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广东省广州市中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下列垃圾分类不合理的是()A.可回收垃圾:易拉罐B.不可回收垃圾:废报纸C.有害垃圾:废旧电池D.餐厨垃圾:剩余饭菜【考点】常见污染物的来源、危害及治理.【专题】化学与环境保护.【分析】分析这道题,要密切结合生活常识,根据各种废弃物的可利用程度来分类.【解答】解:A、易拉罐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属于可回收金属,故A正确;B、废旧报纸属于可回收垃圾,故B错误;C、废旧电池中含有重金属汞、铬等,会污染水资源和土壤,属于有害垃圾,故C正确;D、剩余饭菜属于餐厨垃圾,故D正确.故选:B.【点评】可回收垃圾主要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大类.通过综合处理回收利用,可以减少污染,节省资源.2.下列事实中,属于物质化学性质的是()A.普通玻璃属于易碎品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金刚石硬度大D.盛有水和植物油的试管振荡得到乳状浑浊液体【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专题】性质决定用途;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而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判断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的关键就是看表现物质的性质时是否有新物质产生.【解答】解:A、普通玻璃属于易碎品,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A错;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利用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所以利用了化学性质,故B正确;C、金刚石硬度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C错;D、盛有水和植物油的试管振荡得到乳状浑浊液体,没有新物质生成,利用了物理性质,故D错.故选B.【点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一对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概念,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则掌握起来并不困难.3.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A.水银B.液氮C.干冰D.生铁【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分类.【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解答】解:A、水银属于纯净物中的单质,故选项错误;B、液氧属于纯净物中的单质,故选项错误;C、干冰属于纯净物中的氧化物,故选项错误;D、生铁中有铁、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4.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空气中只含氧气和氮气B.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C.空气中的CO2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D.酸雨的产生与空气污染有关【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二氧化碳的用途;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专题】空气与水.【分析】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大约占78%、氧气大约占21%、稀有气体大约占0.94%、二氧化碳大约占0.03%、水蒸气和其它气体和杂质大约占0.03%;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正确,得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结论;空气中的CO2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正确;酸雨的产生与空气污染有关正确,工业排放的废气使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造成酸雨.【解答】解:A、空气中只含氧气和氮气错误,还有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错误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B、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正确,得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结论,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C、空气中的CO2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正确,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D、酸雨的产生与空气污染有关正确,工业排放的废气使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造成酸雨,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同学们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应用,本考点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5.中国丝绸有几千年的历史传承,古代染坊常用某种“碱剂”来处理丝绸,该“碱剂”可使丝绸颜色洁白、质感柔软,其主要成分是一种盐,这种“碱剂”可能是()A.食醋B.烧碱C.草木灰D.生石灰【考点】常用盐的用途.【专题】常见的盐化学肥料.【分析】由题意可知,该物质是一种盐,水溶液显碱性.【解答】解:由题意可知,该物质是一种盐,水溶液显碱性.A、食醋显酸性,故错误;B、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是碱,故错误;C、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是盐,且溶液显碱性,故正确;D、生石灰是氧化物,故错误.故选C.【点评】此题难度不大,掌握物质分类的知识以及溶液的酸碱性等即可顺利解答.6.如图是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关于该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属于金属元素原子B.最外层电子数为7C.容易得到电子D.有3个电子层【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离圆圈最远的弧线表示最外层.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解答】解:A、由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其核内质子数为17,为氯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B、由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则最外层电子数为7,故选项说法正确.C、由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最外层电子数是7,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而形成阴离子,故选项说法正确.D、由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有个电子层,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是正确解题的关键.7.将钢丝插入下列溶液中,有明显现象的是()A.HCl溶液B.AgNO3溶液C.MgSO4溶液D.Ba(OH)2溶液【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根据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钢丝的主要成分是铁;A、钢丝的主要成分是铁,铁排在氢的前面,能与HCl溶液反应生成氢气,会观察到有气泡产生,故选项正确;B、钢丝的主要成分是铁,铁排在银的后面,能与AgNO3溶液反应,置换出银白色银,有明显现象,故选项正确;C、钢丝的主要成分是铁,铁排在镁的后面,不能与MgSO4溶液反应,故选项错误.D、钢丝的主要成分是铁,铁不能与NaOH溶液反应,故选项错误.答案:A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8.Sb2O5是一种重要的阻燃剂,工业制取该物质的化学方程式为:Sb2O3+2X═Sb2O5+2H2O,则X的化学式为()A.H2B.02C.H2O2D.H2SbO4【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在化学反应中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比较反应前后的原子的种类和个数可以完成对X的化学式的推断.【解答】解:从Sb2O3+2X═Sb2O5+2H2O看,反应前有2个Sb原子、有3个氧原子,反应后有2个Sb原子、有4个H原子、7个O原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判断在2X中含有4个O原子、4个H原子,即其化学式为:H2O2.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物质化学式的推断,学生应正确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利用原子守恒来解答.9.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水资源可以循环利用,没必要担心淡水资源不足B.蒸馏水中加入肥皂水,振荡后有较多泡沫产生C.矿泉水是纯净物D.硬水通过活性炭吸附后可变为软水【考点】硬水与软水;水资源状况;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专题】化学知识生活化;空气与水.【分析】A、根据水资源却是十分有限解答;B、根据蒸馏水属于软水进行分析;C、根据矿泉水的成分进行分析;D、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进行分析.【解答】解:A、虽然水是可再生资源,但可以供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却是十分有限的,并且现在水污染情况非常严重,故说法错误;B、蒸馏水属于软水,蒸馏水中加入肥皂水搅拌可以得到大量的泡沫,故说法正确;C、矿泉水是从地下开采出来的天然水,含有较多的矿物质,因此矿泉水是混合物,故说法错误;D、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吸附色素和异味,不能降低水的硬度,故说法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水的有关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10.下列客观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选项客观事实微观解释A品红在热水中扩散比在冷水中快水分子间有空隙BH2O在通电条件下产生H2H2O分子中有H2C搅拌能加快蔗糖在水中的溶解搅拌使蔗糖分子在水中溶解更多DNaOH溶液能导电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Na+、OH﹣A.AB.BC.CD.D【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溶液的导电性及其原理分析.【专题】微观和宏观相互转化思想;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物质的水溶液能够导电,应能产生自由移动离子,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品红在热水中扩散比在冷水中快,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速率加快,故选项解释错误.B、H2O在通电条件下产生H2,是因为水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大量的氢分子、氧分子分别聚集成氢气、氧气,该事实说明分子是可以再分的,故选项解释错误.C、搅拌能加快蔗糖在水中的溶解,是因为搅拌使蔗糖分子在水中溶解速率更快,故选项解释错误.D、NaOH溶液能导电,是因为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Na+、OH﹣,故选项解释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11.乙硫醇(化学式为C2H6S)易挥发,有蒜臭味,人对该气味极其敏感,下列有关乙硫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乙硫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2B.乙硫醇中C、H、S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2:6:1C.硫元素的质量分数是×100%D.在管道煤气中添加微量乙硫醇,目的是及时发现煤气泄漏【考点】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专题】化学式的计算;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分析】A、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100%,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乙硫醇易挥发,有蒜臭味,人对该气味极其敏感,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乙硫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2+1×6+32=62,故选项说法正确.B、乙硫醇中C、H、S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12×2):(1×6):(32×1)≠2:6:1,故选项说法错误.C、硫元素的质量分数是×100%,故选项说法正确.D、乙硫醇易挥发,有蒜臭味,人对该气味极其敏感,在管道煤气中添加微量乙硫醇,目的是及时发现煤气泄漏,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等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2.下列实验操作符合规范的是()A.塞进橡皮塞B.铁丝在O2中燃烧C.闻气体的气味D.称量NaCl的质量【考点】仪器的装配或连接;称量器-托盘天平;氧气的化学性质.【专题】实验操作型;化学学习中的实验思想;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