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奉贤区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2012学年奉贤高一期末语文试卷2013.1.16一、阅读下文,完成1—5题(12分)评弹在上海的落户和_______①评弹在进入上海之前,主要演出在江南城镇和乡下茶馆书场,艺人们拜师学唱,背行囊,走官塘,闯江湖,在前期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往往以演长篇的“评话”形式出演。艺人上一码头,听客早已准备入座,一个长篇一天一回或数回连续说完,就“剪书”回程。所以俗曰“说书”。另有一种“弹词”,以弹唱为主。二者结合,便称“评弹”。②1843年上海开埠以后,文化环境极为开放,大量苏州地区的文人来到上海租界办报创刊,卖文为生,在一个繁荣商业社会里很快形成了多元博采的商业文化。苏州评弹艺人纷纷闯入上海,沪上顿时书场密布。加上太平军之乱使苏州和江南商人平民大批迁往上海租界避难,上海一时江浙移民大增,上海城内本地居民也热衷苏州文化,评弹便在上海遍地开花。据1910年《申报》记载:上海的书场业有一个疯狂发展时期,三、四马路、大兴街附近一带以及南市城隍庙等处,简直是五步一家,十步一处,到处悬挂着书场灯笼与招牌。同时,苏滩、申曲、绍兴戏……纷纷拥入上海,以至当时的京戏和昆曲,也必须在上海滩上唱红才算名角。到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海派文艺已趋十分强盛。评弹名家都聚集在上海竞相献艺,吴侬软语的声韵深深打动了听客的心。至此,不能到上海来站稳脚跟的响档,就不能称响档了。③这时候的上海各种戏曲的演出环境也在不断变化,逐步走向融入西方元素的近代化。上海书场可以男女平坐书场听书,正当苏州地区还在大禁男女同台演唱之时,上海破例成立了男女同演的评弹社团。男女双档的演出丰富了评弹的表演力,使刚柔相济的评弹更加受到市民欢迎。上海租界的宽容和自由,加速了评弹中心向上海转移。互相的平等而激烈竞争也快速地优胜劣汰,评弹的演唱水平得到快速提高,这自然使得在上海说书的评弹艺人成为业界精英。④上海的文化娱乐场所也在中西融合的背景下不断创新。一批新型专业书场在三十年代中叶涌现了,顺从听客的需要,原来的每场一挡书变成每场三、四档书,还注重内容长短文武悲喜的搭配,并且舞台也进行了革新,加入了灯光、音响等现代化设备。上海当时出现了一批容纳各种曲艺表演的“游乐场”,各游乐场纷纷与评弹名家响档高薪签约,培植自己的评弹艺人势力也是游乐场老板吸引游客观众的手段之一,与当代签约歌舞演出团体是一样的意思。大世界的茶厅书场,新世界的雅聚厅书场,云外楼的屋顶花园书场纷纷开张,连仙乐斯、米高美这样比较西式的夜总会,也是晚间做舞厅,下午做起了书场,可见书场在当时的流行。这些书场座位宽敞,一人一椅,还供应各种小吃,夏季装有电扇,闲适怡情。⑤评弹听众的社会阶层也发生了变化。除了原先的底层市民外,文人雅士、洋行买办、写字间先生、青年学生都成了评弹的“粉丝”。一些知识精英参与到评弹创作中来,把新出的时尚小说迅速转写成优美的评弹唱本,这与昆曲在明清的际遇是一样的。并且这些文人还成了最牢固的票友和最给力的曲评家,为评弹艺术和评弹名角大唱赞歌。⑥上海海派文化兼容并蓄的艺术氛围推动了评弹在表演艺术上的创新。评弹一方面受到其他剧种的启发,一方面也是与大都市文化融合的需要,变得更加新鲜活跃,从内容到唱腔到台风,都迎合了新观众的需求,得到了提升。在剧目上他们迅速吸收反映海派市民文化的内容,比如《秋海棠》《啼笑因缘》那样的长篇小说在上海刚刚发行,评弹艺人或约请文化人士立即将它改编成长篇评弹,精制“弹词开篇”,可谓领风气之先。而在艺术表现手法上,他们则吸收了电影、话剧等现代表演手法,紧跟潮流,用现在的说法就是超级in。上海市民文化的空前活跃,促使说书先生情绪昂扬,听众轰动,说书便会临场发挥、噱头连连,观众则又如痴如醉,游乐场书场成为市民迷恋的流连忘返的笑舞台。(选自钱乃荣《上海风情》)1、第二段加点词“响档”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从文中内容和结构看,选文标题空格处填入:________(2个字)3、依据文意,分条陈述评弹在上海落户的原因(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下列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A.第二段中作者提及其它戏曲涌入上海,意在对比突出评弹在上海的生命力与适应力之强。B.男女双档的演出形式使原本充满吴侬软语声调的评弹具有了刚柔相济的特点,更加受到市民的欢迎。C.知识阶层的加入提升了评弹听众的鉴赏水平,而知识精英参与到评弹创作中来,也促使评弹由“俗”而向“雅”的转变。D.上海演出环境的开放、宽容、自由、竞争的氛围使评弹的演唱水平得到快速提高。5、第6段提到,海派文化“兼容并蓄”的氛围推动了评弹的创新。其实,它的推动力同时也体现在上海文化的方方面面,试另举一例加以说明。(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文,完成6—10题(16分)回想铁生陈村①2010年的最后一天,早上八点半,我被手机短信闹醒,去看,才知道史铁生去世的消息。接着的几天有几十家媒体要求采访,我一一谢绝。我自己写文章比记者写,真实。②他在送我的华夏社出版的《礼拜日》一书上写道:陈村:这家出版社,这本书的装帧,这本书的作者和这本书的存有者,都与残疾有关。看来,残疾有可能是这个世界的本质。铁生八九年十月。③他跟我投缘,也许因为我们有相似的经历,都曾当过知青,都是病退回城,都曾在里弄加工组“午餐半小时”,都属残疾人,都写作。但他站不起来了,我还能弯曲地站立和难看地短程行走,我曾跟他说,我在走向他。他的困厄比我多十倍,他的思想也深入十倍。在我眼里,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好的作家。④这些年,我到北京必去望望史铁生。在他那里坐两三个小时,吃顿饭。他们夫妇邀我住他们家,我总推辞了。我来去匆匆,住下本可以多说话,可是他的身体禁不住客人的打扰。他的截瘫,他的肾脏萎缩,用他的话说,发动机和轮子都坏了,维持身体的运行很累。每周两到三次的肾脏透析,不由分说地打断他的生活和思维。⑤除了他的体力精力,除了同情他不能多抽烟,我和他的谈话与常人无异。谈得很快乐。残疾其实并不缺少什么,只是不能实现罢了。他常常想得比人们深入透彻,他有自己的理由和节律。他是小说家,我喜欢读他作品的一个最大的理由是,他的想法和文字明净,不曾神神鬼鬼牵丝攀藤。他的手总是温暖的,宽厚的。他是能超越智和愚的。他不作状,而是常常省察自己的内心。他把自己看轻了,才能去爱自己,爱世界。⑥史铁生通常并不抱怨,他知道感恩,知道在生的命题下诸多奥义。别人用腿走路,丈量大地。他从腿开始思想,体察心灵。他常常纠缠在那些排遣不开的命题,时间长了,成为习惯和乐趣。他的想法都是经过推理论证的,有明晰的线索可寻。可是,听他说话的人,因为自己的好腿好肾,常常哼哼哈哈的,懒得跟从他的思维。他更多被阅读的是《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我与地坛》,《命若琴弦》。那样的故事只有他能写。读时候想,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⑦读史铁生的文章,和他谈话,都不会越读越狭隘。他很艰难地从生存的窄缝里走出来,带着豁然开朗的喜悦。我常是站到自己之外,有一种嘲弄自己之流的快乐。他不是,他完整地保存自己,依然快乐。经过那道窄缝之后,快乐肯定不再张扬,应该称为喜悦了。他是用喜悦平衡困苦的人,不容易破灭。许多游戏和他无缘,他不再迷失,可以观赏自己,观赏上帝的手艺。⑧2011年1月4日,史铁生六十岁生日这天,上海和背景先后开会追思他的一生。我在复旦大学的追思会上提到“坦然”二字。史铁生坦然写他自己,他的一生透明坦荡,读过他作品的人知道他许多往事,也看见他的许多思索。那些困苦,经受血的洗礼后成了他的资源,以此走向内心,走通命定之路,去看他人和世界。他追问,但不控诉,不失态。⑨这几天重新翻看《病隙碎笔》和他送我的其他书。他将自己拆开,思索许多有关精神的命题。关于上帝和神,关于心魂,关于爱情,关于有无,关于自卑,关于生死。他给世界找到的本质是残疾和爱情:残疾是事物的障碍,爱情是心魂的追求。他将上帝视为同行,窥探上帝作为编剧的手艺。1998年1月,我带女儿去看铁生。铁生打开电脑教她玩著名的吃豆子游戏。他说自己有时也玩两盘。这也是他的生存状态,在死神的追逐下,他飞快行走,一路跳跳蹦蹦地吃下许多豆子。这个轮椅上的人是最勇敢的人,面向真实的人生,不退缩到无知和曲解,不麻痹麻醉自己。他对许多事情兴致盎然,关心新旧科学和新旧哲学,关心今天。他的叙述强调逻辑,推理严密,用论据论证那些看似荒谬的人生命题。他一直在思索:人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他从身体的不能去想精神,想灵魂。他的神不是星相或星座,而在自己心中。他是无法站立的人,也是最挺拔正直的人。⑩复旦大学的“史铁生追思会”,屏幕上打出他的肖像。照片上的他那么神采奕奕,宽厚地笑着如同他的作品一样真诚温暖厚重,这样的作家是不会死的。(有删改)6、本学期我们学过史铁生的散文《》(课文片名)。文中有“悲伤也成享受”一句话,说“享受”是因为:7、第2段引用史铁生送我《礼拜日》一书上所写的文字有什么用意?(3分)8、赏析第9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3分)9、对文章内容的写法理解、鉴赏正确的两项是()()(4分)A.第1段中作者谢绝媒体采访,是怕记者不能真实地展现史铁生的生活经历和性格特点,以免他们在文中编造虚构。B.前半部分叙写史铁生罹患残疾,饱受疾病折磨的生活现状意在表现对史铁生命运多舛、2遭逢不幸的同情和惋惜。C.第6段结尾引用诗句,表明史铁生作品恰如清水洗涤灵魂,具有巨大的精神感召力。D.第9段提到的史铁生教陈村女儿玩吃豆子游戏,说明史铁生和常人一样也喜欢玩电脑游戏,有着广泛着兴趣爱好。E.文章结构首尾呼应,从初闻死讯的意外到“追思会”时释然,表明作者对死亡、对生命有了新的认识。F.文章运用了记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用平实质朴的语言抒发着对史铁生的怀念与追思,字里行间充满着对这位不屈生命的作家的敬意。10.有人说“真实、哲理、情感酿成了陈村散文,使他的散文犹如一首美丽动人的情感”,试结合选文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默写:11、(1)鹰击长空,__________________,万类霜天竞自由。(毛泽东《沁园春·长沙》)(2)金张籍旧业,_________________。(左思《咏史》)(3)_________________,白露未晞。(《诗经·蒹葭》)(4)结庐在人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其五》)(5)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晏殊《浣溪沙》)(6)怀旧空吟闻笛赋,_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画楼西畔桂堂东。(李商隐《无题》)四、阅读诗歌,完成12—14题(6分)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唐·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12、题中“十五”指的是“中秋”,从诗中“”等词语可以看出。(1分)13、对这首诗歌的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地白”二字,使中庭月色笼上空明、澄净、素洁、清冷之感。B.“树栖鸦”三字,朴实、简洁、凝练,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周围环境的喧闹与诗人心境的烦躁。C.“无声”二字,细致地表现出冷露的轻盈无迹,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润之久。D.三四句诗人却并不直接倾诉自己的思念之切,而是用了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的蕴藉深沉。14、末句“不知秋思落谁家”之“落”,有的版本写为“在”,你认为那一个字更好?为什么?(3分)五、阅读下文,完成15—19题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