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群建设视角下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探讨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龙源期刊网专业群建设视角下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探讨作者:刘平陈秀珍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4年第26期摘要:高职院校组建专业群的目的之一就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其中教师资源是关键因素。文章首先分析了专业群建设的意义及师资现状,进而探讨了专业群建设对教师、教师团队以及专业群所在教学部门的需求,在此基础上从专业群建设的视角下,对教师队伍的建设提出了建议。关键词:专业群;教师资源;共享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6-0271-03专业群是由基础相关、职业岗位相近、内在联系较紧密的若干个相关专业组成的集合,以一个或多个实力较强的重点专业作为核心专业,在课程内容上有共同的理论、技术和基础。专业群建设是以专业建设为核心的资源整合活动,不是简单地等同于专业目录、课程设置的集合,而应该是一个包含教学资源、师资力量、教学设备、实训体系等在内的系统工程,只有各个子系统相辅相成,才能发挥“群”的优势力量,其中人力资源最为重要,对专业群教师资源进行合理的整合和优化是提高专业群建设质量和水平的关键。一、专业群建设的意义及师资现状专业群建设是形成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关键,对高职院校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为:一是能够形成群体优势,根据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和区域人才需求,调整专业方向和拓展新专业,增强市场适应性。二是通过师资共享改善师资结构、提升师资力量,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增强专业竞争力。三是能够较好地聚集优势专业,整合实践教学资源,提高现有资源利用率,降低实训条件成本,最大限度提高经济效益。四是能够形成特色和品牌优势,提高学院知名度。以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专业群建设为例。学院共设有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机械制造技术、智能装备技术等9个专业群,专业群内教师资源的配置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师资结构不均衡,个别专业实力弱;(2)专业带头人实力不强,骨干教师缺乏;(3)校外兼职教师稳定性较差;(4)专业群内各教学团队之间师资共享程度低。因此,走群内专业之间相互渗透、融合之路,合理配置和整合优化师资力量,对实现师资力量集中化、师资队伍共享最大化具有重大帮助,同时又能在社会环境发展变动之时实现专业群内骨干专业的动态转换,这对学院和教师的良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龙源期刊网二、专业群师资队伍建设的要求高职教育兼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它的职能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输送高素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服务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高职院校提高核心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是专业群的规划与建设。而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素质是实现专业群建设和发展的关键和核心。1.对教师个体的要求。高职教育的高教属性,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学历,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高职教育的职教属性,又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有过硬的动手能力。为此,教师应增强时刻学习的意识,关注相关领域的发展趋势,开阔视野,将理论知识和工程实践相结合,融入日常教学和实际工作中。同时要求具有较高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一方面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将更多的外部资源整合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另一方面提高课程设计和教学设计能力,将工作过程中的技术应用转化为可传承的知识和技能。2.对专业群团队的要求。专业群团队的发展不仅要有科学的管理,还要打造一支由行业企业专家与校内教师组建、以专业带头人为核心、骨干教师为引领、“双师”素质教师为主体、校企互聘的专业教学团队。专业群团队应该由专业群负责人、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专业教师构成。其中专业群负责人是专业群建设的核心,负责组织专业群的规划、课程开发、资源配置以及各专业间的协调与联系。因而专业群负责人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还要在专业和学术上有一定的造诣,并能及时掌握最新的行业发展信息和判断发展趋势,同时应具备良好的协调、沟通能力以及相当的领导力;专业带头人是教师队伍中的教学骨干和学术权威,主要指导和从事专业建设和教学研究,除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素质和严谨正派的学风外,还要有突出的专业研究方向,并取得了具有一定学术水平的教学和科研成果,能组织和带领青年教师进行专业建设,在专业建设和专业群之间的协作中起到统领、表率作用;骨干教师是专业群团队的中坚力量,具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突出的教学能力和优秀的科研能力,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能对其他教师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和带动作用。3.对专业群所在教学部门的要求。作为专业群的直接管理部门,应在有效的组织管理下最大限度地整合人力资源和智力资源,与行业企业紧密联系,实现相关专业知识的融合和创新,协同合作完成生产项目更新设计和技术开发任务,提高整体团队的科研能力,充分发挥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功能,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环境和方向。三、专业群建设中师资队伍建设的措施1.实施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是教师团队的核心,其水平直接影响着专业群建设和发展的方向。实施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一方面,对学院年轻教师提出知识结构改进和学历层次提升的硬性要求,重点培养一些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较强科研能力的教师,鼓励具有发展潜力的教学科研骨干访学深造或攻读博士学位,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学术水龙源期刊网平;另一方面,学院应通过组织联合协作攻关,让教师群体在探索和碰撞中产生新的思想,形成新的理论,寻求新的生长点,在尊重和依靠专业带头人的良性氛围中,鼓励竞争,推进发展,使专业群成为教师尤其是专业带头人成长的沃土。2.搭建平台,推动知识共享。专业群的师资整合就是为了能更好地实现资源的共享,尤其是教学知识、科研知识的共享,同时也有利于形成持续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组织。虽然教师对于知识共享理念的接受方面不会存在太多障碍,但是受制于分散的工作时间和独立的研究领域的约束,难以找到合适的知识共享尤其是隐性知识共享的模式与方法。这需要学院组织人力去考察和论证适宜专业群内各教学团队沟通与合作的方式。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知识共享平台,使教师获得多元化的信息源和开放化的环境,实现不同专业、课程组以及专兼教师之间的充分沟通和资源分享;从而促进教学团队成员的协作、互动。另外,还要建立知识共享的鼓励机制和学习型团队建设制度。调整和改革教学科研组织形式,加大专业交叉使用的深度和广度。3.以科研项目实施为依托,提高队伍科研水平。科学研究平台是汇聚研究人员的纽带,更是科研教学人员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备条件。科学研究项目是整合专业力量、促进专业交叉、培育学科带头人、锻炼学科团队的重要的渠道。项目的研究实施,是每一个参与者知识的进一步融会贯通、理性的升华的过程。在这个科学实践的过程中,参与者可以加深理解专业结构之间的内在关系,增长才干,提高能力和水平。而科学研究具有的多专业协同攻关的特征,客观上要求它必须建立在专业群建设的基础之上。这就使得专业群有了很好的形成发展条件,同时,多学科协作的科研项目又为培养和就造人才提供了条件。4.共享企业资源,提高凝聚力。专业群人才培养目标的相近性、技术领域和服务面向的一致性,同样对学院合作企业的技术、设备、产品、项目以技术专家等资源的共享提出了要求。在与同类企业的合作过程中,可以获取同类企业顶岗实习、生产性实习所需的共性场地及技术支持和企业相关技术人员和现场专家的指导与教学支持,同时还可以为企业定向培养技术团队或管理团队,实现“双赢”。5.构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学科交叉、专兼职共存的双师结构队伍。积极探索校企“互聘、共培、互兼”双向交流机制,建立专任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一对一”互帮制度,提高专业骨干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积累企业工作经历、树立行业影响力,提升行业企业兼职教师的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能力,推进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和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建立高效的团队合作机制,整体提升专业群团队的教学能力与协同创新能力,在满足专业群中各专业的实际教学需要的同时,满足来自行业企业的社会服务需要;充分利用产业链的技术力量,积极开展企业在职职工培训和学校师资培训,实现师资共享。6.建立相关激励机制,确保教师可持续性成长。院校应正确把握教师的发展对学院教学条件、文化氛围的需求,建立相对应的激励机制,从而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积极性。根据教师的个人发展需求,为其提供良好的教学研究环境和知识共享平台,营造良好的学院氛围,激发其工作积极性,并建立和完善合理的薪酬分配和绩效评价激励机制。在校内资源配置中,向一线龙源期刊网的专任教师倾斜,突出院校专业建设的重点引导方向,对企业参与紧密的课程开发设计,贴近实际生产过程的教学设计,尤其是服务生产的专业间合作运行开发研究项目予以重点的支持。通过评价和奖励,为教师在专业群中的教学、科研方面的定位提供明确的导向,保证其长期、可持续的成长和发展方向。7.转变师资培训理念,倡导终身学习。高职院校教师必须未雨绸缪、不断进取,做到“与时俱进”。学校要大力加强教师职中职后教育培训,为教师提供不断学习与研究、提高与更新知识的机会,使高职院校教师认识到只有以终身学习和终身教育为目标才能真正实现终身发展。经过不断的学习来提高专业水平、拓展专业内涵,增强知识更新能力,适应新形势对人才培养的需要,促进教师全面和谐可持续性发展,从而使专业技能不断走向成熟的境界。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是新时期高职教育改革的重点领域。以专业群为主线建设师资队伍,实现师资队伍共享最大化,有利于降低师资人力资源成本,节约办学经费,同时实现专业群内骨干专业动态转换,实现师资队伍动态开放管理,对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突出办学特色,提高核心竞争力,深化内涵建设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参考文献:[1]强伟纲.对高职专业群建设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3,(7).[2]周劲松.高职院校专业群构建及其资源要素结构[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3]李照清等.影响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要素分析及思考[J].辽宁高职学报,2012,(2).[4]张肃.以专业群为主线的教学团队建设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4)[5]董淑华.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实践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2,(26).[6]梁俊.基于高职院校专业群构建背景下的资源优化与整合[J].教育理论研究,2011,(10).基金项目:学院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建设理论组课题“高职院校专业群资源要素优化配置研究”。作者简介:刘平,女,1980出生,江苏徐州人,硕士研究生,讲师,教务处教研科科员,研究方向:职业教育与管理;陈秀珍,女,1974出生,江苏泰州人,本科,副教授,教务处教研科科长,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研究。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