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实验[八年级]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天平测质量。【实验目的】:用托盘天平测质量。【实验器材】:天平(托盘天平)。【实验步骤】:(1)把天平放在桌面上,取下两端的橡皮垫圈。(2)游码移到标尺最左端零刻度处(游码归零)。(3)调节两端的平衡螺母(那端上翘,往那端调),直至指针指在刻度板中央,天平水平平衡。(4)右码,直至天平重新水平平衡。(加减砝码或移动游码)(5)读数时,被测物体质量=砝码质量+游码示数(m物=m砝+m游)【误差分析】:1.托盘天平准确值或准确度的分析准确值或准确度是指天平能准确称量物体的最小值.托盘天平的准确值为0.1g,是指托盘天平称量物体时,其值整数位和小数点后面第一位是准确的,而小数点后面第二位是不准确的.2.物体和砝码放反后的误差分析正确称量时,左边放物体,右边放砝码,则M物=M砝+M游,即物体的正确质量.当物体和砝码放反时,则有两种情况:其一是未使用游码,其二是使用了游码.(1)未使用游码的情况根据M物=M砝+M游,未使用游码时,M游=0,物体和砝码放正确时M物=M砝,而放反后则M砝=M物,因此称量值是准确的.(2)使用游码时的情况放反后,右边是物体,左边是砝码,如果仍按正确读法读数,则M′物=M砝+M游①,是不准确的,因为此时的平衡关系应为M砝=M物+M游变形得M物=M砝-M游②,称量值M′物与实际值M物的关系是①-②得M物=M′物-2M游,放反后称量值偏大.3.称量前游码回零,但未调平的误差分析游码回零未调平时有指针偏左、偏右两种情况.(1)指针偏右说明右盘相对于左盘重一些,称量值偏小.(2)指针偏左说明左盘相对右盘重,称量值偏大.4.游码未回零的误差分析游码未回零但调平的误差分析.游码未回零但调平时,设称量前游码的示数为a克,称量后游码的示数为b克,其等式关系应为M物+a=M砝+b①,M砝+b为称量值,称量值偏大.变形①式为M物=M砝+(b-a),即在称量时称量物体质量的游码质量不是b克,而是(b-a)克.5.称量前游码未回零,也未调平的误差分析(1)游码未回零指针偏左指针偏左表明左边质量比右边质量大,右盘的称量值大于实际值.(2)游码未回零指针偏右指针偏右,表明右边质量比左边质量大,设左盘质量为x克,右盘质量为y克,此时游码质量为a克,则有xM砝+b(称量值),即称量值小于实际值;③xy,即左盘质量大于右盘质量.游码若回零,指针指向左盘。6.砝码生锈误差分析如果砝码生锈,则其质量变重了。2、弹簧测力计测力【实验目的】:用弹簧测力计测力【实验器材】:细线、弹簧测力计、钩码、木块【实验步骤】:(a)测量前:(1)完成弹簧测力计的调零。(沿测量方向调零)看一下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的位置,如果不是的话,要来回拉动几次挂钩,看一下是否弹簧很好的恢复初始形状,检查一下,是否与外壳之间存在较大摩擦,让指针指在零刻度线的位置才能使用。(2)记录该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是0~5牛,最小分度值是0.2牛。不能超过量程。(b)测量时:(1)拉力方向沿着弹簧伸长方向(2)等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稳定之后再读数,并且读数的时候视线要与刻度线相垂直。【误差分析】:(1)测量前未调零,偏大(2)被测物超过量程范围,偏小(3)俯视或仰视读数,偏大偏小3、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实验目的】: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实验器材】:带刻度的均匀杠杆、铁架台、弹簧测力计、钩码和细线等。【实验步骤】:(1)、把杠杆的中点支在铁架台上,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方便直接在杠杆上读出力臂值。(研究时必须让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后,才能记录实验数据)(2)、将钩码分别挂在杠杆的两侧,改变钩码的位置或个数使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3)、所需记录的数据是动力、动力臂、助力、助力臂。(4)、把钩码挂在杠杆上,在支点的同侧用测力计竖直向上拉杠杆,重复实验记录数据,需多次改变杠杆所受作用力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多次实验,得出普遍物理规律)【实验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当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若动力和阻力在支点的异侧,则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同;若动力和阻力在支点的同侧,则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反。【误差分析】:①使用时,弹簧测立计并没有竖直向上,造成力臂不在杠杆上变小,偏大②使用前,杠杆并没有调节到真正的水平平衡,让杠杆自重产生了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而出现误差。4、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目的】: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器材】:光具座、凸透镜、光屏、蜡烛和火柴等。【实验步骤】:(1).记录凸透镜的焦距。(2).在光具座上从左往右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并调节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跟烛焰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使像成在光屏中央)(3).固定凸透镜的位置,使烛焰位于凸透镜的2f以外(u>2f),移动光屏找像,在移动的过程中,眼睛要注意观察光屏上的成像情况,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最清晰的像为止。此时像的情况是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测量并记录此时的物距和像距,再把像距、物距与凸透镜的f、2f相比较(f<v<2f)(4).使烛焰位于凸透镜f、2f之间(f<u<2f),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v>2f)(5).使烛焰位于凸透镜f以内(u<f)移动光屏,发现光屏上得不到像,撤去光屏,眼睛在光屏侧可以看到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实验结论】:①②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大,像距越小,像越小u>v成缩小的像物距越小,像距越大,像越大u<v成放大的像※③当凸透镜成实像时,1°u+v≥4fu+v=4f成倒立等大实像2°1/u+1/v=1/ff=uv/(u+v)【误差分析】:无法在光屏上成像的原因:凸透镜的焦距太长或太短那么光屏上将不能成清晰的像。三心不在同一高度物距像的性质像距应用u2f倒立、缩小的实像fv2f照相机u=2f倒立、等大的实像v=2f成放大和缩小实像的分界点fu2f倒立、放大的实像v2f幻灯机、投影仪u=f成实像和虚像分界点uf正立、放大的虚像放大镜蜡烛放在了一倍焦距内,成虚像5、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目的】: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器材】:玻璃板、白纸、两支等大的蜡烛、火柴以及刻度尺。【实验步骤】:(1).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纸上竖直放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在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在玻璃板后放一支等大、未点燃的蜡烛B。(便于比较物与像的大小)(3).移动玻璃后的蜡烛B,直到从玻璃板前各个位置看去,玻璃板后的蜡烛B看上去好像点燃一样,这个现象表明了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在纸上记下这个位置,这样做的目的是确定虚像的位置。(4).用刻度尺测量出两支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发现:距离相等。(5).观察蜡烛A和蜡烛B的连线,发现:连线垂直于玻璃板。(6)若要判定所成的像的虚实,应该在像的位置放一块光屏,通过玻璃板观察上面是否成像来进行判断。【实验结论】:①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②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③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④像和物体的连线跟镜面垂直。实验中,眼睛观察到有2个像,它们分别是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蜡烛A的虚像,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蜡烛B的虚像。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多次实验得出普遍规律。【误差分析】:眼睛斜看,据光的折射原理(物体成的像好比是光源),会看到的像比实际位置偏右上,测得的物距会增大(斜边大于直角边),物距偏大像距偏小如果玻璃板没有与桌面垂直,那么不管你怎么在桌面上移动腊烛,都不能使像与腊烛重合。6温度计的使用:(1)使用前要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每个小刻度表示多少温度),测量范围:35℃~42℃;分度值为0.1℃;并估测液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温度计)(2)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能紧靠容器壁和容器底部;(3)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要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且视线要与温度计中夜柱的上表面相平。7、测定物质的密度(a)测定固体的密度:【实验目的】:测固体密度【实验器材】:天平、量筒、水、烧杯、细线、石块等。【实验原理】:ρ=m/v【实验步骤】:(1)用天平测量出石块的质量m(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测得水的体积V1。(3)将石块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测的V2,则石块的体积为V2—V1。【实验结论】:根据公式计算出石块的密度。多次实验目的: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b)测定液体的密度【实验目的】:测液固体密度【实验步骤】:(1)测出容器与液体的总质量(m总)(2)将一部分液体倒入量筒中,读出体积V(3)测容器与剩余液体总质量(m总),记下m剩(4)算出密度:ρ=m剩/V【注意】:用量筒测体积时,量筒里水面是凹形的,读数时应把量筒放在水平桌面上,观察刻度时,应平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误差分析】:(1)俯视读数偏大,仰视读数偏小。(2)步骤错误,测固体时先测体积再测质量会使质量测得偏大,密度值偏大。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