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物流中心的设置和运营管理9.1物流中心的作用、类型9.2企业物流中心的设置和再建9.3物流中心内的合理化9.1物流物流中心的作用、类型9.1.1物流中心的概念一、概念物流中心有时也称为物流据点、流通中心、配送中心、集配中心等。狭义物流中心:(除了物流基础设施部分)专指为有效地保证商品流通而建立的物流综合管理、控制、调配的机构。广义物流中心:包括港湾、货运站、运输仓库业者、公共流通商品集散中心、企业自身拥有的物流设施等。狭义物流中心的划分:(P219)集团型物流中心——多数物流设施机构的集合。个体型物流中心——由各经济主体自行设立的物流设施和机构。物流园区物流园区一般是指由分布相对集中的多个物流组织设施和不同的专业化物流企业构成,形成优势互补,经济运行,专业化、规模化、功能化发展的物流组织区域。物流园区将众多物流企业聚集在一起,实行专业化和规模化经营,对物流企业发挥整体优势,促进物流技术和服务水平的提高,共享相关设施,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规模效益,将起到重要作用。物流园区与工业园区、科技园区一样具有产业一致性或相关性。物流园区同布置在其中的不同功能的物流企业之间的关系可以是租赁、资产入股、合作开发与经营等。物流园区最早产生于日本、美国、德国等,通过将市中心内的一些仓库和配送中心转移至城市外围地区集中安置,来缓解市区内交通压力,改善市内环境,并达到物流规模效益。通常认为,一个物流园区除了具备一般物流设施所具有的仓储、运输及配送功能之外,还应该具备以下功能:集约功能物流园区内配置有大量的物流设施装备,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和物流技术来进行规模化的管理,以实现强大的集约互补功能。协调运输功能一般来讲,物流园区必须是公路、铁路、航空、水运当中两种或两种以上运输方式的结点,通过对多种运输方式的统一协调管理,实现运输效率和效益的最大化。改善交通功能通过将原本分散的物流集中,使得货物先集中在物流园区,化整为零,按市内的运输路线统一分送,减少大批运输车辆进入市区的次数,分散交通压力并提高车辆利用率。辅助功能除此之外,物流园区还应该通过园区内各类物流服务商,提供物流和信息软件开发、物流咨询、专业人才培训等服务。9.1.2物流中心的作用主要是作为商品周转、分拣、保管、在库管理和流通加工的据点,促进商品能够按照顾客的要求,完成附加价值,克服其在运动过程中所产生的时间、空间障碍。一、商品周转中心的作用问题:生产、消费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流通渠道也越来越复杂,并且商品输送呈现多频度、少量化趋势。运输过程分解为干线运输、市内终端运输。如果由单个企业直接承担小规模货物运输,会造成经济成本上升,社会成本上升。这时,在干线运输的源头或厂商集散地建立物流中心,在中心内统一集中各小型企业的货物,并加以合理组合,再实施干线运输。同样,干线运输商品在消费地附近的物流中心统一进行管理,再安排小型货车进行配送,将大大提高物流效率。二、商品分拣中心的作用由于在商品、原材料的进货,商品发货方面,呈现出多样化、差异化趋势,这时商品分拣的职能显得日益重要。保证商品、物质的顺利流动。建立合理的流通网络系统。微观上可以改善企业的经济效益,宏观上既实现了商品配送的集约化,又能有效地防止了交错运输等不合理运输方式。例如:连锁形式的零售业,将从各批发商或厂商处进来的货物进行分拣,再发运到各店铺,一是节约了店铺单独进货的经济费用,二是有利于实施企业整体的经营发展战略。三、商品保管中心的作用时空调节机能价格调整功能注:其保管职能与企业经营战略紧密相连,是一种企业管理职能。四、商品在库管理中心的作用削减在库量,压缩在库。在商品再生产、输送等补充时间比用户规定抵达时间更长的情况下,而实施的商品、原材料的在库管理。五、流通加工中心的作用在物流中心进行的流通加工作业包括:细分、小件包装以及帖附标签、条形码等操作。另外,随着零售业的发展,物流中心的流通加工作业逐渐具有了中心食品加工站的功能。9.1.3物流中心的类型一、根据机能划分1、TC(transfercenter,转运型)单纯从事周转、分拣作用。对时间要求较紧迫的货物进行直接转运作业。2、DC(distributioncenter,配送型)拥有保管、在库管理等机能,又进行周转、分拣业务。(70%以上)受货检货商品处理分拣发货受货检货商品处理分拣发货暂时保管备货3、SC(stockcenter,仓储型)单一保管机能。4、PC(processcenter,加工型)流通加工机能。受货检货商品处理发货长期保管受货检货商品处理发货流通加工二、根据流通的不同阶段划分物流中心在这种流通渠道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位于生产地附近,属于制造商的物资调达或产品存放的物流中心。位于生产地与消费地之间,属于广域厂商或批发商的物流中心。位于消费地附近,属于批发商或零售商的旨在为零售店铺服务的商品中心。面向不特定多数消费者,从事商品配送功能的配送中心。三、根据不同的运营主体划分厂商运营的物流中心。批发商运营的物流中心。零售商运营的物流中心。第三方运营的物流中心。9.2企业物流中心的设置与再建9.2.1企业物流中心再建的背景与特征物流中心的再建——对传统的物流中心进行改造,使其适应现代生产和流通发展的需要。通过物流中心运作的高度化、信息化和机械化,充分对应企业顾客的各种要求,并能在满足顾客需求的基础上缩短产品的流动时间,有效降低物流成本,从而使物流管理成为企业第三大利润源。一、集约化、综合化方向发展优点:1、设施投资减少。2、商品总体在库量压缩成为可能。3、输送费用降低。4、能对企业物流进行统一管理。5、导入物流管理自动化较易实现,从而提高物流管理效率。缺点:1、物流中心到配送目的地距离延伸,提高商品配送成本。2、缺乏与目的地用户的密切联系,降低了物流服务水准。二、分散化、个性化方向发展优点:1、配送时间短。2、能充分对应用户需求,能对终端用户个性化需求作出快速反应。3、物流中心经营规模小。4、较易实现中心的运营管理。缺点:1、不易从企业整体上对商品在库进行综合管理。2、容易发生商品断货问题。3、不易导入自动化管理机器和系统。4、管理绩效较差。三、最佳物流规模数或据点数的确定1、物流费用与物流规模数的关系随着物流据点数的上升:输送费用上升,配送费用下降,物流中心运营费一般也会上升,在库维持费、受发货处理费上升。物流据点少,物流功能集中,物流据点的规模较大方能满足物流要求。反之,物流据点数目多,平均物流据点的规模应小一些,节约投入资本。物流据点的数目与服务水准。物流据点的数目少,物流功能比较集中,物流成本一般较低。物流据点多,服务网点分散,集散迅速,物流服务水准一般较高,但物流成本一般也较高。物流据点规模与土地占用。两者关系密切,土地面积占用大,征地及建设费用高。需要削减企业物流成本的装配制造业、流通业,相应企业业务所涉及的物流据点布局要合适。日本是土地资源稀缺的国家,在日本物流设施的平均规模以物流中心类型不同,区域物流中心约15000平米,在首都圈、近线圈、中部圈三大都市圈最大的可达到10万平米,配送中心一般约7000平米,最大的可达5万平米。三大都市圈以外的地区其物流设施规模都要小一些。2、考虑生产流通系统和物流服务水准的变动对最佳物流规模的影响随着生产、流通阶段物流活动的广泛普及以及高度化物流服务的出现,对现代物流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这种新型的物流服务对物流中心各种相关费用产生了较大影响。因为现代在库费用的构成越来越广:不仅包括商品在库委托保管等直接经济费用;还包括各种机会成本(在库负担,残留品的管理费,不能充分对应柔软性流通系统和顾客需求而发生的损失)。结果:总体费用曲线向左方移动,最佳物流中心规模增大,据点数减少。2、考虑不同类型企业的情况①生产企业、批发流通企业集约化、综合化发展。因其输送费用大、配送费用少,产品适宜长距离输送、集中保管。②接近终端用户的零售企业,特别是从事生鲜产品或实效性产品经营的便民店、超市等分散化、个性化发展。因其配送费用比例较大,配送绩效的好坏决定了物流服务的高低程度。9.2.2新型的物流中心一、建立信息化、自动化、机械化、高度化的物流中心。取提商品多品种化发展,使得商品保管、在库数目增加,管理日益复杂。小件商品的配送增加,使得备货、包装作业繁琐化。严格的商品包装、贴附等流通加工机能。二、实现物流中心的连动化发展。新型的物流系统需要产销供应链上的各个企业从商品流动的全过程来考虑物流中心的建设。不仅考虑物流中心对本企业的作用、益处,还要考虑其独特机能、对其他企业所能发挥的作用和绩效,是否符合产业布局的合理化要求以及在库水平高低等因素。三、企业并不拥有物流中心的产权,借助物流共同化行为,实现企业经营绩效。9.3物流中心内的合理化建立现代物流中心是企业强化客户服务体制、削减流通成本、战胜竞争对手的一个重要手段。实现物流中心的效率化,按照客户的要求建立进货体制以及保障物流作业的合理化,进而降低成本是必不可少的。应该从物流中心的一般机能入手,实现各项业务和机能的合理化、效率化。业务主要作业进货进货检查入库作业商品检查入库准备保管场所标示①进货商品与进货清单的核对数量核对质量检查①保管条形码的贴附•在流动场所置货时,输入入库商品的货架号后保管。•在固定场所置货时,在贴附条形码的货架中保管。保管保管业务发货准备数量管理质量管理流通加工①检查在库数量是否适当(补充发货等)②保持正确的帐单记录(核查帐单与实物是否一致)①把握是否存在长期滞留品①按客户的要求进行包装作业②根据客户要求贴附价格标签发货发货作业配送备货分拣包装配车安排①根据装箱商品和小件商品划分备货②备货品与客户订单核对(商品号、数量、配送对象)①根据不同配送对象分拣包装②发货单、运送单等单据的制作①安排与发货预定数量相符的车辆②货车积载品的确认9.3.1订货发货的效率化通过网络将企业本部与各工厂、物流中心与经营最先端的店铺连接起来,使订货信息通过信息系统传输到物流中心,在准备发货的同时,自动制作发货票、帐单等。通过电子订货系统(EOS)实现企业间的电子订货,从而推动即需型产销体制和网络经营体系的建立。9.3.2入货、发货时商品检验的效率化厂商、批发商物流中心的集约化、综合化发展的同时,商检作业也在高效化发展。在进货商品上要求贴附条形码,商品进入中心时用扫描仪读取条形码检验商品,并将获得的信息传入电脑中,然后将这些信息与物流中心信息中心送来的进货清单进行核对。商品入库时的条形码一般在保管、备货作业中都在利用。入货时的商检包括的两部分:数量检查和质量检查。要特别注意质量的检查,尤其是食品保质期的检验。很多配送中心对食品入库时的有效期占食品有效期的百分比作出规定,超出范围的食品拒收。入货时的商检:发货时的商检:在检验发货商品时需加贴条形码(与入库时的条形码不一致),从而对应不同用户商品分拣作业的需要。发货时的条形码信息中一般包含用户的有关信息、商品配送对象的地址等,要将条形码的信息与客户订单的信息进行核对。零售企业的配送中心在发货时,一般都在商品上贴附含有配送对象店铺名称的条形码。也有些零售企业在收货前,先要求发货方(厂商或批发商)按照要求贴附本企业专用的条形码。9.3.3物流中心内保管、装卸作业的效率化现代物流中心,往往通过导入自动化作业以实现物流作业的快速化、同时实现人力成本的降低。物流作业的标准化也是很多物流中心推崇的作法。9.3.4场所管理物流中心的场所管理分为2种形态:一种是固定型的场所管理,另一种是流动型管理。固定型场所管理利用信息系统事先将货架进行分类、编号,并贴附货架代码,各货架内装置的商品事先加以确定。各货架内装载的商品长期是一致的,从事商品备货作业较为容易,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也较为方便。可以省去不断进行在库商品统计的繁琐业务。流动型场所管理所有商品按照顺序摆放在空的货架中,不事先确定各类商品专用的货架。流动型管理方式下,信息系统在商品变更登陆时出差错的可能性较高。适用范围:固定型管理非季节性商品流动型管理季节性商品、流行性变化剧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