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经济基础知识讲义复习要点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经济基础知识讲义笔记一、物质资料生产和基本经济规律1、物质资料生产及其必备的基本要素(1)物质资料生产劳动者按照预期目的,运用劳动资料加工于劳动对象,改变劳动对象的形状、性质或地理位置,使它适合人们需要的过程。(2)物质资料生产必备的三个要素——人的劳动、劳动资料、劳动对象2、社会生产关系及其主要类型(1)社会生产关系人们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形成的,并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关系的总和。(2)社会生产关系的基本类型——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基础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3、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过程(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2)运动过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也具有反作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也有反作用。4、社会基本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及其类型(1)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客观经济条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尊重经济规律(2)经济规律的类型在人类各个阶段中都起作用的经济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在几个社会阶段中起作用的经济规律——价值规律只在一个社会阶段中起作用的经济规律——剩余价值规律、按劳分配规律二、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和演化1、人类社会经济制度演变的原因及经历的主要阶段(1)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是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根本原因。(2)人类社会经济制度的演变经历了五个阶段:原始社会制度、奴隶社会制度、封建社会制度、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和社会主义社会制度。三、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1、自然经济的概念和基本特征(1)自然经济的概念为了满足生产者或经济单位自身需要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2)自然经济的基本经济特征——自给自足2、商品经济产生的基本条件(1)社会分工(2)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存在具有独立经济利益的经济实体。3、商品经济发展的基本过程(1)简单商品经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2)发达商品经济:资本主义社会从生产资料所有制、商品生产和交换的目的、市场、市场体系、市场机制等几方面区分。四、市场与市场体系1、市场与市场体系的基本概念(1)市场的概念狭义:商品交换的场所、渠道或领域。广义:一切商品和生产要素交换关系的总和,包括有形的和无形的市场。(2)市场体系的概念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市场有机整体。2、市场体系所具有的基本功能(1)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功能(2)经济联系功能(3)利益关系调整功能(4)信息产生和传递功能(5)社会评价功能四、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1、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之间的区别和联系(1)区别商品经济A.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经济活动方式,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通过等价交换实现。B.商品经济是相对于自然经济、产品经济而言的。市场经济A.市场经济是通过市场或市场机制来配置资源的一种经济运行方式。在资源配置中,市场机制起基础性作用,通过市场机制(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来引导和调节企业和居民的行为。B.市场经济是相对于计划经济而言的。(2)联系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的商品经济。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必然过渡到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发展的商品经济。2、资源配置的基本方式(1)市场配置方式:市场运行机制、企业、价格、竞争、市场经济(2)计划配置方式:计划配额、行政命令、国家、全面计划、计划指标、行政手段、集中3、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之间的关系(1)经济制度决定经济体制的特点。(2)社会经济制度的性质和特点也要通过与其相适应的经济体制反映出来,是经济制度的具体表现形式。第二章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一、商品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1、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的使用价值(1商品具有的效用,即能满足人类某种需要的属性。(2自然属性。(3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商品的价值(1)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2本质属性、社会属性。(3)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比较劳动耗费和交换劳动的社会经济关系。2、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1)在一定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2)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3)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劳动的自然属性。(4)生产不同使用价值的劳动在质上是不同的,在量上无法比较抽象劳动(1)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一般人类劳动。(2)抽象劳动形成商品价值。(3)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4)对于生产任何商品的劳动来说都是相同的,只存在量的区别。3、商品价值量的概念及其决定因素(1)商品的价值量决定于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2)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成正比,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二、货币的产生和职能1、货币产生的过程(1)简单或偶然的价值形式(2)扩大的价值形式(3)一般价值形式(4)货币价值形式2、货币的本质和基本职能(1)货币的本质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2)货币的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基本职能流通手段——基本职能贮藏手段(必须是足值的货币)支付手段——延期支付、支付债务、租金、利息、工资等世界货币3、货币流通的基本规律(1)概念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其基本内容是:商品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由流通中的商品价格总额和货币流通的平均速度来决定。(2)公式一、价值规律及其作用1、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1)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2)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价值规律对生产和交换活动的支配作用是通过价格运动表现出来的。商品的价格与价值不一致:价格以价值为基础,围绕价值上下波动。2、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的主要作用(1)调节资源配置和经济活动。(2)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3)促使商品生产者在市场竞争中实现优胜劣汰。第三章剩余价值的产生与流通一、货币转化为资本1、资本总公式及其存在的矛盾(1)资本流通的总公式资本流通的完整形式应该为:G—W—G’,G’=G+△G,(资本总公式)△G是资本在运动过程中的价值增值额,称为剩余价值(m)。资本流通中最根本的特点,就是货币在运动中产生了剩余价值,转化为了资本。资本就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2)资本总公式的矛盾从形式上来看,资本总公式中的价值增值同价值规律是矛盾的。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在流通过程中,无论是G—W,还是W—G,商品的价值量都不发生变化,但是,资本总公式呈现出来的现象是,经过流通过程,资本的价值发生了增值。2、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劳动力的特殊性: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在创造自身价值的同时,能够创造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二、劳动力成为商品1、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具备的条件(1)劳动者必须有人身自由,可以自由地支配自己的劳动力;(2)劳动者丧失了一切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只能靠出卖劳动力为生。2、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1)劳动力的价值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劳动力所必需的劳动时间可以归结为生产生活资料所必需的劳动时间。具体包括三个部分三、剩余价值的生产1、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1)资本主义生产过程首先表现为生产各种物质资料的劳动过程。(2)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又是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增值过程,这是资本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2、资本的价值形式(1)根据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作用不同,资本在价值形式上区分为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2)不变资本: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不改变自己的价值量。(3)可变资本: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了价值的变化,即发生了价值增值。3、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1)资本家获取剩余价值的基本方法有两种: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2)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在雇佣工人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工作日的绝对延长而进行的剩余价值生产。(3)相对剩余价值生产①在工作日长度不变时,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进行的剩余价值生产。②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以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为条件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生产资料价值下降——劳动力价值下降——必要劳动时间缩短——生产相对剩余价值四、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1、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1)剩余价值是可变资本带来的,利润是生产成本(资本家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2)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表现形态或转化形式。2、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1)矛盾①各个生产部门资本有机构成的不同,决定了其具有不同的利润率,等量资本不能获得等量利润。②资本的特性: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2)矛盾的解决:资本在部门之间的转移——平均利润率的形成(3)平均利润率=剩余价值总量/社会总资本(4)平均利润:各个生产部门的资本家按照平均利润率所获得的利润。3、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1)随着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商品价值也就转化为生产价格。(2)生产价格:是由商品的生产成本加平均利润构成的价格。(3)生产价格是由价值转化来的,是商品价值的转化形式。五、剩余价值的分割1、剩余价值分割的实质剩余价值的分割,清晰地反映出资本主义社会剥削阶级对剩余价值的共同瓜分,从而进一步揭示出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实质。2、剩余价值分割的具体形式:(1)商业利润(2)利息(3)银行利润(4)资本主义地租六、剩余价值的流通过程1、资本循环的阶段、形式和应具备的条件(1)购买阶段——货币资本(2)生产阶段——生产资本(3)销售阶段——商品资本2、资本周转速度及其对剩余价值产生的影响(1)资本周转速度可以用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两个方面来表示。(2)资本周转时间①资本周转一次所需要的时间,由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构成。②生产时间是指资本停留在生产领域的时间,由四个部分组成:劳动时间、自然力独立作用于劳动对象的时间、生产资料的储备时间、正常的停工时间。(3)资本周转次数:是指在一定时间内(通常为一年)资本周转的次数。(4)资本周转速度与资本周转次数成正比,与资本周转时间成反比。3、社会资本再生产的过程及其实现条件(1)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过程及其条件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过程①Ic通过第一部类内部的交换实现;②Ⅱ(v+m)通过第二部类内部的交换实现;③I(v+m)和Ⅱc通过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实现。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供给=需求)①基本条件:I(v+m)=Ⅱc②派生条件:(2)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过程及其条件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①第I部类生产的生产资料,要大于两大部类消费掉的生产资料。②第Ⅱ部类生产的消费资料,要大于两大部类原有劳动者和资本家有购买能力消费需要之和。即: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过程①I(c+△c)通过第一类部内部的交换实现;②Ⅱ(v+△v+m/x)通过第二部类内部的交换实现;③I(v+△v+m/x)和Ⅱ(c+△c)通过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实现。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供给=需求)①基本条件:I(v+△v+m/x)=Ⅱ(c+△c)②派生条件:4、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及产生根源(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生产相对过剩。(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资本主义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一、资本主义的历史发展过程1、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和市场机制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的主要特点是自由竞争、自由经营,企业的经营活动由市场机制来调节,国家不干预经济。二、垄断资本主义1、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1)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导致了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的垄断组织的产生;(2)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已经融合起来,形成了金融寡头;(3)资本输出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4)瓜分世界的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已经形成;2、垄断资本、金融

1 / 5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