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4。2(2)匀速直线运动清流中学卫伯良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速度的概念,运用控制变量法形成速度概念。2理解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公式及单位的换算。(2)方法与过程1通过控制变量的方法来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形成速度概念。2通过对速度单位换算的练习,体会单位对于物理量的重要性。(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速度的学习,并联系各种交通工具的速度,使学生将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2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3通过对例题的练习培养学生解题的规范性。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概念。难点:速度概念的引入。三教学设计思路与流程:情景引入---比较运动的快慢---速度概念的引入---速度的理解---知识应用-------应用与提高四教学过程:(一)引入[多媒体]蜗牛和猎豹;自行车和列车有的物体运动得很快,有的运动得很慢。[多媒体]肉食动物捕食小动物的片段。追捕犯人。[讨论]生活中经常需要比较运动的快慢。(二)比较运动的快慢的两种方法[阅读]课本P9[讨论和交流]如何比较骑车者的运动快慢?1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多,运动越快。2通过相等的路程,用的时间越少,运动越快。所运用的方法?控制变量法。举例:百米赛跑的终点比较快慢与中途比较快慢。3[讨论与交流]如果路程与时间都不相等如何比较?例如:活动卡P4的思考题。只要将路程和时间相除,算出各自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就可以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了。(三)速度——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1定义: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称为该物体运动的速度。2公式:速度=路程/时间v=s/t3单位:米/秒或千米/小时解释单位的写法、读法、物理意义。举例并请学生加以解释讲解两个常见的速度单位的换算。练习两个常见的速度单位的换算。4看书P11/例题1并讲解。讲解时强调规范解题步骤,注意单位,并解释。5学生练习教师巡视,练习后加以评讲。6[讨论]对号入座:一些常见物体的速度蜗牛1厘米/秒人步行5千米/小时自行车15千米/小时汽车60千米/小时飞机1000千米/小时炮弹1000米/秒光速300000千米/秒注意:这些速度值是物体常规情况下的速度值,例如自行车运动员比赛时速度可以达到40千米/小时。这些速度值是物体的大概的速度值,例如,人散步与快步走速度差异很大。结合交通法规认识速度的重要性。例如在市区内,车速〈40千米/小时,在高速公路上,车速〉90千米/小时,在不同的道路条件下速度的限制是不同的。明确在真空中的光速是速度的极限值。(四)应用与提高1[讨论]速度实际应用了什么方法?相同的时间比较路程。这是习惯用法。2[进一步讨论]还有什么方法?提示可否用时间/路程比较运动快慢。可以,但是该比值越大,物体运动得越慢。我们习惯上用前一种方法。2思考与练习P12/1、3、4五教学后记:学生对于控制变量法已有了认识,又对于比较快慢有直观的认识,所以在速度概念的形成过程中运用控制变量法非常顺利。速度是学生在初中物理中接触到的第一个复合单位的物理量,讲清楚它的读法、写法,明确它的物理意义,以及复合单位的换算训练,不仅对于学习速度是非常重要,而且为以后学习其他的类似的物理打下了基础。速度这一节碰到了物理的计算题,强调解题步骤,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规范的习惯。引入速度的概念后,再讲解还可以用时间/路程来比较,对于一部分同学效果很好。更深入理解物理量如何描述客观事物。因为变速直线运动做为选修课时,所以把一些常见物体的速度放在这里讲,加深学生对速度的直观理解,加强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结合,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