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大学之道--读后感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读《回归大学之道》有感财税金融系:廖中强对于一名刚进大学从教不久的年轻老师来讲,能在学院组织的学习中读到哈佛前校长德雷克.博克先生所著的《回归大学之道》这本书,实乃受益匪浅。作者以一名世界名校领导人的卓然眼光,对大学之道真诚的反思、理性的论证,说理透彻、切中大学之道的精髓,真知灼见。让一度对大学之道迷茫的我对其认知逐渐清晰。作者开篇就回顾并梳理了整个美国大学的发展历史,通过对其历史的回顾,作者提出了诸如现今的大学教育水平是否真的持续提高了?大学生们是否比往届的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是否提高了写作和表达能力?教学质量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有效的评估?它能像商品那样的量化么?等一些列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作者将解答这些疑惑贯穿于后面的所有内容之中,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而深刻的见解。在整本书中,作者强调了本科教育在当今高等教育中不可替代的地位,提出了教师应该对本科教育应该持有的态度,并从多元化的美国高校体制中,提炼出了一组具有普遍意义的大学本科教育的目标,这些目标包括:准确而优雅的书面表达能力;运用逻辑和数理推理进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提到学生的道德意识;培养大学生的公民意识;适应多元化和全球化的素养;培养学生广泛的学术兴趣;提升就业能力等。作者接着指出了美国大学在实现这些目标过程中取得的成就,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以此深刻的揭示了实现这些目标的障碍,诸如学生一味地追求高薪、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脱节等。读罢此书,我心久久不能平静,引发了许多思考和感悟。虽然德雷克先生根据美国本科教育的现状,站在美国教育的立场反思、解决的是其本国大学本科教育的各种问题。同时也有国情的差异及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不同、教育现状的差异等问题,但大学的本质是相同,尤其是在世界全球化加深,世界越来越成为一个整体的今天,美国大学出现的问题其实与我们遇到的问题是相似甚至是相同、想通的。作为一个新老师,诸如有关的学术问题、教育体制问题、课程设置改革等等需要较全面而精深的理论和实践作为支撑的较复杂和深层的问题是我无能力也无权置喙的。但通过自身的认知和理解也在几个方面获得认识和感悟。如,教师的本科教育态度。当前大学老师尤其是权威的教授专家,大多存在对大学角色的认识差异、教师间缺乏合作、忽视教育目的、过于强调通识教育、忽视教学方法、忽视课外活动等六大问题。又如,大学的培养目标应该是多方面的,这些目标应该广泛接受且经过谨慎的界定,诸如“诚信”、“种族宽容心”等价值观与行为就是这样的目标。具体来讲就是表达能力、批判思维能力、道德推理能力、公民意识、适应多元化的素养、全球化素养、广泛的兴趣、为就业做准备。其中关于教师本科教育态度中我感悟最深的就是:当今大学老师忽视了教育的真正目的。众所周知,人类进行任何一项人类活动之前,如果不明确活动的目的,就很难做到有效的规划。目标就是方向,没有清晰的目标就像无头苍蝇一样,所做的事是盲目没有方向的,目标明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我们每一步行动是否正确有效,决定最终走向哪里,最终是成功或者失败。这一点作为高级知识分子的大学老师们和高等学府是不可能不清楚的,然而不幸的是如同美国人一样我们自己中的大多数更是并没有认真的去对待这个最为关键、最为重要的一步,而是将其忽视、跳过,把这一步骤持“走过场”的态度,敷衍了事过后就直接讨论本科教育的具体内容,而这样的做法带来的危害是巨大的。就像德雷克先生书中所讲:“忽视对本科教育目标的深刻思考,带来了诸多的问题。如,教师们在进行课程改革时就会忽视一些重要的基本问题,常识告诉我们,如果不理清这些基本的观念差异,本科课程评估不可能完全成功,尽管如此,教师们仍然置若罔闻”。尤其是下面一点我认为危害极大,就是大学对整体教育目的的关注不够,教师们对大学整体教育的长期视而不见,缺少整体意识观念,我认为这个问题带来其中一个非常严重后果就是在整体教育中我国的高等教育普遍忽视或不重视要求学生思考道德问题,或者说在现今较为浮躁的社会现实和市场经济影响下各个高校纷纷过分强调专业课为主,培养技术性实用型人才,倒不是说这样不好,只不过这样容易导致大学变得功利、目光短浅(现实中也的确如此),学生也受到经济社会影响变得浮躁、功利。在这样的环境下,所谓的道德思考和道德教育在现今的中国高校,尤其是部分职业院校中慢慢地变为了无人在意甚至是嗤之以鼻的口号罢了,有些大学教授更是公开的表示:“大学的任务只应该包括发展知识、培养学生的学术能力,而不应该负责培养学生的价值观、规范学生的行为”,更甚者直接表示就是为了就业。如此的忽视甚至是阻碍学生做道德思考和道德教育,实在是极其危险的一件事情。在德雷克的调查中,学生们都认为,培养个人的价值观是大学的“根本任务”或“最重要的任务”。德行才是一个人处世立身之本,老祖宗早就告诫我们了,中华民族从古至今就是一个以德治天下的民族,更是因为此才有了五千年的文明和辉煌,怎么能把这样根本的东西给忽视甚至抛弃了呢?实在令人痛心和费解,不得不为国家、名族未来而感到担忧。在培养、提高学生公民意识教育方面,我也有自己的感悟。德雷克先生认为当今的美国大学、大学生们普遍公民意识淡漠缺乏社会责任感,学生的政治参与热情度低下,对公共事务缺乏了解等问题突出。一个国家的公民,尤其是代表民族未来的知识分子如果对于公民意识认识淡薄、对政治参与漠不关心是一件相当可怕的事情,如果同学们难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将直接不利于政治民主的发展,进而对民族和国家的发展极为不利。同样我们的大学教育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大学生们不仅是缺乏公民意识,同样社会责任感也淡薄,政治参与度也呈现出越来越低的趋势。这实在不是一件乐观的事,不仅我们的高校应该及时的反思这样的现状,政府更要反思这样的现状。因此改变是刻不容缓的,政府要与大学一道认真审视大学的真正目标,高度的重视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通过开展相关的课程、活动,政府提供相关的政策和资金支持来共同培养大学生的公民意识,培养有责任感、使命感,民族、民主意识的合格公民。在开阔学生的视野,尤其是全球化的视野等方面我也有自己的体会。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了一个全球化紧密联系的时代,不仅是国家,包括个人要想取得好的发展都必须要有全球化的视野,在本科教育中要求同学们要抛弃极端的种族主义、极端的民族主义等错误的思想、观点束缚;能够理解世界的多元文化,各国的不同发展历史等相关知识;提倡文化包容、种族包容、历史包容等。培养学生具有宽容的、包容的、全面的、全球的思想素养和开阔眼界等等。当然以上的这些当今的大学和大学老师都很清楚其重要性,并极力提倡这样做,不过效果却并不明显,原因像德雷克先生所讲的,当今大学对开设的通识课程和相关的选修课程的目的性审视不够,导致课程设计随意,选修课效果不佳。同时,也没有科学合理的课程评价体系,或者说这种评价体系比较随意而脱离实际,学生的参与度也极其低下,其价值根本不大。此外,大学老师和教授们为了方便,甚至有些老师对其意识根本不够,根本不重视这方面知识的传授和引导,加之校园文化中这类文化的匮乏等原因,使得情况越来越糟糕。因此,我们的政府和高校真应该及时提高意识,立即行动起来,努力开阔、提高大学生的全球视野,这不仅可以丰富他们的知识,同时也能锻炼他们的思辨能力、提高他们的思维高度,更能达到健全其人格之目的。此外,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老师,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我结合本书的知识,从自身的专业角度和本校的现实情况及自身的工作实践的反思中另有如下浅见。我深刻的感觉到当今高校,特别是部分职业院校为了迎合市场和社会的物质需求对有关专业及技术课程过分强调,而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不够重视,甚至是边缘化了,更有甚者只是喊口号、走形式罢了,整个学校充斥着商业、物质气息,在这样的校园里所“熏陶”出来的学生,自然也是浮躁、物质的。个人认为我们最应该回归的大学之道就是关于德育的教育,《大学》有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曾子在两千年前就告诉了我们大学的真正真谛,我们应该培养有德行、高尚情操、远大理想、追求、信仰、有社会责任感、有公民意识的大学生,这其中的核心就是先树德而后立人,因此大学道德教育方是根本和首要要求,然后才是专业、技术教育,不能本木倒置,而以致贻害无穷。正如《大学》所讲:“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尤其大学教育关乎民族未来,绝对不能犯本末倒置之错,不幸的是我们已经犯了,而且还愚蠢不知!因此我认为,我们应该及时反思大学教育的德育问题,尊重文化课程,尊重思想政治教育老师特别是辅导员老师的作用,同时提高其地位、待遇,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去学习道德课程,开展相关而充分的活动进行思考和反思,培养学校文化氛围,尤其是有关本民族的文化氛围和学习气氛等等。诚然,受到自身知识及其结构和从业经验的制约我对本书的理解还不够深刻,我相信会随着知识的增加和对教育事业理解的加深会更加全面和深刻的领悟此书告诉我们的深刻道理,我会反复的研读本书,不断的学习和思考、反思,以在日后的工作中不断的提升能力,感悟大学之道,朝着做一名有责任的、综合素养全面的优秀大学老师发展,在自己平凡而又伟大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努力奋斗,为教育事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