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80年,通过实验宣称动物组织能产生电。1800年,意大利物理学家、化学家伏特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块电池——“伏打电池”。(意大利生物学家伽伏尼)(意大利物理学家、化学家伏特)电池研究和发明历程1836年,利用铜、锌、稀硫酸等,制作出了第一个能保持平稳电流的电池。(英国电化学家丹尼尔)(英国发明家赫勒森)1887年,发明了最早的锌锰干电池,这是当今社会广泛使用的干电池的雏形。电池研究和发明历程分组实验揭示原理1.将锌片和铜片分别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2.将锌片和铜片同时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3.用导线把实验2中的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起来,观察现象。4.在实验3的导线中连接一个灵敏电流计。注:严禁将导线长时间接通灵敏电流计;实验完毕后立即将金属片从酸液中取出,并用蒸馏水洗涤晾干。(1)写出实验1、2、3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2)氢离子怎么形成氢气的?(从得失电子的角度思考)(3)氢离子所得电子来自何处?电子从哪个电极流向哪个电极?(4)硫酸溶液中的阴、阳离子是怎样运动?为什么?(5)请由电流计指针偏向判断正、负极。电流从哪个电极流向哪个电极?问题探究一外电路:电子由负极→正极,电流由正极→负极。内电路:阴离子移向负极,阳离子移向正极;电流由负极→正极电子流向、电流流向:分组实验揭示原理负极正极负极(-):电子流出的一极(氧化反应)正极(+):电子流入的一极(还原反应)Zn-2e-=Zn2+发生氧化反应2H++2e-=H2↑发生还原反应Zn+2H+=Zn2++H2↑原电池工作原理使氧化还原反应中的还原剂和氧化剂之间通过外电路间接地进行电子转移:①在负极,物质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②电子通过导线经外电路由负极传导至正极;③在正极,物质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④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问题探究二: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①根据电极材料的性质确定。②根据电极反应的本身确定。失电子的反应→氧化反应→负极得电子的反应→还原反应→正极③根据电子或电流流动方向(外电路):电子从负极流出沿导线流入正极电流从正极流出沿导线流入负极④根据离子的定向移动(内电路)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可以体会到,化学能在原电池装置中可以直接转化为电能,那么,符合什么条件的装置才能构成原电池呢?分组实验揭示构成条件问题探究三:原电池的构成条件2、原电池的构成条件1)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2)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或导电非金属)作电极。4)两极相连形成闭合回路。3)电极材料均插到电解质溶液中。(导线相连或直接接触)作用:①通过阴阳离子传导电流;②维持溶液中电荷守恒;③提供参与电极反应的离子。作用:产生电势(位)差请你来看病格林太太的“纠结”格林太太最喜欢吃橙子。一次车祸后,格林太太在不锈钢假牙旁装了颗黄金假牙。但那次车祸以后,格林太太就老是头疼,特别是吃橙子的时候。格林太太四处求医就是治不好。后来,一位化学家为格林太太揭开了病因。解读奇闻异事GAuFe酸性溶(aq)格林太太的病因找到了ABCDE√[练习1]下列哪些装置能构成原电池?√F√稀硫酸ZnFe稀硫酸AgCuA稀硫酸ZnCu√[练习2]关于铜—锌—稀硫酸构成的原电池的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锌为负极,锌发生氧化反应B.铜为正极,铜不易失去电子而受到保护C.负极发生还原反应,正极发生氧化反应D.外电路电子流入的一极为正极,电子流出的一极为负极C1.构成原电池的条件是什么?3.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是什么?什么是原电池?4.2.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原电池的正负极和电子流向如何判断?自己动手制作一个水果原电池,拿到学校来展示给大家。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