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来一中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阶段考(1)高一级语文试题说明:本试卷共20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班级、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应把答案填在答题卡上对应的题目中,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用什么支撑我们的精神大厦贾梦雨①我们平时所说的“精神亚健康”,是指一个人的精神状态、精神追求方面失去正确标准,缺乏价值支点,种种消极甚至扭曲的思想意识占据主导地位,并体现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其实,“精神亚健康”的症状在很多人身上都或隐或显地存在着。②关注一下我们的周围,随处可以见到“精神亚健康”的影子,而且它已经蔓延到各个角落:一人遭受车祸后横躺马路,行人纷纷避让;乘客公交车上遭人偷窃,周围众人漠然而视;大学生沉沦网络不可自拔,终至退学;“文化名人”华威先生到处讲学,贩卖“口水式文化”。现代化的写字楼里,不少人在巨大的压力下忙碌,但他们不知道事业的意义在哪里。③“精神亚健康”的症状多种多样,但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对事业缺乏激情,精神萎靡,庸碌无为;二是对生活缺乏热情,对他来说,活着的意义仅仅在于活着;三是对他人缺乏感情,淡漠,疏离,甚至于防范、欺骗;四是对社会缺乏责任感,社会的冷暖对他来说已经变得无足轻重。总体来说,陷落于物质的汪洋之中,沉沦于享乐的迷茫之中,浮躁而无信仰、无敬畏、无追求。正如南师大中文系教授贺仲明所说:“精神亚健康的重要表现,就是公众无法从精神涣散的日常生活中获得安宁;理想和信仰丧失;浮躁的心灵被物所累,排斥关怀和诚信。”④是什么导致了“精神亚健康”的弥漫呢?全球化浪潮汹涌澎湃,“地球村”可以拉近人们之间的距离,不过,它也无时不在拉远人们之间的距离,造成新的疏离。全社会消费思潮的迅速膨胀,在这种后现代的炫目泡沫下,大众都在不知不觉中被消费主义的狂欢所陶醉,被牵着鼻子走,人变成了“经济人”、“时尚人”,永远有一双无形的手在拉着你,让你无法脱身,并且身不由己。此外,我们过分重视外在的所谓“成功”,整天追求的都是那些“看得见的东西”:房子、汽车、锦衣玉食、无休止的享乐,而且,我们渐渐迷失于这些“身外之物”中不可自拔。物质日益强大而膨胀,而精神的萎缩状态正在加剧,在这种“内忧外患”的夹击之下,我们被裹挟其中,身不由己,身心交瘁。⑤理想、激情,一个人的精、气、神,这些其实都应该是我们的追求,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支点。而现在,从心灵层面表说,价值的支撑点,人生的追求目标,对幸福的感受等渐渐处于错乱状态。从生存状态来说,如何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如何处理爱情、家庭、事业等,这其中充斥着扭曲。⑥物欲主义和消费主义,目前正借助经济、文化和人员流动的全球化大潮,向全世界蔓延,也深刻影响到当代中国人的精神生活。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在市场经济的大发展和全球化大潮中,世俗化大潮开始侵蚀到人们的精神生活领域。⑦因而,我们都应该有一定的精神追求。我们应该解决好自己的归宿感问题。这就要求一个人加强免疫力,实现内心的真正强大,面对诱惑超然,面对挫折泰然,并在对时代的正确认识中增强责任感。另一方面,我们应该创造一个更加和谐的环境,真正关心人的精神追求。在文化多元的基础上,更好地创造文化的和谐,从多方面创造以人为本的文化生态。(选自《新华日报》)1、下列不属于“精神亚健康”症状的一项是()A.精神追求失去正确标准,缺乏价值支点,种种消极甚至扭曲的思想意识占据主导地位。B.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不少人在物欲主义和消费主义蔓延的环境里不停地忙碌着。C.对事业缺乏激情,对生活缺乏热情,对他人缺乏感情,对社会缺乏责任感。D.过分重视外在的所谓“成功”,心绪浮躁而无信仰、无敬畏、无追求。2、第②自然段说:“关注一下我们的周围,随处可以见‘精神亚健康’的影子,而且它已经蔓延到各个角落。”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哪些?下列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能妥善处理好自己与别人、社会以及自然的关系。B.全球化的浪潮(地球村)造成了人们之间新的疏离。C.全社会消费思潮的迅速膨胀,人们被消费主义的狂潮牵制着而身不由己。[来源:学§科§网Z§X§X§K]D.人们过分重视外在“成功”,渐渐迷失于“身外之物”中而不可自拔。3、下列对本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来源:学_科_网]A.这篇思想评论,围绕“用什么支撑我们的精神大厦”这一论题,联系生活实际,层层深入地进行论述,具有很强的针对性。B.本文第⑥自然段在前两段论述的基础上,指出全球化、世俗化的的大潮开始倪到人们的精神生活领域,从更高的层次来论述中心,增强了论证深度。C.文中引用南师大中文系教授贺仲明的话,进一步揭示了“精神亚健康”症状的实质,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D.禁不住物欲的诱惑,不能泰然面对挫折的人,是因为他们不能正确认识时代的特征,缺乏社会责任感。二、古代诗文阅读(44分)(一)课内知识(9分)4、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醉不成欢惨.将别惨:悲伤B、弦弦掩抑声声思.思:悲伤的情思C、尔.来四万八千岁尔:那D、艰难苦.恨繁霜鬓苦:苦痛5、下列加点的词语古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B.老大..嫁作商人妇C.艰难苦恨.繁霜鬓D.猿猱欲度愁攀援..6.下列各句都写到“泪”,从情绪和心境的角度来看不同类的是()A.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B.剑外忽闻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C.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D.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二)古代诗歌阅读(共22分,其中选择题每道3分共12分,主观题10分,)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漫成一首杜甫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7、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句从水中月影写起,描写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与“江清月近人”这句诗异曲同工。B.第三句写白鹭屈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上,意境安谧、和平。C.二、四两句分写了江风吹打桅杆,大鱼跃出水面的“动”,与一、三两句的“静”对比鲜明。D.全诗通过写夜泊时的所见所闻,透露出诗人对平静、安宁生活的向往。8、这首诗的四句分别写了月、灯、鹭、鱼四景,每句一景,四景又组成了一个统一的意境,下面四首中与这种写法相同的一首是:()A、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B、门径俯清溪,茅檐古木齐。红尘飘不到,时有水禽啼。C、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D、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9-10题。醉翁操①苏轼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无言,惟翁醉中知其天。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荷蒉过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贤②。醉翁啸咏,声和流泉。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山有时而童巅③,水有时而回川。思翁无岁年,翁今为飞仙。此意在人间,试听徽外三两弦④。【注释】①据本词序,欧阳修喜爱琅琊幽谷的山川奇丽、泉鸣空涧,常把酒临听,欣然忘归。后沈遵作琴曲《醉翁操》,崔闲记谱,请苏轼填词。②蒉:草筐。《论语·宪问》:“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③童巅:山顶光秃,山无草木曰童。④徽:琴徽,系弦之绳。此处代指琴。9、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响空山”与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的“空山”,都写出了山的空寂。B.“荷蒉”两句以《论语》中荷蒉者对孔子击磬的评价,赞赏醉翁懂得鸣泉之妙。C.“醉翁去后”两句描写醉翁离开琅琊后,作者空对流泉,以吟诵表达思念之情。D.词作最后三句是说醉翁虽已离世,声和流泉的美妙意境却仍然得以留存人间。10、词作中“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四句为鸣泉飞瀑之所谓声若环佩,这几句运用了以声写声的手法,用玉声形容泉声的清亮圆润。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这种手法的一项是()A.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白居易《琵琶行》)B.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白居易《琵琶行》)C.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白居易《琵琶行》)D.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意。(白居易《琵琶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月圆①【唐】杜甫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②未缺③空山静,高悬列宿④稀。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注】①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杜甫流寓夔州时所作。②绮逾依:这里指(席子上的)光彩更加柔美。③未缺:指月圆。④列宿:众星。11、这首诗签六句描写了月圆之夜的那几幅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4分)12、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进行赏析。(6分)(三)翻译题(3分)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来源:学科网ZXXK]翻译:(四)名篇名句默写(10分)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①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用比喻和双关表达厌恶官场,感叹回归田园后的喜悦心情的诗句是:,。这两句也是本诗的主题诗句。②《山居秋暝》中含有“竹林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是上游荡下轻舟”意思的诗句是_____,______。③杜甫的《登高》中,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④李白《蜀道难》中“,”,写蜀地山高入云,手可摸到参宿,擦过井宿,仰头须得屏住呼吸,并描写了人用手抚胸惊恐不已、长吁短叹的情形。⑤《琵琶行》描写琵琶女犹豫不决而出场的诗句是,。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侯宝林:一个极其严肃的人薛宝琨①我第一次和侯先生见面时,他既热情又略带矜持地告示我两句话:一是“曲艺是个金饭碗,你一辈子也吃不完”,一是“别看你是北大高材生,搞这行还得从头学起”。从此我谨遵师教,不仅越发仰视他,而且越发仰视曲艺和相声。②日前一家电视台要我提供侯宝林笑话,他们拟创办一“逗你玩”栏目,要求从头到尾笑声迭起。我哑然,在我大脑的映像里,除去舞台上侯宝林那幽默智慧的喜剧形象而外,在任何一个群落里他从不“耍活宝”,也不“逗你玩”,他的精神和灵魂世界不仅是严肃的,甚而是伤感的。他在学艺时绝少说熊话或贱话——在他打钱的钱板子上是从来没有“您就当我是逗您一笑的欢喜虫”,以及猫儿狗儿之类自侮的语言。③1940年他在天津走红,不是凭着丑化自我,而是靠他传神动听的说唱、清新洗洁的语言、略带儒雅的风度而在白天一场《空城计》夜晚一场《改行》的当天一炮打响。是他坚定了相声在剧场与其他曲种同论并列的地位,并由“倒二”递升至“大轴”。于是他第一个蓄起了分头穿上了西装,在街上碰见同行,这位朋友不屑地说:“嗬!说相声的穿西装——人啦。”侯宝林立即抗争说:“人啦怎么着,说相声的就不是人吗?”④“他的相声文明”,这是侯宝林在天津一待五年的赫赫战绩,也是天津观众对他最贴切的评价。相声一直都以“说逗”为主,“学唱”则从侯宝林开始,或是以他为代表,便不再是一种手段,而是与说逗融合在一起更具表现力也更加美致的时代艺术了。悲剧的内容,喜剧的形式,这是社会和时代为他提供也是侯宝林为自己找到的有力武器,于是他把严肃的感情和轻松的形式结合在了一起。侯宝林“文明”的另一表现就是舞台风度“派头”,在台上不卑琐油滑、不贫里贫气,他的自尊和自信、平稳和谦和、轻松和亲切给了他一生无休无止的“人缘”。建国后,时代赋予了他展示才华的天机。侯宝林的名字几乎成为中国相声的符号,他使相声这门艺术不仅老少咸宜,并且走出国门享誉国际。⑤但是,就在他从干校归来,“还原为人”不久——1979年7月,侯宝林“正式宣布退出舞台,专门从事相声研究工作”了。他的这一决定立即引起社会反响,他不是说过“一个演员设若脱离了舞台,他就等于失去了生命从而成为行尸走肉了吗”?⑥侯先生说,他艺术的高峰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