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态旅游资源的特征与分类“生态旅游资源”一词是随着生态旅游活动而出现的概念。它是吸引生态旅游者“回归大自然”的客体,又是生态旅游活动得以实施和生态旅游得以形成和发展的物质基础。那么生态旅游资源有哪些特征和有哪些分类?一、生态旅游资源的特征(一)、生态特征生态旅游资源作为一个生态系统,在其形成上具有原生性与和谐性特征;在其构成上具有整体性和系统性特征;因其自身的脆弱性,故需保护。1、原生性与和谐性原生性是指生态旅游资源作为一个生态系统是原本自然生成的,如我们通常所说的“原始森林”等。原生自然生态系统既包括让人赏心悦目的山青水秀的山地森林生态系统,也应该包括一望无际荒无人烟的荒漠。原生自然生态旅游资源是大自然经过几十亿年的演化,生命与当地环境磨合而成的,除了其感观上的赏心悦目,更以它丰富的美学、科学及文化内涵吸引游客。和谐性是指人遵循生态学规律,与自然共同创造的、与自然和谐的文化生态系统。这些生态系统的形成有的是因生产力限制顺应自然而建,如农耕文明的田园风光;有的则是在“天人合一”的思想指导下所建,如中国名山、中国园林;有的则严格遵循自然生态学规律所建,如野生动植物园等。这些文化生态系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人与自然和谐,或者说具有和谐之美。2、综合性与系统性综合性是指生态旅游资源是由地形、地貌、气候、水文、植物、动物及当地民族等生态因子所组成的一个综合体。如森林,其生长离不开当地的气候、水文及土壤,其内有与之相互依存的动物,当地人依靠它而生存和发展。系统性是指生态旅游资源系统各组分之间、系统的内部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限制的关系,正是这种关系使其构成一个有机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存在着自己特有的生态结构特征和能量流、信息流和物质循环,游客作为一生物体参与到这一系统同时,也对这一生态系统的演替发挥作用。3、脆弱性与保护性脆弱性是指生态旅游资源系统对作为外界干扰的旅游开发和旅游活动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超出这一限度就会影响和破坏这一系统的稳定性。从旅游开发方面看,不了解生态旅游资源的这一特征会造成对生态旅游资源的破坏。从旅游管理方面看,只顾眼前旅游经济效益,不顾生态旅游资源的承载力的超载经营必将对生态旅游资源造成破坏。针对生态旅游资源的脆弱性,为了生态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护成为必然。欲在旅游开发和管理中有效地保护生态旅游资源,就必须遵循生态学规律,在开发上应坚持保护性开发原则;在管理上应杜绝旅游超载现象。2(二)、自然特征生态旅游资源作为生态旅游系统中的客体,存在着时空分布规律,在空间上具有广泛性与地域性特征,在时间上有季节性与时代性特征。1、广泛性与地域性广泛性是指生态旅游资源作为客观存在,分布极为广泛。从天文空间规模来看,不仅地球上存在生态旅游资源,在宇宙空间也存在吸引人们前去探索大自然奥秘的东西,当然在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下只能作为“潜在”的生态旅游资源;从地文空间规模来看,整个地球,从赤道到两极,从海洋到内陆,从平原到高山都存在生态旅游资源。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过去无人问津的南极北极也逐渐由科考转为生态旅游之地;从区域空间规模来看,不仅人烟稀少的山区,在城市附近甚至城市内也都存在生态旅游资源。地域性是指任何生态旅游资源都是在当地特有的自然及文化生态环境下形成的具有与其他地方不同的地方性特征,即大自然中,无法找到完全一致的两个地方。如海洋和陆地不同,森林和草地不同,既便是森林,北方的森林与南方的森林不同。正是这种不同,这种差异的区域性构成了吸引游客的真正动力。2、季节性与时代性季节性是指生态旅游资源的景致在一年中随季节而变化的特征,这一特征决定了生态旅游活动的季节变化。如春季春暖花开,适于温带地区久困严冬的人们外出;夏雨地区的夏季适合观瀑等活动;秋季红叶是九寨沟和北京西山最佳景致;冬季白雪皑皑、千里冰封则是滑雪和观冰雕的最好季节。实质上,从时间上来看,自然景致在一日内也有变化,出现具有旅游意义的生态景致,如清晨的日出、傍晚的日落,都是人们观赏的自然生态景观。时代性是指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社会经济条件下,由于旅游者的兴趣的变化,旅游资源的对象是不同的。如我国现代旅游发展之初,认为只有文物古迹才是生态旅游,随着旅游业的发展,绿色旅游消费潮的兴起,自然生态也逐渐作为旅游对象而成为生态旅游资源,食农家饭、喝农家水的田园旅游也仅是近几年才兴起的生态旅游活动。相比之下,一些热极一时的人造景观却因对游客失去吸引力而从旅游资源的范畴中隐去。(三)、社会特征生态旅游资源在社会方面具有精神价值的无限性和不同地域上的特异民族性两大特征。1、精神价值的无限性精神价值的无限性是指渗透于有形生态旅游资源内的无形的精神价值是允许人们或留给人们创造和想象的空间,和有形生态旅游资源客体在空间上的有限性相比,这一创造和想象的空间是无限的。生态旅游资源的精神价值包括美学价值、科学价值、文化价值以及环境教育价值。我们认为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不仅仅是修路筑桥开饭店,更重要的是从有形的生态旅游资源中发掘出精神价值。事实也证明,一个地方旅游开发成功与否,这一点是关键。2、特异的民族性3特异的民族性是指受文化熏染的自然或人文生态旅游资源,在当地的自然和文化的作用下,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特征。如在我国高海拔藏区的严酷自然条件下,由于畏惧大自然,不少雪山都被视为神山,藏传佛教地区现今还能见到神牛、神羊、神鸡、神鸭等。一些风情较浓郁的少数民族地区,都有自己的图腾,自己特有的生活方式,这些民族性各地不同,因而特异的民族性成为吸引游客的精髓所在。(四)、经济特征生态旅游资源作为旅游业获得效益的基础,从资源的角度上看有不可移置性与可更新性特征;从市场需求上看有多样性特征;从旅游经营上看,具有资源及市场的垄断性特征。1、不可移置性与可更新性不可移置性是指生态旅游资源由于其地域性的特征决定了它在空间上不可能完全原样移位的特征。任何生态旅游资源都是在特定的自然地域及社会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可以移植一棵树,但却不可能移去其周围的环境及相互间的关系,故整个生态系统是不可能移置的。我国曾一度时兴将不同地域上的人文旅游资源移置浓缩于一园,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如“锦绣中华”、“世界公园”等,在中国旅游业发展初期,游客不甚成熟,中国经济发展与旅游需求关系不对称的状况下,这种移置景观确有市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游客的成熟,这种只能移其“形”而难以移其“神”的景观的生命力每况愈下,认真分析不难发现,这一做法本身就是违背旅游资源“不可移置”性的规律。事实证明了人文景观移置尚且如此,生态旅游资源就更不能移置了。可更新性是指生态旅游资源由于其生态系统内生物组分的可更新性决定了它在生态规律下可以重新形成新的生态系统的特征。正是因为这一特点,我们在生态旅游开发时,可对一些过去曾被工农业及旅游影响甚至破坏的生态景观进行生态建设,如陡坡地上的退耕还林、污染水体的治理。也正是因为这一特征,使旅游业具有保护和治理环境问题的潜在功能。2、市场需求的多样性市场需求的多样性是指生态旅游者对生态旅游资源的类型、品位及空间距离的需求是不尽相同的,各种各样的。从资源类型上看,有的游客喜欢秀美的山水景观;有的喜欢一望无际的大海、平原、沙漠景观;有的喜欢高耸入云的雪山冰川景观;有的喜欢世外桃园的田园景观,……。从品位上看,由于高品位的生态旅游目的地意味着高价值,游客各自经济上的差异就决定了有人出入于世界自然遗产地;有的则寻求便宜的一般目的地。从空间距离看,游客的旅游需求是由其剩余经济和闲暇时间所决定的,一些剩余经济丰足、闲暇时间多的人往往喜欢远距离旅游,反之则寻求近距离旅游;并且,同一游客,闲暇时间长的期间可能出远门旅游,而类似周末的短时间休闲往往选择近郊地。生态旅游资源旅游需求的多样性决定了其旅游开发也应以满足游客的多样需求来规划设计。3、旅游经营的垄断性旅游经营的垄断性是指生态旅游资源由于其地域性和不可移置性决定了经营者具有独家经营的垄断性特征。正因为这一特征,在旅游经营上,不需要打“假”,因为游客对生态旅游资源的真假是有足够的4分辨能力的,生态旅游资源的“专利权”也是受到“大自然”的保护,无人能够侵犯的。如湖南的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由湖南经营,美国或中国的北方等任何一个地方都不可能再推出第二个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资源的分类按照生态旅游资源的属性,可以把生态旅游资源分为自然生态旅游资源系统和人文生态旅游资源系统两大类型。1、自然生态旅游资源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四类:一是地文生态旅游资源,包括:(1)地质景观生态旅游资源,如岩石、矿物、古生物化石、火山、地震遗迹等;(2)地貌景观生态旅游资源,如山岳景观、岩溶景观、海岸地貌等。二是水体生态旅游资源,包括河流、湖泊、温泉、瀑布、海滨等。三是气候天象生态旅游资源,包括宜人的气候、天象奇观等。四是生物生态旅游资源,包括森林生态旅游资源、草原生态旅游资源、古树名木与奇花异卉、珍稀动物及其栖息地等。2、人文生态旅游资源系统:主要包括两类:一是人工自然型生态旅游资源,包括园林生态旅游资源、农业生态旅游资源、森林公园、植物园、动物园(含野生动物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野营地等。二是人造文化型生态旅游资源,包括历史文化遗产、民族风情、特种纪念馆和纪念地等。一、陆地生态旅游资源陆地生态旅游资源是自然形成的。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具有较高生态旅游价值的是森林、草原及荒漠,其中尤以森林的生态旅游价值最高。世界及我国自然保护区中,半数以上均为森林生态系统。一望无际的草原也有较高生态旅游价值,尤其是牧业利用草原后更增强其旅游价值;荒漠似乎荒凉沧桑,但其广漠之美、生物为抗争不利生存环境而具备的适应特性中蕴含着生命活力之美,仍有生态旅游价值。(一)、森林森林一词具有丰富的内涵。从生态学角度来看,森林是一个生态系统,是指以乔木为主体的生物系统与环境系统之间进行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并具有一定结构的特定功能总体。从木材利用的林学角度则定义为木材生产的基地。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则看重森林的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防止噪音、防止污染、保护和美化环境等多种功能。在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森林的另一重要价值,即旅游价值正在日益为人们认识和利用。风景秀丽、气候宜人的森林的旅游价值如下:(1)由于富含负离子氧能使人消除疲劳,促进新陈代谢,提高人体免疫能力;(2)一些植物分泌的芬芳和气味能够杀菌和治疗某些人体疾病;(3)森林的美景能给人予美的享受,陶冶情操;(4)森林中千姿百态的景物可以激发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5)森林中蕴含的大自然奥秘能够激发人更深层次地认识生命的价值,热爱自然,树立自然的环境意识,是回归大自然的理想场所。从分布上看,森林可分为热带森林、亚热带森5林、温带森林和寒带森林,其中尤以热带森林的旅游价值较高。一因热带雨林生长繁茂,二因当今旅游客源多不位于热带,热带雨林的不少生态现象均为“奇观”,而对游客有吸引力。从外貌上看,森林可以分为常绿阔叶林、常绿针叶林、落叶阔叶林、落叶针叶林及针阔混交林,其中针叶林树种的平展树枝,塔形树冠具有较高的旅游审美价值。(二)、草原草原是指在半干旱气候条件下,以旱生和半旱生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的生态系统,在世界广泛分布。热带草原表现为草被上散生稀疏的乔木,即热带稀树草原;温带草原主要以禾本科植物连绵成片分布,缺乏散生乔木,是最典型的草原,旅游审美价值极高,城市绿化中,多模仿此种草坪;另外还有一种在湿生条件下形成的草甸,草甸据其生境又可分为河流旁的泛滥草甸,次生的大陆草甸及高海拔山地上的高山草甸,其中高山草甸夏秋之际特有的“五花草甸”景观具有极高的旅游价值。我国草原主要分布于温带内蒙古高原及黄土高原及新疆,高山草甸大面积分布于我国西部高海拔地区,这些区域同时为我国牧场所在地,结合牧民浓郁民族风情,是一个生态休闲度假的好去处。(三)、荒漠荒漠是指在干旱、极端干旱地区降雨量不足200mm,年蒸发量(对蒸发力而言)超过2000甚至5000mm(撒哈拉中央)的条件下,地表裸露植物生长极为贫乏之地,即所谓“不毛之地”。按其地表组成物质,分岩漠、砾漠、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