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定义及其经济学剖析(DOC9)(1)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物流定义及其经济学剖析一、物流理论产生、发展的简述及其评述㈠、物流理论的产生和发展概要总结物流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可以发现是在特定背景的历史环境下产生的以达到最优化为目的军事上的运用。资本主义国家激烈的市场竞争,在经济上发现了继降低物资消耗、节约活劳动消耗之后的“第三利润泉”,亦即减少社会流通总成本而相对增加的利润,看到了国家经济和企业发展的新方式,因此,企业开始把寻求成本和服务差异化优势转向向与企业生产相关联的前后延伸的物流领域,使得物流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也促使物流理论和技术的不断发展。物流学的产生是近二、三十年来国外发达国家兴起的一门新兴学科,当时它是系统管理科学的新的重要分支。值得一提的是正是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市场的竞争才使物流理论有了新的发展,逐步成为一门独立的研究领域和新的学科。它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也就是我们现在称之为“货物配送”的阶段。这一阶段中最主要的一个概念就是“PD”概念,美国的学者认为这是企业开始从生产领域转到非生产领域的开始,是物流开始在经济领域上得到成功的标志。这一期间,美国学者对物流理论最大的贡献是开始将这门新兴的学科与传统的学科相结合,并且将之与当时发展的较为成熟的运筹学理论成功嫁接。第二阶段:到七、八十年代,以日本学者为主,通过对经济发展过程的研究得到了很大的启示,亦即经济发展越是到了高级阶段,越是依赖于整个物资系统的效率,而不是其复杂系统中的生产过程。而以此为突破口发展出了有关采购、库存、运输和运作方案一体化的理论——物流管理。这也是我们现在将Logistics翻译成物流的起因。第三阶段:进入九十年代,这种一体化的物流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诞生了物流的供应链理论。供应链理论使物流理论从单一的公司行为提升到了处于整个市场竞争环境下的高度,在经济领域中能真正让企业在竞争中取得优势的是从单一的公司一体化物流延伸至供应链上的全部公司的整体物流。供应链理论的主导思想是市场的竞争已经不再是同类型的企业之间,而是在企业所处的整个供应链之间。㈡、对物流理论发展评述从物流理论的发展阶段和现状来看,虽然已经发展成为了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同时,国外的学者也意识到了在经济中的作用,但是,物流在经济学上的研究,除了“第三利润泉”和“物流系统的潜隐状态显现出来”之外,并没有在经济理论上做过深的探索和研究,这使得物流在理论上难以实现质的飞跃。从现在的物流理论来看,可以归纳总结为这样一句话:现在的物流只是揭示了物流活动中各个环节的内在联系,而没有发现物流在经济范畴内的真正的“潜隐状态”。除此之外,对于一些工业较为发达的国家,尤其是一些对物流有着迫切需要的国家来讲,很难从一开始就找到正确的理论来指导物流实践,因而,总是处于这样一种状态:似乎看到了物流对国家经济有很大的作用,但是,往往又不知该如何着手发展。更多的只是这些国家的企业跟着发达国家的企业成功模式进行模仿和学习。鉴于各国的实际情况的不同,尽管个别企业能够获得成功,但是,大多数的企业停留在摸索和艰难的行进之中,同时,却很难从国家经济这个整体高度上有所突破。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理论对于实践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对于物流也是同样,物流的理论对于物流的实践同样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在知识经济发达的今天,理论对于国家经济的发展的作用显得越来越强大,我们国家步入市场经济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反过来看物流的发展,为什么我国在发展物流上没有更大的实质性的发展,很关键的一个原因就是没有更深、更适合中国国情的物流理论作为指导。以至于,敏锐的学者,我国物流研究的泰斗在九九年就提出了“物流的灵魂在于系统,物流的水平在于科技,物流的关键在于管理,物流的成败在于体制”,由此可见,我国物流理论在系统分析、科技水平、管理能力和体制研究上的缺乏可见一斑。二、物流的定义正如马克思发现商品价值的本质和高度精炼哲学的定义一样,我们对物流的理解不能停留在物流的具体表现上,关键的是要把握物流的精髓,从表面上的具体形式提升到高度抽象、内涵和外延均有明确表达界定的层次上来,因此,抓住物流的本质是个关键。目前,对物流尚无统一的定义,普遍认同的是美国物流管理协会的定义:“物流是为满足消费者需要而进行从起点到终点间的原材料、中间过程库存、最后产品和相关信息有效流动和储存的计划、实施和控制管理过程”。从目前对物流的理解来看,这个概念显然没有从物流本质出发,尽管将物流在经济领域的环节做了整合型的描述,但却过分强调物流的过程,忽视了在宏观经济中物流所发挥的作用,同时,从微观角度来看,并没有将物流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加以考虑,以至于混淆了物流和供应链关系。那么,物流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在形式上物流可以表现为“从起点到终点间的原材料、中间过程库存、最后产品和相关信息有效流动和储存的计划、实施和控制管理过程”,而从内在的本质上来看是对国民经济和企业系统中的各种过程中的资源的整合,整合的根本目的就是降低社会流通总成本。因此,可以看出的是物流的本质就是降低社会生产、流通和服务领域内的成本。而从物流的内涵和外延来看,它的范畴应当属于经济领域。物流在它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所发展起来的理论和技术是支撑物流发展最好的基石。因此,物流理论发展的最高阶段就是在和经济学的结合上。这是个必然。由上,可以对物流可以有一个明确的界定,我们就应当将物流定义为:物流是降低社会生产、流通和服务领域内总成本的科学理论和先进技术的总和。从这个定义中,不难发现物流所具备的特点、本质和内涵。从宏观经济角度上看,降低社会流通成本意味着相对增加GDP。GDP都是我们大家不陌生的概念,它最核心的部分是:创造了多少价值。注意:这个价值的含义指的是产品从采购到生产再到最后的消费者购买完毕这个全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总和(而非整合)。“2000年,我国全社会支出的流通费用达17,880亿元,约占GDP的20%,只要降一个百分点,就可节约资金178亿元”。不管统计的口径如何,这毕竟是国家权威部门的统计数据。从这个结论中,必须得到的两点启示是:流通环节创造的价值和流通环节所能创造价值的潜力。这是有根据的:发达国家的流通费用所占GDP的比例一般在10%左右,这说明了在这个环节上我们的差距,而发达国家也基本上经历了这样一个阶段:降低这个环节的总消耗。因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流通过程总消耗的降低就相对的增加了GDP。马克思相对剩余价值论的思想还是很有用的,只不过我们把这种相对的概念用在了宏观领域。因此,物流被称之为被叫做“第三利润泉”也是从一种相对的角度作为评判的。从微观领域来看,一个企业从原材料采购一直到生产的产品流通到消费者有着很多的过程,而每个过程可以用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分析如下:采购的原材料的商品价值可表示为:G=C+V+M。经过生产和流通后,由于商品中又增加了社会劳动,此时,商品的价值可以表示为:G1=C1+V1+M1,显然,由于增加了社会劳动,这两个价值是有着明显的区别,此时,后者应是在前者的基础上增加了劳动所创造的新的价值Ls,可以表达为:G1=G+Ls,而Ls作为整个生产和流通中的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又可以表达为:Ls=Cs+Vs+Ms,也就是这个生产和流通过程中能创造利润的可变成本和不变成本的消耗。很明显,如果将L按照以前运输、储存各个环节来划分,可以认为Ls是由L1,L2,…,Ln个环节构成,(当然,这时的企业物流已不再是各个环节的简单组合),在各个环节上产生的消耗假如用Ls1,Ls2,…,Lsn来表示,作为总体集成化了的价值Ls,从物流整体角度讲,绝不是L1,L2,…,Ln各个环节消耗简单的叠加,亦即Ls≠Ls1+Ls2+…+Lsn,而是整体意义上的系统整合,远远小于费用的简单加合。因此,物流是能够在一定技术和管理基础上通过对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整合而大幅度降低以前独立各个环节上劳动的总消耗,这就是“系统整合效应”在物流理论上的具体表现,也就是企业的“第三利润泉”。三、物流是一种生产力的理论诠释因此,我们有必要从经济学的角度来重新认识物流。在这里一个最主要的观念应当明确:物流是生产力。这个观点主要基于如下两点:首先,物流是一门科学。一方面,从最初20世纪30年代美国军方开始的雏型研究发展到现在的具有现代化特征的高级物流理论,形成了一个以运输学、管理学为基础,综合了先进的当代服务营销理论、综合集成理论、技术创新理论和系统学理论的一个具有比较独立和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另一方面,这些理论在现代的物流实践中经过了不断反复的纠正、修改,最终是被实践证明了的适合社会发展的科学的理论,并且这些理论还在不断的发展着。因此,物流发展到现今已是一门较为完善的科学理论。目前,物流理论仍然还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之中。现代物流学作为一门新兴理论,如果仅仅认为是运输学和系统工程的组合是远远不够的,当务之急是理清与已经发展的较为完善的传统学科之间的关系,尤其是与经济理论、运输理论的联系与区别,更加重视在本学科上的理论创新。由于物流的核心是信息技术在物流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因此,要进行有的放矢地研究信息理论,同时,在物流实践的标准化、程序化、信息化和新技术的支持理论上进行广泛而且深入的研究和扩展,尤其是在知识经济时期与信息理论的结合研究上,在理论上为物流实践实现质的飞跃作好准备。其次,物流是一种技术。在物流发展的初期,是以手工作业、机械作业为主,比较落后;中期主要是走的专业化、机械化的道路,相对有了较大进步;到了现在,从发达国家的企业来看,已进入了一个较高物流阶段:注重市场营销服务手段和产生规模效益,而且更加重视高新技术在物流实践中的应用。目前,物流技术的状况大致可以概括为:是以电子信息技术为基础,结合现代化的管理、服务、经营方式,尤其是在第三方物流出现和发展之后,当代先进的各项理论和技术在物流实践中的应用更为广泛和迅捷。这些自不待言。综上,可以得出“物流是一门科学技术”这一结论。根据小平同志著名的科学论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不难得知:物流就是一种生产力。物流是一种生产力这一结论告诉我们:物流本身是离不开人类社会经济范畴的,只有深刻认识物流生产力各要素之间的紧密联系的关系和与之相对应生产关系的关系,才能促进物流的健康和快速发展,同时,也要求我们按照物流发展的规律,应用科学的物流理论指导物流实践,充分结合高新技术的发展广泛应用于物流实践,物流必将会有一个快速而稳定的发展。物流是生产力这一结论还告诉我们重要的是转化为生产力,因此,物流贵在实践。此外,对我国物流发展的形势必须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应当说,我国的物流还是刚刚起步,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因此,应当从一种全新的角度来看待现代的物流,对物流的发展一定要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建设中国特色的物流。四、物流和三个产业之间的关系物流是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从我们国家的经济体制来看,以前是计划经济,生产什么根据国家发展的计划和目标,过分关注生产的效率,不太注重社会的需求、流通的整个过程和经济效益,也就是很多学者提出的“重生产、轻流通”的问题。这好像是一辆马车,喂给马多少饲料,它就只能走到多远,由供给拉着需求前行。现在,国家逐步步入了市场经济,市场的动力来源于需求,开始真正的从社会的内部推动经济的发展。简言之,以前是在“拉动”,现在是在“推动”。好比是一辆汽车,需求就象是它的内部原动力,原动力从内部发生,驱使着车前行。我国经济发展到现在,已经明显的从市场经济中得到了巨大的益处,也充分认识到了经济发展需求的重大贡献,然而现在的需求的原动力来自于何处,也就是说是什么在提升国民经济的需求呢?答案就是:物流。物流就是当代经济需求的引擎,现代经济发展的原动力。现在对产业的概念来讲,除了第一和第二产业较为清晰之外,其他一些新兴的产业很难有一个明确的划分。现在说物流是第三产业明显缺乏理论根据,物流既不是第三产业,也不是“综合性”产业,它在经济中的作用就是生产力。对于物流来讲,打一个不是很贴切的比方:物流好像是羊肉串的串子将三个产业串在一起,并融入到三个产业之中。将所有三个产业“串”在一起,整合着这三个产业的资源,发挥着三个产业单独发挥作用所不能起到的作用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