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T 379.1-2014 公益林建设规范 第1部分导则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ICS65.020.40B60DB33浙江地方标准DB33/T379.1—2014代替DB33/379.1-2002、DB33/379.2-2002公益林建设规范第1部分:导则Specificationofnon-commercialforestconstructionPart1:Guideprinciple2014-05-06发布2014-06-06实施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3/T379.1—2014I前言DB33/T379《公益林建设规范》拟分为如下几个部分:——第1部分:导则;——第2部分:规划设计通则;——第3部分:技术规程。本部分是DB33/T379的第1部分。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部分代替DB33/379.1-2002《生态公益林建设导则》和DB33/379.2-2002《生态公益林建设认定准则》,与DB33/379.1-2002和DB33/379.2-2002相比主要变化如下:——标准名称由《生态公益林建设导则》和《生态公益林建设认定准则》合并改为《公益林建设规范第1部分:导则》;——增加了“目次”;修改了“2规范性引用文件”中的引用文件(见第2章,2002年版DB33/379.1和DB33/379.2中的第2章);——第3章名称由“3主要术语”改为“3术语和定义”,并增加了引导语(见第3章,2002年版DB33/379.1中的第3章);修改了3.1公益林、3.2公益林建设、3.10封山育林、3.22景观疏伐、3.26物种多样性等术语的定义(见3.1、3.2、3.10、3.22、3.26,2002年版DB33/379.1中的3.1、3.2、3.10、3.22、3.26);——删除了“4指导思想”、“5建设原则”、“15环境影响评价”和附录B(见2002年版DB33/379.1中的第4章、第5章、第15章和附录B);删除了DB33/379.2中除第2章、第4章外的其他各章内容和附录A(见2002年版DB33/379.2中的第1章、第3章、第5章、第6章、第7章和附录A);——将2002年版DB33/379.2中的第4章内容并入本文件,章名由“4区划认定区域”改为“10建设区域划定”,并对条文进行了修改(见第10章,2002年版DB33/379.2中的第4章);新增了“11保护等级划分”一章(见第11章);——修改了4.2、6.3、6.4、6.5、第8章、第9章、第12章、第13章、第14章的条文内容和附录A,(见4.2、6.3、6.4、第8章、第9章、第12章、第13章、第14章和附录A,2002年版DB33/379.1中的6.2、8.3、8.4、8.5、第10章、第11章、第12章、第13章、第14章和附录A);——增加了“7.1.1防护林”、“7.1.2特种用途林”、“9.1.1生态地位极端重要地区”、“9.1.2生态环境极端脆弱地区”、“9.2.1生态地位非常重要地区”、“9.2.2生态环境非常脆弱地区”的引导语和附录A的编号(见7.1.1、7.1.2、9.1.1、9.1.2、9.2.1、9.2.2和附录A,2002年版DB33/379.1中的9.1.1、9.1.2、11.1.1、11.1.2、11.2.1、11.2.2和附录A);9.1.2中新增了“沿岩质海岸线第一层山脊以内地区”和“高山湿地集水区”(见10.1.2e)f),2002年版DB33/379.1中的11.1.2);——7.2的“保护程度分类”改为“保护等级分类”,相应的“特殊公益林、重点公益林、一般公益林”分别改为“一级保护公益林、二级保护公益林、三级保护公益林”(见7.2,2002年版DB33/379.1中的9.2);——文中的“特用林”改为“特种用途林”;“种子林”改为“母树林”;“文化纪念林”改为“名DB33/T379.1—2014II胜古迹和革命纪念林”;“自然保存林”改为“自然保护林”;“封山护林”改为“封山育林”;“允许”改为“可”;“要”改为“应”;“禁止”改为“不应”。本部分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本部分由浙江省林业厅提出。本部分由浙江省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浙江省林业生态工程管理中心、浙江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邱瑶德、李土生、陈国富、刘安兴、张正寿、吴黎明、茅史亮、高洪娣、陆献峰、应宝根、沈国存、孙孟军、张文楚、孙茂者。本部分的历次版本为:DB33/379.1-2002和DB33/379.2-2002,本次为第一次修订。DB33/T379.1—20141公益林建设规范第1部分:导则1范围DB33/T379的本部分明确了公益林建设的主要术语、对象;规定了公益林建设程序、内容、类型、重点、分区和建设区域划定、保护等级划分,并提出了公益林成林标准和建设质量评价标准,以及公益林利用的指导性、原则性要求。本部分适用于全省公益林建设与经营管理。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LY/T2084-2013国家级公益林区划技术规程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公益林non-commercialforest(NCF)又称生态公益林,以保护和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保存种质资源、科学实验、森林旅游、国土保安等公益性、社会性需要为主要经营目的的森林、林木、林地,包括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3.2公益林建设NCFconstruction按照一定建设程序与建设标准,对现有公益林和规划用于公益林的土地进行营造、经营和管理的过程。3.3公益林建设工程NCFconstructionproject利用林学、生态学和生态系统控制工程学原理,按基本建设工程的要求组织规划、设计、施工和检查验收的公益林建设项目,包括公益林的营造、经营和管理,以及林地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3.4特殊保护地区specialprotectedarea生态地位极端重要和生态环境极端脆弱的区域。实行严格保护,完全保持自然状态,长期全面封禁,不应开展一切生产经营等人为干扰活动。DB33/T379.1—201423.5重点保护地区keyprotectedarea生态地位非常重要和生态环境非常脆弱的区域。实行全面封禁或定期全面封禁,严格限制采伐、开垦、放牧等人为干扰和一切生产经营活动。3.6一般保护地区generalprotectedarea生态地位比较重要和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区域。实行一定限制措施,在普遍封管的基础上,经过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可进行一些以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或改善生态功能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抚育、更新采伐等森林经营活动。3.7公益林地区划NCFzonation根据生态环境建设的实际需要,按照一定技术标准和程序界定公益林地的过程。3.8公益林营造NCFforestation借助天然或人为措施形成公益林的过程。主要包括封山育林、人工造林二种营造方式。3.9生态经济型公益林ecological-commercialforest以满足人类社会的生态、社会需求和可持续发展为主体功能,兼顾经济效益,选用生态经济树种营造,能提供公益性、社会性产品或服务及经济性产品的森林。3.10封山育林settingaparthillsincludingareafortreegrowing对具有天然下种或萌蘖能力的疏林地、无立木林地、宜林地、灌木林地实施封禁,保护植物的自然繁殖生长,并辅以人工促进手段,促使恢复形成森林或灌草植被;以及对低质、低效有林地、灌木林地进行封禁,并辅以人工促进经营改造措施,以提高森林质量的一项技术措施。3.11生态重要性ecologicalimportance具有重要生态价值的森林生态系统以及需要提供森林环境保护的濒危动植物种类和人类社会设施的重要程度。用生态重要性等级表示,分为极端、非常、比较和一般四个等级。3.12生态脆弱性ecologicalfragility森林生态系统一经破坏后就难以恢复良性生态环境以及生态环境极易因自然条件改变而造成偶发或多发性自然灾害的程度。用生态脆弱性等级表示,分为极端、非常、比较和一般四个等级。3.13季内降水变率rateofquarterlyprecipitationchangeDB33/T379.1—20143近三年一个季度内最大一次降水量与最小一次降水量之差与最大一次降水量之比,用百分比表示。3.14裸岩率rockcoverage林地上裸露岩石遮盖地表面积与总面积之比,用百分比表示。3.15土壤侵蚀程度degreeofsoilerosion土壤遭受侵蚀过程中所达到的不同阶段,根据土壤剖面中A层(表土层)、B层(心土层)及C层(母质层)的丧失情况加以判断。3.16植被盖度vegetationcoverage地面上所有植冠(含乔木、灌木、草木)覆盖面积与总面积之比,用百分比表示。3.17林木混交比mixedspeciespercentage单位面积林地上,乔木层混交树种的株数或面积与实际总株数或面积之比,用百分比表示。3.18林木均匀度treeevenness林地上立木分布的均匀程度。分为均匀、较均匀、不均匀三级。3.19林隙gap又称林窗、林中空地,指直接处于林冠层空隙下,仍保持森林环境特点的空地面积,或称为实际林隙(actualgap),面积在25㎡~666㎡之间。3.20群落层次结构phytocenosiumstructure森林群落的最大结构单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群落的外貌特征和群落类型位置。一般分成乔木层、灌木层(盖度>20%)、草本层(含小灌木,盖度>20%)和苔藓地衣层四个基本层。乔木层如符合下列条件可分为主林层和次林层二个层次:主林层、次林层平均高相差20%以上;主林层郁闭度>0.3,次林层郁闭度>0.2。具有乔灌草层且乔木有二个以上层次时称为群落复杂结构;乔灌草层同时具备时称为群落完整结构;缺少灌木或草本层时称为群落简单结构。3.21生态疏伐ecologicalthinning为使森林形成林冠梯级郁闭,林内大、中、小立木都能直接接受阳光,诱导形成复层异龄林,增强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防护功能而进行的一种综合抚育方法。3.22DB33/T379.1—20144景观疏伐forestlandscapethinning按森林美学的原理,对风景林进行改造或塑造新的森林景观,创造自然景观异质性的一种抚育方法。3.23低效林lowefficiencystands因自然或人为因素导致公益林效能低下的森林。其中,在自然状态下因立地条件较差或生长环境恶劣而自然形成的低效林为原生型低效林;因人为干扰或种质低劣、经营管理不当而形成的低效林为经营型低效林。3.24效应岛effectisland利用边缘效应原理,在林隙内人工栽植阔叶树或针叶树,与原有林分呈岛状镶嵌分布的复合森林群落结构。3.25效应带改造improvementofeffectbelt根据生态演替和边缘效应原理对低效林进行的一种不等带间隔改造方式。通过开拓效应带、改变下垫面、抚育保留带,使得森林的边缘效应得以充分发挥,从而形成有序带状混交格局。3.26物种多样性speciesdiversity单位空间或地段内生物物种的多样化程度。包括所有植物、动物、微生物种类,可用物种丰富度表示,也可用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表示。3.27林带完整度degreeofforestbeltfully林带的完整程度。分为完整、较完整、不完整三级。用林带的断口长度与林带总长度的百分比值测算完整度,≤5%属完整;6%~15%为较完整;>15%的为不完整。3.28疏透度degreeofporosity也称透光度,林带的林缘垂直面上透光孔隙的投影面积与该垂直面上林带投影总面积之比,用10分法表示。3.29枯枝落叶层litterlayer也称死地被物层,覆盖林地表面的森林凋落物层。其成分和积累与林内植物种类、凋落量以及分解速度有关,用平均厚度(cm)表示。3.30林地水利forestlan

1 / 1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