现自己存在的价值和重要性,培养自我负责的性格,鼓励他们尊重每一个生命;在课堂上,千方百计让孩子们感受到参与和享受到课堂活动带来的快乐。比如主动关心、调整困难学生的情绪,尤其是特殊学生。有的孩子三年级了,自理能力还明显弱于同龄人,书包、抽屉乱成一团。在家长、多数教师的口中,他听到的总是批评、失望,伙伴们从不和他玩耍。我在耐心观察之后,每天轻声细语地教他整理物品、及时表扬每一次铅笔盒里的变化、在能看清字迹的作业本上批上鲜红的优五星、一遍又一遍地重复习题答案……孩子感受到自己进步的成功感,愿意付出努力,尽力完成作业、尽力订正,一点一点在改变,在这次期末考试中,从未及格的语文学科竟考了70多分。生命的成长应该是自然的,尊重每一个生命就是对生命最崇高的呵护。我们可以用自己的智慧和善良对生命产生影响。感悟三:超越了动机,教育就幸福了自己教育教学关乎人的成长与发展,站在生命意义的高度看待教育教学,将教师的工作与学生的长远发展和一生的幸福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让学生体验到课堂的幸福,体验到学习的幸福,体验到学校生活的幸福,为学生一生的幸福而教。学生的幸福感来源于家长、学校、教师的关爱,来源于被肯定、被赏识、被尊重,来源于愿望的满足和成功的体验,来源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我们往往习惯于把教育看作是为学生发展作准备的过程,其实,教育也应该看作是帮助学生获得幸福感的过程。学生上学时间要约占生命的四分之一,从“以人为本”的思想出发,以学生的发展为基础,为学生的现在和未来的幸福而教育应该是教育的理想追求。我们应该看到发展是幸福的前提,没有人的充分、全面的发展,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幸福。教育教学中要力争为学生创造体验幸福的氛围和环境,创设体验成功的机会,营造被尊重的契机,搭建展示才华的舞台,引导学生体会追求、付出过程的幸福。于是,学生具有了幸福感,于是,作为教师的我们,也就达成最高指数的幸福了。我们相信,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