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闵行区高考二模历史试卷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闵行区2012学年第二学期高三年级质量调研考试历史试卷考生注意:1、本次考试为机器阅卷,答案须填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一律不给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纸上将学校、姓名及准考证号填写清楚。答题时客观题用2B铅笔按要求涂写,主观题用黑色水笔填写。2、本试卷共有40题,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3、考试后只交答题纸,试卷由考生自己保留。一、选择题(共75分)以下每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以下属于古代两河流域著名史诗作品的是A.《汉穆拉比法典》B.《荷马史诗》C.《罗摩衍那》D.《吉尔伽美什》2、《摩诃婆罗多》中的毗湿摩说:“首陀罗女为前三个种姓的人所生的孩子,有道性的人是鄙视的。一个婆罗门让首陀罗女为她生了孩子,这个婆罗门应该为此赎罪。”毗湿摩所言①反映了古代印度的一种社会现象②维护高级种姓的特权地位③倡导各种姓要严格实行内部联姻④批评首陀罗女子没有节操A.③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3、西方学者麦马虹在总结西方从古希腊至今两千多年来的幸福观时指出:荷马时期,幸福就是幸运;公元前五世纪的古希腊,幸福等同于________;启蒙时期,幸福就是及时行乐。文中的空白处是A.智慧和德行B.民主与科学C.金钱与权力D.法律与宗教信仰4、有人评价屋大维说“他找到的罗马是一座砖瓦的城市,他留下的罗马是一座大理石的城市。”对此较为恰当的理解是A.罗马城址是屋大维发现的,富丽堂皇的罗马城也是屋大维修筑的B.屋大维凭借武力攻占了罗马古城,用大理石代替了砖瓦结构的建筑C.肯定了屋大维结束罗马数十年内乱,确立了帝国体制并带来了繁荣D.屋大维夺取政权以后,出于独裁统治需要把罗马城建成了军事要塞5、6世纪中叶,查士丁尼大帝主持编纂《民法大全》期间,重金悬赏各地法学家前来献策。下列四人的主张最有可能被采纳的是A.甲呈献据称是帝国前期皇帝编纂的《十二铜表法》B.乙上书皇帝主张“君权神授”和“按律量刑”C.丙建议政府保护自由民的财产不可侵犯D.丁提出罗马法律不适用于外邦人的主张6、一份公元1050年的文献记载了英国赫思堡恩修道院的一些状况:“在复活节,他们(农奴)还应缴纳两只母羊、两只羊羔,他们必须用自己的时间给这些羊洗刷、修剪。”从这则材料中可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准考证号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密○………………………………………封○………………………………………○线…………………………以获取的历史信息是A.节日里领主才收取地租B.地租包括实物和劳役地租C.农奴没有任何人身自由D.修道院的教士们贪得无厌7、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说:“(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因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下列对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A.“西周的创制”主要指实行分封制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保持“贵族色彩”C.“共主”指西周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D.“地方分权体制”指地方有较大自主权8、历史上对中国的称谓大致可分为如下三类:类别称谓举例第一类蕴含深意的历代国号夏、商、周、秦、汉……第二类延用不衰的古今名号中华、赤县、东土……第三类域外有关中国的称谓真丹、震丹……此外对中国的称谓还有如:①华夏②神州③中华民国④赛里斯,下列选项中,将这四种称谓按上表分类正确的是A.①是第一类、③④是第二类、②是第三类B.①是第一类、②③是第二类、④是第三类C.③是第一类、①②是第二类、④是第三类D.③是第一类、①④是第二类、②是第三类9、下图为出土于湖北的一套东周时期的“九鼎八簋”,按照当时的礼乐制度状况,这套文物最有可能出自A.周天子墓葬B.诸侯国君墓葬C.士大夫墓葬D.平民的墓葬10、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从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转变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促使中国古代政治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B.从井田制向小农经济转变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D.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11、“民农则重(持重),重则少私义(议),少私义则公法立,力专一。……民舍本而事末则好智,好智则多诈,多诈则巧法令,以是为非,以非为是。”这反映出作者①倡导无为而治②维护农民利益③主张重农抑商④维护社会稳定A.①③B.②④C.③④D.②③12、以下历代有关选拔官员方式与对应的依据搭配正确的是秦朝授爵制——汉代察举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唐科举制A.军功—考试成绩—品行—门第声望B.考试成绩—军功—品行—门第声望C.考试成绩—品行—门第声望—军功D.军功—品行—门第声望—考试成绩13、董仲舒提倡的“天人感应”继承了儒家“仁政”思想的表现是A.“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B.“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C.“臣事居,子事父,妻事夫……此天下之常道也”D.“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14、《汉书·匈奴传》记载:“单于自言婿汉氏以自亲。元帝以后宫良家子王嫱字昭君赐单于。单于欢喜,上书愿保上谷以至敦煌,传之无穷,请罢边备塞卒吏,以休天子人民。”唐代诗人储光羲在《明妃曲》中写到:“日暮惊沙乱雪飞,傍人相劝易罗衣。强来前帐看歌舞.共待单于夜猎归。”这说明A.官修史书与诗歌都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资料B.诗歌多带有作者的主观感受,不具备史料价值C.官修史书注重客观叙述史实,不掺杂个人情感D.官修史书是统治者意志的体现,不如诗歌可信15、“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当时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16、通过观察地图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沿革。下图表明当时中央政府对今山东地区管辖的措施是A.设立郡守B.分封王国C.由中央直辖D.设立行省17、著名史学家黄仁宇认为“隋唐宋组成的第二帝国带开放性,相对之下,明清组成的第三帝国则带收敛性。”这里的“收敛性”具体表现在①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②废宰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③军机大臣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④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A.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18、传统史学的研究对象主要侧重于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等,但现行的历史教育,把百姓的衣食住行等内容纳入了研究的范畴。这一视角的转换体现了A.文明史观B.社会史观C.全球史观D.革命史观19、关于16世纪的宗教改革,有人曾这样比喻:“教会原本是教徒与上帝的接线员,于是借助这个电信垄断地位大发横财。自此之后,人人自带直拨上帝的‘热线’了。”材料反映了这场宗教改革A.主张废除教阶制度与宗教仪式B.否定信仰上帝C.宣扬《圣经》至高无上D.挑战教会权威20、1787年宪法“采取了比人类迄今所建立的任何政府所采取的还要多的防范和其它难以逾越的措施,以防止走向暴政。”其中最主要的措施是A.允许各州有自治权B.保障人民基本权利C.确立三权分立原则D.实行民主共和制度21、被誉为现代经济学之父的亚当·斯密在出版于1759年的《道德情操论》中指出:“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风险的,因为它注定要威胁社会稳定。”作者的提醒主要是为了防止A.工人运动的兴起B.城乡差别的扩大C.经济危机的发生D.垄断现象的出现22、霍布斯鲍姆《帝国的年代》记载:“最惊人的变化首推出现了许多以女性为主要从业人员的职业:商店和办公室中的职业。在德国,女性店员由1882年的约3.2万人(总数的五分之一)增加到1907年的17.4万人(大约是总数的40%)”。当时女性解放的原因有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②民主政治的进步③教育的普及④女性经济地位的提升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23、中国近代被迫与列强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其中19世纪80-90年代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与19世纪40-50年代相比,最根本的不同是A.割取中国领土的面积扩大B.索取的赔款数额不断加大C.规定开放更多的通商口岸D.列强获得在华投资的特权24、1906年除夕,两广总督岑春煊发布谕告,自次年正月起,废除“婢膝奴颜,有伤气节”的下跪请安,大小官员相见,概用长揖;同时废除禀帖中“卑职”等用语。此后湖北、江苏、河南等省纷纷效仿。这种现象说明A.两广地区首开近代礼仪变化之风B.晚清时期封建陋习已经基本被清除C.近代观念已在一定范围产生影响D.晚清时期各省已摆脱中央政治控制25、在一场灾难过后,几位学者对欧洲前途发出这样的感叹。学者甲说:“我们这个时代的现实:欧洲之没落。”学者乙说:“欧洲已进入艰困的时代。”学者丙说:“我们欧洲的命运只能这样。”从材料中推断,这些学者担忧的是A.宗教改革后,罗马教会学者对欧洲陷入信仰分裂感到忧心B.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知识分子对欧洲文明的前途失去信心C.法国大革命期间,欧洲保守派对革命运动的传播深感不安D.冷战期间,西欧学者对于亚洲新兴势力的崛起甚为疑虑26、罗斯福新政是资本主义运行机制一次成功的调整,也是一次体制创新。对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主义,进一步推动改革开放事业有着重大的借鉴意义。其借鉴意义有①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完善社会保障体系②正确处理好生产与消费、投资与需求的关系③利用国家政权,进行宏观调控④倡导企业建立诚信机制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27、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在研究二战后的国际关系课题时,要给以下图片选一主题,你认为最恰当的是A.美苏冷战B.和平与动荡并存C.多极化趋势加强D.“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28、货币是国家主权的重要象征,2012年1月1日是欧洲正式启用单一货币欧元的十周年纪念日,十年来欧元的启用有利于①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得到进一步加强②欧盟各国政治、经济的发展③世界各国政治、经济的发展④欧洲经济一体化向纵深发展A.①②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9、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毛泽东在1957年提出“超英赶美”的口号,发动了“大跃进”运动;1978年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的主张;进入2l世纪后,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A.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不断发生变化B.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由注重数量到注重质量C.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D.适应国际形势由两极向多极化变化的趋势30、下图是一本连环画的封面,该书讲述了孙家庄农民孙志刚的故事,图中的“社”指的是A.农业生产的合作组织B.公私合营的生产组织C.人民公社的生产组织D.包产到组的生产组织以下每小题3分,共15分。每一选项的分值可能为0、1、1、3分,选出最佳一项,多选不得分。31、齐世荣主编的《西欧封建社会》中描述:问一位中世纪学者是哪里人,他的回答不是“法国”、“英国”或“意大利”等国人,相反,他总以出生和生活的地方作为答词,“我是坎特伯华东人民美术出版社1953年4月雷人”、“我是加泰罗尼亚人”等。这种现象表明A.庄园的分散性和封建等级制的特殊性使西欧社会处于王权衰微、分裂割据的局面B.封建等级制下封臣只向封主宣誓,忠诚于自己的领主而非国王及其所代表的国家C.在当时情况下,西欧中世纪的人们还没有形成强烈的民族意识和清晰的国家观念D.学者们处于对自己领主的忠诚、家乡的热爱以及对王权的鄙视有意回避国家概念32、“疏”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文体,如汉代贾谊的《论积贮疏》、唐代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下列有关“疏”的正确解释是A.科举考试中用于回答命题者问题的一种文体B.表述某种意见或事情的一种文体C.是臣下向皇帝分条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D.委婉规劝上级的一种文体33、《五四:未完成的启蒙》指出:“……人的价值、人的自由权利是西方思想启蒙的一般归宿。而中国的思想启蒙长期以来偏离了这

1 / 1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