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例我确定的主题是:热量。围绕着这堂课我最初作了如下的设计。先确定教学目标:认知目标要让学生知道热量的定义,知道热量的单位,知道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技能目标是要让学生能叙述热量的概念,会用算术法计算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理解“温度”与“热量”的区别与联系。情意目标主要培养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分工合作的精神。围绕着这堂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内容:第一,知识点的回顾,让学生对已经学过的热传递的概念进行回忆。第二,引入新课,借助于热传递的概念,引出了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是热量,就此切入这堂课的主题。(反思)最初设计的时候,我只是在投影屏幕上打出了“什么是热传递?”的字样,想让学生进行回忆。但上课时我发现仍有半数左右学生没有参与进去,还没有进入倒上课的状态。课后我作了一个改进,用漫画代替文字,我从网上选择了2副热传递的漫画,这样一来学生的兴趣就被激发了,在第二堂课上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第三,新课讲授,这堂课的主要任务是要完成研究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为此,我先后设计了3幅幻灯片,并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观察、思考、并且凭借着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回答问题,得出结论。前2幅幻灯片分别是研究与物体的质量和物体变化的温度有关,这2个因素完全可以凭借生活经验得到。在播放第3幅幻灯片之前,我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夏季昼夜温差如此不同?”然后让学生们带着问题去进行实验探究,得到结论,回答问题。得到了第3个影响因素:与物质的种类有关。(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前2个因素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都能顺利的得到结论。但我发现我原先在播放第3幅幻灯片之前让学生回答的问题似乎搅乱了学生的实验探究。原因在于我没有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以及学生学习的一般规律。就像是走楼梯,只能是一个台阶一个台阶的上楼,实验结论的得到是回答这个问题的基础。既然这个问题迟早要回答,我认为那倒不如给这些初次接触热量知识的学生降低一些难度,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效果。我在第2堂课上将这个问题放在了播放第3幅幻灯片和实验探究之后,并从网上选择了一些沿海和内陆地区的图片,让学生有一个感性认识。事实证明,次序对换之后,学生对这个问题的回答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达到了教学的目的。由于这堂课是以实验探究为主的课,为了让学生能通过实验得到第3个影响因素,我还专门设计了一份实验报告,在这份报告中,我设计了数据记录表格和数据处理表格,并在课堂上用电脑演示了数据处理的方法及过程,让学生体会到了物理研究的科学思想方法。(反思)在课堂上用电脑演示数据处理的过程中我所用的数据是我在备课时自己做这个实验的数据,并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实验数据的多样性。这就造成有的学生由于没有找到水和煤油的一队相同的温度而无法进行数据处理。为了尽可能的避免这个问题,我在第2堂课上要求学生每隔半分钟记录一次温度,并且决定在这里多花一定的时间,在学生中选择了3组实验数据,将其置于实物投影仪上面给学生进行当场讲解如何进行分析处理。经过3组数据的讲解,学生们已经基本掌握了其中的关键,并真正理解了控制变量法。使课堂教学的效率达到了最大化。以上是我对热量这堂课的一点想法和反思,以下是我最后定稿的教案。教案课题:§15.4热量教学目标一、认知目标1、知道热量的定义2、记住热量的单位:焦耳3、知道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与升高(或降低)的温度,物体的质量和物质的种类有关二、技能目标1、能叙述热量的概念2、会用算术法计算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3、理解“温度”和“热量”的区别与联系三、情意目标1、培养学生在完成实验时的分工合作的精神教学重点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教学难点1、“热量”与“温度”的区别与联系2、用加热时间的长短来表示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教具准备烧杯(100毫升)2个;温度计2支;酒精灯1个;火柴1盒;水和煤油各80克,手表1块,加热装置(带铝板)[以上器材每2位学生1套]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课的类型新课[以实验探究为主]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学生活动知识回顾播放幻灯片1[提问:]什么是热传递?思考,回答引入新课物体在热传递的过程中,高温物体放出热,低温物体吸收热,物体吸收或者放出热的多少叫做热量..。今天我们这堂课就来研究物体吸收或者放出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回忆日常的生活经验思考新课讲授日常生活的经验告诉我们烧开水的时候,烧的时间越长,水吸收的热量就越多。观察思考理论推理播放幻灯片2[提问:]平时,我们用相同的热源烧一壶开水和烧半壶开水所用的时间哪个更长些?[回答:]烧一壶开水用的时间长。[提问:]时间长说明吸收的热量如何?[回答:]吸收的热量多。[提问:]这一生活经验表明了物体吸收的热量与什么有关?[回答:]与物体的质量有关(因为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播放幻灯片3[提问:]同一壶水用同样的热源烧,烧成开水和烧成温水所用的时间哪个更长些?[回答:]烧成开水用的时间长。[提问:]这一生活经验表明了物体吸收的热量与什么有关?[回答:]与物体升高的温度有关。观察思考回答问题(这里的“升高的温度”指的就是“变化的温度”)提出假设播放幻灯片4[提问:]用同样的热源烧,将质量相等的一壶水和一壶煤油加热到沸腾所用的时间哪个更长些?[回答:]烧水用的时间长[提问:]这一生活经验表明了物体吸收的热量与什么有关?请同学们提出自己的假设。观察思考回答问题提出方案就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假设,并根据老师提供的实验器材,先设计实验方案①取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②同时放在铝板上加热,使其每秒钟得到的热量相等。③记录水和煤油的质量m(千克);每隔半分钟记录水和煤油的温度(℃)。④比较两种物质,升高相同温度所用时间的长短(即吸热的多少)。[提问:]同学们,方案中的①、④体现了什么科学的研究方法?[回答:]控制变量法。[提问:]控制了哪几个因素不变?[回答:]物体的质量;升高的温度。思考分组讨论写下方案交流方案互相完善实验操作1、分工(每2位同学为1组)①字写得好的同学负责记录数据和读出煤油的温度②计时准的同学负责计时(每隔半分钟计一次)和读出水的温度。2、做实验,完成实验数据记录表格先记下水和煤油的质量m=0.08千克再完成数据记录表格时间(分)水的温度(℃)煤油的温度(℃)11.522.533.544.553、数据处理,填入给定的表格内处理方法:⑴在刚加热的1、2分钟内,找一对水和煤油相同的温度,做为初温(℃)⑵在高温处,再找一对水和煤油相同的温度,做为末温(℃)⑶计算末温与初温之差,做为升高的温分工合作互相配合探究记录数据数据处理完成表格度(℃)⑷计算水和煤油的末温时刻与初温时刻之差,做为加热时间(分)表格如下:液体质量(千克)初温(℃)末温(℃)升高的温度(℃)加热时间(分)吸热多或少水0.08煤油0.08实验总结[结果:]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水和煤油,升高相等的温度,加热时间长的是水;说明吸收热量多的是水。实验的过程中,我们使得物体的质量相等,升高的温度相等,体现了控制变量法.....的思想方法。实验表明:物体吸收的热量,不仅与升高的温度,物体的质量有关,还与物质的种类有关。总结归纳思考播放幻灯片5(4幅图片)举例夏季,我国沿海地区昼夜温差很小,相反,我国吐鲁番盆地白天气温可达47.8℃,夜里会降到0℃以下。“早穿皮袄午披纱,夜抱火炉吃西瓜”[提问:]从白天到夜里,对于我国来说受到同一热源——太阳的加热,时间相等,所以吸收热量相等,为什么会造成昼夜温差变化如此不同,这一现象表明物体吸收的热量与什么有关?[回答:]与物质的种类有关。观察思考概念讲授热量作为一个物理量,在国际单位制中,热量的单位是焦耳..英国的物理学家焦耳,经过长期的实验得出:1千克水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是4.2×103焦。那么,1千克水温度降低1℃,放出的热量是4.2×103焦。对于我们今天的实验来说:0.08千克水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是4.2×103焦×0.08=336焦0.08千克水温度升高2℃,吸收的热量是4.2×103焦×0.08×2=672焦思考归纳达标练习《练习册》P.42/4、(用算术法计算)4、1千克水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是4.2×103焦。5千克水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是4.2×103焦×5。5千克水温度升高(30℃-20℃),吸收的热量是4.2×103焦×5×10=2.1×105焦。5、1千克水温度降低1℃,放出的热量是4.2×103焦。2千克水温度降低1℃,放出的热量是4.2×103焦×2。2千克水温度降低5℃,放出的热量是4.2×103焦×2×5练习巩固总结归纳举例=4.2×104焦。书P.67[练习](1)错,温度与热量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区别:①定义: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热量:物体吸收或者放出热的多少②单位:温度:℃热量:焦耳③叙述方法:温度:只能说“是多少”或“达到多少“热量:只能说“吸收多少”或“放出多少”联系:物体温度升高,就吸热。物体温度降低,就放热。[举例子]熔化、沸腾过程中都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作业布置1、复习§15.4热量2、完成《实验报告》3、预习§15.5比热浦东外国语学校江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