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综合英语》的“课程思政”建设中提高高校学生的文化自信发表时间:2019-12-23T16:47:13.650Z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3期作者:张蕴宁[导读]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对外交流的增多,西方文化和价值观体系与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激烈的碰撞和交锋。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对外交流的增多,西方文化和价值观体系与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激烈的碰撞和交锋。当前应用型地方高等院校英语专业的教学现实情况看,以英语语言的输入输出为主、中国文化的被动局面。本文以英语专业必修主干课程《综合英语》为例,研究如何在“课程思政”中提高高雪学生的文化自信。关键词:中西方文化、课程思政、综合英语、文化自信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对外交流的增多,各种文化思潮和良莠不齐的文化纷纷涌入国内,通过互联网、影视等传播手段,输入西方文化和价值观体系,与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激烈的碰撞和交锋。当前应用型地方高等院校英语专业的教学现实情况看,以英语语言的输入输出为主、中国文化的被动局面。如何使我国的大学生群体尽快树立“文化自信”,是教育工作者当前面临的最迫切、最紧要、最艰巨的任务。《综合英语》是英语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是英语专业一、二年级的主干课程,是一门重要的集听、说、读、写、译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英语知识与技能课。其教学中重点是语言基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训练,侧重听和说的培养。同时与《英语阅读》、《英语听力》、《英语语音》等基础课程相互依托,并为《高级英语》、《英汉笔译》、《英语基础写作》等后续专业课程打下必备的基础。所以说,《综合英语》课程建设是英语专业教学基本建设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也是英语专业课程数及学分最多的课程。《综合英语》课程所使用的教材内容丰富,涉及社会生活诸多方面,在承载语言知识的同时,为德育渗透提供大量鲜活的素材,研究其课程思政有积极的意义,有助于实现课程思政中“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同时,课文因多选择西方作家作品,在阅读分析其作品意义及其所涉及到的文化、道德及价值观、世界观问题时,也需要进行明辨细分,以理性清晰的态度对待西方文化,同时结合内容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帮助学生保持文化自信。目前高校《综合英语》课程在“文化自信”的建设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教学定位以语言教学为主,强调英语语言基本功的强化训练,即听说读写译,侧重于语言基础知识传授与语言基本功的考核评价,这样的英语教学虽然能够及时地、迅速地实现英语专业的实践性、应用性,但是由于对于文化建设方面的意识不强,而忽略了语言的文化功能,以及语言的社会功能,导致英语学生会鹦鹉学舌,而不能有意识地、创新地、思辨地分析、解决问题文化现象和问题,更不用提进行中西文化比较、文化排斥或文化相融等,不能使学生客观地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传播中国特色文化,表达中国声音,建立中国文化自信。(二)教学内容的文化匮乏。在应用型高等学校的英语课堂教学内容上,由于英语专业的教师和学生只关注英语语言学习的技能,这样的英语教学忽视语言所承载的文化信息输入,尤其是中国文化的输入和输出的缺少,造成了英语专业学生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越来越明显,学生无法使用英语介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弱项暴露无遗,进而缺乏文化自信。(三)《综合英语》课文大多数直接引用英语国家作者原文,保持语言的原汁原味,在实践教学中,授课教师只是侧重文本欣赏,却忽略了对学生正确的价值观的引导。(四)即使是授课教师将思政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中,常常会出现为了渗入思政教育而生搬硬套、教学内容不连贯的课堂状况,实际内容和思想政治完全没有必然联系、或联系牵强。本文将以《综合英语》的“课程思政”建设为依托,从教学的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方面“创新地”融入中国文化,探索中国文化自信的建设问题。(一)教师教育思维更新。将原来的知识+技能的教育思维改革为“知识+技能+思政”的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思维。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分组展开研讨,如何科学有效地在讲义中加入“文化自信”建设,拒绝生搬硬套。教师需要对思政的理解深刻,对如何进行课程思政教学会做更多的思考,这对提升教师在课堂实施课程思政教学的效果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二)在课程目标中,加入“文化自信”建设。在传统的《综合英语》课程中,英语通常作为“听说读写译”的一门专业技能课程,强调英汉的语言间的双向转换,以英语知识讲授和英语技巧练习为主。在创新教学模式下,《综合英语》课程不再是单纯的技能传授,而是一门注重中国文化输入输出的跨文化能力、培养学生的国际情怀的课程,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和实践中,接触、积累和锻炼跨文化能力,应对和完成中国文化的英语学习,即积极发展学生的双语能力、百科知识、跨文化交际等能力的集合,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传承中国优秀文化、拥有中国文化自信的课堂。(三)教学内容的方面。《综合英语》教材所选择的多为西方作家作品,内容中不可避免的会涉及到西方的文化及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学生可以了解相应的西方文化、风土人情、价值伦理观念等。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学生们需要了解世界,培养开放、发展的眼光,但同时也要具备思辨能力。在学习西方文化的同时要保持清醒、理性的头脑,有甄别的看待西方文化,不盲目崇尚西方,要在接受和理解西方价值观的过程中保持文化自信,对外来文化秉持单纯的鉴赏、学习的态度,不崇洋媚外。这就需要教师在组织安排教学内容时花心思、多思考,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学内容。充分挖掘教材中的道德思想元素及其美育和情感功能,找准切入口,在导入语言知识点时,对价值观念进行引导和渗透,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积极向上的道德观和世界观。(四)考核内容方面。对于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英语专业教学而言,可以借鉴现在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该项考试早已经将中国文化的英语翻译作为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专业需要及时应对和跟进这种变化趋势,在教学和考核过程中加入中国文化的翻译或者类似的教学板块。可以在阶段性考核项目中,加入中国优秀文化的英语翻译和传播板块,通过作业、课堂表演等形式,以评促课,以评促学,推动英语课程的中国文化自信的建设。英语专业课程中“中国文化”的融入是新时代应用型大学英语专业发展改革的必然趋势。这些年来,应用型高校的课程改革一直在强调社会实践、学科的应用价值和与地方特色产业相结合等,但是高校的语言类学科,避免不了地要涉及文化交流等问题,因此,本文以《综合英语》课程为依托,将党的先进理论文化自信的纳入到英语专业课程中,在“文化自信”的引领下,积极创新课程,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使英语专业课程尽早地凸显出“中国文化”,建立中国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参考文献:1.王梦婷《优秀传统文化视域下的文化自信构建探究》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112.陈丽霞《高校英语专业课程的思政价值内涵与实现路径——以《综合英语》课程改革为例》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3作者:张蕴宁讲师1982.3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英语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