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新区2013年高考预测历史试卷考生注意:1.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2.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所有答案必须做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一、选择题(共75分)以下每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某学生对中华文明的起源作了如下归纳,其中符合史实的是A.距今约一万年前后,先人的食物主要依赖农耕生产B.早期农耕聚落时期,先人们实行共同耕作按劳分配C.中国人以炎黄子孙自居,因为炎黄传说已经被证实D.从史前墓葬品的差别中,可以透视到社会等级存在2.观察右图,若从历史角度研究,两者都能体现当时人的①价值观念②政治制度③建筑技术④社会经济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雅典召开公民大会时,在会场门口有监察员审查参会者身份,能顺利入会的是A.城郊的男性农民B.来自埃及的富商C.首席将军的夫人D.雅典城内的妇女4.安东尼王朝(96年—192年)被誉为罗马帝国的“黄金时代”,主要得益于A.颁布十二铜表法,成为罗马法渊源B.定基督教为国教,帝国价值观统一C.版图囊括地中海,帝国国力臻于极盛D.万民法代替公民法,罗马法实现一统5.中世纪西欧某些地区曾先后出现过大规模农奴化和农奴重获自由的现象,与此直接相关的是A.西罗马帝国灭亡和城市复兴B.查理·马特改革和城市复兴C.君士坦丁堡陷落和伊斯兰教扩张D.封建君主专制形成和大学的兴起6.“这个帝国对外抵抗亚洲游牧民族的入侵,对内直接或间接地保存了古典文化。其后它所形成的文化至今仍存留于俄罗斯、巴尔干半岛和希腊一带。”这个帝国是A.西罗马帝国B.拜占庭帝国C.阿拉伯帝国D.奥斯曼帝国7.有学者认为:有制度性保证和民间习惯认可的土地流动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维持理性发展的最根本财富。这种现象始于A.新石器时代B.夏商时期C.西周时期D.东周时期8.“富贵之门必出于兵,是故民闻战而相贺也,起居、饮食所歌谣者,战也。”此说若作为主流社会价值观,最早出现在A.秦国后期B.西汉前期C.西汉后期D.宋朝前期9.自《史记》后,史家基本按照《本纪》、《世家》、《列传》的体例分类人物。造成此现象的主要因素是A.礼教纲常B.民本思想C.农本思想D.华夷之辨10.公元初以来的600年间,影响中央对地方统治的主要障碍是A.丞相专权B.王国势大C.豪强地主D.藩镇割据AD吐蕃长安安西都护府靺鞨DB吐蕃长安安西都护府靺鞨吐蕃长安安西都护府靺鞨C11.朱熹曾写道“上下若干年间,安危治乱之机,情伪吉凶之变,大者纲提领挈,细者缕析毫分。心目了然,无适而非吾处事之方。读此书,尤能开涤灵襟,助发神观。”文中的“书”指A.《史记》B.《史通》C.《资治通鉴》D.《文史通议》12.奈良时代日本的“文物礼乐,悉遵唐制”,但例外的是A.中央集权制度B.以儒学为官学C.以科举选拔官员D.孔庙与祭孔典礼13.观察下列王朝疆域示意图,若按时序排列第三的是14.王安石在《河北民》诗中写道“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该诗句表现了作者A.对冗兵冗官的不满B.对田园生活的赞美C.对北宋孱弱的愤懑D.对北宋改革的迫切15.国人一般以田为宝,但历史上却多次出现“受田者与田为仇”、“村野愚懦之民以有田为祸”,“自愿”把土地“投献”给享有“产无赋、身无徭、田无粮、廛无税”的“缙绅之家”。导致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王朝周期更迭B.商品经济诱导C.赋税负担沉重D.豪强势力膨胀16.15世纪时,有人游历西欧。他可能看到A.政治统一,社会安定B.庄园盛行,经济自足C.城市繁荣,环境整洁D.王权趋强,贵族没落17.康熙曾说:我的伟大事业终于完成了。在这两年中,我栉风沐雨,三次穿越沙漠追击敌人,……连续的追击,加之百分之百的艰辛,才有了今天的胜利。这里的“胜利”是指A.清剿明朝残余B.派兵收复台湾C.抗击沙俄入侵D.平定准部叛乱18.“人为地把那些最不会生活的人保留下来是违反自然选择的,而最大的善就是让社会进步不受阻碍地自由发展下去。”认可此说的是A.马丁·路德B.马克思C.李鸿章D.严复19.一方面,当局听说来了“洋兄弟”就很高兴,以为是一家人,与作为敌人的清朝“满妖”相反;但另一方面又把人家当作藩属,以为是来称臣朝贡的,于是要求人家行跪拜等为臣之礼。文中的“当局”是指A.军机处B.太平天国C.总理衙门D.义和团20.中国近代史上,上海一直走在时代的前列。上海是A.早期西学东渐的第一站B.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策源地C.第一个共产党组织的诞生地D.改革开放和经济特区的首创地21.“这个国家的人民曾抵抗过其君主,遂使君主的权力受到节制。他们建立了一个明智的政体,使君主有能力做好事,而无法做恶事;其贵族很有势力,但不仗势凌人;使平民能够参与政治并未导致混乱”。此现象发生在A.1688年后的英国B.1787年后的美国C.1815年后的法国D.1871年后的德国总路线光芒万丈大跃进一日千里??22.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写道:我们的时代,却有一个特点,它使阶级对立简单化了,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阵营,分裂成为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马克思所言的“两大对立的阵营和阶级”是A.地主与资本家B.农民与工人C.工人与资本家D.农民与资本家23.19世纪末,欧洲的力量均衡发生了重大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A.第二次工业革命B.德国的统一和崛起C.日本实现“脱亚入欧”D.美国取代英国世界工厂地位24.某同学以“法国启蒙思想影响人类的历史”为题,搜集了下列文献,其中符合主题的是①《独立宣言》②《合众国宪法》③《人权宣言》④《权利法案》。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25.洛克认为:“每一个人和其他最微贱的人都平等地受制于那些他自己作为立法机关一部分所制定的法律。”此处的“立法机关”是指A.国王B.政府C.法院D.议会26.据统计:1852年至1863年国库平均收入仅为道光前期年均的70.4%,而财政支出却不断增加,1857年达创纪录的6500多万两。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五口通商,出超增加B.鸦片走私,白银外流C.社会动荡,军费增多D.洋务新政,官俸提高27.右侧漫画讽喻的是A.清朝政府颟顸B.袁世凯的狡诈C.欧美友邦短识D.北洋政府无能28.“剥夺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在太平洋上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及使日本在中国所窃取之领土……其他以武力或贪欲所攫取之土地亦务将日本驱逐出境。”该协议达成地是右图中A.①B.②C.③D.④29.赫鲁晓夫曾对美国人演说“我们只不过存在了42年,再过7年,我们将达到美国同等水平。当我们赶上你们,从你们身边经过时,我们将向你们挥手。”该演说表达了赫鲁晓夫A.为苏联的落后寻找原因,祈望美国放弃霸权政策B.阐释苏联内政外交趋向,应对美国星球大战计划C.描绘苏联发展愿景,取得与美国平等地位的愿望D.自信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敌视美国的资本主义30.观察右图,若增补横批,较适切的是A.新中国诞生B.一化三改造C.人民公社好D.伟大的转折以下每小题3分,共15分。每一选项的分值可能为0、1、1、3分,选出最佳一项,多选不得分。31.史前社会的领袖,多为选举而来。唐虞揖让,舜禹禅逊,即推举拥戴的别称。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历史上的禅让制真实可信B.史前领袖必源自创业英雄C.源自神话传说寄寓着理想D.出自文献可作为史料引用32.宋时应武举者,必乐为贤良方正,才识兼茂,而耻为将帅边寄之名,即使通过荫补做了武官的子弟,也设法改换文职,绝对不会发生以文官改任武职之事。此现象主要源自A.国家政策B.社会舆论C.文化传统D.周边环境33.从1700年至1820年,中国的GDP不但排名世界第一,占世界的比重也由22.3﹪增长到32.9﹪,创有史以来单一经济体占世界GDP的最大比重。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A.资本主义发展和工业革命推动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高度繁荣C.国家疆域辽阔和社会相对稳定D.对外贸易顺差和商品经济发展34.18世纪的伏尔泰推崇儒家思想,喜欢宣扬“民贵君轻”。主要因为A.以民为本思想是东西方共同的宝贵遗产B.启蒙运动需要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武器C.伏尔泰对儒家思想维护君主专制不了解D.儒家思想主张士大夫共治反对君主专制35.1950年,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对法国思想家和外交家莫内说:“这次任务如果成功的话,我就此生无憾了。”阿登纳所言“这次任务”是A.复兴德国,实现国家统一B.法德和解,实现煤钢联营C.推进和平,消除军国主义D.统一市场,推进政治一体二、非选择题(75分)36.文明的动力中国人身份地位的流动性,是中华文明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动力。……每个人、家庭、地区,人们的身份地位都在不断变动,而且有制度性保证。这个变动是可控的,当变动的路堵塞了、不可控了,社会危机就产生了。——摘自姜义华《文明的自信》问题:(1)中国古代史上个人通过哪些途径可以实现“身份地位”的流动?(2分)(2)举一例说明“身份地位的流动性”是中华文明发展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动力?(5分)(3)你是否赞成“身份地位变动的路堵塞了、不可控了,社会危机就产生了”?请说明理由。(4分)37.历史的悖论学者托克维尔曾发现一个有趣的“悖论”:“革命的发生并非总因为人们的处境越来越坏……被革命摧毁的政权几乎总是比它前面的那个政权更好,而且经验告诉我们,对于一个坏政府来说,最危险的时刻通常就是它开始改革的时刻。”问题:试以中国近代史为例,论证产生这一悖论。(12分)38.德王的申辩1918年11月10日,威廉(德国末代君王)流亡中立国荷兰。《凡尔赛条约》第227条明确将威廉定为战犯:他的罪行是侵犯了国际道德及条约的圣洁(例如德国入侵永久中立的比利时)。但荷兰女王拒绝引渡他受审,不理会协约国的上诉。威廉凭着与女王的亲戚关系,在多伦庄园度过余生。1922年,威廉出版他的回忆录,坚称自己没有犯下战争罪行。问题:(1)德王威廉二世为什么会流亡荷兰?(2分)(2)提起“上诉”的协约国主要是指哪些国家?(2分)(3)威廉否认自己犯了战争罪行,你怎么看?(9分)39.英语的扩张英语,现在几乎在全世界通用。……超过80%的国际组织以英语为官方语言。全世界的科学家都知道必须“出版英文著作,否则就在母语著作中消失了”。而英语在全球语言中的胜利也伴随着许多其他语言的消亡。……消失的语言中有一半是在1500年到2000年间退出历史舞台的。……许多观察家将英语的流行视为殖民主义压迫的遗产,应被根除。1908年甘地警告同胞“让千百万人懂英语是在奴役他们”,这种情感在90年后印度国防部长那里得到了回音,他发誓自己不会停止斗争“直到英语被赶出我国”。……全球化世界有许多力量推动了如英语这样少数语言的使用,也威胁着小语言集团的生存。——摘自《新全球史》下册989页问题:(1)英语在1500年到2000年间是怎样发展为“几乎在全世界通用”的语言?(8分)(2)根据材料,谈谈你对“英语在全球语言中的胜利”的认识。(6分)40.李鸿章的信鸿章窃以为天下事穷则变,变则通。中国士大夫沉浸于章句小楷之积习,武夫悍卒又多粗蠢而不加细心,以致所用非所学,学非所用。无事则斥外国之利器为奇技淫巧,以为不必学;有事则惊外国之利器为变怪神奇,以为不能学。……夫今之日本即明之倭寇也,距西国远而距中国近。我有以自立,则将附丽于我,窥伺西人之短长;我无以自强,则并效尤于彼,分西人之利薮。日本以海外区区小国,尚能及时改辙,知所取法。然则我中国深维穷极而通之故,夫亦可以皇然变计矣。……鸿章以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欲觅制器之器,与制器之人,则我专设一科取士,士终身悬以为富贵功名之鹄,则业可成,业可精,而才亦可集。——摘自1863年李鸿章给的信(1)从该信中可以透视出李鸿章怎样的思想主张?(6分)(2)李鸿章及其洋务派是怎样践行“制器之器”和培育“制器之人”的?(4分)(3)怎样看待李鸿章的洋务思想和实践?(15分)浦东新区2013年高考预测高三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2分题1、D2、C3、A4、C5、B6、B7、D8、A9、A10、C11、C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