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管控的现状分析和对企业的建议第一章大块头的智慧现状——集团管控现状分析第一节集团管控的由来及内容集团管控在国内最早出现在九十年代初,当时原国家经贸委搞了一个课题,主要研究邦联制下企业的产权关系和管理权限的划分。随着国内企业实体发展越来越大,规模经济现象越来越突出,跨领域、跨区域、跨行业投资活动也都变得正常,研究课题转向集团管理与控制,简称集团管控,2002年正式明确地称为“集团管控”。集团管控是一个体系,这个体系的本质是集团价值创造能力的最大化。这个体系以集团战略为前提,以管控模式、组织架构、管理流程为支撑设立,同时又以战略、人力资源、财务、研发、供应链等管控内容和制度反过来影响企业的管控模式与实施效果。所以集团管控模式的设立不是孤立的,它的实现和企业战略、组织架构、业务流程紧密相连。根据管控权限由分权到集权的程度划分,集团管控分为财务型管控、战略型管控和操作型管控。各管控模型详述如下。一、财务型管控财务型管控模式下,集团总部的发展目标是通过投资业务组合的结构优化追求公司价值最大化,以追求投资回报、资本增值为唯一目标,无明确的产业选择。集团总部与下属企业之间以财务指标进行管理和考核,总部无业务管理部门。在管理手段和方式上,集团总部核心功能是资产管理,将注意力放在财务指标数据的控制上。财务管控型控股公司的总部人员精简,主要是高级财务管理人才,通过资本营运手段对被控股子公司进行指导、监控,并不断捕捉资本市场的信息,进行符合投资回报目标的兼并、收购和出卖、转让。在实行这种管控模式的集团中,下属企业每年会定有各自的财务目标,它们只要达成财务目标就可以,各下属企业业务的相关性可以很小。典型的财务管理型集团公司有和记黄浦。和记黄浦集团在全球45个国家经营多项业务,雇员超过18万人,它既有港口及相关服务、地产及酒店、零售及制造、能源及基建业务,也有因特网、电讯服务等业务。总部主要负责资产运作,因此总部的职能人员并不多,主要是财务管理人员。GE公司也是采用这种管控模式。这种模式可以形象地表述为“有头脑,没有手脚”。财务型管控模式的优点是集团总部与下属子公司之间的产权清晰,子公司成为完全独立的经济实体;集团总部的投资机制灵活有效。子公司发展得好,集团总部可增持;子公司发展不好,集团总部也可退出,可有效地控制集团总部的投资风险;集团总部可以完全专注于资本经营和宏观控制,减少了集团总部与下属子公司之间矛盾。缺点是控制距离过长,信息反馈不顺畅;集团总部与子公司之间信息不对称,难以实施有效的控制;子公司内部容易产生事实上的内部人控制;集团总部与下属子公司的目标容易不一致,不利于发挥总部优势。二、战略型管控战略型管控模式下,集团总部的发展目标是追求多元产业发展。有明确的产业选择,追求公司投资业务的战略组合优化和协调发展,培育战略协同效应。集团总部与下属企业之间以战略规划进行管理,总部具体业务管理部门职能较弱。在管理手段和方式上,集团总部的核心功能为资产管理和战略协调功能。集团总部在区分战略单位的前提下,追求战略资源的优化配置。集团总部不从事具体日常经营,通过掌握子公司股份,利用控股权,通过战略协调、财务、人事控制和服务影响股东大会和董事会,支配被控制公司的重大决策和经营活动。战略型管控模式下,集团总部通过控股方式形成战略管控型企业总部。集团总部根据外部环境和现有资源,制定公司整体发展战略,通过掌握子公司的控制权,使子公司的业务活动服从于控股公司整体战略活动,一般适用于相关多元化企业。为了保证下属企业目标的实现以及集团整体利益的最大化,集团总部的规模并不大,但主要集中在进行综合平衡、提高集团综合效益上做工作。如平衡各企业间的资源需求、协调各下属企业之间的矛盾、推行“无边界企业文化”,高级主管的培育、品牌管理、最佳典范经验的分享等等。这种模式可以形象地表述为“上有头脑,下也有头脑”。运用这种管控模式的典型公司有英国石油、壳牌石油、飞利浦等。目前世界上大多数集团公司都采用或正在转向这种管控模式。战略型管控模式的优点是集团总部与下属子公司的机制是决策和执行分开,产权经营和产品经营分开,集团总部与下属子公司目标明确,可以实现子公司的激励;集团总部专注于战略决策和资源部署,通过决策控制保证集团总部与下属子公司的整体发展方向,有利于发挥总部优势;相对扁平的组织架构,可以减少决策环节,大大提高决策效率和企业的应变能力,并且有利于单一产业的企业实现快速复制式的规模扩张。缺点是信息反馈的及时和顺畅程度会影响战略决策的正确性;战略管理协调功能执行不好会造成集团总部与下属子公司矛盾;对集团总部与下属子公司的决策流程规范性和完善性要求较高。三、操作型管控战略型管控模式下,集团总部的发展目标是追求战略实施和经营思路的严格执行,有明确的主导产业,各子公司经营行为的统一,公司整体协调成长。集团总部与下属企业之间通过总部业务管理部门对下属企业的日常经营运作进行直接管理。在管理手段和方式上,集团总部的核心功能为资产管理和经营管理功能。通过集团总部的业务管理部门对控股子公司的生产、销售、质量、技术、人力资源、新业务开发等日常经营运作进行直接管理。强调公司经营行为的统一、公司整体协调成长。战略型管控模式下,集团总部直接从事生产经营或者生产销售管理,集团总部与下属子公司关系密切,人员配备较多。一般适用于单一产业或企业处于多元化的初期。在实行这种管控模式的集团中,各下属企业业务的相关性要很高。为了保证总部能够正确决策并能应付解决各种问题,总部的职能人员的人数会很多,规模会很庞大。如GE公司在1984年以前采用的就是这种管控模式,导致总部职能人员多达2000多人。直到杰克•韦尔奇任CEO后才转变为战略管控模式,大大减少了总部参谋人员。这种模式可以形象地表述为“上是头脑,下是手脚”。IBM公司可以说是这方面的典型,为了保证其全球“随需应变式”战略的实施,各事业部都由总部进行集权管理,计划由总部制定、下属单位则负责保障实施。战略型管控模式的优点是子公司业务的发展受到集团总部的充分重视;由于集团总部的职能部门与子公司相应的职能部门的控制关系,集团总部能够及时得到子公司的经营活动信息,并及时进行反馈控制,控制力度大;子公司的经营活动得到集团总部的直接支持,集团总部能够有效地调配各子公司的资源,协调各子公司之间的经营活动。缺点是集团总部与下属子公司资产、经营一体化导致集团总部与下属子公司的产权关系不够明晰,集团总部的风险增大;由于管理部门重叠设置,管理线路多,会导致集团总部与子公司的职能部门互相扯皮,管理成本增加;随着子公司的不断扩张使总部相应的职能部门工作负担逐渐加重,对子公司的有效管理和考核越来越难,扩张至一定阶段后工作效率反而下降,反应时间滞后。针对企业的实际情况,在三种管控模式中又派生出两种管控模式,即战略财务型管控模式和战略操作型管控模式。战略财务型管控模式的特征介于战略型管控模式与财务型管控模式之间。战略操作型管控模式的特征介于战略型管控模式与操作型管控模式之间。以上对管控模式的分类主要是为了理解上的方便,其实在一个大型企业集团中,集团总部对下属企业的管控往往是以一种模式为主导的多种模式的综合。以海尔为例,海尔是一个多元化企业集团,目前集团总部对家电业务、通讯业务实行操作型管控,对计算机、物流采用战略型管控,对于房产、金融、生物、软件等主要采用财务型管控,这与海尔集团“一业为主,多元化经营”的发展思路是一致的。又如上海宝钢集团,将钢铁生产作为集团发展的重中之重,采取操作型管控,对于贸易、房产等业务采用战略或财务型管控。再如,国家开发投资公司对所属子公司的管控,主要采取战略管控模式,例如对电力、煤炭等战略业务单元,但是也有部分领域采取则务管控模式,例如对汽车配件等业务领域同时,伴随着国家开发投资公司由战略控股投资集团向金融控股投资集团的转型,集团未来将主要采取则务管控模式。这说明,企业管控模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将随着集团的整体战略转型而进行动态调整。第二节我国集团管控现状分析根据集团企业常见的三层级架构:集团总部——子集团/事业部——子公司,集团管控分为集团总部对子集团/事业部的一级管控以及子集团/事业部对下属子公司的二级管控两部分。在一级管控中,集团总部对子集团/事业部的管控内容主要分为战略管控、财务管控、人力资源管控、文化管控、风险管控、投资组合、产业组合等,涉足面比较宏观。在二级管控中,子集团/事业部对下属子公司的管控内容主要是延续集团总部对子集团/事业部的战略管控、财务管控、人力资源管控,同时还包括研发管控、品牌管控、营销管控、供应链管控、流程管控、信息管控等与业务管理紧密相关的内容。一级管控中的战略管控、财务管控、人力资源管控是重点,二级管控内容与企业的业务类型、企业成长发展阶段、企业的总体定位有关。了解我国企业集团的管控现状,应从这些管控点出发进行分析。一、战略管控现状分析首先我国企业集团的战略仅停留在领导层的想法和理念层面,并没有形成系统的战略体系。原因如下:一是集团企业对战略没有进行分层、分类考虑,战略方案缺乏全面性和系统性。二是集团战略在实施过程中并没有系统的支撑体系,如人力资源支撑、财务支撑、政策支撑,因此公司长期发展方向极容易被短期目标冲淡和左右。三是公司整体战略统筹与布局不明确,影响到集团内各产业的定位及组合,从而在集团内部展开资源掠夺,给集团的发展带来阻碍。其次是中国企业家在战略上常犯的错误阻碍了对集团战略的重视和深层次思考。我国企业集团的战略思考,尤其是民营企业集团的战略思考,通常是基于领导者悟性和经营智慧形成朴素战略,战略思考过程中缺少系统和科学的分析,决策与管理角色紊乱,难免影响战略思考的宏观性和穿透性。战略规划上,企业家以其经营智慧和悟性替代了对产业的系统研究,没有流程、组织、人力资源的支撑,缺乏科学的决策体系和决策流程。战略管理上,只有粗的发展目标和框架,无细化出配套子战略或战术,战略与战术两张皮,同时缺少对战略的宣贯,造成上下战略意见不统一,给执行带来难度。最后是战略性人才的缺乏、高效智囊团的匮乏难以制定出系统科学的战略规划体系和方法,弱化了战略规划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造成战略脱节或战略方向性出现偏差。二、财务管控现状分析首先是尚未建立起完善的财务控制体系。财务控制体系纵向可以划分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横向可以划分为成本费用控制、资产保全控制和现金流控制。我国企业集团在财务控制方面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成本费用控制Ø缺乏预算环节Ø缺乏阶段性目标的分析控制Ø基础管理较差Ø缺乏例外管理控制程序Ø缺乏合理性分析Ø未建立相应的约束、激励机制资产保全控制Ø缺乏投资分析评价体系Ø缺乏风险预警体系Ø缺乏风险控制体系Ø缺乏投资效率评价体系Ø缺乏投资效果评价体系Ø未建立相应的约束、激励机制现金流控制Ø尚未建立完善的信用管理体制Ø现金预算控制不完备Ø缺乏现金使用情况的分析、反馈Ø缺乏信用记录的不断完善其次是缺乏先进、有效的财务管理手段和技术。集团总部对下属子公司通常是通过统一结算的方式进行控制,预算、成本核算等其他管控措施和手段使用较少,发挥的作用也有限。审计方面虽然严格执行国家政策,但尚未将外部审计和内部审计较好地结合,从而引发了一批腐败案件的发生。最后是专业财务管理人员严重匮乏,集团资金没有发挥出“1+1>2”的叠加效应。集团的最大优势就是资源的整合与集中,从而降低企业运行成本,发挥整合效应。以资金管理为例,通过资金的统一管理形成资金蓄水池,可以通过内部银行的形式带来额外收益,也能确保完成单体企业不能完成的项目。另外呢,通过企业的规模效应,获取广泛的融资投资渠道,为企业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三、人力资源管控现状分析首先,人力资源规划功能的缺失从各个方面影响了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效果。在岗位职务规划上,岗位职责界定不清,具有潜在富余人员。在人力分配规划上,人员没有合理配置,存在人才浪费。在人员补充规划上,没有形成人才梯队,后备人才不足。在教育培训规划上,人员业务素质有待提高,缺少发展动力。其次,招聘工作缺乏基础,人员与市场脱节,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