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竞赛——动量、能量习题一、动量定理还是动能定理?物理情形:太空飞船在宇宙飞行时,和其它天体的万有引力可以忽略,但是,飞船会定时遇到太空垃圾的碰撞而受到阻碍作用。设单位体积的太空均匀分布垃圾n颗,每颗的平均质量为m,垃圾的运行速度可以忽略。飞船维持恒定的速率v飞行,垂直速度方向的横截面积为S,与太空垃圾的碰撞后,将垃圾完全粘附住。试求飞船引擎所应提供的平均推力F。模型分析:太空垃圾的分布并不是连续的,对飞船的撞击也不连续,如何正确选取研究对象,是本题的前提。建议充分理解“平均”的含义,这样才能相对模糊地处理垃圾与飞船的作用过程、淡化“作用时间”和所考查的“物理过程时间”的差异。物理过程需要人为截取,对象是太空垃圾。先用动量定理推论解题。取一段时间Δt,在这段时间内,飞船要穿过体积ΔV=S·vΔt的空间,遭遇nΔV颗太空垃圾,使它们获得动量ΔP,其动量变化率即是飞船应给予那部分垃圾的推力,也即飞船引擎的推力。F=tP=tvM=tvVnm=tvtnSvm=nmSv2如果用动能定理,能不能解题呢?同样针对上面的物理过程,由于飞船要前进x=vΔt的位移,引擎推力F须做功W=Fx,它对应飞船和被粘附的垃圾的动能增量,而飞船的ΔEk为零,所以:W=21ΔMv2即:FvΔt=21(nmS·vΔt)v2得到:F=21nmSv2两个结果不一致,不可能都是正确的。分析动能定理的解题,我们不能发现,垃圾与飞船的碰撞是完全非弹性的,需要消耗大量的机械能,因此,认为“引擎做功就等于垃圾动能增加”的观点是错误的。但在动量定理的解题中,由于I=Ft,由此推出的F=tP必然是飞船对垃圾的平均推力,再对飞船用平衡条件,F的大小就是引擎推力大小了。这个解没有毛病可挑,是正确的。(学生活动)思考:如图1所示,全长L、总质量为M的柔软绳子,盘在一根光滑的直杆上,现用手握住绳子的一端,以恒定的水平速度v将绳子拉直。忽略地面阻力,试求手的拉力F。解:解题思路和上面完全相同。答:LMv2二、动量定理的分方向应用物理情形:三个质点A、B和C,质量分别为m1、m2和m3,用拉直且不可伸长的绳子AB和BC相连,静止在水平面上,如图2所示,AB和BC之间的夹角为(π-α)。现对质点C施加以冲量I,方向沿BC,试求质点A开始运动的速度。模型分析:首先,注意“开始运动”的理解,它指绳子恰被拉直,有作用力和冲量产生,但是绳子的方位尚未发生变化。其二,对三个质点均可用动量定理,但是,B质点受冲量不在一条直线上,故最为复杂,可采用分方向的形式表达。其三,由于两段绳子不可伸长,故三质点的瞬时速度可以寻求到两个约束关系。下面具体看解题过程——绳拉直瞬间,AB绳对A、B两质点的冲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设为I1,BC绳对B、C两质点的冲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设为I2;设A获得速度v1(由于A受合冲量只有I1,方向沿AB,故v1的反向沿AB),设B获得速度v2(由于B受合冲量为1I+2I,矢量和既不沿AB,也不沿BC方向,可设v2与AB绳夹角为〈π-β〉,如图3所示),设C获得速度v3(合冲量I+2I沿BC方向,故v3沿BC方向)。对A用动量定理,有:I1=m1v1①B的动量定理是一个矢量方程:1I+2I=m22v,可化为两个分方向的标量式,即:I2cosα-I1=m2v2cosβ②I2sinα=m2v2sinβ③质点C的动量定理方程为:I-I2=m3v3④AB绳不可伸长,必有v1=v2cosβ⑤BC绳不可伸长,必有v2cos(β-α)=v3⑥六个方程解六个未知量(I1、I2、v1、v2、v3、β)是可能的,但繁复程度非同一般。解方程要注意条理性,否则易造成混乱。建议采取如下步骤——1、先用⑤⑥式消掉v2、v3,使六个一级式变成四个二级式:I1=m1v1⑴I2cosα-I1=m2v1⑵I2sinα=m2v1tgβ⑶I-I2=m3v1(cosα+sinαtgβ)⑷2、解⑶⑷式消掉β,使四个二级式变成三个三级式:I1=m1v1㈠I2cosα-I1=m2v1㈡I=m3v1cosα+I22232msinmm㈢3、最后对㈠㈡㈢式消I1、I2,解v1就方便多了。结果为:v1=23132122sinmm)mmm(mcosIm(学生活动:训练解方程的条理和耐心)思考:v2的方位角β等于多少?解:解“二级式”的⑴⑵⑶即可。⑴代入⑵消I1,得I2的表达式,将I2的表达式代入⑶就行了。答:β=arctg(tgmmm221)。三、动量守恒中的相对运动问题物理情形: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有一辆车,车内有一个人和N个铅球,系统原来处于静止状态。现车内的人以一定的水平速度将铅球一个一个地向车外抛出,车子和人将获得反冲速度。第一过程,保持每次相对地面抛球速率均为v,直到将球抛完;第二过程,保持每次相对车子抛球速率均为v,直到将球抛完。试问:哪一过程使车子获得的速度更大?模型分析:动量守恒定律必须选取研究对象之外的第三方(或第四、第五方)为参照物,这意味着,本问题不能选车子为参照。一般选地面为参照系,这样对“第二过程”的铅球动量表达,就形成了难点,必须引进相对速度与绝对速度的关系。至于“第一过程”,比较简单:N次抛球和将N个球一次性抛出是完全等效的。设车和人的质量为M,每个铅球的质量为m。由于矢量的方向落在一条直线上,可以假定一个正方向后,将矢量运算化为代数运算。设车速方向为正,且第一过程获得的速度大小为V1第二过程获得的速度大小为V2。第一过程,由于铅球每次的动量都相同,可将多次抛球看成一次抛出。车子、人和N个球动量守恒。0=Nm(-v)+MV1得:V1=MNmv①第二过程,必须逐次考查铅球与车子(人)的作用。第一个球与(N–1)个球、人、车系统作用,完毕后,设“系统”速度为u1。值得注意的是,根据运动合成法则地车车球地球vvv,铅球对地的速度并不是(-v),而是(-v+u1)。它们动量守恒方程为:0=m(-v+u1)+〔M+(N-1)m〕u1得:u1=vNmMm第二个球与(N-2)个球、人、车系统作用,完毕后,设“系统”速度为u2。它们动量守恒方程为:〔M+(N-1)m〕u1=m(-v+u2)+〔M+(N-2)m〕u2得:u2=vNmMm+vm)1N(Mm第三个球与(N-2)个球、人、车系统作用,完毕后,设“系统”速度为u3。铅球对地的速度是(-v+u3)。它们动量守恒方程为:〔M+(N-2)m〕u2=m(-v+u3)+〔M+(N-3)m〕u3得:u3=vNmMm+vm)1N(Mm+vm)2N(Mm以此类推(过程注意:先找uN和uN-1关系,再看uN和v的关系,不要急于化简通分)……,uN的通式已经可以找出:V2=uN=vNmMm+vm)1N(Mm+vm)2N(Mm+…+vmMm即:V2=N1ivimMm②我们再将①式改写成:V1=N1ivMm①′不难发现,①′式和②式都有N项,每项的分子都相同,但①′式中每项的分母都比②式中的分母小,所以有:V1>V2。结论:第一过程使车子获得的速度较大。(学生活动)思考:质量为M的车上,有n个质量均为m的人,它们静止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现在车上的人以相对车大小恒为v、方向水平向后的初速往车下跳。第一过程,N个人同时跳下;第二过程,N个人依次跳下。试问:哪一次车子获得的速度较大?解:第二过程结论和上面的模型完全相同,第一过程结论为V1=n1ivnmMm。答:第二过程获得速度大。四、反冲运动中的一个重要定式物理情形:如图4所示,长度为L、质量为M的船停止在静水中(但未抛锚),船头上有一个质量为m的人,也是静止的。现在令人在船上开始向船尾走动,忽略水的阻力,试问:当人走到船尾时,船将会移动多远?(学生活动)思考:人可不可能匀速(或匀加速)走动?当人中途停下休息,船有速度吗?人的全程位移大小是L吗?本系统选船为参照,动量守恒吗?模型分析:动量守恒展示了已知质量情况下的速度关系,要过渡到位移关系,需要引进运动学的相关规律。根据实际情况(人必须停在船尾),人的运动不可能是匀速的,也不可能是匀加速的,运动学的规律应选择S=vt。为寻求时间t,则要抓人和船的位移约束关系。对人、船系统,针对“开始走动→中间任意时刻”过程,应用动量守恒(设末态人的速率为v,船的速率为V),令指向船头方向为正向,则矢量关系可以化为代数运算,有:0=MV+m(-v)即:mv=MV由于过程的末态是任意选取的,此式展示了人和船在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大小关系。而且不难推知,对中间的任一过程,两者的平均速度也有这种关系。即:mv=MV①设全程的时间为t,乘入①式两边,得:mvt=MVt设s和S分别为人和船的全程位移大小,根据平均速度公式,得:ms=MS②受船长L的约束,s和S具有关系:s+S=L③解②、③可得:船的移动距离S=mMmL(应用动量守恒解题时,也可以全部都用矢量关系,但这时“位移关系”表达起来难度大一些——必须用到运动合成与分解的定式。时间允许的话,可以做一个对比介绍。)另解:质心运动定律人、船系统水平方向没有外力,故系统质心无加速度→系统质心无位移。先求出初态系统质心(用它到船的质心的水平距离x表达。根据力矩平衡知识,得:x=)Mm(2mL),又根据,末态的质量分布与初态比较,相对整体质心是左右对称的。弄清了这一点后,求解船的质心位移易如反掌。(学生活动)思考:如图5所示,在无风的天空,人抓住气球下面的绳索,和气球恰能静止平衡,人和气球地质量分别为m和M,此时人离地面高h。现在人欲沿悬索下降到地面,试问:要人充分安全地着地,绳索至少要多长?解:和模型几乎完全相同,此处的绳长对应模型中的“船的长度”(“充分安全着地”的含义是不允许人脱离绳索跳跃着地)。答:MMmh。(学生活动)思考:如图6所示,两个倾角相同的斜面,互相倒扣着放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小斜面在大斜面的顶端。将它们无初速释放后,小斜面下滑,大斜面后退。已知大、小斜面的质量分别为M和m,底边长分别为a和b,试求:小斜面滑到底端时,大斜面后退的距离。解:水平方向动量守恒。解题过程从略。答:mMm(a-b)。进阶应用:如图7所示,一个质量为M,半径为R的光滑均质半球,静置于光滑水平桌面上,在球顶有一个质量为m的质点,由静止开始沿球面下滑。试求:质点离开球面以前的轨迹。解说:质点下滑,半球后退,这个物理情形和上面的双斜面问题十分相似,仔细分析,由于同样满足水平方向动量守恒,故我们介绍的“定式”是适用的。定式解决了水平位移(位置)的问题,竖直坐标则需要从数学的角度想一些办法。为寻求轨迹方程,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坐标:以半球球心O为原点,沿质点滑下一侧的水平轴为x坐标、竖直轴为y坐标。由于质点相对半球总是做圆周运动的(离开球面前),有必要引入相对运动中半球球心O′的方位角θ来表达质点的瞬时位置,如图8所示。由“定式”,易得:x=mMMRsinθ①而由图知:y=Rcosθ②不难看出,①、②两式实际上已经是一个轨迹的参数方程。为了明确轨迹的性质,我们可以将参数θ消掉,使它们成为:22)RmMM(x+22Ry=1这样,特征就明显了:质点的轨迹是一个长、短半轴分别为R和mMMR的椭圆。五、功的定义式中S怎么取值?在求解功的问题时,有时遇到力的作用点位移与受力物体的(质心)位移不等,S是取力的作用点的位移,还是取物体(质心)的位移呢?我们先看下面一些事例。1、如图9所示,人用双手压在台面上推讲台,结果双手前进了一段位移而讲台未移动。试问:人是否做了功?2、在本“部分”第3页图1的模型中,求拉力做功时,S是否可以取绳子质心的位移?3、人登静止的楼梯,从一楼到二楼。楼梯是否做功?4、如图10所示,双手用等大反向的力F压固定汽缸两边的活塞,活塞移动相同距离S,汽缸中封闭气体被压缩。施力者(人)是否做功?在以上四个事例中,S若取作用点位移,只有第1、2、4例是做功的(注意第3例,楼梯支持力的作用点并未移动,而只是在不停地交换作用点),S若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