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河南省平顶山市长虹中学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3分)1.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通常用的方法减小误差.错误与误差的区别在于:是可以消除的,是不能消除的.2.如图所示,物体的长度是.3.如图(包括对应的描述)所示的这些现象说明: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4.“男低音女高音”指的是声音的特征,“震耳欲聋”一词形容声音特征,“闻其声而知其人”指的是声音的特征.5.“旭日东升”是以为参照物的,“日落西山”是以为参照物的.6.速度是用来表示物体的物理量.速度的国际单位是.7.坐在行驶的汽车里的乘客,以地面为参照物是的,以汽车为参照物是的.8.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45m的路程用了15s的时间,则它在前3s内的速度为m/s.9.夏天,打开冰棒的包装纸,会看到冰棒在冒“白气”,这是现象.10.某种昆虫靠翅膀的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2s内做了700次振动,频率是,人类(选填“能”或“不能”)听到.11.我国发射的长征二号火箭在大气层中飞行时,它的头部与空气摩擦生热,可达到几千摄氏度的高温,为了不至于损坏火箭,设计师们用一种特殊的材料涂在火箭的头部,这种材料在高温下会并汽化,这两种物态变化的过程都要热,从而保护火箭的头部不会损坏.12.严冬窗玻璃的内侧结冰是现象;卫生球放久了会变小,甚至消失,是现象.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3.下列现象属于机械运动是()A.秋虫鸣叫B.星光闪闪C.滴水成冰D.电梯上升14.使用拉伸了的软塑料尺测物体的长度,测量的结果将()A.比真实值偏大B.比真实值偏小C.不受影响D.和真实值完全一样15.花匠在挑选花盆时,常常将新花盆拎起后轻轻敲击它,根据敲击声来判断花盆是否有裂缝,他是主要根据声音三个特征的()A.响度B.音调C.音色D.三个特征全都有16.为使教室内上课的学生免受周围环境噪声干扰,下面的几种措施中,合理的方法是()A.老师说话声音大一些B.每个学生都戴一个防噪声耳罩C.上课时关闭门窗D.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17.如图所示,城市高架道路的部分路段,两侧设有3m左右高的板墙,安装这些板墙的目的是()A.保护车辆行使安全B.减小车辆噪声污染C.增加高架道路美观D.阻止车辆废气外泄18.下列关于运动和静止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球同步卫星围绕地球飞行时,以地面为参照物,卫星是运动的B.月亮在云中穿行时,以云为参照物,月亮是运动的C.飞机在空中加油时,以地面为参照物,受油机是静止的D.漂流而下的小船,以河岸为参照物,小船是静止的19.声波既传递“信息”也传递“能量”.下面事例中,主要利用声波传递的“能量”的是()A.用超声波碎石B.用声纳探海深C.利用B超做体检D.利用回声定位20.如图,用铁块制作成铁锅时,整个过程的物态变化图线应是()A.B.C.D.21.萘的熔点是80℃,则80℃萘的状态()A.可能固态B.可能液态C.可能固液共存的状态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22.下列现象与其所发生的物态变化相对应的是()A.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熔化B.利用干冰降雨,干冰发生的变化﹣﹣凝固C.冻肉出冷库时比进冷库时重,“重”的原因﹣﹣凝华D.冰箱冷冻室内壁的霜﹣﹣汽化三、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13分)23.用如图所示刻度尺设计实验,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完成下列填空:改变刻度尺伸出桌面的,用的力度拨动刻度尺,观察刻度尺的变化,比较声音的变化.24.如图所示,是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0.02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小球从A点到F点是作(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共运动了cm的路程;小球从A点运动到F点的时间,小球从C点运动到E点的平均速度为m/s.小球从A点运动到F点的平均速度为m/s.25.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第5实验小组记录了如下的实验数据:时间/min…6789101112131415…温度/℃…95969798989895989898…(1)从记录数据看出,某一次观察记录中明显错误的是第min时的数据;(2)此时水沸腾的温度为℃;(3)在水沸腾过程中要(选填“吸热”或“放热”).(4)如图,是小组同学作出的水的沸腾图象,其中正确的是四、计算题(第1题6分,第2题8分;共14分)26.控测船上的声呐发出的超声波以1540m/s的速度射向海底,海底再将超声波反射回来,经7.5秒后声呐收到反射声波,则探测船距海底多少米?27.十一假期,晓明一家驾车外出旅游,在经过某交通标志牌时,他注意到了标志牌如图所示,这两个数据含义是;从交通标志牌到收费站路程为2km,通过这段公路时汽车的行驶速度不能超过40km/h.求:(1)晓明爸爸驾车通过这段路程用时5min,汽车的速度为多少?(2)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试计算从标志牌到收费站最快要多长时间?2015-2016学年河南省平顶山市长虹中学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3分)1.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通常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减小误差.错误与误差的区别在于:错误是可以消除的,误差是不能消除的.【分析】①测量时,受所用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就是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的减小误差.②误差不是错误,测量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读数时粗心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是能够避免的.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都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灭误差.【解答】解:所谓误差是指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都可以减小误差,通常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减小误差.错误是指在测量过程中由于操作不规范不按照规定测量而产生的结果,因此错误与误差的区别在于:错误是可以消除的,误差是不能消除的.故答案为:误差;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错误;误差.2.如图所示,物体的长度是1.60cm.【分析】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解答】解: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6.00cm对齐,右侧与7.6cm对齐,估读为7.60cm,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7.60cm﹣6.00cm=1.60cm.故答案为:1.60cm.3.如图(包括对应的描述)所示的这些现象说明: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分析】第一幅图中用鼓槌敲鼓,鼓在发声的同时,鼓面上的纸屑在振动;第二幅图中扬声器发声时,纸盆内的纸屑在振动;第三幅图音叉被敲击发声,当把音叉放入水中后,能溅起水花.【解答】解:观察上面的三幅图,可见,当它们在发声的时候,都能使紧靠它们的物体振动,这说明,它们在发声的时候,自身都是在振动的.故答案为:振动.4.“男低音女高音”指的是声音的音调特征,“震耳欲聋”一词形容声音响度特征,“闻其声而知其人”指的是声音的音色特征.【分析】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由频率决定,响度是指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或大小,由振幅和听者与声源的距离决定,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和特色,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解答】解:“男低音女高音”是指声音的高低,指的是声音的音调特征.“震耳欲聋”是指声音的响度大;“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故答案为:音调;响度;音色.5.“旭日东升”是以地球为参照物的,“日落西山”是以地球为参照物的.【分析】判断运动还是静止需要选择一个参照物,然后来比较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发生变化就是物体相对于该参照物是运动的,否则就是静止的.【解答】解:太阳和地球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旭日东升”和“日落西山”都是以地球为参照物的.故答案为:地球;地球.6.速度是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的国际单位是m/s.【分析】根据速度的物理含义和单位填空.【解答】解: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国际单位为m/s.故答案为:运动快慢;m/s.7.坐在行驶的汽车里的乘客,以地面为参照物是运动的,以汽车为参照物是静止的.【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解答】解:当以地面为参照物时,人和车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当以车为参照物时,人相对于车是静止的.故答案为:运动;静止.8.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45m的路程用了15s的时间,则它在前3s内的速度为3m/s.【分析】已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速度,在前15s内速度不变,据此可得它在前3s内的速度.【解答】解:v===3m/s,∵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在前3s内速度不变,∴它在前3s内的速度也为3m/s.故答案为:3.9.夏天,打开冰棒的包装纸,会看到冰棒在冒“白气”,这是液化现象.【分析】掌握白气的组成,并知道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现象叫做液化.【解答】解:夏天揭开冰棒包装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冰棒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答案为:液化.10.某种昆虫靠翅膀的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2s内做了700次振动,频率是350Hz,人类能(选填“能”或“不能”)听到.【分析】频率是指物体在1s内振动的次数,人耳听到声音的范围是20Hz到20000Hz.【解答】解:昆虫的翅膀在2s内做了700次振动,因此频率是=350Hz,在人的听觉范围之内,所以人能听到.故答案为:350Hz,能.11.我国发射的长征二号火箭在大气层中飞行时,它的头部与空气摩擦生热,可达到几千摄氏度的高温,为了不至于损坏火箭,设计师们用一种特殊的材料涂在火箭的头部,这种材料在高温下会熔化并汽化,这两种物态变化的过程都要吸热,从而保护火箭的头部不会损坏.【分析】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熔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是汽化,熔化和汽化都是吸收热量的,不至于使火箭头部温度过高而烧坏.【解答】解:一种特殊的材料涂在火箭的头部,这种材料在高温下会先熔化为液态,再汽化为气态;熔化和汽化过程都吸热,起到降温作用,使火箭不致损坏.故答案为:熔化;吸.12.严冬窗玻璃的内侧结冰是凝华现象;卫生球放久了会变小,甚至消失,是升华现象.【分析】物体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体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解答】解:严冬晚上,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很冷的玻璃发生凝华变成固态的“冰花”;卫生球变小是因为卫生球直接由固态变成了气态,发生了升华现象;故答案为:凝华;升华.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3.下列现象属于机械运动是()A.秋虫鸣叫B.星光闪闪C.滴水成冰D.电梯上升【分析】在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解答】解:A、秋虫鸣叫,是声现象,与机械运动无关;B、星光闪闪是由于大气层对光线发生了折射形成的,与机械运动无关;C、滴水成冰,是水的凝固现象,与机械运动无关;D、电梯上升相对于地面位置不断发生改变,属于机械运动.故选D.14.使用拉伸了的软塑料尺测物体的长度,测量的结果将()A.比真实值偏大B.比真实值偏小C.不受影响D.和真实值完全一样【分析】本题考查对长度测量工具产生误差的经验认识.本题所说的软件塑料尺经拉伸长度可变,但被测量物体的真实长度不变.【解答】解:依题意,作图说明:故选B.15.花匠在挑选花盆时,常常将新花盆拎起后轻轻敲击它,根据敲击声来判断花盆是否有裂缝,他是主要根据声音三个特征的()A.响度B.音调C.音色D.三个特征全都有【分析】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听声辨人”、“听声辨物”靠的都是音色.【解答】解:通过音色能辨别物体,破损的瓷器和完好的瓷器音色不同,所以我们可以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瓷器是否有破损.故选C.16.为使教室内上课的学生免受周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