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西周及春秋中前期文学概况第一节历史散文的初步成熟第二节诗歌史的第一个高潮:《诗经》一、时间断限二、文学形式:贵族政治抒情诗、燕飨诗、政治叙事诗、祭祀诗,被加工过的民歌,大量的历史文献。三、特征:贵族文学的黄金时期,书面文学初步成熟。索书号:I251/0032大量历史文献产生:《周书》,《春秋》,青铜器铭文。————史官产生了大量贵族政治抒情诗、燕飨诗:《诗经》逐渐结集。————贵族一、周代史官制度和文化二、《尚书·周书》三、《春秋》四、青铜铭文(一)西周史官文化的成熟甲骨文中有“史”“大史”,金文作“”;(二)史官制度及史书种类(三)史官制度和文化的重要地位(四)史官制度的衰落和文化精神的延续(一)史官。大史、小史、内史、外史、左史、右史。大史掌国之六典,小史掌邦国之志,内史掌书王命,外史掌书使乎四方,左史记言,右史记事。又《汉书·艺文志》:“古之王者世有史官,君举必书。……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二)史书。《尚书》类;《春秋》类;“语”;“世”;“乘”;“梼杌”;“志”等。“吾见百国《春秋》”(墨子)史官除了职掌历史记录,备顾问,还是礼乐文化的重要承载者、捍卫者。“《春秋》笔法”史官评价之受重视史代替巫,标志着新的“人本主义”时代的开始。公元前632年,城濮之战后,晋文公招周襄王至河阳。史官书“天王狩于河阳”。公元前607年,晋灵公被赵穿所杀,晋大史董狐书“赵盾弑其君”,曰:“子为正卿,亡不越境,反不讨贼,非子而谁?”公元前548年,齐庄公被崔杼所杀,齐大史书“崔杼弑其君”,“崔子杀之。其弟嗣书而死者二人。其弟又书,乃舍之。南史氏闻大史尽死,执简以往,闻既书矣。乃还。”文天祥诗正气歌——文天祥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国语·鲁语》:鲁庄公要到齐国去“观社”,曹刿认为此举不合“先王之训”,他说“君举必书。书而不法,后嗣何观?”宋国的华父督杀宋殇公,被当时诸侯史官记录在册,他的后人以此为羞耻,说:“君之先臣督得罪于宋殇公,名在诸侯之策”。卫国的宁殖曾赶走卫国国君,他在临死之前说:“吾得罪于君,悔而无及也。名藏在诸侯之策,曰‘孙林父、宁殖出其君’。”《国语·楚语》,楚庄王就太子的教育问题访申叔时,申叔时即建议“教之《春秋》,而为之耸善而抑恶焉,以戒劝其心”,而《国语·晋语》也记载了叔向因为“习于《春秋》”而成为太子师傅。1.史官文化随着礼乐制度的崩坏在春秋后期的政治地位下降了。战国时期史官文化仍在延续,史书的数量也很多,但重要性已大大下降。2.史官文化的精神并未消亡,而是随着孔子的出现和儒学的兴起得到新生,深刻影响了后世中国士人的政治品格和人格,塑造了中国文学的基本精神。《周书》比之《商书》受后人加工的程度更小,是研究西周及春秋前中期语言文学比较可靠的材料,文学成就也更高。如《无逸》:周公曰:“嗚呼!君子所其無逸,【注】:所,《經傳釋詞》《助字辯略》皆以爲語助詞,不爲義。先知稼穡之艱難,乃逸,【注】:王念孫以爲“乃逸”二字誤衍,當刪。則知小人之依。【注】:孫星衍、王引之皆以爲“依”通“隱”。隱,痛也。相小人,【注】:《說文》:“相,省視也。”厥父母勤勞稼穡,【注】:《說文》:“厥,發石也。”《爾雅》:“厥,其也。”厥子乃不知稼穡之艱難,乃逸乃諺既誕,【注】:“諺”,一說通“喭”,剛猛而粗俗;一說通“憲”,欣樂。誕,《說文》“詞誕也”,《正字通》“放也”,放蕩。否則侮厥父母曰:【注】:“否”通“丕”,“丕則”《周語》多見,於是。昔之人無聞知。”周公曰:“嗚呼!我聞曰:昔在殷王中宗,【注】:鄭玄等舊注以第五代殷王太戊爲中宗,王國維以爲是第七代殷王祖乙。嚴恭寅畏【注】:《說文》:“嚴,教命急也。”嚴有急之義,引申有恭敬之義。恭,經典中常用“共”,爲古字,“共”金文作,《說文》“恭,肅也。”。寅,甲骨文象矢之形:《玉篇》:“寅,敬也。”畏,甲骨文作,鬼執杖。天命自度(duo阳平聲),【注】:度,衡量。治民祗懼,【注】:《說文》:“祗,敬也。”不敢荒寧,【注】:《說文》:“荒,蕪也。”荒有廢棄、迷亂等義。寧,安。肆中宗之享國,【注】:《爾雅》:“肆,故也。”七十有五年。【注】:有,通“又”。其在高宗,【注】:高宗,武丁。時舊勞于外,【注】:時,桓譚《中論》引作“寔”,《正字通》“寔,通‘實’”。《小爾雅》:“舊,久也。”二字古籍常通用。舊注以爲,武丁爲太子時,其父小乙使之行役,久在外。爰曁(ji去聲)小人。【注】:爰,連詞,相當於“于是”。《爾雅》:“曁,及也。”作其即位,【注】:王引之《經傳釋詞》:“作,猶及也。”乃或亮陰,【注】:馬融:亮,信也;陰,默也。“亮陰”他書又作“梁闇(an去聲)”“諒陰”“諒闇”,鄭玄謂此爲居喪所處,“闇”即墓廬。三年不言。其惟不言,言乃能雍。【注】:《廣韻》:“雍,和也。”不敢荒寧,嘉靖殷邦,【注】:嘉,善也,美也。靖,本義爲站立安定之貌,引申有安定之義。至于小大,無時或怨。【注】:“時”通“是”。肆高宗之享國,五十有九年。其在祖甲,【注】:湯之孫太甲。初即位時不德,伊尹放逐之于桐宮,后改過自新,伊尹又將他迎歸而授之以政。太甲爲殷之太宗。與上舉中宗、高宗,并爲殷之三宗。其時間順序在前,故此條應爲錯簡。不義惟王,【注】:惟,通“爲”。舊爲小人,作其即位,爰知小人之依,能保惠于庶民,【注】:《說文》:“保,養也。”《廣雅》:“保,安也。”《爾雅》:“惠,愛也。”不敢侮鰥寡。肆祖甲之享國,三十有三年。自時厥後立王,生則逸。生則逸,不知稼穡之艱難,不聞小人之勞,惟耽樂之從。自時厥後,亦罔或克壽。【注】:克,能。或十年,或七八年,或五六年,或四三年。”周公曰:“嗚呼!厥亦惟我周太王、王季,【注】:太王即古公亶父,文王之祖,王季爲文王之父。克自抑畏,【注】:抑,自抑;畏,畏天命。文王卑服,即康功田功,【注】:一說,“康”通“荒”,此二句謂文王衣著樸素,勤治農業。一說,二句連讀“文王卑服即康功田功”;“卑”通“俾”,《爾雅》“俾,從也”,服亦從;“康”通“賡”,續也;“康功”之“功”通“攻”,治也,“田功”之“功”爲事業;此句意爲文王服從繼承太王、王季之業,繼續致力於農業。徽柔懿恭,【注】:《爾雅》:“徽,善也。”“懿,美也。”懷保小民,【注】:懷,金文作。惠鮮鰥寡,【注】:“鮮”,通“斯”,此。自朝至于日中昃,【注】昃,日偏西。不遑暇食,【注】:《玉篇》:“遑,暇也。”用咸和萬民。【注】:“咸”,通“諴(xian陽平聲)”,《說文》:“諴,和也。”文王不敢盤于遊田,【注】:盤,本義爲一種敞口器皿。此爲安樂之義。田,通“畋”,打獵。以庶邦惟正之供。文王受命,惟中身,【注】:中身,中年。厥享國五十年。”周公曰:“嗚呼!繼自今嗣王,則其無淫于觀、于逸、于遊、于田,【注】:淫,過度。觀,臺榭之觀。以萬民惟正之供。無皇曰:【注】:“皇”,通“遑”,暇也。‘今日聃樂。’乃非民攸訓,【注】:攸,所,助詞,在動詞前與動詞構成一名詞詞組。訓,典範。非天攸若,【注】:若,順。時人丕則有愆。無若殷王受之迷亂,【注】:受,紂之名。酗于酒德哉!”《尚书》语言风格较为严肃,教训的口吻很多,居高临下。但是有的语言比较形象,用类比、比喻等方法来表达辞意,已经有了初步的论证。《尚书》与后世《论语》《孟子》等语录体的散文有渊源关系。(一)释名(二)《春秋》的成书(三)《春秋》在儒家经典体系中的地位“春秋”本是西周至春秋时期一种编年体史书的名称。作为儒家经典之一的《春秋》,是一部鲁国编年史书。记事十分简略。《春秋》记录的历史,今文本是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到鲁哀公十四年,古文本则到鲁哀公十六年。隐、桓、庄、闵、僖、文、宣、成、襄、昭、定、哀《春秋》是鲁“春秋”旧文,孔子及其后学对鲁“春秋”旧文做过一定的修订整理工作,修订幅度应该不大。《春秋》的最终定型成书,在孔子死后。《春秋》中明确记载“孔丘卒”一般认为,孔子曾经用鲁史旧文“春秋”来教育学生。《春秋》及其三传《公羊传》《榖梁传》《左传》,是儒家经典中与现实政治联系最密切的几部典籍,可以说是儒家的政治教科书。“《诗》以道志,《书》以道事,《礼》以道行,《乐》以道和,《易》以道阴阳,《春秋》以道名分。”(《庄子》)(一)西周青铜器铭文记事性的加强。篇幅越来越长。西周初期已经出现了长篇的记事铭文。这一发展与西周史官文化和礼乐制度是有密切关系的。(二)青铜铭文是没有被后世加工过的原生态语言文学,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旁及:春秋后期及战国时期,青铜铭文进一步发展。金文文学一直持续到中国青铜时代的结束。成王时的何尊,铭文122字。康王时的大盂鼎,铭文已达291字。小盂鼎字数达400字。周恭王时的墙盘,铭文284字。周懿王时的眢(yuan阴平声)鼎,铭文380余字。周宣王时的毛公鼎,铭文长达499字,是青铜器铭文中最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