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中华传统文化问题在中考命题时,结合传统文化知识,可使学生兴趣盎然、气氛活跃,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能打造一条靓丽的中考风景线。大量诗歌、名言、警句,传统节日各地的风俗习惯;成语、典故、对联、餐饮等等与生活息息相关;武术、饮食、品酒、茶艺、厨艺等;古代四大发明、各种传统节日等;大量的诗、词、歌、赋、格言、俗语等。还有很多很多。其中很多传统文化还包含有一定的物理知识。【例题1】(2020山东聊城)古诗词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很多诗句里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如“不疑行船动,唯看远树来”中,“远树来”所选择的参照物是()A.行船B.远树C.河岸D.山峰【对点练习】如图,骑马是古人最便捷的出行方式。“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当诗人孟郊骑马看到百花纷纷向后退去,是以为参照物。西安到洛阳路程约为360km,乘坐动车约需2个小时;若古人骑马走完此路段,平均速度5m/s,则大约需要小时。【例题2】(2020苏州)诗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钟声”是由于钟的而产生的;“客船”上的人通过(填乐音的特性)辨别出是钟声。【对点练习】位于我省永济市普救寺中的莺莺塔如图所示,它是我国现有的四大回音建筑之一.若游人在塔附近的一定位置以两石相击,便可听到“呱、呱”的回声,类似青蛙鸣叫,并且声音也变得格外响亮.关于此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以两石相击”主要是空气振动发声B.“类似青蛙鸣叫”是指音色相近C.“变得格外响亮”是指音调变高D.“呱、呱”的回声一定是噪声【例题3】(2020贵州黔东南)中华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诗词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A.“已是悬崖百丈冰”,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B.“斜月沉沉藏海雾”,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C.“月落乌啼霜满天”,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D.“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对点练习】描述二十四节气的诗句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霜降:“一朝秋暮露成霜”,霜的形成需要吸热B.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雨的形成是凝固现象C.秋分:“丹桂小菊万径香”,桂花飘香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D.立春:“大地阳和暖气生”,大地内能的增加是太阳通过做功的方式实现的【例题4】(2020•大庆)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中国古诗词大会,深受观众喜爱,下列诗词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说法正确的是()A.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烛成灰泪始干是晶体的熔化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C.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是因为流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大D.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诗句体现出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对点练习】“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的青睐,下列对古诗文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雾凇的形成是升华现象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C.“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稀”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D.“腾蛇乘雾,终为土灰.“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一、选择题1.(2020天津)我国的语言文字丰富多彩。下列成语所描述的光现象与其成因对应正确的是()A.“镜花水月”——光的折射B.“一叶障目”——光折射C.“立竿见影”——光的直线传播D.“海市蜃楼”——光的直线传播2.(2020甘肃天水)中国的诗词歌赋蕴含丰富的光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酒中明月倒影是光的折射B.“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影子的形成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阴晴圆缺的月亮是自然光源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共赏的天上明月是平面镜所成的像3.(2019山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有些成语包含了大量的自然现象与物理规律。下列成语所描述的现象,能用光的反射解释的是()A.一叶障目B.立竿见影C.镜花水月D.形影不离4.(2020•北京模拟)如图展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成果,对其中所涉及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的A.古代捣谷工具利用了杠杆原理B.光沿直线传播是日晷能够测量时间的条件之一C.碾谷物的石磨选用厚重的石材,目的是为了减小石磨对谷物的压强D.从两心壶的壶嘴能分别倒出两种不同的液体,这一功能的实现利用了大气压5.赛龙舟不仅是一项体育娱乐活动,更体现我国悠久历史文化传承.如题图所示为某比赛场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选手根据鼓声齐心协力划桨,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B.选手听到鼓声大作,震耳欲聋,说明此时鼓声的响度大C.选手能从现场各种声音中听出鼓声,主要是通过鼓声的音色来辨别的D.鼓手敲击鼓面越快,鼓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也越快6.(2019•河南)中华古诗词、俗语中蕴含着丰富的声学知识,下列有关理解正确的是()A.“谁家玉笛暗飞声”中的笛声由笛管的振动产生B.“响鼓还要重锤敲”说明声音的音调与振幅有关C.“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辨别的D.“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说明声音可传递信息7.(2019•河南)中华古诗词、俗语中蕴含着丰富的声学知识,下列有关理解正确的是()A.“谁家玉笛暗飞声”中的笛声由笛管的振动产生B.“响鼓还要重锤敲”说明声音的音调与振幅有关C.“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辨别的D.“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说明声音可传递信息8.《村居》诗中“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描绘儿童放飞风筝的画面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放风筝的儿童在奔跑中惯性会消失B.越飞越高的风筝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C.儿童鞋底有凹凸的花纹是为了减小摩擦D.线对风筝的拉力和风筝对线的拉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9.“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的青睐,下列对古诗文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雾凇的形成是升华现象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C.“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稀”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D.“腾蛇乘雾,终为土灰.“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10.(2020重庆模拟)中国的一些美食与传统节日有关,在如图所示的美食中,用物理知识解释正确的是()A.包饺子时力的作用使饺子皮改变了形状B.煮熟的汤圆浮起来主要是因为汤圆的重力改变了C.粽子对盘的压力和桌面对盘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D.如果将月饼带到月球上,它的质量会减小11.(2020•绥化模拟)下列词语与其物理知识相符的是()A.镜花水月﹣光的直线传播B.杯弓蛇影﹣光的折射C.鱼翔浅底﹣光的反射D.凿壁偷光﹣光的直线传播12.(2020•遵义模拟)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诗句中能用光的反射解释的是()A.楼台倒影入池塘B.风吹草低见牛羊C.潭清凝水浅D.云生结海楼13.战国时期,《墨经》中记载了影子的形成、平面镜的反射等光学问题.下列光学现象与影子的形成原理相同的是()A.湖中倒影B.日食现象C.海市蜃楼D.雨后彩虹14.夏商时期,已有铜制的铃和皮质的鼓.人耳能分辨出铃声和鼓声是根据声音的()A.响度B.音调C.音色D.频率15.(2020•山西模拟)位于我省永济市普救寺中的莺莺塔如图所示,它是我国现有的四大回音建筑之一.若游人在塔附近的一定位置以两石相击,便可听到“呱、呱”的回声,类似青蛙鸣叫,并且声音也变得格外响亮.关于此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以两石相击”主要是空气振动发声B.“类似青蛙鸣叫”是指音色相近C.“变得格外响亮”是指音调变高D.“呱、呱”的回声一定是噪声16.(2020•武汉模拟)如图是我们使用的筷子,它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文化.下列关于使用筷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正常使用的筷子属于省力杠杠B.正常使用的筷子属于费力杠杠C.筷子能夹起食物,说明筷子和食物间有摩擦力D.筷子能夹起食物,说明筷子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17.(2020•鄂州模拟)如图所示的四件物品展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成果,对其中所涉及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孔明灯在上升过程中,只受到浮力的作用B.司南能够指南北是利用了磁体受地磁场的作用C.紫砂壶属于连通器D.正在发声的编钟一定在振动18.诗词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其中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诗词还包含着神奇的物理原理.《汉•乐府•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诗中,关于露的形成;《魏•曹丕•燕歌行》“秋风瑟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诗中,关于霜的形成.下列判断中正确的()A.前者是汽化放热,后者是凝华放热B.前者是凝华吸热,后者是升华吸热C.前者是液化放热,后者是凝华放热D.前者是液化吸热,后者是凝固放热19.(2019•广东)赛龙舟不仅是一项体育娱乐活动,更体现我国悠久历史文化传承。如图所示为某比赛场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选手根据鼓声齐心协力划桨,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B.选手听到鼓声大作,震耳欲聋,说明此时鼓声的响度大C.选手能从现场各种声音中听出鼓声,主要是通过鼓声的音色来辨别的D.鼓手敲击鼓面越快,鼓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也越快20.民谚俗语常常包涵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A.并底之蛙,所见甚小B.以冰取火,前所未有C.海市蜃楼,虚无缥渺D.摘不到的是镜中花,捞不到的是水中月21.清明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期间全国上下要燃放大量鞭炮,气氛甚是热烈!据报道由此引发的大大小小火灾甚多,造成损失很大,国家提倡要改良。今年小军同学放假回家,先到网上下载了别人录制好的鞭炮声mp3到U盘,到时插到身边听音乐用的随身听上播放,呵呵!这电子鞭炮声效果妙极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保证了声音音色的逼真B.可随意调节声音响度到最合适C.轻松避免了火灾,不留垃圾,更加环保D.使声能转化成电能22.“宫、商、角、徵、羽”起源于春秋时期,是中国古乐的五个基本音阶,亦称五音,相当于现代7个音阶中的do、re、mi、sol、la.五音实际上是指声音的()A.音色B.音调C.响度D.速度23.“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有关节气的谚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惊蛰云不停,寒到五月中”,云的形成是升华现象B.“伏天三场雨,薄地长好麻”,雨的形成是凝固现象C.“霜降有霜,米谷满仓”,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D.“小寒冻土,大寒冻河”,河水结冰是熔化现象24.从物理学角度解释诗句,下列说法与物理知识相符的是()A.“潭清疑水浅”实际上是一种光的反射现象B.“看山恰似走来迎”中描述的“山”在“走”,是以山为参照物C.“花气袭人知骤暧”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D.“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诗中磁针指向南方的一端是磁针的N极25.中国古代有一个美好的神话传说“嫦娥奔月”,但是现在人们已经知道月球其实是个没有液态水和空气的荒凉之地,在月球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航天员面对面可以不使用无线电直接对话交流B.可以像在地球上一样用吸管吸饮料C.打开瓶盖,瓶里的水可能会直接沸腾起来D.用天平不能称出物体的质量26.指南针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论衡》记载:司南之杓,投之于地,其柢指南。如图所示的司南放在水平光滑的“地盘”上,静止时它的长柄指向南方。司南长柄所指方向是()A.地理南极,地磁北极B.地理南极,地磁南极C.地理北极,地磁北极D.地理北极,地磁南极27.据史书记载,我国宋朝治平年间,在今陕西境内发生了一次大洪水,洪水将固定浮桥用的八尊沉重的铁牛冲入了河底.当时有一个叫怀丙的人巧妙地将铁牛打捞了起来:把拴在一起的两艘大木船装满沙子,然后用绳索一端系住铁牛,拉紧后另一端拴在船上.把沙子卸入河中,铁牛就被拉起来了.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铁牛浸没后,随着深度增加,所受的浮力增大B.铁牛被冲到河底后,只受到重力和浮力C.用两艘大木船并装满沙子,是为了减小浮力D.卸下沙子的过程中,当木船排开水的体积减小时,铁牛就会被拉起28.诗词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其中与生活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