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65.150B51DB35福建省地方标准DB35/T1264—2012坛紫菜种藻Porphyrahaitanensisparent2012-07-23发布2012-10-20实施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5/T1264—2012I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的要求编写。本标准由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提出并归口。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福建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福建省大成水产良种繁育试验中心、福建省水产加工流通协会藻类分会。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宋武林、马平、刘燕飞、黄健、林国清、陈燕婷、陈心浩、林丹。DB35/T1264—20121坛紫菜种藻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坛紫菜(PorphyrahaitanensisChangetZheng)种藻的术语和定义、选用指标和检测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坛紫菜种藻的选择。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3097海水水质标准GB/T18407.4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体长坛紫菜叶状体前缘端至基部末端的长度。3.2体宽坛紫菜叶状体中部最宽部位的宽度。3.3叶型(L/W值)坛紫菜叶状体体长与体宽的比值。4选用指标4.1环境指标种藻生长海域水质应符合GB3097的要求,产地和底质条件应符合GB/T18407.4的规定。4.2生物学指标DB35/T1264—201224.2.1外形叶状体外观形态应符合坛紫菜分类学特征(见附录A)。藻体基本完整、健壮,无病斑,无难以去除的附着物。4.2.2色泽叶状体表面具有光泽,呈紫褐色、棕褐色、紫红色等。4.2.3体长野生叶状体宜大于8cm,养殖筏架上的叶状体应大于20cm。4.2.4叶型(L/W值)野生叶状体>1.0,养殖筏架上的叶状体>2.0。成熟期的叶状体一般呈长披针型、亚卵型,叶片基部比较宽大。4.2.5成熟成熟叶状体的果孢子囊群呈紫红色,其形成区域约为藻体面积的1/4-1/2。5检测方法5.1外形、色泽与成熟采用目测法。5.2体长用直尺测量叶状体前缘端至基部末端的长度。5.3叶型按5.2测量体长,由藻体中部的最宽部测量宽度,长度与宽度之比为L/W值。DB35/T1264—20123AA附录A(资料性附录)坛紫菜分类学特征坛紫菜叶状体呈披针形、亚卵形或长卵形。生长在岩礁上的体长一般只有12cm-18cm,个别可达28cm以上,叶状体后期呈橄榄绿色,叶片呈花朵状。生长在人工养殖筏架上的叶状体,体长常能达100cm-200cm,宽度一般3cm-5cm,可达8cm以上;色暗绿紫而带褐色;基部为心脏形,少数为圆形或楔形;在岩礁上自然生长的叶状体边缘无皱褶或有不明显皱褶,后期边缘有数排退化细胞;人工养殖的幼体也无皱褶,大的叶状体都有明显的皱褶,边缘细胞排列具较稀疏的锯齿。叶状体营养细胞为单层,局部为双层;多数细胞具单一色素体,少数具双色素体。叶状体藻体厚50µm-110µm,切面观细胞内腔高35µm-50µm,宽15µm-22µm;长假根丝的附着细胞呈圆头形。坛紫菜叶状体多数为雌雄异株(gonochorism),少数为雌雄同株(hermaphroditism)。在雌、雄同株的藻体上,含精子囊器部分和含果孢子囊部分,常以直线或曲线分别集中在藻体的一定区域上,有的精子囊器部分在藻体的上半部,而果孢子囊部分在下半部,有的则反之;还有的其精子囊器部分和果孢子囊部分是斜分在藻体的对半;再有的则是其精子囊器部分在藻体的中、上端,而果孢子囊部分却分布在精子囊器部分的两侧;每一精子囊器,具128个或256个精子囊,表面观16个,共8层或16层,分裂式为128/♂A4B4C8或256/♂A4B4C16;每一个果孢子囊具16个或少数具32个果孢子,表面观为4个或少数为8个,切面观为2排4层或少数为4排4层,其分裂式为16/♀A2B2C4或少数为32/♀A2B4C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