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葡萄状肉瘤大头医生编辑整理英文名称botryoidsarcomaofbladder别名rhabdomyosarcomaofbladder;膀眈胱葡萄状肉瘤;膀胱横纹肌肉瘤类别泌尿外科/泌尿生殖系肿瘤/膀胱肿瘤ICD号C67概述葡萄状肉瘤又称横纹肌肉瘤(rhabdomyosarcoma,RMS),是一种由不同分化阶段的骨骼肌细胞组成的恶性肿瘤,好发于头颈部,其次是膀胱。起源于泌尿生殖系统的横纹肌肉瘤占20%~25%,其主要累及前列腺、膀胱、阴道及睾丸、附睾区域。易于播散,常见的转移部位包括肺、骨、骨髓和淋巴结等。流行病学RMS是小儿和青少年最常见的软组织肿瘤,占小儿恶性肿瘤的4%~8%,居第4位,发生于45岁以上的成人较为少见,约占全身软组织肉瘤的11.8%~19.0%。据美国统计RMS的发病率为(1.0~4.5)/1.0×106人,发病年龄有两个高峰,分别为3岁和15岁。膀胱横纹肌肉瘤在膀胱恶性非上皮肿瘤中发生率最高(35%),90%发生在4岁以前,成人罕见,60%为男性。病因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某些遗传因素有关。发病机制根据肿瘤的组织结构、细胞形态及分子水平常分为3型:①胚胎性横纹肌肉瘤(embryonalRMS),最为常见,约占50%,多发生于3岁内的婴幼儿。大体上肿瘤边界不清,灰白色,质较软。发生于膀胱黏膜下的RMS多形成息肉样肿物,状如一串葡萄,又名为葡萄状肉瘤。镜下可见不同发育阶段的横纹肌母细胞,分化好者可见大量胞质红染的带状肌母细胞,可见横纹。分子水平上常有11p15区域的杂合性缺失。②腺泡状横纹肌肉瘤(alveolarRMS),较为少见,占30%。发病机制常发生于3岁和15岁2个高峰期,其对化疗反应较差。镜下主要为比较幼稚的横纹肌母细胞,瘤细胞呈圆形、卵圆形,瘤细胞常被不规则纤维隔分成巢状和腺泡状,分子水平上常有染色体的易位,t(2;13)(q35;q14)和t(1;13)(p36;q14)。③多形性横纹肌肉瘤(pleomorphicRMS),少见,多发生于成人,男性稍多。镜下可见横纹肌母细胞多形性十分明显,核分裂象多见。以四肢受累为主,预后差。临床表现1.血尿和排尿困难此为主要表现,常伴尿痛、尿频,短期内进展为尿潴留。2.体检于耻骨上可扪及包块,晚期出现贫血、肾积水。并发症有些病例合并多发性神经纤维瘤、基底细胞瘤病、肺腺瘤、神经脂腺瘤。实验室检查尿常规:可见到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其他辅助检查1.膀胱镜检查肿瘤最常见的部位是膀胱三角区,肿瘤可呈息肉状,外观富含黏液,常多灶发生,成串葡萄状半透明突入膀胱腔内,肿瘤可充满整个膀胱腔,因此也曾称葡萄簇肉瘤。2.B超、CT、MRI检查可明确膀胱占位性病变,并有利于肿瘤的临床分期。B超常显示膀胱内肿瘤为混合回声区;CT显示为混合密度簇状肿块,典型的为成串葡萄状。诊断儿童血尿伴下腹包块,结合膀胱镜、CT、B超等检查,诊断并无困难。临床上不易与其他肉瘤区别,此时需进行病理学检查。鉴别诊断1.盆腔其他部位的横纹肌肉瘤如前列腺、精索、睾丸、子宫、阴道、盆腔肌肉等的横纹肌肉瘤均可以侵犯膀胱,根据原发病灶位于膀胱内可以确定膀胱横纹肌肉瘤的诊断。2.膀胱平滑肌肉瘤也是发生于非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青年患者多为平滑肌肉瘤,幼儿多为横纹肌肉瘤,两者鉴别主要根据病理学检查。治疗根据肿瘤的位置,大小以及浸润范围可以行肿瘤局部切除,膀胱部分切除或膀胱全切除,术后辅以放射治疗。由于局部手术治疗效果不好,强调早期行包括前列腺在内的根治性膀胱全切除手术。化疗可作为术前、术后的辅助治疗,而对于不能手术或姑息性手术者,化疗则成为主要治疗手段,常用的药物有长春新碱、放线菌素D、多柔比星、环磷酰胺等,化疗可明显提高手术后的疗效。放疗的作用不明确,有人主张大剂量放疗,但其并发症不可忽视,推荐剂量为40~60Gy照射盆腔淋巴结所在区域。预后膀胱横纹肌肉瘤恶性程度很高,以前由于缺少有效的治疗方法,患者生存率低。近年由于化学疗法和放射疗法的发展,提高了患者生存率。目前治疗原则为先化疗,然后行手术治疗,彻底切除后再行化疗,每年化疗3~4次;有肉眼肿瘤残余者辅以化疗和放射治疗,长期存活率达54%~75%。基本概述葡萄状肉瘤又称横纹肌肉瘤(rhabdomyosarcoma,RMS),是一种由不同分化阶段的骨骼肌细胞组成的恶性肿瘤,好发于头颈部,其次是膀胱。起源于泌尿生殖系统的横纹肌肉瘤占20%~25%,其主要累及前列腺、膀胱、阴道及睾丸、附睾区域。易于播散,常见的转移部位包括肺、骨、骨髓和淋巴结等。发病机理(一)发病原因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某些遗传因素有关。(二)发病机制根据肿瘤的组织结构、细胞形态及分子水平常分为3型:①胚胎性横纹肌肉瘤(embryonalRMS),最为常见,约占50%,多发生于3岁内的婴幼儿。大体上肿瘤边界不清,灰白色,质较软。发生于膀胱黏膜下的RMS多形成息肉样肿物,状如一串葡萄,又名为葡萄状肉瘤。镜下可见不同发育阶段的横纹肌母细胞,分化好者可见大量胞质红染的带状肌母细胞,可见横纹。发病机理分子水平上常有11p15区域的杂合性缺失。②腺泡状横纹肌肉瘤(alveolarRMS),较为少见,占30%。常发生于3岁和15岁2个高峰期,其对化疗反应较差。镜下主要为比较幼稚的横纹肌母细胞,瘤细胞呈圆形、卵圆形,瘤细胞常被不规则纤维隔分成巢状和腺泡状,分子水平上常有染色体的易位,t(2:13)(q35:q14)和t(1:13)(p36:q14)。③多形性横纹肌肉瘤(pleomorphicRMS),少见,多发生于成人,男性稍多。镜下可见横纹肌母细胞多形性十分明显,核分裂象多见。发病机理以四肢受累为主,预后差。辅助检查1.尿常规:可见到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2.膀胱镜检查:肿瘤最常见的部位是膀胱三角区,肿瘤可呈息肉状,外观富含黏液,常多灶发生,成串葡萄状半透明突入膀胱腔内,肿瘤可充满整个膀胱腔,因此也曾称葡萄簇肉瘤。3.B超、CT、MRI检查:可明确膀胱占位性病变,并有利于肿瘤的临床分期。B超常显示膀胱内肿瘤为混合回声区,CT显示为混合密度簇状肿块,典型的为成串葡萄状。治疗方法根据肿瘤的位置,大小以及浸润范围可以行肿瘤局部切除,膀胱部分切除或膀胱全切除,术后辅以放射治疗。由于局部手术治疗效果不好,强调早期行包括前列腺在内的根治性膀胱全切除手术。化疗可作为术前、术后的辅助治疗,而对于不能手术或姑息性手术者,化疗则成为主要治疗手段,常用的药物有长春新碱、放线菌素D、多柔比星、环磷酰胺等,化疗可明显提高手术后的疗效。放疗的作用不明确,有人主张大剂量放疗,但其并发症不可忽视,推荐剂量为40~60Gy照射盆腔淋巴结所在区域。疾病预后膀胱横纹肌肉瘤恶性程度很高,以前由于缺少有效的治疗方法,患者生存率低。由于化学疗法和放射疗法的发展,提高了患者生存率。治疗原则为先化疗,然后行手术治疗,彻底切除后再行化疗,每年化疗3~4次,有肉眼肿瘤残余者辅以化疗和放射治疗,长期存活率达5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