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市2006年高考调研考试历史试题(二)说明:本试卷由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组成。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69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3题,每小题3分,共69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西周时期为巩固政权采取的政治制度是A.禅让制B.王位世袭制C.郡县制D.分封制2.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秦国封建化起决定性作用的是A.废井田、开阡陌B.奖励耕战C.重农抑商D.废分封,行县制3.下图中的农具最早出现在:A.西汉B.曹魏C.南朝D.唐朝4.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经常与大臣议论历代兴亡。为广揽人才他A.创立“自荐”求官制度B.设集贤院,广聚学者C.开创科举制D.令臣下“广开耳目,求访贤哲”5.明朝朱元璋时期在福建东山建立军事要塞铜山古城(右图)。明朝建立铜山古城的目的是防范A.倭寇B.满清军队C.荷兰殖民者D.葡萄牙殖民者6.“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在诗中希望得到的“人才”主要是指A.学习程朱理学的读书人B.能够“经世致用”的知识分子C.主张“向西方学习”的先进中国人D.资产阶级知识分子7.洋务运动中,洋务派创办的近代民用工业①设备主要从西方进口②生产完全不计经济效益③与外商争夺市场④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8.1912年成立的南京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被称为亚洲第一个“美国式”的共和国,其原因是A.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B.在美国的支持下建立C.废除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D.确立了国民的权利与自由9.在中国共产党的建党过程中,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未能完成的工作是A.明确党的性质和党的最终奋斗目标B.确定党的名称C.明确中国社会性质和中国革命性质D.选举产生党的中央领导机构10.抗日战争初期,我国境内出现的正面战场①以国民党为主导②依靠政府和军队进行抗战③粉碎了国民党速战速决计划④与敌后战场基本上相互配合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11.解放战争时期,中共扭转战争态势的关键举措是A.撤离延安B.挺进中原C.进行三大战役D.发动渡江战役12.建国初期纯洁了干部队伍,抵制了资产阶级的腐蚀的运动是A.三反运动B.五反运动C.土地改革运动D.镇压反革命运动13.从下列人物身上我们应学习的主要精神是雷锋王进喜焦裕禄A.立党为公,执政为民B.公而忘私,乐于奉献C.善于改革,勇于创新D.反腐倡廉,崇尚节俭14.下列《关于建国后关于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评价,正确的是A.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提供了史实依据B.科学地总结了建国以来的历史经验C.奠定了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思想基础D.是平反冤假错案的政治前提15.16世纪,西班牙、葡萄牙早期殖民扩张产生的影响包括①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②给亚非拉美人民带来深重灾难③客观上传播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④促进了世界各地区之间的联系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16.英国近代两大政党辉格党和托利党出现在A.都铎王朝统治时期B.查理一世统治时期C.克伦威尔统治时期D.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时期17.19世纪六七十年代俄国、美国、德意志和日本的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共同结果是A.扩大了国内市场B.解放了劳动力C.获得了大量资金D.实现了国家统一18.下列自然科学成就出现的先后顺序①牛顿力学体系确立②达尔文创立生物进化论学说③法拉第证明电磁感应现象④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③①④②D.②①③④19.一战后,领土得以扩大的国家是A.中国B.意大利C.奥斯曼帝国D.苏俄20.德国法西斯头目培尔在日记中写道:“1939年初,元首有个更大的计划。这个计划的实施,是慕尼黑协定的扩大,将使帝国处于更加有利的地位。”为此采取的行动是A.吞并奥地利B.割占苏台德地区C.吞并捷克斯洛伐克D.进攻波兰21.与斯大林格勒战役在战略上的作用最相似的是A.莫斯科保卫战B.中途岛战役C.淞沪会战D.诺曼底登陆战役22.20世纪中期以来,因能源问题而引发的重大危机是A.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B.197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C.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D.1961年“柏林墙”的修筑23.推动第三次科技革命到来的直接历史因素是A.第二次世界大战B.战后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C.一定的物质和技术基础D.苏、美之间激烈的军备竞争第Ⅱ卷(非选择题共81分)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4题11分,第25题14分,第26题16分,共计41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4.近年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了“丝绸之路”研究计划,有不少研究者想给这条道路起另外一个名字,如“佛教之路”、“陶瓷之路”、“东西方的对话之路”……。你认为原名和新名相比哪个更贴切?请简述你的理由,简要说明其它名字的可理解之处。(11分)25.长征精神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宝贵财富。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分别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材料二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材料三只要我们大家团结一致,同心同德,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学会原来不懂的东西,我们就一定能够加快新长征的步伐。让我们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下,为改变我国的落后面貌,把我国建成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奋勇前进!——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1)从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红军在长征途中克服了哪些困难?中国的革命中心地区发生了怎样的转移?(6分)(2)材料二中的“万里长征”是指什么?(2分)七届二中全会是怎样加强党风建设的?(2分)(3)材料三中“新长征”开始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2分)“新长征”主要“新”在哪里?(2分)26.阅读下列材料:世界近现代史上,德国曾经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到3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60年代三次崛起。材料一我们不能容忍任何国家,任何外国主神向我们说:“怎么办?世界已经分割完了”……我们不愿消极站在旁边,而让他人分割世界。———德国外长皮洛夫1899年在议会的演说材料二到1940年和1941年,德国将一劳永逸地对自己的宿敌进行清算。……当法国被击败后,德国将轻而易举地确立对英国的统治,并且将支配英国在全世界的财富和领地。……我们将以英法两国在美洲的领地为基地,同美国的“犹大金元大王”进行清算。———希特勒1939年3月在纳粹党会议上的讲话材料三联邦德国成为马歇尔计划的主要受援国。美国按照马歇尔计划向联邦德国提供了大量食品和原料,同时还支援了巨额资金。马歇尔计划缓解了联邦德国供应紧张的矛盾,解决了外汇短缺、生产资金不足等问题。……到1970年,联邦德国国民生产总值比1952年增长了6倍,经济实力居西欧国家之首。————《高中世界近现代史教学参考书》回答:(1)结合材料一、二,归纳概括德国在前两次崛起中所走的共同道路。(3分)这在政治上给德国带来哪些共同的灾难性后果?(3分)(2)材料三反映二战后联邦德国经济起飞的有利条件是什么?(2分)联系二战后国际政治新格局的特点,简要说明联邦德国取得上述有利条件的原因。(4分)(3)根据材料结合史实说明二战后联邦德国崛起与前两次崛起所走的不同道路。(4分)三、问答题:本大题共3题,其中27题10分;28题12分,29题18分,共计40分。27.在美国学者迈克尔·H·哈特所著,苏世军、周宇翻译的《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湖北教育出版社)一书中,我国古代有七人入选:孔子老子孟子蔡伦秦始皇成吉思汗隋文帝请回答:(1)从以上七人中选择你最了解的一个或一组人物,谈谈其入选《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的理由。(4分)(2如果让你从中国古代史中再选择一位历史人物填入表中空白处,你会选择谁?简要说明理由。(6分)28.中国近代史上日本曾发动过两次侵华战争:19世纪末甲午中日战争,20世纪30年代侵华战争。请从领导力量、民众动员和国际条件方面比较这两场战争中国一败一胜的原因?(6分)两场战争分别对中国国际地位产生了怎样的影响?(6分)29.美国是世界近代史上崛起的一个国家,它的快速崛起对近代以来的国际关系和国际政治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概述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崛起的有利国际国内因素。(6分)(2)20世纪30、40年代美国在崛起过程中,曾出现或面临过哪些重大的国际国内问题?它是怎样应对或解决的?(6分)(3)20世纪以来因美国崛起而形成的重大国际政治格局有哪些?(6分)通州市2006年高考调研考试历史试题(二)答卷一、选择题二、材料解析题24.25.题号12345678910答案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题号212223答案26.三、问答题27.28.29.通州市2006年高考调研考试历史试题(二)答案一、选择题二.材料解析题24.例1:“丝绸之路”比较贴切,因为中国是最早开始种桑、养蚕、生产丝织品的国家,丝绸涵盖了中国人民对世界文明的种种贡献。(2分)中国的丝织品促进了民族融合和中外交流,促进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任一2分)。其它只能反映丝绸之路的某个局部,而终究不能取代“丝绸之路”这个名字。(1分)“佛教之路”,佛教是南亚文明的标志,佛教最早是通过该路传入中国的,对中华文明发展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分)“陶瓷之路”,陶瓷凝聚中华文明,陶瓷也影响着的世界文明的进程;(2分)“东西方的对话之路”,是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2分)(注:本题为开放式试题,选择主要观点是“佛教之路”、“陶瓷之路”、“东西方的对话之路”的,贴切的一方面5分,说明其它观点6分)25.(1)困难:自然条件;国民党围追堵截;左倾错误(答出2点即可)(4分)。南方转移到北方(2分)(2)“万里长征”指中国革命和建设。(2分)要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袭击。(或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的作风)(2分)(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2分)“新”在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2分)26.(1)共同道路:夺取殖民地,夺取世界政权,发动世界大战(3分)后果:被迫战败投降,领土被外国军事占领,国家陷于分裂。(3分)(2)有利条件:得到美国马歇尔计划的大量经济援助。(2分)原因:二战后形成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美国为遏制苏联实行“冷战”,给题号12345678910答案DADDABCACD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BABBDDABBC题号212223答案BBA予西欧和联邦德国经济援助。(4分)(3)消除法西斯势力,实行经济非军事化,和平崛起的道路。(4分)三.问答题27.(1)可以任选一个(如秦始皇)根据其作为谈历史功绩;也可选择一组(如孔子、老子、孟子在思想领域的成就;秦始皇、隋文帝、成吉思汗的制度创新;蔡伦在自然科学方面的成就)就其某一方面的共性谈其历史作用。(4分)(2)政治类:如商鞅、汉武帝、唐太宗、唐玄宗、康熙等;思想类:如韩非子等;科技类:如张衡、毕升、沈括等;文学类:如屈原等。(6分)28.(1)原因:①领导力量:腐朽的清政府;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②民众动员:未发动群众;全民族抗战。③日本侵华得到列强的默许;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形成,中国抗战得到英美苏支持。(6分)(2)影响: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大大加深,中国国际地位下降;中国抗日战争后中国国际地位上升,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6分)29.(1)国家统一,政局稳定(内战废除奴隶制);第二次科技革命;大量欧亚移民,提供劳动力技术;欧洲资本涌入。(6分,答出3点即可)(2)经济危机问题。实行罗斯福新政,加强国家干预,克服了危机。(2分)法西斯侵略与第二次世界大战问题。前期实行绥靖政策,后期对法西斯国家宣战,组成世界法反西斯同盟,大败法西斯。(2分)苏联强大与社会主义阵营形成问题。实行“冷战”政策,遏制苏联与社会主义。(2分)(3)一战后的华盛顿体系(或凡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