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基本性质》说课一、说教学内容的创新处理《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第五单元的一个重要内容。该教学内容是以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以及整数除法中商不变的规律这些知识为基础的。原教材先通过直观使学生了解1/2、2/4、3/64/8四个分数的分子、分母虽然不同,但是分数的大小是相等的。接着进一步研究这四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思考它们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最后归纳出分数的基本性质。这样安排教学内容,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得到充分体现,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为此,我打算通过折、画、想、问、用五个环节对教学内容作如下处理。1.折--用四张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纸条分别折出二等分、四等、六等分、八等分。2.画--让学生用色笔在长方形纸条上分别涂出它们的一半,并用分数来表示。3.想--1/2、2/4、3/6、4/8这些分数有什么关系?你还能说出和1/2大小相等的其他分数吧?你还能说出和2/3大小相等的分数吧?4.问—从1/2=2/4=3/6=4/8中,你发现了什么?5.用--用已学过的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有关的数学问题。这样安排教学有以下几点好处:(1)有利于知识的迁移。让学生通过动手折、涂,再用分数表示,这样既帮助学生复习了分数的意义,又为学习新知识作了准备。(2)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学生找和1/2大小相等的分数,以及和2/3大小相等的分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体现自主学习的精神。(3)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交流,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积极思考问题,积极探究问题,培养学生概括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说教学模式本节课起打算采用创设情境,复习迁移--设疑激思,获取新知--深化概念,及时反馈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1.创设情境,复习迁移。为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旧知识起到正向迁移的作用,首先创设了动手操作的情境:课开始发给每位学生四张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纸条,让学生折一折。把第一张纸条对折(也就是把这张纸条平均分成2份),把第二张纸条对折再对折(也就是把纸条平均分成4份),再把第三张3次对折(也就是把纸条平均分成8份)。接着,让学生画一画,用彩笔在等分后的纸条上分别涂出它们的一半。告诉学生,如果把每张纸条都看作单位1,问学生:你能把涂色的部分用分数表示吗?(电脑显示三张涂色的纸条,学生分别用分数1/2、2/4、4/8表示。)这一情境的设置,主要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不仅复习了分数的意义,为下面导入新知识作好铺垫、迁移。并且在教学一开始,就能抓住学生爱动手以及直观思维的特点,激活课堂气氛,营造良好的学习开端。2.设疑激思,获取新知。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学,就是学习问题,学怎样问问题。为此,我在上面教学的基上,引导学生逐一讨论以下问题:(1)1/2、2/4、3/6、4/8这些分数有什么关系?(学生会说这四个分数的大小相等。)(2)你能说出与1/2大小相等的其他分数吗?你还能说出与2/3大小相等的分数吗?(如果学生写错或写不出,待得出分数基本性质后再写)(3)从1/2=2/4=3/6=4/8中,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分组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经过归纳,最后得出: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并把这句话显示出来。)(4)你对上面这句话觉得有什么问题吗?(学生可能会提出地相同的数中0必须除外。如果学生提出不出,就由教师提出问题:相同的数是不是任何数都行?为什么?)最后,让学生完整地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老师揭示课题)这样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师生情感交融、和谐,学生积极参与,思维活跃,学习主动,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3.深化概念,及时反馈。为了加深学生对分数基本性质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设计了如下练习:1.下面各式对吗?为什么?(让学生用手势表示对错)(1)3/4=6/8(2)3/8=12/2(3)3/10=1/52.在()里填上合适的数。()/6=()/36=8/12=2/()=()/243.把2/3和10/24化成分线是12而大小不变的分数。4.把下面大小相等的两个分数用线连接起来。4/51/64/94/612/163/42/320/256/368/18三、说教学目标以上各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体现如下几点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性目标:让学生亲身经历分数基本性质抽象概括的全过程,正确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使学生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有关的数学问题。2.发展性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探索--抽象--概括的能力以及迁移类推能力,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问题意识、合作意识以及应用意识。3.创新性目标: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和研究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