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的画院及院画主讲人:刘忠国一、画院的渊源我国很早宫廷中就有画师供职,周朝时称为“画史”,汉代又有“尚方画工”和“黄门画者”之称,到了唐代进一步分为供奉、待诏、祗候等职,但建立组织这些御用画家的专门机构,还是五代时期开始的。宫廷中设有画院始于五代,南唐、西蜀都建有画院。经五代西蜀、南唐、宋初的进一步发展..宋统一中原后,建立翰林图画院,顺理成章地将地方的画院名家如黄筌父子、周文矩、郭忠恕、董源等,都召至京师汴梁的图画院中。这使得宋代的画院,一开始就具备雄厚的实力。但是真正使得画院达到鼎盛局面的还是宋徽宗赵佶。他于崇宁三年(1104年)设立了画学,正式纳入科举考试之中,以招揽天下画家至宋徽宗时期,画院体制真正完备,有严格的选拔制度、教学方式。徽宗宣和年间,绘画正式列入科举制。学生录取后要进行专业学习和儒家经典的学习,这有利于提高画家的文化素养。徽宗画院体制完善,培养了众多画家,影响深远,对今天的美术教育有一定的启发意义。。二、宋代的画院与画学•两宋画院可以被称为中国历史上画院最为隆胜的时代,群星璀璨,名家云集,它的画院制度也是最为完备的。北宋建国后,西蜀、南唐画院原有的画家,再加上从其他地方会集过来的画家,一时,画院阵营十分强大。而南宋朝廷继续延续北宋的画院制度,形成了优秀画家都集中于画院中的情况,如南宋山水四大家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再比如梁楷,最初,也是在画院中任职的北宋灭亡后,兴盛一时的徽宗宣和画院随之结束,一些画院画家经过辗转逃亡,逐渐集结于南宋的都城临安,先后被恢复在画院中的职务,成为南宋画院的骨干力量。李唐、刘宗古、杨士贤、李迪、李安忠、苏汉臣、朱锐、李从训等都属于这种情况。宋高宗虽然在政治上也是苟且偷安,但对于书画之事,仍十分重视,特别是后来他利用绘画为他的政治服务,组织画家进行创作。所以,南宋时绘画活动主要还是以画院为中心。宋代画院画家的地位显著提高,在服饰和俸禄方面都比其他艺人为高。有如此优厚的待遇,加上作为书画家的徽宗对画院创作的指导和关怀,使得这一时期的画院创作最为繁荣。在他的指示下,皇家的收藏也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并且将宫内书画收藏编纂为《宣和书谱》和《宣和画谱》,成为今天研究古代绘画史的重要资料。来自西蜀的黄筌、黄居寀、赵元长、高文进等及来自南唐的王齐翰、周文矩、厉昭庆、顾德谦等,都随其故主来到北宋,成为宋初画院的骨干。西蜀画家更是直接影响了北宋画院风格的形成。此外,中原和其他地区的画家也应募入宫,真宗时绘制玉清昭应宫壁画的画家都是应募而来。但是真正《瑞鹤图》使得画院达到鼎盛局面的还是宋徽宗赵佶。赵佶(1082-1135),神宗第十一子,在位25年。未做皇帝之前,就喜好书画,与驸马都尉王诜、宗室赵令穰等画家往来。即位以后,在政治上可谓是昏庸无能,但在书画方面却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并对中国绘画的发展有过重要贡献,其中之一就是对于画院的重视和发展。他于崇宁三年(1104年)设立了画学,正式纳入科举考试之中,以招揽天下画家。当时,画家的地位显著提高,在服饰和俸禄方面都比其他艺人为高。有如此优厚的待遇,加上作为书画家的徽宗对画院创作的指导和关怀,使得这一时期的画院创作最为繁荣。在他的指示下,皇家的收藏也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并且将宫内书画收藏编纂为《宣和书谱》和《宣和画谱》,成为今天研究古代绘画史的重要资料。1、宋代画院“院长”——宋徽宗赵佶2宋代的画院制度•从崇宁大观年间开始到政和、宣和年间(公元1102一1125年)画院有新的发展。画院成为科举制度的一部分,叫作“画学”,分为佛道、人物、山水、鸟鲁、花竹、屋木六科。画家经过考试入学以后,按照家庭出身分为“士流”(士大夫出身)与“杂流”(商人及非剥削阶级出身)。考中入学后,除了学习绘画以外,也要学习说文、尔雅、方言、释名等古文字学的书籍。学习期间有考试,按照考试成绩决定等级升迁。•画院画家的职位有:画学正、艺学、祗候、待诏、供奉及画学生等名目。•“画学”入学有考试,平时也有考试。考试的标准是:不模仿前人,描绘对象的“情态形色”达到很自然的效果,笔墨简洁。古代书籍中有关于画院考试的记载,可以具体地看出画院的要求和画家的才能。摘作古人诗句为考题。考入后按身份分为士流和杂流,分别居住在不同的地方,加以培养,并不断进行考核。入画院者,授予画学正、艺学、待诏、祗侯、供奉、画学生等名目。翰林图画院的制度各朝画院制度或有所区别,但大体相袭相类,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其一,五代两宋的画院,属内廷供奉机构,受朝廷直接管辖,主要职能,是绘制卷轴、册页画,以应朝廷赏赐及各府院厅堂寝室装悬之需,又为帝王将相后妃大臣写真画像,又为皇室和官方宫殿寺庙内外壁幛屏帏进行图饰。其二,画院内设待诏、艺学、祗候、学生等职称,或设“权院事者”为主持,艺高有功者,受朝廷奖重,可授散为内廷朝官,甚至享有赐绯紫佩鱼等伎术官特殊待遇,官阶虽未必高,但“职任亲近”。这种奖掖机制,促使画院内诸人努力研习画艺。其三,画院不是专门的艺术教育机构,但画院学生的设置,说明画院兼有培养绘画专业人才的机制。3、翰林图画院的作用从翰林图画院的功能上讲,北宋翰林图画院是为宫廷帝王、达官显贵们服务的专门机构,画院画家进行艺术创作,也主要是为皇家宫廷服务的。一方面是为维护封建统治者的政权统治,发挥图画“忠奸善恶”,存作鉴戒的教化作用。如仁宗庆历元年命绘“前代帝王美恶之迹”一百二十图为规戒,张挂于崇政殿西阁,并命侍臣参观就是一例。另一方面为统治者粉饰太平,满足上层社会精神享受的无尽需求。北宋的城市建设发展很快,商业尤为繁荣,喧嚣的生活环境引发了人们对自然生态的向往,禅宗思想的兴起和文艺界对意境美的无限崇尚促使“林泉高致”式的山水画和“粉饰大化,文明天下”式的花鸟画创作量大大超过了人物画。同时,画院还负责搜访各地名画古玩和先贤笔迹图书,供皇室收藏观赏。宋代帝王大都喜爱文艺书画,有时皇帝还命画家做代笔,加钤帝印而赏赐有功之臣。徽宗更是命每日有一待诏级画家值班睿思殿“以备不测宣唤”。画院画家也就成了供帝王贵胄们暇余取乐而存在的一个特殊职业群体。另外画家为夷王作画也成为国家外交事务的一项重要任务,足见政府对绘画的重视程度赵佶是个昏庸的皇帝,却是一个聪明的画家。在位期间,大力提倡院画,搜罗绘画人才。画家要进入画院作画,必须经过考试。考试题目多半是摘取前人诗句,让考试的人根据诗句来构思画图。现举数例如下:(1)“野水无人渡,孤舟尽自横。”应考的人一般都画作岸边停有一只船,船舷间站着一只鹭丝或船篷上停着一只乌鸦,以表现“孤舟自横”的意境。然而这只是图解似的,缺乏含蓄没有诗情画意。有一幅画着意很妙:小舟自横,一个盘着双腿的船夫坐在船尾,一人笃悠悠,闲情自在,独吹横笛,等到吹得疲倦不堪,技下吹弄的笛子睡着了,很有诗情画意。这幅画便中选为第一名。4、画院招生考试趣谈(2)“踏花归去马蹄香”。有人自作聪明画了一匹马踏着花丛飞奔而去,但是一片狼藉,美丽的花朵被踏得稀烂。另一幅也是画的一匹奔马,并不见花,只见一只蝴蝶随着马蹄翩翩飞舞,画面很美,合情合理,使人产生联想,把一个“香”字点了出来。(3)“乱山藏古寺”。有的画山中加一庙,露出一个角落,有的山中加一古塔,都未中选。画得好的一幅是在深山中飘出表示庙宇的幡竿,微妙地表现出藏的意思。(4)“嫩绿枝头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得中头榜的是画一片绿柳丛中掩映着一处亭阁,一个美女正在凭栏观看春色,便是一种春色无边,动人情思的感觉,把“红一点”的含意作了灵巧恰当的表演。(5)“蝴蝶梦中家万里”。这句描写梦境的诗是很难形象化地表现出来的,只好借题发挥。有人画苏武牧羊,表现汉代的使节流浪在异国的冰天雪地中,正在打瞌睡,睡眠中作梦必然是想着千万里远的故国和家乡.这似乎是推理性的,主要是用画的意境来让人联想。(6)“竹锁桥边卖酒家”。大画家李唐中选。画面是水边竹林深处,一竿酒旗在春风中高高飘扬。此外还有两项轶事可以看出赵佶对绘画的要求。有一座殿修筑完成,名手画家们绘制的全部壁画都没有引起赵佶的重视,他只注意某殿前往廊拱眼中,一个年轻画家画的斜枝月季花。他认为这斜枝月季花最好,因为月季花四时朝暮,花蕊叶都不相同,而这枝月季花是表现春季中午时候的姿态。又一次赵佶叫画家们画孔雀升墩屏障,画了几次都不满意,问他为什么?他指出:孔雀升墩一定先举左脚,而画家们画的都是举右脚。由此可见,当时画院中流行的是精细的观察和巧妙的表现。三、画院的利与弊宋代画院以画科取士,好的方面是有力地促进了宋代绘画的发展,可以丰富画家和艺术的想象能力。但也有弊病,引导画家向狭小圈子里寻找题材,偏重于智力游戏,离开对广阔的现实社会生活和斗争的描写,妨碍着绘画的自由发展。画院的制度限制了画家的眼界,束缚了他们的思维,没有了多大的创新.在后来画院画家感觉自己有些江郎才尽,于是转向民间学习.但宋人万万没有想到,后人利用这一弊病却嗅出了宋人的时代气息。这种诗画结合,便形成了宋代的一种风尚。两宋是中国画院的极盛时代,在画院的组织形式上是最为完备的。在艺术教育上,无论学科与考试诸方面,都有健全的体制,它随着两宋经济的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就,成为历代画院的典范。居寀传世作品有《山鹧棘雀图》,画数只神态各异的山鹧俯仰偃息于坡岸窠石间,设色富丽,笔致工整。雀鸟体态虽从写生出但稍显板滞。黄家花鸟虽注重写生,但因过分强调花鸟的象征功能和固定的勾线填色模式,反而使本由写生而来的对象缺乏生气,成为徒具富丽外表的动植物标本,这显然与宋人要求在亲近自然的视觉方式中参悟自然的理想相悖,因而黄家宗尚在后来遭到画院内外挑战。但在宋初,黄家画风的主导地位仍十分稳固,以至于五代花鸟画的另一传统“徐熙野逸”的传人徐熙之孙徐崇嗣只能以妥协方式才能在画院中立足。这种妥协方式导致了一种新的花鸟画法“没骨法”。“没骨法”将徐熙的以水墨晕染为造型手段的“落墨花”转变成以色彩为主的晕染方法,既保存了徐熙“迹与色不相隐映”的基本风格,又部分迎合了富丽精工的宫廷趣味。北宋中期的绘画北宋中期的时间范围大致为英宗、神宗和哲宗时期(1064~1100年)。五代黄筌《写生珍禽图》黄筌:(?—公元965年),字要叔,五代后蜀画家,四川成都人。成都人,自幼习画,17岁即为前蜀画院待诏,一直没有离开过画院,是一位统治者所喜爱的御用画家。他师承唐代的薛稷、刁光胤等人。黄筌的花鸟画题材多取材于宫廷的珍禽瑞鸟、名花奇石。在表现技法上,画花秾丽工致,勾勒精细,几乎不见笔迹,而以轻色染成,谓之“写生”。这种勾勒填色的画法,使画面形象准确生动,色彩丰富浓艳,用笔致工细腻。黄筌的花鸟画风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宫廷贵族的审美趣味。由于黄筌的绘画格调完全符合统治者的欣赏趣味,也为后来所宗法,迅速引导了北宋花鸟画的发展,其画风在北宋画院花鸟画坛上占统治地位,成为这个时期品评花鸟画的标准。黄筌的作品传世者有《写生珍禽图》等。顾闳中与《韩熙载夜宴图》:《韩熙载夜宴图》。图分五段:一、宴饮宾客,弹奏琵琶;二、舞蹈,韩熙载亲为击鼓;三、宾客散去,熙载与诸女伎休憩;四、熙载更衣裳后听女伎奏管乐;五、与宾客女伎调笑。全图男女造型,细致生动,各段之间,或用屏风隔开,或自成段落。各段中反复出现的人物可一一辨认。此画用笔填密,线条细润而圆劲,设色浓丽而沉着。全画情节的描绘,人物形象、衣服纹饰的刻画,道具的选择,用线用色都自然地统一在和谐的整体效果之中。这是一幅有重要历史文献价值和杰出艺术成就的古代人物画精品。周文矩:《文苑图卷》周文矩:周文矩(约937一997年),建康句容人,南唐画院待诏,善画人物、仕女。他的画师法周昉而略有变革。他作画在题材、内容上着重表现现实人物,并着意思想情感的揭示,因此其作品被誉为“颇有精思”。他的作品现有《文苑图卷》、《宫中图》、《重屏会棋图》、《琉璃堂人物》等作品传世。周文矩(约937一997年)重屏会棋图赵佶《瑞鹤图》赵佶听琴养生图赵佶芙蓉锦鸡图赵佶《写生珍禽图》局部宋徽宗赵佶(1082~1135年)本人具有很高的艺术造诣,他常亲临画院,指导和参予创作。据《画继》记载,他曾指出院画家画孔雀升高先举右脚的错误:“孔雀升高,必先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