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松江区2016-2017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质量监控地理试卷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松江区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监控试卷高二地理(满分100分,完卷时间60分钟)2016.12考生注意: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综合分析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2.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准考证号和姓名,并正确填涂准考证号。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一、选择题(共40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彗星有长长的背向太阳方向延伸的彗尾。下列与彗尾形成有关的太阳活动是A.黑子B.耀斑C.日珥D.太阳风2.人类在探月过程中发现,月球表面覆盖着厚厚的月壤。月壤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月球表面A.平均温度过低B.平均温度过高C.温度变化无常D.昼夜温差过大3.右图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半个月内黎明时出现的月相示意图。甲处位置的月相是A.满月B.上弦月C.新月D.下弦月4.日常生活中人们使用的时间为区时。理论上,下列地点使用西5区区时的是A.51°W,18°SB.79°W,41°NC.67°W,56°ND.83°W,5°S5.世界四大长河中径流量季节变化最小的是A.尼罗河B.密西西比河C.长江D.亚马孙河6.表层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是A.盛行风B.海水温度与密度分布不均C.地球自转偏向力D.大陆轮廓和岛屿的分布7.秦岭北坡山麓的自然带是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B.亚寒带针叶林带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8.页岩气是蕴藏于页岩层中的天然气。由此可判断,含页岩气的岩层属于A.侵入岩B.喷出岩C.沉积岩D.变质岩9.北京(40°N)某中学高中生开展地理课外活动,在连续三个月内三次测量正午太阳高度角,获得测量的数据(见表)。从第一次到第三次测量期间,该地昼夜长短状况及其变化是A.先昼长夜短,后昼短夜长,昼渐短B.先昼长夜短,后昼短夜长,夜渐短C.先昼短夜长,后昼长夜短,夜渐短D.先昼短夜长,后昼长夜短,昼渐短10.吉林雾淞、桂林山水、云南石林、长江三峡被誉为我国“四大自然奇观”。四大自然奇观中成因相同的是A.①②B.②④C.③④D.②③11.下列黄土地貌中,从形成过程看,最晚形成的是A.黄土塬B.黄土峁C.黄土墚D.黄土冲沟12.由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低纬信风带交替控制而形成的气候类型是A.地中海气候B.热带稀树草原气候C.热带季风气候D.热带沙漠气候13.受夏季风的影响,华北地区最常出现的涝灾是A.春涝B.夏涝C.秋涝D.冬涝14.下列四幅图中,符合某地台风过境前后气压变化的是ABCD15.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会导致①欧亚大陆的冰川后退②太平洋部分岛屿逐渐消失③北美中高纬小麦减产④影响东亚的台风数量减少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6.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指目前人类可以大量利用的A.河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B.冰川水、河水、湖泊水C.冰川水、大气水、土壤水D.大气水、淡水湖泊水、沼泽水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60°50°40°①②③④17.右图表示我国某地区某时近地面天气形势图。锋面过境后甲城市的天气状况为①气温升高②空气湿度变大③气压升高④天气转晴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8.一艘货船7月从日本横滨出发,沿图中路线前往瑞典的哥德堡。图中甲、乙、丙海区洋流按成因分类正确的是A.风海流、密度流、涌升流B.涌升流、密度流、风海流C.密度流、风海流、涌升流D.风海流、涌升流、密度流19.读长江全年补给水源示意图,判断长江的补给水源A.b是雨水补给,a是冰雪融水补给B.a是地下水补给,c是冰雪融水补给C.a是雨水补给,b是冰雪融水补给D.a是冰雪融水补给,c是地下水补给20.北京时间2016年11月13日19时02分新西兰南岛发生了8级地震。新西兰南岛位于A.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消亡界B.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生长界C.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消亡界D.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生长界二、综合分析题(共60分)(一)读“澳大利亚自然带分布示意图”、“澳大利亚地形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20分)留学澳大利亚的小明同学安排了一次愉快的圣诞旅行,沿途欣赏美丽的澳大利亚风光。小明从澳大利亚东部A地出发,借助地面交通,先到B地;然后由东向西游历C地后到达D地;最后从D地乘飞机直达E地。21.小明同学从A地到B地的旅途中观察到热带、亚热带的自然带景观,这些景观的变化反映了哪种地域分异规律?分析引起这种自然景观变化的主要原因。(4分)22.小明在C地和D地时分别领略了何种自然带景观?从B到C,再到D,这一路景观的变化体现了哪种地域分异规律?分析引起这种自然景观变化的主要原因。(6分)23.小明在A、E两地感受到明显的气候差异,分别说明两地当时的气候特征,并分析成因。(10分)澳大利亚自然带分布示意图澳大利亚地形分布示意图大自流盆地大分水岭(二)洋流是大规模流动的海洋水体,厄尔尼诺现象是热带海洋洋流与大气相互作用的产物,对地理环境产生巨大影响。阅读太平洋地区示意图,回答问题。(20分)24.图中,从A地到B地的航线多选择沿较高纬度自西向东航行,而从B地到A地航线多选择沿较低纬度航行,简要分析两种航行路线的利弊。(6分)25.在南太平洋海区标注箭头表示大洋环流,说明图中M洋流的名称。发生厄尔尼诺现象时,M洋流有何变化?简要说明变化的原因。(8分)26.发生厄尔尼诺期间,秘鲁渔场渔业生产受到怎样影响?分析其原因。(6分)太平洋地区示意图M(三)读下面的“世界部分地区年太阳辐射分布图”,回答问题。(20分)27.归纳图中从A→B→C,年太阳总辐射量的分布规律,并说明其主要影响因素。(4分)28.比较图中A、D两处年太阳总辐射量大小的差异,简要分析原因。(8分)29.图中E处是我国年太阳总辐射量最高的地区,分析其原因。(8分)世界部分地区年太阳辐射分布(单位:千卡/厘米2·年)DABCE松江区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监控试卷高二地理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DDDBDADCAD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BDBBAABDCA二、综合分析题(共60分)(考生应答合理,均可酌情给分)(一)读“澳大利亚自然带分布示意图”、“澳大利亚地形分布图”,回答问题。(20分)21.纬度地带性规律(2分)主要原因是:从A地B地随着纬度增高,热量逐渐减少。(2分)22.C地:热带稀树草原带(1分)D地:热带荒漠带(1分)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带性规律(2分)。原因:从B→C→D距离海洋越来越远,受来自太平洋的东南信风影响越来越小,且B、C两地分别处于迎风坡和背风坡,自东向西水分逐渐减少。(2分)23.A地当时的气候特点:高温多雨(1分)成因:①位处低纬信风带,东南信风从海洋上带来大量湿热气流。(2分)②位于山地(大分水岭)的迎风坡,降水丰富。(2分)③沿岸有东澳大利亚暖流经过,增温增湿。(2分)E地当时的气候特点:炎热干燥(1分)成因:此时为南半球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盛行下沉气流。(2分)(二)读图回答下列各题。(20分)24.A地到B地的航线沿较高纬度航行利:顺北太平洋暖流航行,速度较快;航程较短。(任答一点2分)弊:风浪较大,冬季多大雾,不利航行。(1分)B地到A地航线多选择沿较低纬度航行利:顺着洋流(加利福尼亚寒流、北赤道暖流和日本暖流)航行,速度较快(2分)弊:航程相对较长。(1分)25.画图(2分)南赤道暖流(2分)M洋流将减弱(2分)原因:发生厄尔尼诺现象时,由于东南信风减弱,导致太平洋南赤道暖流减弱。(2分)26.渔业减产(2分)东南信风减弱,使该海域冷海水上泛减少(2分),营养物质减少,浮游生物减少,鱼类饵料减少。(2分)(三)读下面的“世界部分地区年太阳辐射分布图”,回答问题。(20分)27.从A→B→C,年太阳总辐射量不断减少(2分)太阳高度角(纬度)(2分)28.A地年太阳总辐射量比D地大(2分)原因:A地为热带沙漠气候区,(1分)降水稀少,大气透明度好(2分);D地为热带雨林气候区(1分),降水丰富,大气透明度差。(2分)29.青藏高原地区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大(2分);海拔高,空气稀薄(2分);晴天多,大气透明度好,对大气的削弱作用小(2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多。(2分)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