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随着企业改革深入进行,为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我国企业对预算管理越来越重视,预算管理也在一些企业中发挥出积极的作用,本文拟从预算管理理论及其发展人手,对预算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初步的分析。一、企业预算管理在我国的应用与发展计划经济时期,基于我国财政预算制度,企业的生产、销售等全部被纳入财政预算,在国家的计划经济体制下运行。当时企业的预算管理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这种预算机制完全是与财政预算融为一体的,企业的预算只是附属于国家财政预算而成为国家财政预算的一个组成部分,没有形成自己完整、独立的预算管理体系。改革开放以来,西方国家的现代化企业管理理论被引入我国,一些企业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企业预算管理模式,诸如以成本为导向的预算管理模式、以销售为导向的预算管理模式、以利润为导向的预算管理模式、以现金流量为导向的预算管理模式相继出现。上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中期,随着西方管理会计理论的引进,预算管理在我国得到了一定的应用与发展,但这种预算只是限于管理会计范畴,预算管理没有发挥出应有的计划与控制作用。当时我国虽然有少数企业在实施预算管理,但多是从管理会计的角度来进行运作,企业预算管理还没有引起企业管理理论界与实务界的重视,运作上仍缺乏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作为基石。与西方国家相比,在预算管理的理论研究和企业的具体运作模式上,存在一定的差距,缺乏较全面系统地对企业预算管理进行专题的研究,其作为管理学的一个分支在理论上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也缺乏坚实的理论基础。上世纪90年代后期,国务院成立督察特派员办公室,对120家国有大型企业集团进行督察管理,要求国有大型企业按年上报预算,并制定了一套包括经营预算、资本支出预算、财务预算在内的预算管理报表体系。这项举措要求国有大型企业进行系统的预算管理,并对国有大型企业预算管理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培训。其后,多数国有大型企业均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推行符合自身业务特点的预算管理模式,并在其中探索实行零基预算、滚动预算、企业资源规划(ERP)等先进的管理方法。在企业推行预算管理的过程中,得到学术界的大力支持,如中国人民大学协助中国化工进出口总公司推行预算管理,北京商学院协助中外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推行预算管理等,企业与学术界在预算管理中合作,促进了我国企业预算管理的进步。在理论上,出现了一些对预算管理较全面的论述,在一些杂志和教科书中,对于预算管理在战略管理、绩效管理中的作用进行了论述,但在预算管理的具体实施方面,尚缺乏系统的论述。二、预算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1.预算与企业战略预算管理作为企业目标管理、计划与控制管理的重要实现途径,始终应当服从于企业战略的要求,一般情况下,企业首先需要明确企业目标,在确定了企业目标的基础上分析企业环境中的各种影响因素及企业自身的条件,制定总体战略、经营单位战略、职能部门战略;在企业确定战略后,通过组织结构的调整和资源、人员的配置,形成企业中长期计划,再通过预算的方式实现企业目标及战略。可以看出,企业战略总体上应当是预算管理的目标,而预算管理是企业战略实现的重要方式。由于企业战略的制定需要企业对自身条件和环境进行准确评价,而在制定年度预算工作中,需要对外在环境进行理性分析,并对企业资源进行有效配置,实际上包含着短期的内外部环境的分析评价工作,同时由于预算是通过量化理性的方式进行的,所以有的企业在制定战略的时候,也将既有的预算作为制定企业战略的重要依据。由于我国大中型企业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企业战略管理刚刚开始起步,而小型企业的战略多存在于企业管理层的头脑中,在战略管理中常常遇到战略执行的问题,现在有的企业通过咨询公司及自身的努力制定了战略,却缺乏实施战略的具体计划和手段,造成或者将战略束之高阁,或者在战略实施不顺利的情况下简单地将问题归咎于战略本身。企业制定战略后,在制定战略计划、应变计划的基础上,应将中长期的战略计划细分落实在短期预算之中,由于预算是将企业目标与操作结合的纽带,积极利用预算的功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战略实施不利的问题。2.预算管理与绩效管理根据原安达信会计公司“全球最佳实务数据库”中的定义:“预算是一种系统的方法,用来分配企业的财务、实物及人力等资源,以实现企业既定的战略目标。企业可以通过预算来监控战略目标的实施进度,有助于控制开支,并预测企业的现金流量与利润。”上述定义阐述的重点在于:预算本身并不是最终目的,更多的是充当一种在公司战略与经营绩效之间联系的工具。预算国际经济合作2006年第12期体系在分配资源的基础上,主要用于衡量与监控企业及各部门的经营绩效,以确保最终实现公司的战略目标。关于预算管理与绩效管理,可以参考德勤会计公司设计的管理过程模型来分析,该模型显示:组织的管理过程主要分为三个层次,基础结构(包括股东价值、与其他投资人的合作、客户、生产服务、获取资源、组织、人力资源和技术)、政策及程序、人,在组织文化的背景下,由人通过政策和程序来实现对股东价值、与其他投资人的合作、客户、生产服务、获取资源、组织、人力资源和技术等的管理。预算管理居于管理过程的基础结构中的组织部分。组织部分由增长战略、经营战略组合、业绩管理、风险管理及控制、环境评估、资金管理、税务管理、组织定位等部分构成,在业绩管理中包括商业计划(businessplan-ning)、绩效考评(performancemea-surement)、激励(motivation)三个部分,预算管理属于商业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当企业经过市场分析,对及内外部资源配置进行了合理规划,在遵循战略的前提下形成年度预算,并实施了企业资源规划即ERP(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的企业里,会通过业务体系和财务总账体系形成预算报表,通过对预算的考评,将企业可以量化的部分进行绩效考评(财务绩效考评),将此部分可以量化的预算绩效考评作为企业激励管理的一个基础。对于企业中无法进行量化考评的事项,则不通过预算管理体系进行绩效管理,而是根据企业战略、使命、年度目标进行定性的分析考评,通常通过企业员工、管理层、外界专家打分的方式进行考评。从德勤会计公司的模型中可以看到:一方面,预算不仅包含传统意义中的各个方面,而且还包含公司随着企业改革深入进行,为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我国企业对预算管理越来越重视,预算管理也在一些企业中发挥出积极的作用,本文拟从预算管理理论及其发展人手,对预算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初步的分析。一、企业预算管理在我国的应用与发展计划经济时期,基于我国财政预算制度,企业的生产、销售等全部被纳入财政预算,在国家的计划经济体制下运行。当时企业的预算管理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这种预算机制完全是与财政预算融为一体的,企业的预算只是附属于国家财政预算而成为国家财政预算的一个组成部分,没有形成自己完整、独立的预算管理体系。改革开放以来,西方国家的现代化企业管理理论被引入我国,一些企业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企业预算管理模式,诸如以成本为导向的预算管理模式、以销售为导向的预算管理模式、以利润为导向的预算管理模式、以现金流量为导向的预算管理模式相继出现。上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中期,随着西方管理会计理论的引进,预算管理在我国得到了一定的应用与发展,但这种预算只是限于管理会计范畴,预算管理没有发挥出应有的计划与控制作用。当时我国虽然有少数企业在实施预算管理,但多是从管理会计的角度来进行运作,企业预算管理还没有引起企业管理理论界与实务界的重视,运作上仍缺乏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作为基石。与西方国家相比,在预算管理的理论研究和企业的具体运作模式上,存在一定的差距,缺乏较全面系统地对企业预算管理进行专题的研究,其作为管理学的一个分支在理论上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也缺乏坚实的理论基础。上世纪90年代后期,国务院成立督察特派员办公室,对120家国有大型企业集团进行督察管理,要求国有大型企业按年上报预算,并制定了一套包括经营预算、资本支出预算、财务预算在内的预算管理报表体系。这项举措要求国有大型企业进行系统的预算管理,并对国有大型企业预算管理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培训。其后,多数国有大型企业均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推行符合自身业务特点的预算管理模式,并在其中探索实行零基预算、滚动预算、企业资源规划(ERP)等先进的管理方法。在企业推行预算管理的过程中,得到学术界的大力支持,如中国人民大学协助中国化工进出口总公司推行预算管理,北京商学院协助中外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推行预算管理等,企业与学术界在预算管理中合作,促进了我国企业预算管理的进步。在理论上,出现了一些对预算管理较全面的论述,在一些杂志和教科书中,对于预算管理在战略管理、绩效管理中的作用进行了论述,但在预算管理的具体实施方面,尚缺乏系统的论述。二、预算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1.预算与企业战略预算管理作为企业目标管理、计划与控制管理的重要实现途径,始终应当服从于企业战略的要求,一般情况下,企业首先需要明确企业目标,在确定了企业目标的基础上分析企业环境中的各种影响因素及企业自身的条件,制定总体战略、经营单位战略、职能部门战略;在企业确定战略后,通过组织结构的调整和资源、人员的配置,形成企业中长期计划,再通过预算的方式实现企业目标及战略。可以看出,企业战略总体上应当是预算管理的目标,而预算管理是企业战略实现的重要方式。由于企业战略的制定需要企业对自身条件和环境进行准确评价,而在制定年度预算工作中,需要对外在环境进行理性分析,并对企业资源进行有效配置,实际上包含着短期的内外部环境的分析评价工作,同时由于预算是通过量化理性的方式进行的,所以有的企业在制定战略的时候,也将既有的预算作为制定企业战略的重要依据。由于我国大中型企业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企业战略管理刚刚开始起步,而小型企业的战略多存在于企业管理层的头脑中,在战略管理中常常遇到战略执行的问题,现在有的企业通过咨询公司及自身的努力制定了战略,却缺乏实施战略的具体计划和手段,造成或者将战略束之高阁,或者在战略实施不顺利的情况下简单地将问题归咎于战略本身。企业制定战略后,在制定战略计划、应变计划的基础上,应将中长期的战略计划细分落实在短期预算之中,由于预算是将企业目标与操作结合的纽带,积极利用预算的功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战略实施不利的问题。2.预算管理与绩效管理根据原安达信会计公司“全球最佳实务数据库”中的定义:“预算是一种系统的方法,用来分配企业的财务、实物及人力等资源,以实现企业既定的战略目标。企业可以通过预算来监控战略目标的实施进度,有助于控制开支,并预测企业的现金流量与利润。”上述定义阐述的重点在于:预算本身并不是最终目的,更多的是充当一种在公司战略与经营绩效之间联系的工具。预算国际经济合作2006年第12期体系在分配资源的基础上,主要用于衡量与监控企业及各部门的经营绩效,以确保最终实现公司的战略目标。关于预算管理与绩效管理,可以参考德勤会计公司设计的管理过程模型来分析,该模型显示:组织的管理过程主要分为三个层次,基础结构(包括股东价值、与其他投资人的合作、客户、生产服务、获取资源、组织、人力资源和技术)、政策及程序、人,在组织文化的背景下,由人通过政策和程序来实现对股东价值、与其他投资人的合作、客户、生产服务、获取资源、组织、人力资源和技术等的管理。预算管理居于管理过程的基础结构中的组织部分。组织部分由增长战略、经营战略组合、业绩管理、风险管理及控制、环境评估、资金管理、税务管理、组织定位等部分构成,在业绩管理中包括商业计划(businessplan-ning)、绩效考评(performancemea-surement)、激励(motivation)三个部分,预算管理属于商业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当企业经过市场分析,对及内外部资源配置进行了合理规划,在遵循战略的前提下形成年度预算,并实施了企业资源规划即ERP(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的企业里,会通过业务体系和财务总账体系形成预算报表,通过对预算的考评,将企业可以量化的部分进行绩效考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