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基于深度学习的教学设计探究作者:孙玉生来源:《辽宁教育·教研版》2019年第02期摘要:随着深度学习观念逐渐进入教师的视野,基于深度学习的教学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学设计要解决教育最基本的哲学问题,即目标、内容、策略和评价,这些问题解决好了,学生核心素养的落实就有了基本的保障。在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是深度学习的方向;教学内容是深度学习的载体;教学策略是深度学习的关键;教学评价是深度学习的保障。基于深度学习的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落实核心素养。关键词:深度学习;教学设计;核心素养面向21世纪,学生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养才能迎接未来的挑战?2016年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给出了明确的答案。促使核心素养“落地生根”的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教学设计,那么,如何设计教学才能更好地实现核心素养?笔者认为,基于深度学习的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实现核心素养。教学设计是教师根据教学对象的发展需求和教学目标,将教学诸要素系统进行合理有序地安排。教学设计主要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教学步骤、教學时间分配等。深度学习(deeplearning)也被译为“深层学习”,是瑞典学者费尔伦斯·马顿和罗杰·赛尔杰在1976年基于学生阅读的实验,针对孤立记忆和非批判性接受知识的浅层学习(surfacelearning)基础上,首次提出的关于学习层次的一个概念。深度学习,是指学习者解决实战性问题、发展高阶思维、注重知识整合和迁移应用、深度体验的一种学习状态。它包括13个要素:学生主动参与、生活实际问题、挑战性问题、批判性思维、创新性思维、思辨分享、多维建构、元认知能力、知识系统化、知识结构化、解决问题能力、增长智慧、健全人格。基于深度学习的内涵,需要重新定位和思考教学设计的各个要素,才能更好地使教学设计成为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路径。教学目标是解决为什么学的问题,是方向问题,它比学什么、怎样学更重要,因为只有目标正确、清晰,才会更好地实现目标。教师要通过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成为人性美好、人格健全、头脑优秀、敢于担当、勇于创新、善于合作和积极实践的有思想的现代公民。(一)教学目标的内容传统的教学目标强调的是“双基”,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后来又进一步发展提升为“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基于深度学习的内涵,教学目标则强调四个方面的内容,即核心素养、学科素养、天赋素养和特色素养。龙源期刊网核心素养由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六大素养、十八个基本点组成。学科素养因学科不同,内容各异。以数学学科为例,数学的学科素养由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据分析等组成,其中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思想是数学的核心和灵魂。天赋素养正如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加德纳的划分一样,分为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自然智能八个部分。特色素养是指不同区域的文化特色在学生身上的彰显要素。如从小就能歌善舞的学生,在他们身上体现的这种素养,就是需要教师精心呵护、尊重、挖掘、培育、发展的特色素养。(二)目标实施的原则1.终生性基于深度学习的内涵,学习目标的确立不仅要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已有的生活经验、已有的学习方式、学习习惯、不同个体的不同认知程度、学科素养等学情,而且还必须关注学生的天赋个性、发展需求,并兼顾现在、将来社会对学生要求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对此,教师要在统筹兼顾、按计划实施的同时,突出重点,同时树立强烈的目标意识,在真实情境、真实问题的驱动下,精选活动内容,实施有效策略,建立评价机制等,保障目标的有效实施。如一位教师对《露珠》一课的目标设计是:在默读、略读、诵读与观察中,展开想象,自由和有创意地表达。其中,目标“默读、略读、诵读”是兼顾学生现在、面向学生未来良好阅读习惯的培育;而“展开想象,自由和有创意地表达”则是对学生好奇心、想象力等创新能力的培养。2.有效性基于深度学习的内涵,在目标的制定上,不仅关注“知识是载体”,更要关注“能力是核心,人格是灵魂”的课堂方向。在具体实施时,目标要具体、可操作、可测评,即要具体、清晰地界定学生在哪些具体领域,发生怎样的行为改变,切忌目标抽象、笼统、过多。如一位教师第一次设计的《穷人》一课的教学目标是:学会本课“汹涌”“澎湃”“忐忑”等六个词语;学习作者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表达方法。第二次设计的教学目标是:会读本课“汹涌”“澎湃”“忐忑”等六个词语,理解“勉强”“寡妇”的意思;认知课文通过心理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表达方法,完成心理描写的小练笔。对比前后两次教学目标,我们不难发现,第二次比第一次更具体、更好操作、更容易测评。龙源期刊网具体性核心素养要“落地生根”,就需要遵循不同学校的相应办学理念等实际情况,分阶段、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细化落实。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做好整体设计,科学实施,把核心素养落实到每个学段、学年、学期、月、周、课时的具体环节中,使核心素养目标的落实具有连续性,同时要根据实施的具体情况及时进行调节。教学内容,解决学什么的问题,是课程观的体现,是学习的载体,比怎么学更重要。传统的教学内容以单一的学科教学为主,而基于深度学习内涵的教学内容以跨学科学习、项目式学习、STEM学习、STEAM学习等为主。项目式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执行项目的教学和学习方法。”它能有效提高学生实际思考能力和解决未曾遇到的、具有挑战性的复杂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是一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学习方式。STEM学习源于美国,它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和数学(Mathematics)四门学科的简称,它强调多学科交叉融合、跨学科整合,其目的是通过将四门学科内容组合形成有机整体来解决实际问题,以便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STEAM则是在STEM的基础上,增加了Arts(艺术)教育的学习方式。STEM学习与STEAM学习的共同点是对跨学科知识的运用,都是通过问题驱动、运用选择多种技术手段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让学生在探索中获得成就感,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让学生在尝试中提升思维品质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玩中、做中和实践中掌握知识、技能和解决真实世界问题的能力,使深度学习的发生成为现实。(一)国家课程国家课程是指国家规定开设的学科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等课程。只有真正地实施深度学习策略,才能更好地发挥国家课程的作用,保障国家课程的最优化实施,才能最大限度地使深度学习真实发生。同样道理,深度学习也利于地方课程的有效实施。(二)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国家课程实施的优化途径之一就是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国家课程的特点在于理想化和普适性,这就决定了每个学校要根据自己的校情、教情和学情等,对国家课程进行校本化的开发和建设。国家课程校本化的途径有多种,无论是对国家课程进行分类或分层,还是对学科内部进行整合或跨学科整合,都因为更立足于学科特点、学生个性、学生需求、学校实情和学生发展,更加凸显学生主体性、人格健全、问题驱动、学习中心、思维中心、对话中心、评价保障、知识的结构化和系统化,而更好地促进深度学习的发生。龙源期刊网其中,学科内整合主要包括主题式教学、单元式教学、学科内项目式教学等。以学科内项目教学为例,它是将每个学期、每个学科的学习任务分解成几大项目,学生以做项目的形式学习某一学科。如山西省项目实验学校对于初中语文第二册的学习,就是将学习的内容分解为六大项目——项目一:整理家族历史(写出自己的家族小史);项目二:探寻传统节日(选写一个节日报告)……学生在项目式学习中,真正实现了深度学习。在这样的项目学习中,知识不再是被告知、被记忆的对象,而是成为学生主动思考、尝试、探究、求真、思辨、合作、展示、体验、反思、建构和提升的载体,使知识由碎片化、孤立化走向结构化和系统化。同时,在项目式学习过程中,学生全身心投入、兴趣盎然,在不知不觉地主动积极参与中,实现了知识、能力、价值的融合,素养、学习、实践的融合,问题、活动、建构、评价的融合,学与用的融合。(三)校本课程1.学校教育哲学课程学校教育哲学课程,即学校围绕自己的办学理念、教育哲学而开发、建设的课程体系。如学校围绕“品维教育”这一教育理念,设置的体系化课程《批判性思维哲学》《创新就在你的身边》等都属于学校教育哲学课程。2.菜单式课程菜单式课程是指基于不同学生的不同个性、天赋、潜能的差异而设计的适合不同学生个体需求和发展的课程。这种课程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利用差异、发展差异,让学生的天赋获得自由,使学生成为他自己,让学生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生活,进而更好地实现深度学习的目的。如北京某学校的课程设置,每名学生都有一张独一无二的课程表,这是菜单式課程的典型实践之一。3.特色课程特色课程是“学习生活化,生活学习化”的最好实践,利于深度学习的实现。具体来说,特色课程是指为传承地方文化特色而编制的课程,特色课程可以通过走向社区、科技馆、博物馆等各种场馆、实验室、企业等方式实施。总之,基于深度学习的课程设计,改变了单一的课程结构,使课程体系化、系统化,从学习载体上保障了深度学习的实施。(一)深度学习的主要策略传统的教学策略以教师讲解、简单提问、简单反馈、机械训练为主,而基于深度学习下的教学策略则以问题驱动、思辨互动、高阶思维、思维工具的可视化、工具化、自动化运用、过龙源期刊网程性评价、元认知和同伴辅导等为主。如高阶思维是指分析、评价、创造,其中分析主要包括分类、比较、评论、猜测、举例说明、图示等。以比较法为例,如小学语文教材《石榴》一课中的部分内容——“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子儿。”这段文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作者为什么要用拟人的手法?拟人的手法有什么作用?要回答这些问题绝不是靠教师简单地告知和讲解就能实现的,而要靠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点和引导——利用复原比较法,改写原来的文本。有的学生把原文改成“熟透了的石榴裂开了大小不一的缝隙,有的甚至裂得大一些,露出了满满的子儿。”……学生把自己的改写与原文进行对比,与同学的改写进行对比,自主地去探索、去体验、去感悟、去发现、去归纳、去提升。可见,有效的教学策略对于学习的价值是何等重要,它不仅把学习的“主权”真正归还给学生,更可贵的是归还以后,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深刻性、可持续性得到了真正的提高。(二)深度学习的“脚手架”1.课堂用语为了更好地使深度学习真实发生,根据教育实践,教师可以归纳、总结适当的课堂用语以促进深度学习的开展。如我们倡导的课堂经典八句话——我有疑问;我有更简单的方法;我有相反的观点;我有不同的观点;我不同意你的观点;通过比较……我认为……;因为……我想到……;我建构……。以第一句“我有疑问”为例,该用语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批判性、独特性,利于增强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民主意识。2.学习模式通过适当的学习模式可以促进深度学习的发生,如我们提倡的课堂学习模式是“问题+活动”。问题是指学习在真实情境下、在真实问题驱动下发生。活动是指通过学生的自学,相信学生,发展学生;通过学生的合学,加强交流,学会相处;通过学生的展学,质疑思辨,民主幸福;通过学生的建学,多维建构,自我教育。学生在这种全身心投入、忘我状态下的学习,实现了对知识内在结构的“层进式”学习、实现了高阶思维式学习。适合的学习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知识整合能力、多维建构能力、思辨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使深度学习真实发生。(一)评价的方式及分类评价是学习的生命线。通过多元评价,可以确定学生在哪些方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目标达到了什么样的程度,下一步需要在哪些方面做进一步的调节和改正,以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