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67.040X10浙江省地方标准DB33DB33/T507—2004出口炒瓜子检验规程Inspectionrulesoftheroastedseedsforexport2004-10-18发布2004-11-18实施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3/T507—2004I前言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浙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温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卢立修、李大春、蒋万扬。DB33/T507—20041出口炒瓜子检验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出口炒瓜子的术语和定义、抽样、检验、检验结果的判定、不合格的处置及检验有效期。本标准适用于出口炒瓜子的检验。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4789.1-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总则GB/T4789.2-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GB/T4789.3-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测定GB/T4798.4-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GB/T4789.5-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志贺氏菌检验GB/T4789.10-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GB/T4789.11-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溶血性链球菌检验GB/T5009.3-2003食品中水分的测定GB/T5009.11-2003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GB/T5009.12-2003食品中铅的测定方法GB/T5009.37-2003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7718食品标签通用标准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炒瓜子以瓜果和葵花子的种子为主要原料,按一定工艺配方加工或蒸煮后经炒、焙、烘等工艺生产而成的瓜子。3.2一般杂质混入炒瓜子中的一切非本品种的植物性物质及本身的废弃物。3.3有害杂质混入炒瓜子中有碍于安全卫生的所有物质,如毛发、玻璃、石块、金属异物等。3.4不完善粒各种原因导致的不完善的籽粒,包括不熟粒、破碎粒、虫蚀粒、畸形粒、小粒等。DB33/T507—200423.5霉粒已发生霉变的籽粒。3.6油耗粒瓜子仁油脂氧化,有异味的籽粒。4抽样4.1检验批以不超过1000件为一检验批,超过1000件,另列批次。同一检验批的产品应具有相同的特征,如包装、标记、产地等。4.2堆垛按批次、等级分别堆放。4.3抽样器具食用塑料样品袋、塑料筐和无毒手套等。4.4抽样方法按报验单所列规格、件数、重量、唛头与实际货物核对相符后,在堆垛的上、中、下各部位或按生产日期、规格随机抽取样品。微生物检验的抽样按GB/T4789.1-2003的规定执行。4.5抽样数量50件以下抽3件,不足3件的全部开启,50件以上的按式(1)抽取:S=2N…………………………(1)式中:S抽样件数;N被取样商品总件数。注:抽样件数取整数,小数部分向上修约。4.6样品制备每件抽取一袋样品,放入塑料筐内混匀,样品总量不少于8000g。然后缩分至不少于4000g样品,均分成4份,每份1000g,分别用以感官、微生物和理化检验及留样。4.7样品保存样品应在清凉干燥的地方加以密封保存,保存期为6个月。5检验5.1包装使用及标志检验5.1.1包装使用检验外包装应完整,纸箱应牢固无污染,内包装无破损。5.1.2标志检验内、外包装箱上所标明的品名、唛头、批号、规格、重量应正确、清晰,并与内容物相符。贴有标签的按合约规定执行,合约无要求的可按GB7718的规定执行。5.2感官检验5.2.1检验器具白色搪瓷盘;不锈钢镊子;感量为0.01g和0.1g的天平各一台;放大镜。DB33/T507—200435.2.2检验条件检验场所环境应卫生清洁、干燥、无异味,光线明亮、柔和,无杂色光干扰及无强光直射。5.2.3外观将感官检验样品平摊于样品盘内,观察其外观、色泽是否正常,是否均匀一致,炒焙度是否适中。5.2.4滋气味将5.2.3的样品随机取50粒完好的瓜子逐一品尝,辨别滋气味是否正常。5.2.5不完善粒、杂质、霉粒、油耗粒将5.2.3的样品分别拣出不完善粒、一般杂质、霉粒和油耗粒,在感量0.01g的天平上分别称重,按式(2)计算百分率。不完善粒总量保留小数点后一位有效数字,一般杂质、霉粒和油耗粒保留小数点后二位。捡出、封存有害杂质,并作好记录。W1X=×100%…………………………(2)W式中:X不完善粒或一般杂质或霉粒或油耗粒百分含量,%;W1不完善粒或一般杂质或霉粒或油耗粒总重量,g;W试样总重量,g。5.3净含量检验从检验批中随机抽取样品12包,用精度为0.1g的电子秤称重。净含量指标要求参见附录A。5.4理化检验5.4.1指标要求理化检验指标要求参见附录A。5.4.2检验内容5.4.2.1水分按GB/T5009.3—2003的规定执行。5.4.2.2过氧化值按GB/T5009.37—2003的规定执行。5.4.2.3铅按GB/T5009.12—2003的规定执行。5.4.2.4砷按GB/T5009.11—2003的规定执行。5.5微生物检验5.5.1指标要求微生物指标要求参见附录A。5.5.2检验内容5.5.2.1细菌总数按GB/T4789.2—2003的规定执行。5.5.2.2大肠菌群按GB/T4789.3—2003的规定执行。5.5.2.3致病菌按GB/T4789.4—2003、GB/T4789.5—2003、GB/T4789.10—2003、GB/T4789.11—2003的规定执行。6检验结果的判定将上述检验结果分别对照有关标准或合约的要求综合判定是否合格。DB33/T507—200447不合格的处置不合格的产品允许在返工整理的基础上重新提交检验一次。凡属安全、卫生项目不合格的产品不允许复检。8检验有效期检验有效期为60天。DB33/T507—20045附录A(资料性附录)质量要求表A.1净含量净含量Q负偏差Q百分比g50g~100g/4.5100g~200g4.5/200g~300g/9300g~500g3/500g~1kg/151kg~10kg1/表A.2理化指标检验项目理化指标水分,%≤6.5过氧化值(以脂肪计),%≤0.25铅(以Pb计),mg/kg≤0.5砷(以As计),mg/kg≤0.5添加剂按GB2760的规定执行表A.3微生物指标项目指标细菌总数(cfu/g)≤1000大肠菌群(MPN/100g)≤30致病菌(指肠道致病菌及致病性球菌)不应检出DB33/T507—20046编制说明一、任务来源本标准是根据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下达的计划编号为“79-2003”制标计划,由温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负责起草制订。二、编制目的制订《出口炒瓜子检验规程》,作为出口炒瓜子的检验标准。三、编制意义温州地区年出口炒瓜子量约为3000吨左右,出口额达4000多万元,主要销往东南亚国家和台湾省,但目前我国对炒瓜子尚无统一的检验标准,这必然会给炒瓜子出口检验及贸易带来不利影响。我国已是WTO的成员方,食品贸易必将增多,随之带来的是很多食品安全卫生质量问题,食品安全卫生项目和指标难以预料,炒瓜子也不例外。因此,制订出统一的、适应各方要求的炒瓜子检验标准已经迫在眉睫。四、编制依据炒瓜子是一种休闲食品,主要是用瓜果和葵花的种子为主要原料,按一定工艺配方加工或蒸煮后经炒、焙、烘等工艺生产而成,作为炒货食用,我们参考了有关白瓜子(SN/T0229.1-1993出口白瓜子检验规程)、黑瓜子(SN/T0229.2-1993出口黑瓜子检验规程)的检验规程,及有关炒货的检验规程(SN/T0314-1994出口油炸蚕豆检验规程)进行编写。抽样参考了一般农产品抽样方法,水份和过氧化值的检验参考了炒货的检验方法,砷、铅等参考了一般食品的方法,具体一些感官项目参考日常检验项目及内销出口等信用要求。有效期参考炒货而定。附录A的净含量指标是根据国家技术监督局令第43号《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规定》,理化和微生物指标引用了DB31/206-2002《炒货食品卫生标准》。五、编制过程1、收集资料:收集有关炒瓜子的企业标准及相关标准,如有关瓜子、炒货等的检验标准和检验规程,包括国内外相关品种的安全卫生指标。2、分析炒瓜子的加工工艺:根据HACCP的原理对炒瓜子的加工工艺流程进行分析,找出影响产品安全、卫生质量的关键控制项目。3、标准编写:写出《出口炒瓜子检验规程》的文本,并试用其可操作性,进而提交有关部门征求意见,征求意见汇总,进行修改,送审,评委审定,再进行修改,报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