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第十七届“天原杯”全国初中学生化学素质和实验能力竞赛(中山市)初赛试题对对塔云教学平台对对塔独家提供:本试卷最详细的语音解析2007年第十七届“天原杯”全国初中学生化学素质和实验能力竞赛(中山市)初赛试题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1.生活中常见的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钢铁生锈B.汽油挥发C.食物腐败D.葡萄酿酒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解答:解:A、钢铁生锈的过程中有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B、汽油挥发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正确;C、食物腐败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D、葡萄糖酿酒的过程中有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2.加油站、面粉加工厂、纺织厂和煤矿都有的图标是()A.B.C.D.考点: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专题:公共标志型。分析:根据加油站、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煤矿都有易燃易爆的气体和物质,需要铁禁止烟火的标志,结合题中所给的标志的含义进行判断.解答:解:A、一个圆圈中间的油桶上画了一个斜线,表示的意思是禁止放易燃物,故A错误,B、一个圆圈中间的燃着的火柴上画了一个斜线,表示的意思是禁止烟火,故B正确,C、自燃物品上有个火焰,表示该物品极易自然,故C错误,D、一个手中间有一滴水,表示的是剩下的最后一滴水将是人类的眼泪,是一个节水标志,故D错误,故选B.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搞清贴标志的环境,然后根据标志的含义进行选择.3.我国“嫦娥工程”探月计划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开发月球新能源﹣﹣“氦﹣3”,10吨氦﹣3就能满足我国一年所有的能源需求.(3是相对原子质量)氦原子核内有2个质子,则该原子有几个电子()A.1B.2C.3D.4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专题:新信息筛选题。分析: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解答:解:原子核外的电子数与核内质子数相等,氦的质子数是2,因此原子中的电子是2,观察选项,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原子中的数量关系问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4.生活垃圾中的塑料矿泉水瓶、塑料袋都可以回收.它们都属于()A.金属材料B.化石燃料C.陶瓷燃料D.有机高分子材料考点:三废处理的必要性和一般原则;白色污染与防治;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及鉴别。专题:化学与环境保护;化学与新科技。分析:可根据材料的分类及物质的组成进行分析.塑料、合成橡胶和合成纤维是三大有机合成材料.解答:解:塑料矿泉水瓶、塑料袋等主要成分都是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选D.点评:材料分为天然材料和化学材料.化学材料又包含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合成材料和复合材料.金属材料包含各种纯金属和合金;无机非金属材料如陶瓷、玻璃、水泥等应用非常广泛;合成材料主要有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复合材料是两种或两种以上材料复合成一体而形成的材料.如玻璃钢等.5.食品包装上常标注含有的营养成分.其中标注的“铁、镁、锌、钙”是指()A.原子B.分子C.元素D.非金属考点:标签上标示的物质成分及其含量;物质的元素组成。专题:标签图示型;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食品包装上常标注含有的营养成分.其中标注的“铁、镁、锌、钙”都是以元素形式存在的.解答:解:因为铁、镁、钙、锌是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于早餐奶中,化合物是由元素组成的.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元素的知识,要理解单质、分子、元素、原子的概念就可正确选择.6.(2008•攀枝花)一个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数据见右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物质质量田乙丙丁反应前25gx5g5g反应后8g23g5g8gA.x=9gB.该反应是化合反应C.该反应中,丙物质一定做催化剂D.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丙、丁的化学计量数比为1:1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化合反应及其应用。专题:图表分析,寻找有效数据。分析:首先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求出X的数值.然后根据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确定出反应物和生成物(即反应后质量增加的为生成物,反应后质量减少的为反应物.),进而判断出该反应的类型.丙物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或者是没有参加反应,故对丙来说更无需谈化学计量数了.解答: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可知25+X+5+5=8+23+5+8,X=9克故A正确.B、根据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可知甲为反应物,乙、丁为生成物,故该反应为:甲→乙+丁故B不正确C、丙物质反应前后质量没有变化,该物质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或者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故C不正确.D、该题不能确定丙、丁的化学计量数比因为丙物质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或者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故D不正确.故选A.点评:该题要求学生要掌握好质量守恒定律并能灵活的加以运用,还要求学生具有会从图表中挖掘出有效数据进行处理的能力.7.利用家庭中的常见物质(已知醋酸性质和盐酸性质相似),可完成的实验是()①鉴别食盐与纯碱②检验鸡蛋壳是否含有碳酸钙③探究灭火的原理④除去水壶中的水垢.A.①④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考点:醋酸的性质及醋酸的含量测定;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专题:实验方案评价题;物质的鉴别题。分析:①食盐氯化钠不能与醋酸发生反应,而纯碱碳酸钠可与醋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气体;②鸡蛋壳中的碳酸钙能与醋酸反应放出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二氧化碳;③利用醋酸与纯碱反应放出的二氧化碳进行灭火原理的实验;④水垢主要成分碳酸钙可与醋酸发生反应而被除去.解答:解:①取少量食盐和纯碱,分别滴加醋酸,有气泡产生的为纯碱,无明显变化的为食盐;故该实验可完成;②取碎鸡蛋壳,滴加醋酸,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可检验鸡蛋壳中含有碳酸钙;故该实验可完成;③把适量纯碱与醋酸混合,把燃烧的蜡烛等放入产生的气体二氧化碳中,蜡烛熄灭;故该实验可完成;④取水壶中的水垢放入一定量醋酸中,水垢溶解而消失;故该实验可完成;故选D.点评:根据对实验的理解,选取家庭中常见物质设计完成该实验,从而判断利用家庭中的常见物质可完成的实验.8.血红蛋白的式量为68000,含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0.33%,则平均每个血红蛋白分子中铁原子的个数是()A.1B.2C.3D.4考点: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专题:化学式的计算。分析:设平均每个血红蛋白中铁原子的个数为x,根据血红蛋白分子中铁原子的相对质量(即原子量56×原子个数=相对分子质量×铁的质量分数)作为相等关系列出方程求解即可.解答:解:设平均每个血红蛋白中铁原子的个数为x,则56x=68000×0.33%解得x≈4故选D点评:主要考查了相对分子质量和元素质量分数的实际运用.运用方程思想不但可以使计算简便,更可使思路简单清晰.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就是相对分子质量.某元素的质量分数=×100%.9.几种物质的化学式及其名称分别是:硫代硫酸钠Na2S2O3、多硫化钙CaSx、过氧化钡BaO2.根据上述命名规律,K2CS3的名称是()A.三硫代碳酸钾B.多硫碳化钾C.过硫碳酸钾D.超硫碳酸钾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专题:抽出共性信息迁移解题。分析:首先分析已知三种物质名称的由来,进而抽出共性信息来对比K2CS3的组成,直接命名.解答:解:Na2S2O3可看作硫酸钠(Na2SO4)中一个氧原子被一个硫原子代替,故称硫代硫酸钠.CaSx可看作硫化钙(CaS)中硫原子数目增加,故称多硫化钙.BaO2可看作氧化钡(BaO)中增加一个氧原子,故称过氧化钡.而K2CS3的可看作是K2CO3中三个氧原子被三个硫原子代替,和Na2S2O3命名原理一样.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信息、归纳信息及知识迁移的能力,此类题型是新课标中出题的大趋势.10.下列关于元素与人体健康关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缺铁会引起贫血B.缺钙易患佝偻病或发生骨质疏松C.缺碘易患坏血病D.缺锌会引起生长迟缓.发育不良考点: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非常重大.一些微量元素是必不可少的,缺少了就会患病.如:缺铁会引起贫血;缺碘易患甲状腺肿大.解答:解:A、缺铁会引起贫血.故A正确;B、缺钙易患佝偻病或发生骨质疏松.故B正确;C、缺碘易患甲状腺肿大.故C错误;D、缺锌会引起生长迟缓.发育不良.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元素与人体健康关系.人体缺钙易患佝偻病或发生骨质疏松.11.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B.C.D.考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专题:实验操作型。分析:A、固液不加热反应装置中的长颈漏斗要伸入液面以下;B、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先将导管放入水槽中,然后用手握住试管外壁;C、固体和液体混合时,应先加固体,再加液体;D、根据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但不与一氧化碳反应分析.解答:解:A、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反应制取氧气时,长颈漏斗要伸入液面以下,形成封液,故图示操作错误;B、在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时,利用的是装置内气体的压强改变,有气泡冒出时,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否则气密性不好,图示操作正确;C、固体和液体混合时,应先加固体,再加液体,故图示操作错误;D、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但不与一氧化碳反应,所以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一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碳,故操作正确.故选BD.点评: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同学们一定要掌握正确的实验基本操作.12.(2004•青岛)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X、Y、Z、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物质XYZQ反应前质量/g20202020反应后质量/g20301614试推断该密闭容器中发生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可能为()A.分解反应B.化合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反应类型的判定。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分析:在化学反应中,如果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没有发生变化,这种可能是催化剂或没有参加反应,如果反应后质量增加了,该物质是生成物,如果反应后质量减小了,那么该物质是反应物.解答:解:由表可以发现反应后Y物质的质量增加了10g,Z物质的质量减少了4g,Q物质的质量也减少了6g.即:4g的Z物质与6gQ反应生成10gY.本反应是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了一种新物质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故选B.点评:解答这类题关键是要会运用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13.下列各组物质分别放入足量的水中,能够大量共存且形成无色溶液的一组是()A.CuSO4NaClH2SO4B.Na2CO3KOHNaNO3C.CaCl2Na2CO3AgNO3D.BaCl2HNO3Na2SO4考点: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专题: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分析:A、根据铜离子在溶液中显蓝色进行分析;B、根据三种物质之间不会反应进行分析;C、根据氯离子和银离子会生成沉淀进行分析;D、根据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会生成硫酸钡沉淀进行分析.解答:解:A、硫酸铜在溶液中显蓝色,而题中要求溶液是无色的,故A错误;B、三种物质之间不会反应,可以共存,故B正确;C、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会生成碳酸钙沉淀,氯化钙和硝酸银会生成氯化银沉淀,不能共存,故C错误;D、氯化钡和硫酸钠会生成硫酸钡沉淀,不能共存,故D错误;故选B.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选项中物质的性质,只要会生成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