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预测试卷(二)(北约卷)一、选择题每小题设四个选项,每一选项的分值可能为0、1、2、3分。请选出你认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多选该小题不得分。1.2010年8月23日,刑法修正案(八)草案首次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草案拟取消盗窃罪等l3个经济性非暴力犯罪的死刑、75岁以上罪犯不适用死刑以及恶意欠薪、醉驾、飙车等首次入罪等。这些修改①有利于维护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②体现了人民当家做主的真实性③保障了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最高决定权④有助于巩固人民民主专政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2010年7月11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指出,县处级副职以上干部,每年1月31日前集中报告家庭财产、本人婚姻变化和配偶子女移居国外等事项,并明确规定瞒报谎报将受纪律处分。我国公民如果发现瞒报谎报的行为,可以①到处张贴广告行使监督权②通过信访举报制度行使自己的监督权③通过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进行民主监督④利用网络媒体随意发帖行使监督权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3.2008年6月20日,胡锦涛在《人民日报》社视察工作,在线与网民进行了交流,最近有很多的政府官员,利用网上跟百姓沟通,这种网络表达体现了①公民政治参与的新途径②反腐倡廉的新通道③民主政治体制的新形势④密切干群关系的新方式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4.“老是把自己当作珍珠/就时时有被埋没的痛苦/把自己当作泥土吧/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道。”鲁藜的这首《泥土》蕴含的哲理是A.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B.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C.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的特征D.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对其价值评价也不同5.邓小平说:“农村搞家庭联产承包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农村改革中的好多东西都是基层创造出来的,我们把它拿来加工提高作为全国的指导。”这对我们实现思想理论创新具有普遍指导意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B.打破一切理论的约束C.关注生活实践的需要D.尊重人民群众的诉求6.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大讨论是一场新的思想解放运动。实践之所以成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A.真理的主观件和实践的客观件所要求的B.真理的相对性和实践的决定性所预设的C.真理的属件和实践的功能所规定的D.真理的本件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7.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后,开始出现了A.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D.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8.人的视觉感官有感觉外界物体的光和颜色的功能。可见光的波长范围一般是380nm(纳米)~780nm,成为可见光谱。在可见光谱范围内,不同波长的辐射是人感觉到不同的颜色,一般来说,700nm为红色,580nm为黄红,510nm为绿色,470nm为蓝色,400nm为紫色。这种现象表明A.人只能认识外界物体作用于感官形成的感觉B.人的感觉所具有的是人认识能力的界限C.人的感觉中包含着对外界事物信息的选抒、加工和转换D.人所形成的关于事物的感觉是人自身生理活动的结果9.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其最完备的外在表现是A.商品与商品的对立B.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对立C.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对立D.商品与货币的对立10.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A.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B.实现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C.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D.有领导、有步骤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11.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是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B.巩固社会主义制度C.提高人民牛活水平D.增强综合国力12.《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这段话表明惠能关于运动的基本观点是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B.运动与物质是不可分割的C.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D.精神是运动的主体13.运动应当从它的反面即静止找它的“量度”,因为静止是A.运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B.过去运动的结果和未来运动的出发点C.运动的原因和根据D.运动的基础和承担者14.右图漫画启示我们A.认识事物取决于客观事物本身B.认识事物必须把握矛盾的对立统一C.实践是榆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D.认识事物必须把握其发展的趋势15.元朝赵天麟说:“今立行省于外,维持错综,众建其官,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可谓于审力之形矣。”材料表明元代设置行省制是为了A.拓宽选官渠道,扩大统治区域B.分割官员权力,牵制地方重臣C.管辖边疆地区,提高行政效率D.削弱地方割据,减少财政开支16.新中国建立后人口自然增长率一度居高不下,其原因是A.大跃进推动了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B.马寅初的“新人口论”得到广泛认可C.和平与经济发展使生存环境日益改善D.土地改革彻底改变了小农生产方式17.《罗马法》规定,货款月息不得超过货款额的百分之一,超过此限额者应处以4倍于所得利息的制款。这表明A.私有财产不可侵犯B.债务人与债权人关系紧张C.高利贷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D.运用法律调节借贷关系18.罗斯福担任总统之前,美国出版的一本书提议政府增加开支,甚至不惜造成财政赤字,以便舒缓经济衰退。罗斯福读后批注:“哪有此等好事--天下没有不劳而获的东西。”这表明A.罗斯福在美国率先提出了政府干顶经济的主张B.罗斯福上台之前美国尚未出现经济衰退C.罗斯福新政的理念在罗斯福担任总统前已经萌生D.罗斯福始终是信奉新政理念的政治家19.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朝鲜半岛形成两个国家。对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朝鲜半岛状况的正确表述是。A.两国之间缔结了和平条约B.两国均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C.美苏分别保持着军事存在D.战争使两国对峙格局固定下来20.约瑟夫·奈教授2002年指出,当今国际力量的分布有如一盘三维空间的围际象棋:顶部的军事力量大致是单极的,中部的经济力量是多极的,底部包括众多的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恐怖分子、黑客等),力量非常分散。下列表述与奈教授的看法一致的是A.同苏联时期相比,俄罗斯的经济实力下降,军事实力并未削弱B.冷战结束后,美国的军事和经济实力都保持着异常明显的优势C.从某些维度看,“单极世界”和‘多极世界”郁是比较准确的说法D.国际力量分布十分复杂,可以说世界多极化的格局已接近形成21.在当今围内外学术界,“全球化”和“美围化”是频繁出现的两个词汇。全球化进程在世界成为一个整体之后就业已开始,但这非常流行的术语见诸文字则是近几十年之事。法国外长于贝尔·韦德里纳对“全球化与美国化是相同的吗?在这个新的全球世界为什么美国似乎是水中之鱼?”的同答是“水中之鱼的确是准确的表述。”以下各项表述认识正确的是A.全球化就是美国化B.美国在伞球化进程中无所不能C.世界其他各国在全球化进程中没有任何利益可言D.美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领域拥有明显的优势22.均田制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土地制度,推行该制度的朝代有①西周②北魏③唐朝④明朝A.①②B.②③C.①①D.③④23服饰有实用功能、标识功能、装饰功能等,以下古语能体现服饰装饰功能的是A.“衣,依也”B.“农,隐也”C“衣服,所以表贵贱也”D.“农,身之章也”24.据《东京箩华录》等记载,宋代都城多见“当街列床凳,堆垛冰雪”出售凉食和专向客商出租铺席宅舍等现象。这反映了A.生活习俗改变B.经商方式不受限制C.官府鼓励经商D.城市商业功能增强25.书博会开幕式的背景墙上有孔子、泰山等形象,若为背景墙选配孔子的两句名言,下列最合适的是①人无远虑,必有近忧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④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26.下列对历史事件发生背景的描述准确的是A.圆月高悬的夜晚,伟大文学家屈原投汨罗江而亡B.张骞出使西域时,友人弹奏《刚关三叠》以表达惜别之情C.金田起义发生叫,中国已经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南昌起义发生时,江淮大地已过了梅雨期27.在近代中国,协定关税特权逐步为两方列强所共享。反映这一过程的条约包括A.《南京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B.《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C.《望厦条约》《黄埔条约》《辛丑条约》D.《黄埔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28.1894年7月11日《申报》发表《战必胜说》一文,从中国传统的战胜之道——天时、地利、人和来进行分析,认为日本东京地震是灭心示警,此失天时;海口众多,处处可攻,此失地利;党派林立,人各一心,又失人和。而中国自仿行西法以来,“凡事皆一洗因循之习”,军队历练,民众同仇,所以对日本“尚何有惧哉?”这表明战前A.中国已经做好了战争准备B.国人对国情分析比较透彻C.日本丧失天时、地利、人和D.国人的心态具有盲目自信二、名词解释1.《十二铜表法》2宗教改革3.宗法制4.《马关条约》三、分析题1.著名学者钱乘旦主编的《世界现代化历程·总论卷》中写道:我们很容易看到在现代化推进的过程中,“抗拒”与“接受”间剧烈的冲突……在这两种显而易见的立场之外,还有第三种可能性……它接受现代化,但只接受它的形式,它接受现代化是为了控制现代化,让它为维护传统的价值取向服务……因此是“反现代化”(“反现代化”并不反对现代化)……问题的复杂性还表现在:“现代化”和“反现代化”有呵能同时存在,两个相反的运动在同一过程中出现。请回答:(1)19世纪中期~20世纪初,中国经济、政治、思想现代化取得了重大成果,主要有哪些表现?(2)据材料观点,你认为19世纪中后期,中国“反现代化”运动的典型事例是什么?(3)关于这场“反现代化”运动对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产生的影响,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请任选以下角度:运动的指导思想、结局、经济和思想影响,结合材料简要说明你的观点。2.2011年2月下旬以来,利比亚局势急剧动荡。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国务院迅速成立应急指挥部,立即采取派船、派飞机等措施开展了建国以来中国政府最大规模的有组织撤离海外中国公民行动。截至北京时间3月2日在国务院各部门、军队、中资企业和驻外使领馆的共同努力下,迄今掌握并有回国意愿的在利比亚中国公民全部安全撤出,共计35860人。在这次组织撤离海外中国公民行动中,希腊、马耳他、埃及、突尼斯、土耳其、约旦等许多友好国家提供了各种便利和协助。中方也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帮助12个国家撤出了约2100名外籍公民。(1)运用国家机关和我国外交政策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上述材料。(2)运用因果联系的知识,分析说明我国撤离海外中国公民行动成功的原因。3.中共中央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下文简称《建议》)。此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和中央政治局会议,对《建议》稿进行了多次讨论,还广泛征求和听取了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负责人、无党派人士以及专家学者的意见。国务院将根据党的《建议》,起草“十二五”规划草案。全国人大根据中共中央的建议,于2011年3月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国务院将组织实施《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与此前的规划相比,过去的规划追求“国强”,“十二五”规划则追求“民富”,“国富”到“民富”的转变成为公众关注十七届五中全会的最大亮点。请运用政治常识的有关知识对上述材料加以分析说明。4.材料一:全国部分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环比变动示意图。注:据统计,2009年我国城镇居民房价收入比达8.3,大大超出国际通行的3~6的合理范围,而部分城市这个比值甚至超过了10。材料二:面对不断上涨的房价和对房地产泡沫担忧的加剧,江苏省政府打出“组合拳”,一方面增加有效供给,把保障性住房建设放在房地产业发展的重要位置,着力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另一方面,综合运用税收、差别利率、土地政策等经济杠杆,抑制投机性购房,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经济现象?简述这一现象对居民消费的负面影响。(2)结合材料二,分析说明江苏省省政府相关举措的经济学依据。5.梧桐树是南京的城市形象符号之一,高大的梧桐树承载着诸多历史、人文乃至感情内集萃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