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调执教老师:上海市建平实验学校曾蕊[教学目标](1)通过歌曲《青藏高原》,让学生体验声音的高低不同,从而知道音调的含义。(2)通过学生体验探究音调高低与发声体结构关系的过程,让学生知道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结构有关。同时通过学生参与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3)让学生通过观察教师的演示实验及讲解,知道频率是表示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及它的意义和单位。知道音调与发声体振动频率的关系。(4)通过歌曲及音调在生活中的应用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物理不但是一门实用学科,同时还是一门具有艺术性、很美的一门学科,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教学重点]知道音调与发声体振动频率的关系。知道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结构有关。[教学难点]知道频率的意义和单位。频率、结构和音调三者之间的关系。[教学设计思路]声音是人们最熟悉的现象之一,学生不仅在生活中已积累了大量与声音的音调有关的感性认识,而且在《科学》中也学过了与声有关的常识。尽管有这些前期经验与常识,但是大多数学生并不很清楚“音调的高低与频率,与物体结构的关系”;对音调有关的许多生动有趣的现象也不甚了解。课程标准对本节知识点的要求较低,而这节教材的知识点虽少,但感性东西较多,单纯靠讲是不行的,必须加进大量实验,通过实验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活跃课堂,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力。所以我设计了大量的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探究实验,让学生在物理的实验探究过程中,逐渐提高观察和归纳总结的能力。在授课顺序的安排上,也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将音调与发声体结构的关系放在前面讲解,使学生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地认识、理解影响音调高低的各个因素。[教学流程][教学资源]1.学生实验器材:梳子、烧杯、钢尺、吸管、规格不同的钢丝、试管、剪刀、烧瓶等2.演示实验器材:音叉、发音齿轮、朗威教学软件、编钟、吉他、玩具琴、[教学内容]1.新课导入活动:教师和学生齐唱《青藏高原》,体会歌曲的高潮部分的音乐。2.新课教学(1)音调与发声体结构的关系教师演示实验:弹奏编钟、吉他、玩具琴等,让学生判断音调的高低,并让学生观察这些发声体并思考:这些发声体有什么不同,他们怎么就能发出音调不同的声音呢?学生对问题进行猜测引入《青藏高原》活动2音调与频率结论1音调结论3频率概念结论4音调与频率的关系活动3观察波形活动4讨论应用活动1音调与结构结论2音调与结构的关系结论5音调、结构、频率的关系学生实验:引导学生通过丰富的探究实验对所猜测的结果进行验证。训练学生基本实验技能和实验习惯。学生交流:引导学生交流实验过程,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能力,归纳能力,并得出相关的实验结论。结论: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结构、材料有关(2)音调与频率的关系由学生已有的知识“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引出问题“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的哪个因素有关?”,从而进入音调与频率关系的探究环节。学生实验:塑料片刮梳子的实验教师演示实验:发音齿轮实验由学生总结音调的高低与频率的关系: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3)音调、频率及发声体结构的关系利用刮梳子的实验,向学生指出:用示波器可看出振动的频率与波形的关系。学生通过观察得出:波形密的,发声体振动快;波形疏的,发声体振动慢的结论。引导学生从这个实验结论中找到发声体的结构、振动频率和音调高低这三者之间的关系。结论:由于发声体结构、材料的不同,影响了发声体振动的频率,从而发出了不同音调的声音。(4)音调的高低的应用。用一个生活中的场景(多媒体播放往暖水瓶里灌热水的场景),引出在生活中通过判断音调的高低来判断发声体结构的特征和变化的很多事例。3.作业:实践活动:熟西瓜的音调高还是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