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化学竞赛试题资源库——核化学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学化学竞赛试题资源库——核化学A组1.美国科学家将两种元素铅和氪的原子核对撞,获得了一种质子数为118、中子数为175的超重元素,该元素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差是A57B47C61D2932.欧洲科学家小组将62Ni和208Pb经核聚合并紧接着释放出一个中子而产生了第110号元素的一种同位素,该同位素的中子数是A161B160C159D1583.美国科学家用高速红离子轰击铅靶,获得了118号元素的原子,这种原子里的中子数比核外电子数多57,则它的质量数为A293B236C175D1184.放射性Uub的一个原子经过6次衰变(每次衰变都放出一个相同粒子)后,得到比较稳定的第100号元素镄(Fm)的含153个中子的核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每次衰变都放出一个氘原子B最终得到核素的符号是153100FmCUub和Fm都是主族元素D上述Uub和Fm原子核中中子数和质子数之差相同5.2004年2月2日,俄国杜布纳实验室宣布用核反应得到了两种新元素X和Y,X是用高能48Ca撞击24395Am靶得到的。经过100微秒,X发生α-衰变,得到Y。然后Y连续发生4次α-衰变,转变为质量数为268的元素Db的同位素。则下列对Db的表示正确的是A268113DbB275109DbC268107DbD268105DbB组6.在核反应方程式23592U+10n→9038Sr+13654Xe+kX中AX是中子,k=9BX是中子,k=10CX是质子,k=9DX是质子,k=107.本题中用大写字母代表原子核。E经衰变成为F,再经β衰变成为G,再经α衰变成为H。上述系列衰变可记为下式:另一系列衰变如下:EFGHPQRS已知P是F的同位素,则AQ是G的同位素,R是H的同位素BR是E的同位素,S是F的同位素CR是G的同位素,S是H的同位素DQ是E的同位素,R是F的同位素8.锕系元素钍(Th)原子可蜕变为另一元素的原子,并释放出粒子,Th23290→Z+42,关于Z元素的下列推论正确的是AZ的硫酸盐难溶于水BZ是超铀元素,具有放射性C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呈酸性DZ单质不能与水反应9.迄今为止合成的最重的元素是112号元素,它是用Zn7030高能原子轰击Pb20882的靶子,使锌核与铅核熔合而得,每生成一个112号元素的原子的同时向外释放出一个中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112号元素是金属元素B112号元素位于第七周期第四主族C科学家合成的112号元素的原子的中子数为166D112号元素为放射性元素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面题1999年4月,人类合成超重元素的努力竖立起了一个新的里程碑,美国劳仑斯-柏克莱国家实验室的领导人,核化学家KennethE.Gregorich宣布,在该实验室的88英寸回旋加速器上,研究者用高能Kr8636离子轰击Pb20882靶,氪核与铅核融合,放出1个中子,形成了一种新元素A;120微秒后,该A元素的原子核分裂出1个α-粒子,衰变成另一种新元素B;600微秒又释放出一个α-粒子,形成另一种新元素C的一种同位素。新元素C是在1998年末,俄美科学家小组用Ca4820核轰击Pu24492靶时得到的。10.人们发现新元素A、B、C的时间先后顺序为AABCBCBACBACDCAB11.人们发现的新元素A的原子序数为A112B114C116D11812.在1999年4月得到的C元素的一种同位素的原子核中中子数有A169B171C172D17513.下列有关B元素性质的说法错误的是AB元素的单质是固体BB元素是金属元素CB元素具有放射性DB元素具有类似卤素的化学性质14.最近有人用高能26Mg核轰击24896Cm核,发生核合成反应,得到新元素X。研究者将X与氧气一起加热,检出了气态分子XO4,使X成为研究了化学性质的最重元素。已知的X同位素如下表所示,上述核反应得到的核素是其中之一,该核素的衰变性质保证了其化学性质实验获得成功。质量数半衰期衰变方式2631s释放α粒子2640.00008s释放α粒子;或自发裂变2650.0018s释放α粒子;或自发裂变266不详不详2670.033s释放α粒子;或自发裂变268不详不详2699.3s释放α粒子(1)X的元素符号是。(2)用元素符号并在左上角和左下角分别标注其质量数和质子数,写出合成X的核反应方程式(方程式涉及的其他符号请按常规书写)。15.β衰变为核素的一种基本类型,主要是:10n→11P+01e+00v(00v代表中微子)(1)元素14156A经三次β衰变成元素B的一种核素,试写出衰变的反应式。(2)在衰变过程中有一元素能以+4价离子存在于水溶液中,且具有强氧化性,还原产物为+3价离子。其+4价离子的硝酸盐和硝酸铵可按1︰2形成一种复盐,它常作为分析中的一种基准物质,写出该复盐的化学式。(3)该复盐常用来测定某样品中Fe2+的含量,请写出滴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6.(1)1941年Anderson用中子轰击196Hg和198Hg,实现了把廉价的金属转变为金的梦想,前者形成了稳定的197Au后者形成核发生β衰变后得到199Hg,写出以上3个反应式。(2)某金属能形成几种氧化物,它在其中一种氧化物中的氧化态为“n”,在另一种氧化物中为“n+5”。后者转化为前者时失36.1%(质量)的氧。确定金属种类及其氧化物。17.2004年2月2日,俄国杜布纳实验室宣布用核反应得到了两种新元素X和Y。X是用高能48Ca撞击24393Am靶得到的。经过100微秒,X发生α-衰变,得到Y。然后Y连续发生4次α-衰变,转变为质量数为268的第105号元素Db的同位素。以X和Y的原子序数为新元素的代号(左上角标注该核素的质量数),写出上述合成新元素X和Y的核反应方程式。18.迄今已合成的最重元素是112号,它是用7030Zn高能原子轰击20882Pb的靶子,使锌核与铅核熔合而得。科学家通过该放射性元素的一系列衰变的产物确定了它的存在,总共只检出一个原子。该原子每次衰变都放出一个高能粒子,最后得到比较稳定的第100号元素镄的含153个中子的同位素。(1)112号是第几周期第几族元素?(2)它是金属还是非金属?(3)你认为它的最高氧化态至少可以达到多少?(4)写出合成112元素的反应式(注反应式中的核素要用诸如31H、20882Pb等带上下标的符号来表示,112号元素符号未定,可用M表示)。19.放射性同位素146C被考古学家称为“碳钟”。它可以用来断定古生物体死亡至今的年代。此项研究成果获得1960年诺贝尔化学奖。(1)宇宙射线中高能量中子碰撞空气中的氮原子后,就会形成146C,写出它的核反应方程式。(2)146C很不稳定,容易发生β衰变,其半衰期5730年。写出它发生衰变的方程。(3)146C的生成和衰变通常是平衡的,即空气中、生物活体中146C的含量是不变的。当机体死亡后,机体内的146C含量将会不断减少,若测得一具古生物遗骸中146C含量只有活体中的12.5%,则这具遗骸死亡至今应有多少年?20.放射性同位素氪(Kr8536)气,经β衰变成铷(Rb8537),半衰期为11年,铷最后成固态。有一容积为0.448L的密闭容器,内盛温度为0℃,压强为1atm的纯净的氪气。(1)此容器内氪气的质量是多少?(2)写出氪(8536Kr)气的β衰变方程。(3)将此容器埋入地下22年后取出,加热到100℃,此时容器内气体的压强多大?21.大气中含有12C和14C,14C的半衰期为5730年。由于宇宙线的作用,大气中14C与12C含量比基本不变。活的动植物体内的14C与12C含量比与大气的相同。当它们死后,由于14C的β衰变,14C与12C的含量不断减少。通过测量出土动植物残骸中14C和12C的含量比,可根据公式p=2-1/5740定出动植物死亡的年代。其中t是从动植物死亡到测量时的时间间隔,单位为年,p是出土动植物残骸中现在大气中’14C和12C的含量比和现在大气中14C和12C的含量的比值。最近国际著名杂志《自然》报道了在河南省出土的世界上最早的乐器—骨头做的笛子,测得骨笛的p值在33.70和35.3%之间。(1)14C元素属第周期,第族;13C原子中有个中子,有个价电子。(2)这些骨笛大约是在年前制造的。(3)这些骨笛的制造年代属于下列中国历史的哪一个文化时期?A旧石器时代B新石器时代C青铜时代D铁器时代(4)吹奏骨笛能发声靠的是的振动。(5)骨笛是一种在顶端吹奏的竖笛。吹奏时,用手指封住笛孔,通过打开笛孔可以产生所需要的声音。声波的波长等于打开笛扎到顶端的距离的四倍。设一笛孔到顶端的距离为20厘米,求出相应的声波的频率(已知声速332m/s)。提示:0.337≈2-1.57,0.355≈2-1.50C组22.在反应堆中质量为多少的钆能够与1.00g镉减少的中子通量相同?已知钆的截面大为46kb。23.锎元素能够自发地裂变:25298Cf→14256Ba+10642Mo+410n。已知各单位核子的结合能分别为7.50,8.25和8.50MeV,则估算在这一裂变过程中所释放出的能量为多少?24.史蒂文·琼斯于1985年成功地在约373K实现低温核聚变,成为举世瞩目的重大新闻。低温核聚变的奥秘就在于μ原子的应用。所谓μ原子就是把核外电子换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的μ子后的氘原子。(1)依据玻尔的经典量子论,核外负粒子(如电子或μ子)的轨道运动角动量L必须等于h/2π的整数倍。即L=nh/2π,此处n为任意整数,h为普朗克常数。又L=mvr(式中m、v、r分别是负粒子的质量、轨道运动线速度和轨道半径),因此,nh/2π=mvr。如果在基态(即n=l)的μ原子中,μ子作圆形轨道运动,平衡时其向心力由静电引力提供,请导出这种μ原子半径r与核外μ子质量m之间的关系式。(2)已知μ子的静止质量m=1.884×10-28kg,电子的静止质量m’=9.11×10-31kg,则μ原子的半径r是氘原子半径r’的多少分之一?为什么?(3)根据你所掌握的理论,说明为什么氘氘溶合(核聚变)要在亿度高温下才能实现?(4)为什么用μ原子就可以实现低温核聚变?25.A小题:用Pb-210测定年代。NathanThompson是到达LordHowe岛的第一批居民之一,他决定在他的花园里种植一些欧洲人喜欢的树。他播种的确切年代已经不知道了。若干年后,在靠近Nathan住宅的湖底发现有欧洲橡树和榆树的花粉的沉积。同时在湖底也沉积了很少量放射性Pb-210(半衰期=22.3a)。假设欧洲橡树和榆树在种下的第一年就释放出花粉。1995年,一个研究小组从湖底取出一块沉积物,把沉积物切成1cm厚的薄片,检测了花粉和放射性Pb-210的存在。在测定沉积物块时发现:●欧洲橡树和榆树的花粉直到50cm的深处还存在。●在沉积块的顶部Pb-210的放射性强度为356Bq/kg,而在50cm深处则为1.40Bq/kg。(1)NathanThompson是在哪一年种下欧洲橡树和榆树的?●放射性Pb-210是U-238的子核之一。U-238存在于地壳中,但由于某些原因,一定量的Pb-210会通过降雨从大气中降落,并附着在沉积物的颗粒上在湖底积存。●U-238的衰变链为:U-238-U-234-Th-230-Ra-226-Rn-222-(Po-218-Bi-214)*-Pb-210-Pb-206(稳定)。标有*的半衰期极短;以分钟和天计。(2)试解释在衰变链的哪一步能够说明,既然U-238母核只在地壳中存在,那么,Pb-210怎么会在雨水中最后产生的呢?从下面选择一个答案。AU-238-U-234BU-234-Th-230CTh-230-Ra-226DRa-226-Rn-222B小题:医用放射性核素的分离。Ga-67可用于淋巴肉瘤的检查。它常用高能质子轰击Zn-68(>98%)靶11h制得。Zn-68在天然锌中占18.8%,在轰击结束后过12h,用阳离子交换树脂吸附,把Zn-68和其他的核素淋洗下来,而把Ga-67留在交换柱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