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T 1191-2009 太平洋牡蛎苗种生产技术规程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ICS备案号:山东省地方标准DB37/T1191—2009太平洋牡蛎苗种生产技术规程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DB3DB3DB377772009-03-01实施2009-02-17发布DB37/T1191—20091前言本标准由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提出。本标准由山东省渔业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海水养殖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郭文,高凤祥,潘雷,菅玉霞,张少春。DB37/T1191—20092太平洋牡蛎苗种生产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gigas(Thunberg)]苗种生产中亲贝的选择和培育、苗种培育、中间培育等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太平洋牡蛎苗种生产。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11607渔业水质标准NY5052无公害食品海水养殖用水水质NY5071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SC/T2027-2006太平洋牡蛎苗种SC/T2026-2007太平洋牡蛎亲贝3亲贝的选择和培育3.1亲贝的选择亲贝规格、质量及运输方法按照SC/T2026的要求执行。3.2亲贝培育3.2.1培育池规格底面积10m2~40m2,水深1.2m~1.5m的室内水池。3.2.2培育条件水源水质符合GB11607的规定,培育用水水质符合NY5052的规定。从亲贝生境水温逐步升至20℃~22℃;盐度20~30;光照500lx~800lx。3.2.3培育密度采用多层网笼或单层浮式网箱为亲贝培育容器,密度为50~100个/m3。3.2.4日常管理3.2.4.1投饵投喂硅藻、扁藻等单胞藻或酵母粉、淀粉、藻粉等代用饵料;日投饵量15×104个/mL~25×104个/mL(以硅藻为例)。3.2.4.2换水早期和中期每天换水100%;临近采卵前每天换水150%。3.2.4.3倒池隔天倒池清洗一次,临近采卵前不倒池,但应每天吸污一次。3.2.4.4升温每天升温不超过1℃,至20℃~22℃恒温待产。3.2.4.5充气前期中量充气,后期微量充气。3.2.4.6药物使用DB37/T1191—20093符合NY5071的规定。4苗种繁育4.1获卵一般采用人工刺激法或解剖受精法获得受精卵。4.1.1人工刺激法通过阴干、流水、升温等方法,刺激亲贝后,将亲贝混合挂于池水中让其自行排放精卵,自然受精。达到所需卵细胞密度后,移走亲贝。亲贝移走后,加大充气量,捞出上层泡沫;也可静止1h~2h,虹吸出上层带精液的海水,再加入过滤海水,如此反复2次~3次。清除多余的精子,提高受精卵的孵化率。4.1.2解剖授精法4.1.2.1鉴别雌雄取少量生殖腺物质,涂于载玻片上的水滴中,卵呈颗粒状,散开快,精子呈烟雾状,散开慢。然后,再用显微镜镜检严格复查一遍,分别隔离放置。4.1.2.2采卵去掉鳃外套膜等部分,将性腺取出,撕破生殖腺,挤出卵子。卵先用100目、200目筛绢过滤,以便除去较大颗粒,再用500目筛绢过滤,除去较小杂质和组织液以备受精。4.1.2.3泡卵用清洁海水稀释卵细胞的密度至4×107粒/L~8×107粒/L,泡卵30min~60min。4.1.2.4授精按雌贝数量的10%挑取雄贝,按本标准4.1.2.2方法取精液;加入卵细胞液中,搅拌5min~10min。4.2孵化将受精卵移入培育池中孵化。人工刺激法采取原池孵化。4.2.1培育池规格同本标准3.2.14.2.2培育条件水源水质符合GB11607的规定,培育用水水质符合NY5052的规定;水温22℃~28℃;盐度20~30;光照500lx~800lx。4.2.3培育密度30个/mL~100个/mL。4.2.4孵化管理受精卵入池后,每小时搅池一次,捞取水面泡沫,定时观察胚胎发育情况。4.3幼虫培育4.3.1选幼受精卵孵化24h后发育至D形幼虫,D形幼虫比例达到70%~80%时,用300目的筛网将D形幼虫移入培育池中。4.3.2幼虫培育密度选育后幼虫密度10个/mL~20个/mL;壳顶后期幼虫密度应小于4个/mL。4.3.3日常管理4.3.3.1投饵选幼后,以金藻为开口饵料,日投喂饵料密度达到1×104个/mL~2×104个/mL,分4次~6次投喂。随着幼虫生长,饵料投喂量应逐渐增加。幼虫壳长120µm以上,可投喂角毛藻、扁藻等。幼虫发育至壳顶后期,日投喂饵料密度达到5×104个/mL~8×104个/mL(以金藻为例),分6次~8次投喂。4.3.3.2换水DB37/T1191—20094每天换水4次,初期每次换水1/4,后期逐渐增加到1/3。4.3.3.3倒池每隔3d~5d倒池一次。4.3.3.4充气100号或120号散气石,每平方米1个,连续微量充气。4.4采苗4.4.1采苗器制作将壳高6cm~8cm的扇贝壳片用12股聚乙烯线串成串,每串100片,串长100cm左右。4.4.2采苗器处理反复冲洗后,用0.5‰~1‰的氢氧化钠溶液或2‰的漂白粉(含氯量35%)溶液或稀盐酸浸泡24h,再用砂滤海水冲洗2~3遍。4.4.3投放密度60串/m3~80串/m3。4.4.4采苗时间幼虫壳高达300µm以上,出现眼点幼虫比例达30%以上时,对眼点幼虫进行筛选,并移入已投放采苗器的水池中,密度控制在2个/mL~3个/mL。4.5采苗后管理附苗初期水位不应低于采苗器,采用流水方式换水,减少充气量。固着后24h,可加大换水量及充气量。经常检查幼体附着及附着后的变态情况;及时调整投饵量,日投喂单胞藻饵料密度为20×104个/mL~40×104个/mL(以金藻为例)。4.6药物使用符合NY5071的规定。5中间培育5.1环境要求风平浪静、潮流较小、饵料丰富的海区或水深1.5m以下的围塘;水质应符合NY5052的规定;水温15℃~26℃;盐度18~33。5.2培育方式浮筏下用网包吊养,每包放置扇贝串10~20串,网包间距大于100cm。5.3日常管理捕捉清除肉食性腹足类、甲壳类;洗刷清除附着生物;附着物大量繁殖季节,适当加深吊养水层;暂养一段时间后,可进行分苗疏养,每包放置扇贝串5~10串。6苗种检验苗种规格分类、质量要求、检验方法、计数方法以及运输方法按照SC/T2027的规定执行。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