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信有诚咨询教育机构DerkZhou周得良MTP中高阶主管的必备的12项核心管理技能简易12要素管理模型和4维执行力系统组织过程改进实务2课程大纲第一部分:管理基础和管理者应有的心态;基层、中高层管理者的角色认知和在企业中的作用(功能)第二部分:策划第三部分:组织第四部分:领导和部属带动第五部分:控制或监视测量、数据度量分析、改进3第一部分:管理基础和管理者应有的心态;基层、中高层管理者的角色认知和在企业中的作用(功能)管理的基础和管理者应有的心态1.管理的基础:什么是管理?管理与操作的差别?简易12管理要素模型介绍?管理活动的两大类型活动;案例分析:管理活动和操作活动;管理者与操作者的差别?管理者的任务;2.管理者应有的基本心态:正确承接需求和指令;理解经营理念——使命感达成的意愿;打破现状和革新;效益效率意识;原理(事物规律)与原则;科学的方法;健全的判断;有意识的管理。基层、中高层管理者的角色认知及在企业中的作用(功能)1.企业各阶层角色划分2.基层中阶及经营者在策划和执行功能所花时间3.基层中阶及经营者在管理循环各项功能所花时间4.基层中阶及经营者:能力要求的差别5.高阶主管(经营者)的使命、职责和任务6.中层干部的使命、职责、任务7.中层干部的角色功能:角色地位、基本功能、成功之道8.基层主管应有的职责和任务9.基层主管的角色功能:角色地位、基本功能、成功之道10.基层主管如何培养自我11.基层主管的扮演技巧4管理的基础与角色认知第一部分管理的基础和管理者应有的心态1.管理的基础:什么是管理?管理与操作的差别?管理要素模型介绍?管理的内容与任务;管理的基本概念;管理的基础;管理活动的两大类型活动:管事和理人,管人的危害,学会理人和安人;管理目的与功能;管理者与操作者的差别?“主管”是什么样的人?2.管理者应有的基本心态:正确承接需求和指令;理解经营理念——使命感达成的意愿;打破现状和革新;效益效率意识;原理(事物规律)与原则;科学的方法;健全的判断;有意识的管理。5何谓管理?管理就是在一定的社会制度等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中,一个组织为了实现其目标,由管理者对组织内部的资源进行策划、组织、领导、控制、促进其相互配合。以取得最大效益的动态过程。6PDCAPDCAPDCA管理与操作的差别管理者与操作者的差别7PDCAPDCAPDCA管理与操作的差别管理者与操作者的差别8管理的内容与任务管理的内容(部属管理)(业务管理)人员考核目标设定培训辅导制定计划保健激励工作实施关系协调目标修正启发意志工作改善环境改善考核评价团结协作整体提升管理的任务:管事和理人安人、达成目标9管理的基本概念管理者在进行自己工作的过程中,存在一个明显的特点:管理者的工作一定要与自己的部属共同进行和完成。一名合格的部属,只要他具有一定的专业才能和诚实、勤奋的工作态度即可;但是,作为一名合格的管理者,他不但要具备完整的人格,而且还要正确面对组织中各阶层的每一个人全面客观素质。能力上要考虑:对人的技巧、概念思考力和计划力(先见力、洞察力、判断力、企划力、构想力、问题解决力等)、专业技巧。管理者有时难免需要抑制自己直接去完成某项工作的冲动;有时必须在上级详细指示之前,直接指挥部属执行工作。所以说,如果部属的工作效率不高,主要的原因就是管理者的“领导无方”。管理者的使命,并不是靠自己一个人的力量完成任务,而是应该创造并提供能使部属专心完成任务的环境及条件,激发他们完成任务的能力与意愿,共同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为了更有效地达成目标,充分发挥部属的才能,管理者还需要分析他们在组织中的具体角色。管理者自身首先应认真考虑如何开展工作,并预先找出工作方法上需要改进的地方。为了充分了解自己担负的职责,管理者必须不断地进行自我总结,这才是迈向良好管理的起步。管理者的工作,在于凝聚部属及相关人员的整体力量,从而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10管理的基础管理者为实现目标,要经常针对不同工作内容仔细研究,并采取行动。即使属于单纯性的工作,也要就其相关事项和其它责任部门保持密切协调。管理者不仅要维护生产力、环境、安全以及部属的士气,而且要负责工作人员的分配、新进人员的任用、与上司及其它部门的协调等等难以枚举的责任,有时还要设身处地深入了解部属的个人意愿和生活需求。管理者为了高质量地按时完成工作任务,除了采取多种措施以外,还要适当执行并随时研究管理工作的分类,使整体系统更趋完善。管理工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管理者在完成某一特定目标时,经常存在顾此失彼的情况,因此,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必须彻底领悟具有共通性的基本观念,即使工作性质与工作岗位不尽相同,仍能随时保持管理者应有的基本态度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样才能成为合格的管理者。身为管理者,在执行工作的过程中,免不了与许多人发生关系,如果要顺利完成工作,除了应坚持以上原则,还必须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由于领导方法的差异,员工有时干劲十足,有时却又意志消沉,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工作才能,管理者应随时警惕。能发挥无限力量实现工作目标的是人,导致整个组织体系瓦解的还是人,所以管理者应该把能导致这样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的“人”,做为管理工作中的重点目标,不断深入研究,随时予以引导,这样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管理者。能使“组织”成长与繁荣的是人,危及其存在的也是人,因此,保持并促进“组织”向正确的方向前进,是管理者所应负的职责与任务。11管人带来的三大祸害管人的人经常会成为费力不讨好的人,阳奉阴违的行为;一旦把人纳入管理,就会一切公事公办,这样必然留不住人心;大家维持不被开除的水平,暮气沉沉、缺乏竞争力。12学会理人反感被人管是一种本性中国人反感被人管是一种本性,比如我们常常可以听到下面的话语:“你凭什么管我?”、“谁让你管?你管谁啊?”、“你干吗管我?不要你管。”中国人还常说这样一句更妙的、独一无二的话—“凭他那种德行,还想来管我?”从这里可以看出,中国人是何等的重视德行,他们认为品德优秀的人才有资格管理他人,这种话在中国人是言之成理、顺理成章的。只能“理”,不能“管”管理包含“管”和“理”两个字,中国人习惯说:“你为什么不理我?来了半天都没人理。”中国人对于无人理睬很在意,由此而知,中国人只能理,不能管。理就是看得起,你看得起人家,人家就看得起你,这叫做敬人者人恒敬,所以人人都愿意讲理;而管就是看不起,所以我管你就是表示我比你大,你就要听我的,那你就很没有面子,即使你挣再多的钱也没有面子。中国人最喜欢听的话语是“我支持你,你放手去做”、“你办事我放心”,这样的话语恰好迎合了中国人的民族性。如果你对下属使用了“理人话语”,就是表示了对他的尊重,再加上你的以身作则,你就会真正得到下属的支持。所以,我们常听到努力奋进的员工这样说:“我们老板看得起我,给我很大的面子,我只好争气呀,做给他看!”总之,想要员工尊敬你,想要你的员工对客户好,你就要对你的员工好。只要你对员工不好,他们就不会对你的顾客好。你要你的员工对顾客讲话客气,你就要对你的员工讲话客气。这是中国人很明显的一个个性。13学会安人安人才是最高境界“理”人其实还是不够的,让员工努力工作的最高境界叫做“安人”。达到“安人”的境界,你即使不理睬员工,他自己也会很安心,也会表现得非常好。可是很少有人能一下到达“安人”的境界,一般来说,都要经历从“理人”到“安人”的过程。从管人提升到安人人是不能管的,而事情是要管的,要学会以管事来带动人心,让员工把他们的身心投入到工作中,这样他们自然能与你积极配合,从而把工作做好。但是,你一定要尊重并信任他,如果你一开口就说:“我看你也做不好”,那他就真的会做不好。这就是为什么中国人总是要鼓励别人:“你放心吧,到时候会有很多人帮你忙;你好好去做,一定没问题。”这是一种激励他人的好方法,这种激励和西方的激励是不一样的。一个会带人的人,就是要打动对方的心,所以我们说“动心你就跟他走”。安人,是最高的一个境界,中国人喜欢随遇而安,随时随地都要安,这是一种整体的安,而不是个人的安。我们时时刻刻都要安,随时随地都要安,一时不安就不行。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把人安顿好,人一安顿好就没事了,人没有安顿好,即使你有天大的本事也无法带动他的心。但是我们不能一下要求那么高,我们要先抛弃管人,不要再讲人力资源管理,然后将其变成理人,也就是人员发展。人员发展就是把所有人的潜力都开发出来,方法很简单,只要你看得起他,他就会拼命去做。把管人提升到理人要靠大家转变观念,观念一改变,做法就不一样了。人性、尊严要靠我们来提升,只要人性,没有尊严,这个人就没有精神、没有灵性,就会慢慢像动物一样,打一下才动一下,无法主动配合工作。人只要没有尊严,就会伤心,所以中国人对这点的要求特别高。中国人一般只相信自己的道理,不太相信别人的道理。中国人有钱会过得很有尊严,没有钱也过得很有尊严;有钱过得很高兴,没有钱还过得很高兴,我们是没有条件的生活,不像西方人是有条件的生活。我们可以随遇而安,全世界没有一个民族做得到随遇而安,只有我们做得到。14严明赏罚管理”二字实际上可以分为“管”和“理”两个方面,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管理者却往往只重视“管”,而忽视了“理”,因为前者更加直接,也更加具体,而后者则比较抽象和复杂。“管”确实是一种好的方法,它能让人们遵守游戏规则,服从组织的既定制度。但是,什么策略都不是万能的,如果只是一味地强调“管”,就会让被管理者逐渐丧失遵守制度的自主性,长此以往,组织内部的上下级关系就会变得冷漠,工作氛围也必将死气沉沉。通常来讲,只“管”不“理”的组织是人心涣散的,在这样的环境里,人们往往装出服从制度的样子,但内心深处却并不认可管理者的理念,以至于大家消极怠工,绩效难以保证。究其原因,那些只管不理的管理者并没有错,因为他们往往看重企业的利益,而忽视员工的利益。但是,如果想让自己的团队能始终像一台崭新的机器那样高速运转,就必须要协调好每个零部件之间的关系,零部件受损,整个机器都会运转不畅。同样的,集体的成功离不开个人的努力,如果管理者想让整个组织都得以正常运转,那么务必要将“管”和“理”进行有机结合。可是如何打破这种不好的氛围,实现“管”和“理”的双管齐下呢?国家管理者处理政务的关键在于辨别优劣、严明赏罚,奖励有功之人,惩处有过之人,因为法令的顺利贯彻需要以明确的制度做基础,而自觉性则需要严明赏罚作保障。法律的公正是基础,但是统治者在治理国家时,如果片面追求严刑酷法,人民就会把心思放在思考如何逃避法律制裁的问题上,虽然不犯法,却失去了廉耻之心。同理,企业的管理者也不应该太倚重规则,而是应该把管理的重点放在如何让员工自觉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上,让他们对游戏规则、企业文化和管理者的理念有深刻的认同感,所以“管”要辅之以“理”。有经验的企业管理者都会重视处理“管”和“理”之间关系的问题,因为处理好这个问题就能使员工感受到制度的公平与威信。所以说,在管理事务的的过程中,虽然规则和制度非常重要,但是也应该让严明赏罚的观念深入人心,这样员工的自觉性才能被调动起来。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强调“管”和“理”的充分结合,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赏罚分明,这也是确立制度的公信力的最好方法。15严明赏罚《韩非子》中有这样一个故事:鲁国人为了开垦荒地,就焚烧一片堆满柴草的沼泽,结果引发了火灾,火势迅速蔓延到国都附近,鲁哀公立即组织众人去救火。人们到了火灾现场,发现没有人负责救火事宜,就去追逐四散奔逃的野兽了,导致火越烧越旺。鲁哀公无奈,只得向孔子求助。孔子就说:“救火是一件危险的差事,狩猎则是人们最喜欢的消遣方式;救火的人得不到奖赏,不去救火又不会受到惩罚,所以人们自然就会舍弃救火之事,而选择追逐野兽了。”鲁哀公又问:“那我该怎么办呢?”孔子说:“事情紧急,对众人逐一进行赏赐恐怕来不及了,而且国库的财产也不够给大家分发的,所以现在只能用刑罚。”于是鲁哀公就按照孔子的建议下令说:“不救火的,按投降败逃罪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