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朝阳区2014年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北京市朝阳区九年级综合练习(二)语文试卷2014.6考生须知1.本试卷共8页,共四道大题,22道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班级、姓名和考号。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5.考试结束,将本试卷、答题卡和草稿纸一并交回。一、基础运用。(共24分)(一)选择。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选出答案后在答题卡上用铅笔把对应题目的选项字母涂黑涂满。(共15分。第1-6题,每小题2分;第7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是A.联袂.mèi镂.空lóu栩.栩如生xǔB.剔.透tī刹.那shà言简意赅.ɡāiC.字帖.tiè庇.护bì既往不咎.jiūD.惬.意qiè允.许yǔn惩.恶扬善chénɡ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是A.阅历雀跃安详各行其是B.提防干燥蓬勃今非夕比。C.开辟摇篮宛如耳濡目染D.遵循元宵闲暇略胜一筹3.结合语境,在下列句子中的横线处填写词语正确的是①洛杉矶在治理大气污染时注重对私家车的合理利用,这对我国研究如何改善空气质量具有借鉴意义,正所谓。②齐白石的题画诗是国画艺术中一朵绚丽的奇葩,艺术的画境与精妙的诗句,使画作更富有艺术感染力。A.①句填“八仙过海,各显其能”②句填“相得益彰”B.①句填“八仙过海,各显其能”②句填“相辅相成”C.①句填“他山之石,可以攻玉”②句填“相辅相成”D.①句填“他山之石,可以攻玉”②句填“相得益彰”4.在下面语段中,依次填入关联词语最恰当的是前方是一个古老的球场。岁月和风雨的侵蚀,球场的大部分建筑已倾塌,但是透过这些断壁残垣,依稀可以想见当年比赛的热烈场面。可以说,古代体育运动,开启了人类逐步进入有序竞争的序幕,是人类力与美结合最早开出的一朵灿烂之花。A.由于不仅也B.由于因为所以C.虽然不仅也D.虽然因为所以5.结合语境,在下面语段中的横线处填写句子,最恰当的是岳阳楼下临洞庭,北倚长江,①。岳阳楼②。主楼中间以四根楠木巨柱承荷全楼大部分重力,再用十二根宝柱作为内围,外围绕以十二根檐柱,彼此牵制,结为整体。全楼纯用木料构成,没用一钉一铆,一块砖石。楼高三层,飞檐,盔顶,远远而瞭,恰似一只凌空欲飞的鲲鹏。A.①素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的盛誉②造型独特,建筑精妙B.①人们赞誉为“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②建筑精妙,造型独特C.①素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的盛誉②建筑精妙,造型独特D.①人们赞誉为“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②造型独特,建筑精妙6.根据下面文字的内容和表达需要,在横线处补全标题,最恰当的是求索民族话剧之路话剧《吴王金戈越王剑》首演之后,该剧导演蓝天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部历史剧以全新的艺术视角,审视了那段脍炙人口的吴越争霸的故事,将越王勾践复杂的人性描绘得淋漓尽致。他还表示,重排这部发人深省的历史题材剧,不仅表现自己对艺术的理解,还希望能在话剧民族化方面有进一步的探索和发展。A.重排历史经典剧目B.采用独特艺术视角C.传扬中华文化精魂D.诠释人物复杂性格7.放学了,李明匆匆跑进教室,拉住好朋友张鹏,气呼呼地说:“乐乐在楼道里被人撞了个跟头,那小子还说是乐乐走路不小心。乐乐气坏了,想找我们一起去教训他。乐乐和我们一直都不错,现在朋友有难,我们得去帮忙,走吧!”听了这话,张鹏觉得这件事不能通过打架来解决,应该劝阻朋友。下面的回答中,你认为有利于达到目的并且得体的是A.你觉得这样做好吗?你平常那么聪明,再好好想想吧!B.这样做不好吧。冲动是魔鬼,我们先坐下来想想其他的办法。C.你怎么到现在还是这么幼稚!总做错事,我真是白认识你了!D.咱们不是约好要看国安的比赛吗?快走吧,这件事明天再说。(二)填空。(共11分)8.古诗文积累(7分)(1)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晏殊《浣溪沙》)(1分)(2)“青树翠蔓,____,____”一句,形象地展现了小石潭周围极幽极佳的景致。(2分)(3)《陋室铭》中,表明陋室主人交友不俗的句子是:____,____。(2分)(4)右边这幅图表现了《天净沙秋思》的意境,最能表现画中人心境的句子是:____。(1分)9.名著阅读(3分)我们读过许多文学经典。有的侧重记载历史。如《①》,我们学过其中的《邹忌讽齐王纳谏》;有的反映社会风貌,如《②》,其中的《蒹葭》一诗就是当时的人们为自己倾心的“③”唱出的缠绵的情歌。二、文言文阅读。(共11分)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第10-12题。【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乙】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10.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1)委而去.之去:(2)皆刑.其长吏刑: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固国不以山溪之险翻译:(2)将军身被坚执锐翻译:12.内容理解。(5分)(1)结合【甲】文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守城者的优势。(3分)答:(2)请用【甲】文中的词语概括【乙】文中陈涉起义胜利的原因。(2分)答:三、现代文阅读。(共35分)(一)阅读《赛什腾的月亮》,完成第14-16题。(共15分)赛什腾的月亮肖复兴①又到中秋节了,不知道柴达木赛什腾山上的月亮,今年和往年是不是一样的圆。②赛什腾山应该算是昆仑山的余脉,那时候,在青海石油局的冷湖四号老基地,从哪个井队的位置上都可以望到它。望着它,觉得很近,却是望山跑死马,跑到山脚下,至少要花上半天的时间。③那时候,是1968年。这一年,北京的一批中学生来到冷湖,成为了石油工人。这一年,他还不到十八岁。就在那一年的中秋节,他和几个同学约好,上午就从四号老基地出发,往那座已经望了大半年的赛什腾山走去。那座每天都会映入眼帘的赛什腾山,在柴达木明亮得有些刺眼的阳光照射下,有时候会如海市蜃楼一般缥缈,让他对它充满无数的想象。他喜欢幻想,喜欢独自一人望着天空或树林遐想联翩。大概和他喜欢读文学的书籍有关,那些书让他常常禁不住心旌摇荡,天马行空。④否则,他不会和同学约好向那座秃山走去。去之前,师傅就说:那山上什么也没有,从来就没有人爬上去过,你去那儿干啥?他还是执意去了,累了一身的大汗,走了整整一个上午,下午一点多的时候才走到山脚边,吃了点东西继续爬,下午四点多的时候,终于爬到了山顶。山上除了有些芨芨草和星星点点的黄色的野花,都是一些裸露的灰色石头,仿佛月球的表面,显得那样的荒寂。⑤但是,他很兴奋,他管这些小黄花叫做赛什腾花,就像老一辈石油人找到了石油把山下那一片井架林立的地方命名为冷湖一样。青春年少能够燃烧激情和幻想,让平凡琐碎的日子焕发出光彩。中秋节的天气在柴达木盆地已经冷了,天黑的也早了。没有多久,天色就渐渐暗了下来,秋风一吹,有些萧瑟沁凉如水的感觉,同学们都说天再黑下来,下山的路就不好找了。他却坚持要等到月亮出来。“好不容易来一趟赛什腾山,又赶上中秋节,没看到月亮怎么行?”⑥那是他第一次在赛什腾山看到月亮。那赛什腾的月亮,令他一生难忘。他说不清楚赛什腾的月亮和北京的月亮有什么不一样,只觉得天远地阔,四周一片荒凉,月亮却和照在北京城里一样,那样浑圆明亮地照在这里没有一点生命气息的石头和萋萋野草还有他刚刚命名的赛什腾花上。他觉得月亮真的非常伟大,对世界万物无论尊卑贵贱无论远近大小,都是一视同仁的那样平等。⑦后来,他从青海一路游玩回京,那一天晚上,他住在我家,我们秉烛夜谈,聊了很多,他对我说起爬赛什腾山看月亮时的想法。他说那番话时,像一个文艺青年。如今,“文艺青年”像一个贬义词了,其实,真正成为一个文艺青年并不容易,除了具有文艺气质之外,更需要一颗对生活和对文学的真正的赤子之心。这不是装出来的,而是一生的追求。⑧更难得的是他并不只是在十八岁那一年心血来潮爬了一次赛什腾山,看了一次中秋节的月亮。从那一年开始,每年中秋节他都会爬一次赛什腾山,看一次赛什腾的月亮。再后来,他调到冷湖石油局中学当老师。他开始带着班上的学生,每年中秋节爬赛什腾山,看赛什腾的月亮。那些生在柴达木长在柴达木从未出过柴达木的孩子们,从来没有特别注意过中秋节的月亮,更没有爬上赛什腾山看月亮的习惯。他当了他们的老师之后,赛什腾的月亮,成为了他们日记和作文中的内容,成为了他们学生时代最美好而难忘的回忆。他让这些孩子们看到了虽旷远荒寂却属于柴达木自己独特的美。⑨如今,他离世已经二十多年了,他教过的第一批由他带领爬赛什腾山看月亮的学生已经四十多岁了,他们的孩子也到了读中学的年龄,不知道还会有哪一位老师带他们爬赛什腾山看中秋的月亮?⑩赛什腾的月亮!(有删改)13.第②-⑥段写了“他”登山望月的经历和感受。请参照所给语句,梳理行文思路。(4分)①→花费一天时间,终于爬上山顶→命名赛什腾花,心中无比兴奋→②14.文中第⑨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答:15.作者写道“他说那番话时,像一个文艺青年”。阅读全文后,你认为文中的“他”是文艺青年吗?请简要陈述理由。(不超过150字)(7分)答:(二)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第16-17题。(共10分)文段一①中国是茶的故乡,是最早发现、利用和种植茶叶的国家。②在神农氏时代,人们就采茶树叶做菜羹;到了商周时期,这种食茶习惯得到继承和发展,同时还给茶叶取个名字叫做“荼”。秦汉时期,四川一带产茶已初具规模,随后,茶树的栽培、茶的制作及饮用习俗,逐步向西北和长江中下游传播。魏晋南北朝时期,茶叶已成为日常饮料,宴会、待客、祭祀都用它。③到了唐代,茶叶生产的格局已初步形成,饮茶风气不仅遍及全国,还向国外传播,特别是对朝鲜和日本的影响很大。宋元时期,我国茶叶产区不断扩大,制茶技术进一步提高,品饮方式也日益完善。④明朝是我国古代制茶发展最快、成就最大的一个重要时代。采摘后的茶叶不经过蒸熟,而是用热锅手炒,同时开始注意茶叶的外形美观,把茶揉成条索,用冲泡替代了以前的煎煮。⑤清代后期,我国茶叶生产开始由盛而衰,到了20世纪初,由于帝国主义列强入侵,国运凋敝,百业不兴,中国茶叶生产一落千丈,直至新中国诞生以后,茶叶生产才又有了飞速发展。文段二①茶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古人很早就认识到,茶叶具有解渴、提神、保健的功能,东汉著名医药学家华佗说吃茶可以增进思维。明代钱椿年在《茶谱》中写道:“人饮真茶能止渴、消湿、明目、除烦……”茶叶具有的营养价值和药效成分,对身体健康有益,这是人们喜好饮茶的最重要的原因。②在二千多年的饮茶过程中,人们从最初的饮茶止渴,逐步发展为饮茶品味,即在品茶活动中,讲究饮茶的环境、礼节、操作方式等等,人们通过品茶增进友谊,美化心灵,修养德行。陆羽《茶经》说:“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即茶的饮用,最适宜品行端正、有节俭美德之人。③茶是中国人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同时还蕴含了极为深厚的文化信息和人文精神。以茶为载体,在制茶、饮茶中,表达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各种理念、情感等,这就是茶文化。17.下面是为文段一拟写的标题,哪一个能概括其主要内容,为什么?(4分)A.茶之故乡B.茶的传播C.千年茶史答:18.结合文段一或文段二的信息,在下面两则材料中的横线上进行恰当的补写。(6分)【材料一】“茶”字在中国各地发音各异,如厦门发音为“te”,闽南一带发音为“tay”,长江流域及华北各地发音多为“cha”。在国外,“茶”也有不同的发音,意大利和西班牙语是“te

1 / 1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