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爱人》课后练习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仁者爱人练习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学号______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出则弟.弟:通“悌”,敬爱兄长。B.忠.恕而已矣忠:对人尽心竭力。C.何事.于仁事:事情。D.愿无伐.善伐:夸。2.对下面两组中的“于”字的用法与意义,判断正确的一组是()①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②而谋动干戈于.邦内③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④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B.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C.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3.下列各句中,词类活用用法不同的一句是()A.尧舜其犹病诸B.己欲立而立人C.老者安之D.既来之,则安之4.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A.非尔所及也B.固相师之道也C.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D.席也5.名句填空。(4分)(1)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______________。(2)老者安之,朋友信之,________________。(3)夫仁者,______________,己欲达而达人。(4)____________________,敝之而无憾。阅读与鉴赏(一)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14·176.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4分)(1)管仲相.桓公:____________(2)一.匡天下:___________(3)吾其被.发左衽矣:___________(4)微.管仲:_______________7.下列各句句式与“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不相同的一项是()A.何谓也B.甚矣吾衰也C.子将奚先D.未之有也8.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1)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5分)2译文:(2)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5分)译文:9、孔子为什么认为管仲是一个仁者?从孔子对仁的看法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二)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1·6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4·15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6·30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10、上述章节是从哪些角度入手论述“仁爱”思想的?孔子的仁爱观是怎样的?(三)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4·15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6·30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11·2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2)。”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3)斯语矣。”【注释】(1)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这句话是说,出门办事和役使百姓,都要像迎接贵宾和进行大祭时那样恭敬严肃。(2)在邦无怨,在家无怨:邦,诸侯统治的国家。家,卿大夫统治的封地。(3)事:从事,照着去做。11、“忠”“恕”两字的内涵是什么?“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否矛盾?3(四)《论语》中有这样一句话:“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12、子贡的这句话,孔子也有同样的表述,请写出这句话。(1分)13、请用现代人的眼光来分析子贡这个观点的现实意义。(3分)14《论语》里有很多句子演变为今天的成语或熟语,请根据下列句子的意思写出相应的成语或熟语。1)不以向学问比自己差的或职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2)不担任那种职务,就不考虑那方面的事情。3)表示遇到应该做的事,就要积极主动地去做,不应该推诿。4)工作很投入,常忘记吃饭。形容十分勤奋。5)比喻做小事情不必费大力气或大材不能不用。6)工匠要把活儿做好,首先要使工具精良。7)年轻人很容易超过老一辈,他们是可敬畏的。多称赞有志气有作为的年轻人。8)对于个人的利益和得失斤斤计较。9)形容举动慌乱,或没有办法应付。10)比喻内部发生祸乱。4仁者爱人答案1.伐:夸。解析C项事:止,仅。答案C2.解析①为介词,表对象,“给”或“对”。②③和④均为介词,表处所,“在”。答案B3.解析A项“病”,名词用作动词,以……为难,意动用法;B项第二个“立”,使动用法,使……立;C项“安”,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安逸。D使……安定,使动用法。答案A4.A、B、D三项都是判断句,C项是状语后置句。答案C5.答案(1)泛爱众而亲仁(2)少者怀之。(3)己欲立而立人(4)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6.答案(1)辅佐(2)完全(3)通“披”,披散(4)无7.解析例句与A、C、D三项均为宾语前置句,B项是主谓倒装句。答案B8.答案(1)管仲辅佐桓公,使他称霸诸侯,使天下一切得到匡正。(2)难道[管仲]像一般的平庸男女那样,为了守小节,在小山沟里上吊自杀,而不被人所知道吗?”9、孔子认为,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九合诸侯,匡正天下,使华夏民族免于衰落,因而称得上一个仁者。看一个人是不是“仁者”的标准是看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孔子评价管仲并没有像普通人那样拘于小节小信,而是肯定了他的大信大节。启示:从孔子对待仁的观点可以看出孔子通达知变,具体人物具体分析。所以我们看待人和事时,也不宜用统一的标准衡量,要学会辩证地、一分为二地分析对待。10、答案:1.6章强调仁爱是修身要务,学文倒在其次。4.15章提出“忠恕”乃待人之本。6.30提醒在实践仁爱的过程中不妨从自己身边的小处着手。孔子的仁爱观是以孝悌为根本的,主张在“亲亲”的基础上推己及人,孔子还主张志士仁人应该杀身成仁,但孔子的仁的高标准是看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看他能否维护王权、安定百姓,孔子更看重大节大信。11、“忠”指对人尽心竭力,积极为人,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恕”指待人宽厚,推己及人,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矛盾。推己及人的这两个方面合在一起,就叫做忠恕之道,就是“仁之方”(实行仁的方法)。1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3、这句话告诉我们,在处理人际关系的时候,要“推己及人”,设身处地多为他人着想。人与人之间多些宽容,少些计较,将心比心,就能够和谐地处理人事,让自己在生活、事业上更顺利。14、答案1.不耻下问2.不在其位,不谋其政3.当仁不让4.发愤忘食5.杀鸡焉用牛刀6.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7.后生可畏8.患得患失9.手足无措10.祸起萧墙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