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1、理解小说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2、理解课文中小弗朗士心理描写及作用3、分析韩麦尔先生形象4、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教学重点1、心理描写对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2、文中表现出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学难点韩麦尔先生关于语法的见解和结尾动作的描写所包含的思想感情课件使用101教育PPT制作(ppt.101.com)教学思路本课可用两课时来完成教学任务,第一课时应让学生反复阅读课文,从整体上把握文章,能够梳理清楚小说的情节结构。第二课时侧重品味小说语言,揣摩人物心理,领会小说的思想内涵。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尤为重要,在此基础上抓住小弗朗士的心理变化过程这个线索,梳理清楚情节结构,品味文章在描写方法、语言运用上的特点。第一课时☆课文导入☆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语言,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尊严。热爱民族的语言,就是维护国家的尊严,就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篇反映爱国主义题材的作品《最后一课》。这篇文章,通过一堂法语课,向我们揭示了一个深刻的主题——爱国主义情感。当国土遭到践踏,尊严遭受凌辱,一个无忧无虑淘气天真的孩子,一个执教四十年的普通教师,又将是怎样的表现呢?★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都德(1840—1897)法国19世纪后半期杰出的小说家,一生共创了13部长篇小说,两部回忆录,一部剧本和四部短篇小说,《最后一课》是都德爱国主义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1870年法王拿破仑三世为了阻遏普鲁士用武力统一德意志各帮的行为,维护法国在欧洲的霸权,故发动了普法战争。但不到两个月,法军大败。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包围了巴黎,法国政府执行卖国政策,赔款50亿法郎,并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东部地区割让给普鲁士。小说写于1873年,以刚刚结束两年的普法战争为背景,反映了阿尔萨斯沦陷后,当地人民在侵略者强行禁教法国语言时所表现的悲愤和爱国情绪。学生听配音默读课文整体感知本文通过阿尔萨斯省的一个小学生小弗郎士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中的见闻和感受,真实地反映了沦陷区的法国人民惨遭异族统治的悲愤和对祖国的热爱,以及争取祖国解放和统一的坚定意志,集中地表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文章巧妙地选取一所普通小学中最后一堂法语课来反映尖锐的民族矛盾,把沦陷区人民对祖国的眷念、热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都倾注在最后一课中。注音、注释捂()戒()踱()郝叟()膝()诧()惩()赚()钥()匙()藤()祈祷()哽()挟()懊()皱()祈祷:求神降福免祸的活动。思量:心里想。诧异:觉得十分奇怪。喧闹:喧哗热闹。懊悔:做错了事或说错了话,心里自恨不该这样。惨白:(面容)苍白。wǔjièduóhǎosǒuxīchàchéngzhuànyàoshiténgqídǎogěngxiéàozhòu学生默读课文完成下面作业(1)明确小说线索,理清行文脉络。故事的主要人物是韩麦尔先生和小弗郎士。小说以“小弗朗士”的见闻感受和心理活动为线索,巧妙地铺设了故事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2)廓清故事情节,掌握文章结构。小说以时间推移为顺序,按情节可把文章分为四个部分。小说行文结构:第一部分(开头→“小院子里”)(1—6段)序幕。写小弗朗士在上学路上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和感受。第二部分(“平常日子”→“他那副大眼镜”)(7-10段)开端。通过小弗朗士的观察,写出上课之前教室里的情景——课前。第三部分(“我看见这些情形”→“忘不了”)(11-23段)发展。写韩麦尔先生将手最后一课的情景及小弗朗士的感受,这是小说的主体——课上。第四部分(“忽然教学的钟声”→结束)24-29段)高潮和结局。写韩麦尔先生宣布散学的情景——下课。第一部分{讨论分析}1、“我想就别上学了”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怕韩麦尔先生提问)2、找出这一部分环境描写的句子,试着分析它们的表达作用?自然环境:“天气晴朗”“画眉歌唱”——反映出小弗朗士贪玩、无忧无虑的幼稚心态。社会环境:“普鲁士士兵操练”“人们看广告牌”——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为后面小弗朗士情感的变化做铺垫。第二部分{讨论分析}完成下表填写,说说最后一课的情形和平时有什么不同?平时上课最后一课气氛学生教师肃静取代了嘈杂,庄重取代了随意;周围环境和气氛的描写,更烘托出“最后一课”严肃、庄严、悲愤的氛围,以及人们对它的无限珍惜。。“一切都是安安静静的,整个教室都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一切都是安安静静的,整个教室都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开课桌啦,关课桌啦,捂着耳朵大声背书啦。”“上课前学生已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了。”“拿着大铁戒尺紧敲着‘静一点,静一点’……”我迟到会遭到先生的责骂。老师穿戴随便。““韩麦尔先生踱来踱去,胳膊地下夹着哪怕人的铁戒尺”。今天我迟到,先生却温柔的说“快坐好”。穿着庄重的礼服。第三部分{讨论分析}下列语句表达出了怎样的情感?1、“原先觉得课本‘那么讨厌’,‘现在现在都好像是我的老朋友,舍不得跟它们分手了’”。说明小弗朗士朴素的爱国主义情感被唤起,开始认识到学习祖国语言的重要性。2、天啊,如果我能把那条出名难学的分词用法从头到尾说出来,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又没有一点儿错误,那么任何代价我都愿意拿出来的。表明小弗朗士增强了民族自尊性,产生了学好语言的责任感。3、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表明小弗朗士的爱国主义情感已经升华,化为一种学习祖国语言的强烈愿望和巨大动力。4、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表明了小弗朗士对不能学习祖国语言的悲愤,对侵略者的仇恨,对自由的渴望。第四部分{讨论分析}1、“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中的“高大”指什么?指韩麦尔先生的爱国主义形象在小弗朗士心中显得崇高、伟大2、文中哪些动词很好地表达了韩麦尔先生的思想感情?转、拿、使、写,表现了他内心的痛苦,以及对祖国的爱和对敌人的恨。3、找出表现韩麦尔先生内心痛苦的词语,分析它的作用。“脸色惨白”“他哽住了”,表现了他对敌人强烈的忿恨以及丧失国土对他沉重的打击。小结:作者充分运用了心理描写的手法,把小弗朗士思想变化过程写得波澜起伏,从幼稚、贪玩→疑惑、诧异→难受、懊悔→悲愤、懂事,这一感情变化的基点是小弗朗士本质上有一定的自控能力,亡国的惨痛震撼,更激发出了他的爱国之情,而韩麦尔先生以及小镇上居民的沉痛心情也给了他极大的感染。小弗朗士思想的变化:平时最后一课对敌人不在意痛恨、愤慨对老师害怕理解、尊重对法语讨厌重视、珍惜对国家无意识热爱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上一节课我们通过分析心理活动,了解了小弗朗士。现在再来看看小说的另一主人公——韩麦尔先生。二、分析韩麦尔先生的人物形象(1)作者描写韩麦尔先生运用了那些描写方法?(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2)试举例分析并说明其作用A、外貌描写:韩麦尔先生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表示他对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对最后一课的重视。)B、神态描写:“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教室里都装在眼睛里带走似的”(写出了韩麦尔先生对毕生从事的教育事业的无限眷恋,对祖国故土一往情深的热爱。)C、动作描写: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出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充分表现了他爱祖国恨敌人的思想感情,把崇高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推到了高潮。)D、语言描写:“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监狱大门”比喻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统治和封锁,“钥匙”比喻法国语言,全句含义是掌握祖国语言,可以激起人们的爱国意识,从而团结起来,打败普鲁士侵略者。)(上课一开始,他用“柔和又严肃”的语调说话,“柔和”表明他对祖国、同胞、学生的满腔热情;“严肃”说明亡国的悲愤。当课上小弗朗士背不出课文的时候,他不责备学生,而是陷入了深深的思索,“这正是阿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用内疚的心情勇敢真诚地做自我批评,痛心地检查自己的过错,表现了高度的责任感和深厚的爱国热情。接着他又深情地赞美祖国语言,赞美了祖国。当学生专心书写的时候,他又陷入了沉思,体味着深沉的亡国之痛。当“最后一课”结束时,他尽情地流露出了自己的悲愤,“深情、悲痛——思索、内疚——沉思、悲愤”是韩麦尔先生的感情变化,从中蕴含着他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无比的痛恨。)三、在“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的感情有怎样的起伏变化?小结:韩麦尔先生形象作者借助外貌、语言、行动描写来表现韩麦尔先生的性格特征。他虽“拿着大铁戒尺”,但他却非常温和,而且还穿戴着不同寻常的衣帽,原来他要离开自己服务了四十年的学校了,和自己的祖国做最后的告别了!可在万分悲痛之际,他始终保持着镇定。在最后一课时对大家的批评以及深深的自责,还有对孩子们的谆谆告诫,使一位恪尽职守、道德高尚的教师的形象鲜明地凸现了出来。下课时他奋笔写下“法兰西万岁”,充分表现出他强烈情感,给人极深的印象。他是一位把自己的职业和祖国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的爱国者,他热爱祖国语言,有崇高的爱国情,高度的民族责任感,有战胜敌人的执着信念。平时是一位严厉的老师,关键时候表现出庄重、无畏、深情,以自己的言行给孩子们心灵深刻的影响,这就是作者塑造的韩麦尔先生的形象。这一形象,起初模糊,继而清晰,最后便如雕像般活生生地立在每一个读者的面前,让人强烈地感受到这个人物外在的力度和内心的激情!环境描写:烘托气氛表现中心上学路上所见:天气画眉士兵布告牌对比暗示不幸反常气氛老师态度老师衣着镇上的人渲染悲怆气氛上课前教室里:上课时教室内外:教室安静屋顶鸽子桌椅磨损院内树木留恋家园细节描写:烘托气氛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主题屋顶上鸽子咕咕低叫【对和平自由的渴望】普鲁士军队操练和军号声【暗示时代背景】教室里飞进的金甲虫【烘托出孩子们的专心】韩麦尔先生的小黑丝帽【纪念最后一课】郝叟老头的“初级课本”“大眼镜”【弥补缺憾】书写“法兰西万岁”几个大字【对祖国的挚爱】问题探究1、作者在文中多次重复“最后一课”,其每一次用意是否相同,起怎样的作用?(韩麦尔先生在开课时宣布:“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们上课了……今天是你们最后一堂法语课……”这几句话在小弗郎士幼小的心灵里轰然炸开,镇公所门前的布告,教室里异乎寻常的情景,现在全明白了。“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这句话,单独成节,表达了他难过、愤慨的心情。“啊!这最后一课,我真永远忘不了!”表明小弗郎士对“最后一课”的严肃意义的深刻理解,也表明他已经由天真幼稚变得懂事成熟起来了。重复出现,既紧扣课题,又表达了对这最后一课的眷恋,对将要失去祖国语言的难舍。)2、指出下列比喻句的本体和喻体,并说说它们的含义A、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本体是“语言”,喻体是“钥匙”。“监狱”(比喻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统治和封锁)使人失去自由,任人宰割;“打开监狱大门”,使人重新获得自由。语言是民族的标志和象征,是联系人民思想的纽带,亡了国的人只要牢记祖国的语言,就不会忘记自己的祖国,就会随时激发爱国心和对敌斗争的意志,永远不会忘记为恢复国土争取自由、解放而斗争。从这个意义上讲,语言好比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B、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中飘扬。本体是“字帖”,喻体是“小国旗”,韩麦尔先生精心设计了这样的新字帖,是要让学生记住:“阿尔萨斯是法兰西不可分割的领土,决不容敌人侵占。”可见老师用心良苦。小弗郎士有如此的感受,说明他领悟了老师的意图,爱国感情将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的心紧紧地连在一起了。3、小弗郎士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小弗郎士在小说中有贯穿故事情节的作用。另外小弗郎士的内心感受及心理变化的过程,起到了深化了小说的主题。4、结尾部分的神态、动作描写有何作用?神态“脸色苍白”“呆在那儿”,动作“转、拿、使、写、靠、做手势”,写出了韩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