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区分六种物态变化?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问题42.如何区分六种物态变化?◇学生提问如图所示,烧开水时壶口要冒出“白气”,“白气”的构成是()A.水蒸气B.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小冰晶C.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D.小水珠和小冰晶的混合体老师,有些同学认为白气是气体,也有些同学认为白气是液体,我也不太明白,您给我讲讲吧?我还想知道如何区分六种物态变化,您也一块给我讲讲吧!◇问题探究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的三种状态(重要性:★★★★)老师:别急,保证这些知识和方法你都能学会!我们先分析“白气”的本质。举个例子,你能看见冰、盐等固体,也能看见水、白酒等液体,但能否看见空气及其他无色气体呀?学生:我看不见空气、也看不见无色气体,这是什么原因呢?老师:这要从微观角度来认识物质的三种状态。一切物质都是由被称为分子或原子的微小粒子组成,这些微粒的直径只有10-10m左右。这些微粒我们用眼睛是看不见的。通俗地说,打个比方,我们上课时,大家都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就好象是固体,分子间的距离很小,在强大的分子力作用下保持了固定的形状和体积,聚集在一起,我们看的见这个“分子集体”;下了课,大家在教室内自由走动时,就好象是液体,分子间的距离略大了些,分子力不能使分子停留在某个固定位置,就具有了流动性,但依然是分子聚集在一起,我们也能看见这个“集体”;当放学后,大家从学校各奔其家,就好象是气体,气体分子间的距离非常大,超过了分子直径的10倍以上,各自独立自由运动。气体分散为单个的分子独立存在的状态,体积太小,因此我们看不见。学生:哦,明白了:“白气”我们看得见,所以不是气态的,它有流动性,所以是液态的。那怎么判断是什么物态变化呢?六种物态变化(重要性:★★★★)老师:要做出判断,就是对六种物态变化有个清楚的认识,你能举例说出六种物态变化吗?学生: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从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从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从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是升华;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是凝华。我们吃的冰棒到了口中慢慢变成了液体,这是冰棒的熔化现象;冬天河面上的水变成了冰,这是水的凝固现象;我们在教室内拖完地后,地面上的水慢慢消失了,这是汽化现象;妈妈蒸馒头时锅盖上出现了许多小水珠,这是液化现象;冬天在户外挂的冰冻的衣服慢慢干了,这是升华现象;冬天在窗户玻璃内表面出现的窗花,这是凝华现象。根据物质后来的状态与原来的状态判断物态变化(重要性:★★★★)老师:对,从它们的定义看,只要我们认清物质后来是什么状态,然后再分析清楚原来是什么状态,不就能够确定是哪种物态变化了吗?学生:嗯,还真是这么个道理!我会解答上面的问题了:空中的“白气”是液态的小水滴;因为之前并没有固态的冰,也不会有水向上流到空气中,那“白气”原来的状态应该是气态的水蒸气;所以“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老师:你分析得非常正确。液化现象是我们经常见到的物态变化,例如春、秋天我们经常见到树叶、草叶上有晶莹的露珠;春、秋天常常在早晨见到阻挡视线的浓雾,都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你来看下面这道题目:学习物态变化时,老师写了一幅对联,上联是“杯中冰水,水放热结冰温度不降”;下联是“盘内水冰,冰吸热化水温度未升”。该对联先后包含的两种物态变化分别是____和____,它还说明了冰是一种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学生:“水放热结冰”指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所以是凝固过程;“冰吸热化水”指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所以是熔化过程;“结冰温度不降”、“化水温度未升”表明熔化和凝固过程其温度不变,所以这种物质是晶体。因此答案是:凝固;熔化;晶体。老师:那你再来解答下面这个问题:白炽灯丝是由钨丝制成的,长期使用灯泡会变黑,这种现象属于()A.先凝华后升华B.先蒸发后凝固C.先升华后凝华D.先汽化后液化学生:我认为这是白炽灯工作时,钨丝中一部分钨在高温下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升华为钨蒸气;而钨蒸气遇到低温灯泡内壁后,又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凝华为钨颗粒,使灯泡逐渐变黑的。因此答案是C。老师:呵呵,非常好,看来你已经学会判断物态变化了。学生:嘿嘿!我要谢谢老师的指点呀!◇学生笔记区分六种物态变化的方法:分析清楚物质变化后与变化前各是什么状态,从而确定物态变化的类型。注意事项:“白气”是液态的小水滴,不是水蒸气。如果少量小水滴在空气中悬浮,我们称之为“白气”;如果大量小水滴在空气中悬浮,我们称之为雾;如果小水滴在物体表面上聚合成可见的较大水珠,我们称之为露水。◇要点训练1.夏天,从冰箱中拿出的瓶装矿泉水,过一会儿瓶的外壁会附着一层小水珠。这些小水珠是怎样形成的?答案:这些小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矿泉水瓶壁液化形成的。解析:判断是什么物态变化,应先考虑该物质现在是什么状态,然后再思考原来是什么状态,这样才能正确分析出物态变化。瓶外壁附着的小水珠是液态的,由于原来没有出现固态的冰,所以原来的状态是我们看不见的水蒸气。因此这一物态变化是液化。2.用蒸笼蒸馒头,是上层还是下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呢?小明仔细观察后发现:高温的水蒸气经过多层蒸格向上升,遇到冷的蒸笼盖时,大量水蒸气发生____现象,___很多热量,使___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有经验的师傅拿刚出笼的馒头前,先将手沾点水,这样做主要是利用_______,使手不会被烫伤。答案:液化;放出;上;水汽化吸热解析:水蒸气在遇到温度相对低的蒸笼盖时才容易液化,而且液化为水时温度保持100℃并不降低,但水蒸气会放出大量的热,所以上层的馒头先熟。而在取热馒头时,是利用手上沾的水要发生汽化现象、而不是凝固现象,来吸收一部分热量,防止手被烫伤。3.如图所示,舞台上经常用喷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的方法制造白雾以渲染气氛。对“白雾”的形成,小明的解释是:(1)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2)气态二氧化碳液化形成白雾。以上解释中()A.第一句话存在科学性错误B.第二句话存在科学性错误C.两句话都存在科学性错误D.两句话都没有科学性错误答案:B解析: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由于常温下二氧化碳是气态的,所以干冰在常温会迅速升华为气态二氧化碳,从周围环境大量吸热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这样空气中的水蒸气就在舞台地面附近遇冷,液化为大量小水滴,它们悬浮在空气中,就出现了观众看到的“白雾”。4.冬天,当气温急剧下降时,大明山上很多树枝都挂满晶莹白色的雾凇。产生这种现象的物态变化主要是()A.凝华B.升华C.凝固D.汽化答案:A解析:雾淞是固态的,但冬天空气中存在的只是大量的水蒸气,所以雾淞的形成是气态直接变成了固态,即凝华现象。5.今年春节前后我国南方部分地区遭遇了低温雨雪天气,如图所示,对以下与之相关的各图,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图(a)中雾凇是水蒸气的凝固现象B.图(b)中路面结冰需要交通管制是因为车轮与冰面间的摩擦力太小C.图(c)中向公路冰面上撒盐是利用降低熔点的方法来化冰D.图(d)中竹子被冰雪压“弯了腰”,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答案:A解析:雾淞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由气态直接变成了固态,凝华形成的。路面结冰后接触面变光滑使车轮与间的摩擦力太小,车辆启动和制动都变得困难,容易出现交通事故,所以要交通管制。在冰上撒盐,当盐溶于熔化后的水中后,混合液的凝固点降低,便于除冰。竹子上的冰雪产生的压力改变了竹子的形状,使其变弯了。6.夏天,小明从冰箱冷冻室中取出几个冰块,放入装有常温矿泉水的杯中。过一会儿,他用吸管搅动冰块,发现这几个冰块“粘”到一起了,如图3-11所示。请解释这个现象。答案:从冰箱冷冻室取出的冰块温度低于O℃,放到水中后冰吸热升温,水放热降温;当冰块附近的水的温度降到O℃时,冰的温度还低于O℃;冰块继续吸热,冰块附近O℃的水继续放热,凝固成冰。所以冰块会“粘”到一起。解析:这几个冰块“粘”到一起说明冰块周围的一些水凝固成了冰,原因是从冷冻室取出的冰块温度低于O℃,从而使冰块周围的水温度降低到凝固点并继续放热。

1 / 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