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T 419-2010 鲑鳟工厂化冷流水养殖操作规程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ICS65.165B52备案号:山东省地方标准DB37DB37DB37DB37DB37/T419—2010鲑鳟工厂化冷流水养殖操作规程2010-02-24发布2010-03-01实施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发布发布发布DB37/T419—2010I前言本标准是对DB37/T419-2004《鲑鳟、鲟鱼工厂化冷流水养殖操作规程》修订与补充。本标准与DB37/T419-2004《鲑鳟、鲟鱼工厂化冷流水养殖操作规程》相比,主要修改如下:——对该标准《鲑鳟、鲟鱼工厂化冷流水养殖操作规程》修改为《鲑鳟工厂化冷流水养殖操作规程》。——对“5鲑鳟鱼类养殖”进行了部分修改。——对“7鱼病防治”进行了部分修改。本标准由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提出。本标准由山东省渔业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由山东省淡水水产研究所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有光、段登选、王玉新、马荣棣、王兰明、陈述江、轩子群。本标准于2004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DB37/T419—20101鲑鳟工厂化冷流水养殖操作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工厂化冷流水养鱼的养殖生产环境条件及养殖与管理技术。本标准适用于鲑鳟的工厂化养殖。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11607渔业水质标准GB/T18407.4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NY5051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NY5071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NY5072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饵料安全限量NY/T5160无公害食品虹鳟SC/T1030.1虹鳟养殖技术规范亲鱼SC/T1030.2虹鳟养殖技术规范亲鱼培育SC/T1030.3虹鳟养殖技术规范人工繁殖技术SC/T1030.4虹鳟养殖技术规范鱼苗、鱼种培育技术SC/T1030.5虹鳟养殖技术规范池塘养殖食用鱼技术SC/T1030.7虹鳟养殖技术规范配合颗粒饵料SC/T1013粘性鱼卵脱粘孵化技术要求3术语和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工厂化养鱼指能够控制鱼类的生活环境,摆脱自然条件的限制,从事高密度、高产量和高效率的养殖生产。4环境条件4.1产地要求4.1.1水源为地下水、山谷型水库坝下渗出水、山涧溪流水、冷泉水。水量充沛,清洁,排灌方便,水源不会对渔业水质构成污染威胁。4.1.2水质符合GB11607的规定,水温在20℃以下。4.1.3养殖生态环境要求符合GB/T18407.4的规定。地势应有一定坡度,每排鱼池之间应有一定落差(高程差),便于自流、净化和曝气增氧。4.1.4年生产冷水性鱼类12t~18t的养鱼场,最小水流量0.1m3/s,养殖面积1000m2~3000m2。4.1.5养鱼用水重复使用时必须经过水质净化处理,如沉淀、过滤、除氨、消毒和曝气等程序。处理后的水质应符合NY5051的要求。4.2鱼池要求DB37/T419—201024.2.1鱼池类型养殖场应建设有孵化池、鱼苗池、鱼种池、成鱼池、后备亲鱼和亲鱼池。4.2.2鱼池比例各种鱼池类型的比例关系,见表1。表1各种类型的鱼池所占的比例关系鱼类类型总面积孵化池鱼苗池鱼种池成鱼池后备亲鱼池亲鱼池检疫池所占比例(%)1001212753614.2.3鱼池的建筑特征鱼池类型根据不同用途其采用的质地、结构、面积也不同。鱼池多采用混凝土结构,也可以采用砖混结构、石结构或玻璃钢结构。4.2.4鱼池形状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椭圆和多角形等。a)长方形鱼池建筑结构长方形鱼池建筑结构,见表2。表2长方形鱼池建筑结构一览表鱼池类型建筑结构长×宽(m)面积(㎡)水深(m)进水口宽(m)排水口宽(m)孵化池混凝土2×120.20.10.2鱼苗池混凝土4×140.3~0.40.20.3鱼种池混凝土10×2200.60.50.6成鱼池混凝土、石16~50×3.5~2050~5001.00.70.8亲鱼池混凝土、石16~50×3.5~2050~5001.50.70.8长方形池底向排水口的纵向坡比0.5%~2%,横向坡比3%~5%。b)圆形鱼池建筑结构圆形池直径2.5m~8.0m,水深1.2m~1.5m,池底向排水口的坡比5%~18%,鱼池面积30m2~50m2。4.3给排水系统4.3.1鱼池的进排水每个鱼池应设有进水口、溢流口和排污口。进水口应设在排污口相对的鱼池壁上。排水经过池底排污口排水,再经挡水横板溢流出池。进排水相互独立,池与池之间不得串池。应根据水的流量、流速、鱼池规格、形状、水体交换率的大小,确定进、排水口的大小,排水口略大于进水口。4.3.2水位控制与防逃设施进水口、溢流口和排污口应设防逃网,以控制水位和防鱼逃逸。溢流口上的挡水横板应由多个15cm高的挡水板组成,可根据水深要求增减挡水板,长度视进排水口宽确定。防逃网形状有片状、筒状和钟罩状等多种,根据放养规格选择相应的网目,覆盖一层网片。一般刚孵化的苗种用20目/吋~30目/吋的网片;1cm以上的鱼苗用10目/吋~15目/吋的网片;3cm左右鱼种用4目/吋~6目/吋的网片。4.3.3水温调节具备冷水、温水水源的调温池应达到从产卵到养成各阶段最佳水温的调节要求。4.3.4遮阳棚池壁设置轻钢支架,高温烈日季节随时搭设遮阳棚。5鲑鳟鱼类养殖DB37/T419—201035.1亲鱼来源5.1.1从养殖种类原产地引进经选育的苗种,经专门培育成亲鱼,或直接从原产地引进亲鱼。苗种和亲鱼应经省级以上国家鱼类种质鉴定委员会鉴定认可,并出具证明。为避免近亲繁殖,同一个生产单位的雌、雄亲鱼不得来源于同一个原种场;同一个生产单位繁殖的雌、雄鱼不得同时留作本场亲鱼。为避免性状退化,应每隔5年从原产地引进原种鲑鳟发眼卵,培育成亲鱼。5.1.2应采用持有国家发放的原(良)种生产许可证的养殖企业生产的苗种,经专门培育而成的亲鱼。5.2亲鱼要求亲鱼的形态特征符合鱼类分类学上有关鲑鳟鱼的形态描述。要求体质健壮、无病、无伤、无畸形。严禁近亲繁殖的后代留作亲鱼。参照SC/T1030.1规定执行。5.3亲鱼培育从1龄鱼开始进行培育,选择体形好、健康、颜色正、生长速度快的个体作为培育对象,也可以从2龄鱼中挑选出后备亲鱼作为培育对象。参照SC/T1030.2规定执行。5.3.1繁殖年龄与体重繁殖用的亲鱼,雌鱼年龄应在3龄~5龄,体重在0.9kg/尾以上;雄鱼年龄应在2龄~4龄,体重应在0.5kg/尾以上。参照SC/T1030.3规定执行。5.3.2培育条件鲑鳟鱼亲鱼培育的适宜水温上限为13℃,下限为4℃,即应在周年水温4℃~13℃条件下,产卵前6个月不得超过12℃。5.3.3放养密度亲鱼培育的放养密度主要取决于鱼池的注水量、水温和溶氧等理化因素。培育池中水的溶氧量必须保持在6mg/L以上。在适宜的注水量情况下,如每100m3的培育池,注水量为5L/s~10L/s时,可放亲鱼数量为5kg/m3~10kg/m3。注水量大、溶氧充足时,可适当增加放养量,反之应减少。5.3.4饲料投喂雄鱼的饲养量占亲鱼总体重的15%。在培育亲鱼时,雌雄的选留比例可掌握在4:1~3:1之间,再根据采卵群体的平均体重和成熟率,即可确定出应该饲养的亲鱼数量。日投饲率在产卵期间为亲鱼体重的0.3%,在产卵前1个月和产卵后1个月为亲鱼体重的0.5%,其他时间为亲鱼体重的0.7%。对初产亲鱼可适当加大投饲量,日投饲2次。5.3.5池水交换亲鱼培育池水体交换量以2次/h为宜,溶氧应保持在6mg/L以上。低于6mg/L时,应及时增加注水量或增氧。参照SC/T1030.2规定执行。5.4繁殖5.4.1亲鱼成熟度鉴别性成熟的雌鱼腹部膨大而柔软,生殖孔红肿外突,轻压腹部即有卵粒外流;性成熟的雄鱼轻压腹部即有精液流出。进入繁殖期,成熟度鉴别应每隔5d~8d进行1次,对已成熟的雌鱼应及时采卵。5.4.2人工授精采用人工挤压方法采精和采卵。采卵后需用等调液(等调液配方为:氯化钠90.4g、氯化钾2.4g和氯化钙2.6g,依次溶于10L蒸馏水中)将卵洗净,然后按每1×104粒卵加入10mL精液,快速搅拌均匀使精卵充分接触,再加入少量等调液,继续搅拌1min,然后清水冲洗1次~2次,漂去破卵和污物,静置30min~60min,待吸水膨胀后,经消毒放入孵化池孵化。5.5受精卵5.5.1受精卵引进时,应出具相关的检疫证明和鉴定证书。5.5.2将装受精卵的塑料袋先放入孵化池中,待塑料袋内、外的水温基本接近后,温差≤2℃,再倒出受精卵孵化。5.5.3鱼卵消毒采用浓度为10g/L食盐水浸洗20min。DB37/T419—201045.6人工孵化5.6.1专用孵化器、或孵化水槽,内设孵化盘,盘中的受精卵应做到不叠压、无死角,孵化盘放卵密度≤1.5万粒/m2。5.6.2孵化用水水质洁净、无污染。使用前应先曝气,孵化期间保持DO≥8mg/L,水体交换量8次/h~12次/h,孵化水温8℃~13℃。5.6.3孵化期间的注意事项a)及时拣出孵化盘中的死卵,并详细计数。b)破膜阶段应停止拣卵操作,应尽量减少水体搅动,注意使卵与卵不相互重叠、或挤压。c)避免阳光直射孵化盘。d)破膜后,带有卵黄囊的仔鱼沉到水底时,在孵化盘内开食,开食3d后挪入繁育池培养。e)破膜期间,氧的消耗量加大,应适当进行水体曝气增氧。在鱼苗依靠吸收卵黄囊营养发育时,应注意避免阳光直射;适当搅动水体,以防局部缺氧。5.7苗种培育鱼苗培育适宜水温10℃~12℃,每1×105尾鱼苗注水量为1L/s~5L/s。上浮鱼苗在鱼苗池内的放养密度为1000尾/m3,培育2周后移入另一鱼苗池,放养密度为5000尾/m3。采用全价配合饲料作为开口饲料,饲料粒径0.3mm~0.5mm。当上浮鱼苗为鱼苗池内总鱼苗的半数时,开始投饵。可参照SC/T1030.4,SC/T1030.6和SC/T1030.7规定执行。放养、投饵情况见表3。表3在适温下苗种规格、放养密度和投饵率开食后天数(d)鱼苗池面积(㎡)水深(m)鱼体重(g)放养密度(尾/㎡)日投饵量(%)日投饵次数4516~300.3~0.40.6750~10001266016~300.3~0.40.9500~7501067516~300.3~0.41.2500~7509490300~10000.3~0.41.8300~50074120300~10000.62.5100~30064150300~10000.65.070~10054180300~10000.810.070~10043210300~10000.815.030~5033240300~10000.825.030~5033270300~10000.835.015~3033300300~10001.050.015~302.535.8鱼种培育最适水温16℃~18℃,最高水温≤24℃。鱼种质量要求游泳活泼,体质健壮,无伤、无病、无畸形。同一池的鱼种规格要整齐。注水量≥50L/s,流速≤0.1m/s,水体交换率0.5次/h~2.5次/h。放养密度、日投饵率及日投饲次数见表3。5.9成鱼养殖适宜水温12℃~20℃,最适水温16℃~18℃,最高水温不得超过24℃。池水交换率应在1次/h~2次/h以上,流速保持0.02m/s~0.16m/s。放养鱼种的质量和规格放养密度见表3。日投饲率为鱼体重的0.5%~2.0%,3次/d~4次/d。水中溶解氧应保持在5mg/L以上,氨氮应控制在0.75mg/L以下。可参照SC/T1030.5和SC/T1030.7规定执行。放养情况见表4。6日常管理根据鱼的生长和水温变化情况调整分配各鱼池的注水量,使每个鱼池都有良好的注水量和溶氧量。DB37/T419—20105表4不同饲养阶段的放养密度生长阶段平均体重(g)水温(℃)放养密度(尾/㎡)备注仔鱼期孵黄囊吸收前135000~10000DO≥6mg/L开食后1~2个月0.5~1.0131000~500鱼苗期开食后2~4个月1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